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wn sand motion within the sand-control system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被引量:8
1
作者 CHENG Hong HE Jiajia +7 位作者 XU Xingri ZOU Xueyong WU Yongqiu LIU Chenchen DONG Yifan PAN Meihui WANG Yanzai ZHANG Hong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599-611,共13页
Although scientists have performed many studie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few of them have reported the blown sand motion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whic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 Although scientists have performed many studie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few of them have reported the blown sand motion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whic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in terms of aeolian sand geo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field ob- servation data of airflow and aeolian sand transport, continuous monitoring data of erosional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between 14 April 2009 and 9 April 2011 and data of surface sand grains from the classical section along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blown sand motion within the sand-control system of the highwa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xisting sand-control system is high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 Wind velocities within the sand-control system were ap- proximately 33%-100% of those for the same height above the mobile sand surface. Aeolian sand fluxes were approximately 0-31.21% of those of the mobile sand surface. Sand grains inside the system,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89 q), were finer than those (2.15 q)) outside the system. In addition, wind velocities basically followed a loga- rithmic law, but the airflow along the classical section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opography and vegetation. 2) There were obvious erosional and depositional phenomena above the surface within the sand-control system, and these phenomena have very consistent patterns for all observation points in the two observed years. The total thicknesse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anged from 0.30 to 14.60 cm, with a mean value of 3.67 cm. In contrast, the deposition thicknesses were 1.90-22.10 cm, with a mean value of 7.59 cm, and the erosion thicknesses were 3.51-15.10 cm, with a mean value of 8.75 cm. The results will aid our understanding of blown sand within the sand-control system and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the sand-contro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control system blown sand motion EROSION deposition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下载PDF
乌玛高速公路穿沙试验段风况特征及流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博 韩峰 +2 位作者 李良英 尹文华 倪国庆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探究乌玛高速公路穿沙段风沙活动规律,明晰道路周围风力环境与积沙形成机理,从而为道路提供科学防沙依据,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乌玛高速正线附近修建一条长0.5 km的无防护同向试验段公路,通过现场试验量测并辅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 为探究乌玛高速公路穿沙段风沙活动规律,明晰道路周围风力环境与积沙形成机理,从而为道路提供科学防沙依据,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乌玛高速正线附近修建一条长0.5 km的无防护同向试验段公路,通过现场试验量测并辅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在分析风动力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路基周围风沙流场结构及积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道路区段内风向受季节影响较大,年均起沙风速约为6.26 m/s,主导风向WSW方向,占比11.03%,观测期间风速5 m/s以上起沙日数270 d,占全年日数73%,其中风速大于10.8 m/s的强风天气为47 d,占全年日数13.1%。(2)试验区全年沙物质主要由西向东方向输移,春季和夏季输沙环境最强烈,所测风沙流主方向与道路走向呈52°夹角,道路沿线沙害主要发生在西侧。(3)路基周围风速流场内水平速度呈“M”状变化,最大风速集中在沙丘顶部,当沙丘处于道路迎风侧时,风沙流最易在路基与沙丘交界处形成积沙,且沙丘会沿主风向移动掩埋路基;当沙丘处于道路背风侧时,路基背风侧积沙较明显,受多风向影响,路基表面也存在少量积沙,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劲的风力环境和丰富的沙源是乌玛高速沙害形成的天然条件,防沙工程应着重对沿线西侧设置,增大地表粗糙度控制沙丘流动,进而降低风沙活动对公路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沙害 流体模拟 风沙活动 流场分布
下载PDF
公路防沙设计中夸大沙害严重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与平坦的流沙地等,其风沙运动规律及沙害特征等,会有很大不同;此外,还应注意到防沙工程对外侧来沙的容纳量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本文从沙害强度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阻沙栅栏的导沙与阻沙作用、固沙带中积沙的不均匀性、公路的输沙作用、沙害防治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害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活动特征与线形工程安全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雪芹 雷加强 +1 位作者 蒋进 钱亦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沙丘类型以固定和半固定纵向沙垄为主。垄间和坡中下部沙面较为稳定 ,仅在沙垄顶部存在 10~ 4 0m宽度不等的流动带 ,风沙活动规律独特。近年来在沙漠腹地修筑的公路、引水渠等线形工程 ,不可避免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沙丘类型以固定和半固定纵向沙垄为主。垄间和坡中下部沙面较为稳定 ,仅在沙垄顶部存在 10~ 4 0m宽度不等的流动带 ,风沙活动规律独特。近年来在沙漠腹地修筑的公路、引水渠等线形工程 ,不可避免地造成沙垄切割和保护层破坏 ,所引发的工程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风况分析和实地观测 ,对沙漠腹地风沙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同时对线形工程风沙危害进行监测 ,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防护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沙丘 沙垄 风沙活动规律 引水渠 风沙危害
下载PDF
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及其表征的风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29
5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处的积沙量,得知风沙活动强度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运动的某些规律或特征:如最大输沙量可达17m3.m-1.a-1左右;在垄间低地中,一些小纵向沙垄可成为输送风沙的主要通道;在复合型纵向大沙垄中,沙垄体自身的运动形式与单个沙丘的运动形式相类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立式沙障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吹填淤泥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彭涛 武威 +1 位作者 黄少康 侯培丽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从吹填淤泥的沉积特征、物质组成、孔隙特征、微观结构、渗透特征、固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吹填淤泥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吹填淤泥造陆及其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吹填淤泥 填海造陆 工程地质特征
下载PDF
空气鼓风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炉煤气成分与热值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睿 金保升 +3 位作者 欧阳嘉 黄亚继 周宏仓 章名耀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6-420,共5页
在内径100mm,高4.2m的常压流化床气化炉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考察了气化炉温度,空煤比,汽煤比等影响因素对煤气成分和热值的影响,并对其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炉内存在较佳气化温度,汽煤比和空煤比区域。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流化床 煤气成分 热值 部分气化 空气鼓风
下载PDF
气力轮式精密排种器大豆充种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裕晶 马成林 王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采用均匀设计和高速摄像方法,研究气力轮式精密排种器在常压和加气条件下大豆种子在充种过程中的运动。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充种角小于45o时,种子面随充种包角增加而提高,无带动层;充种角大于45o时,排种轮上部出现带动层,带动层种子随... 采用均匀设计和高速摄像方法,研究气力轮式精密排种器在常压和加气条件下大豆种子在充种过程中的运动。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充种角小于45o时,种子面随充种包角增加而提高,无带动层;充种角大于45o时,排种轮上部出现带动层,带动层种子随排种轮转动到达清种位置;气力条件下,吹嘴进口压力>1.0kPa时,在充填区上部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旋流动区,种子群在该区域形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的种子环流群,扩大了种子的充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气力排种器 试验研究 均匀设计 大豆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热力学回归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计敏 顾明言 +6 位作者 刘国华 楚化强 吴发亮 方云龙 涂艳武 李文科 兰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3-1308,共6页
找出系统用能的薄弱环节和造成低效率的原因,会对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的结构特征,从热力学角度出发,依据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的冶金计算模型,结合实际的生产数据,选择富氧率、铜锍温度、烟气... 找出系统用能的薄弱环节和造成低效率的原因,会对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的结构特征,从热力学角度出发,依据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的冶金计算模型,结合实际的生产数据,选择富氧率、铜锍温度、烟气温度、炉渣温度、精矿种类为影响因素,基于均匀设计法,对影响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生产过程?效率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炉料间化学反应充分完全的条件下,富氧率和炉渣温度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随着富氧率或烟气温度减小,炉渣温度或铜锍温度增加,精矿品位增高,则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效率增加,为整个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熔炼过程的节能降耗提供有利基础,并为智能集成决策提供了重要优化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底吹铜熔池熔炼炉 均匀设计 热力学 反应工程
下载PDF
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风蚀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驰 高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的过程,以及路基周围风速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路基病害较未病害时路基周围流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路基高度和边坡坡率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较大。随路基高度增加,路基对风沙流流场扰动增强,迎风坡坡顶处吹蚀破坏和背风坡坡底处堆蚀破坏越显著,在确定的路基边坡坡率下,路基模型高度为250mm较模型高度为60mm时,迎风坡坡顶风速增加1.13倍,背风坡坡底风速减小2.53倍,建议沙漠公路路基高度宜小于2.5m。进一步,在确定的路基高度下,比较不同的边坡坡率对路基沿程风速的影响,发现当路基边坡坡率为1:1.75时,路基沿程风速变化不明显,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不宜被风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沙漠公路 风沙流 风蚀 路基断面 室内风蚀风洞试验
下载PDF
外吹式动力吹气襟翼N-S方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李涛 杨永 李喜乐 《航空计算技术》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带动力发动机计算模型,以N-S方程为控制方程,首先数值模拟了涡轮动力模拟器(TPS),进排气流场,验证了发动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该数值方法模拟并分析了外吹式动力吹气襟翼(EBF)流场特性。
关键词 发动机计算模型 N-S方程 涡轮动力模拟器 外吹式动力吹气襟翼
下载PDF
采用磁-重流程回收某原生钨细泥中的钨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骆任 魏党生 叶从新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1年第3期5-6,78,共3页
采用强磁选机对某低硫原生钨细泥中的钨进行磁选预富集,然后将磁选预富集粗精矿分级上摇床重选回收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指标理想、工艺流程简单,可供同类型钨矿借鉴。
关键词 强磁机 摇床 分级 钨细泥
下载PDF
防护林防沙效应风洞模拟实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学曾 区柏森 沈晓东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1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文叙述防护林防沙效应的风洞模拟实验。分析比较不同结构型式防护林的流场特性及相对积沙量分布规律,得出最优结构型式为小密度灌木片林与疏透乔木林带组合结构。
关键词 风沙流 风洞 模拟 防护林
下载PDF
IGCC系统中空气气化炉与氧气气化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健 倪维斗 小山智规 《燃气轮机技术》 2007年第2期1-5,41,共6页
目前国内对IGCC的研究形成一股热潮,发表了不少研究结果和文章,但都集中在纯氧气流床气化工艺。日本三菱公司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空气气化IGCC系统的研究,其示范电厂将于2007年投运,但国内对这方面的信息和了解不多。本文基于文献和作者对... 目前国内对IGCC的研究形成一股热潮,发表了不少研究结果和文章,但都集中在纯氧气流床气化工艺。日本三菱公司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空气气化IGCC系统的研究,其示范电厂将于2007年投运,但国内对这方面的信息和了解不多。本文基于文献和作者对开发空气气化IGCC系统的三菱长崎研究所的访问和调研,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此系统作了详细分析,并与Shell气化炉和IGCC系统作了对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空气气化炉 氧气气化炉 IGCC
下载PDF
风沙动力与风沙工程学─—国外发展趋势和我们的任务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渭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6-340,共5页
风沙动力与风沙工程学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反映在加深对风沙现象的理解、风沙灾害防治与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我国在风沙运动力学、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的动力机制与过程、风沙地貌形成发育规律、风沙沉积学特征及其形成机... 风沙动力与风沙工程学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反映在加深对风沙现象的理解、风沙灾害防治与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我国在风沙运动力学、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的动力机制与过程、风沙地貌形成发育规律、风沙沉积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沙尘暴形成机制以及风沙灾害防护工程技术原理等六个方面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动力学 风沙工程学 风沙 沙漠
下载PDF
重温历史经验,进一步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解决潼关以上库区继续淤积和洪涝灾害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庆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回顾了三门峡水库兴建和运用中的经验教训 ,回顾了周总理的关怀和决策 ,研究和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给潼关以上库区带来的严重影响。文中指出 :三门峡水利枢纽虽经两次改建 ,潼关以上黄渭洛河汇流区的淤积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本文回顾了三门峡水库兴建和运用中的经验教训 ,回顾了周总理的关怀和决策 ,研究和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给潼关以上库区带来的严重影响。文中指出 :三门峡水利枢纽虽经两次改建 ,潼关以上黄渭洛河汇流区的淤积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潼关河床高程 1996年达 32 8 6m ,比建库前抬高 5 2m ,潼关河床的过水断面现在只有建库前的 1 3左右。由于潼关的“卡口”和侵蚀基面的抬升 ,使渭河、北洛河、小北干流发生严重淤积 ,并且淤积还在向上游延伸。渭河下游建库以来至 1995年共淤积泥沙 12 7亿m3。渭河下游已由地下河变成了地上悬河。本文建议进一步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 ,增大泄洪能力 ,降低潼关高程 ,解决潼关以上库区继续淤积和洪涝灾害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泥沙淤积 改建工程 潼关河床高程 洪涝灾害
下载PDF
风沙流场特性及对建筑物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丛顺 李正农 +2 位作者 宫博 王尚雨 黄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89-2001,共13页
为研究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典型地貌下风扬沙环境及双坡低矮房屋的风沙荷载特征,通过风沙两相流的风洞测力试验,分析了风速、风向角、沙颗粒粒径等参数对低矮建筑整体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输沙率随风速正比例增大,随高度反比例指数递减;... 为研究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典型地貌下风扬沙环境及双坡低矮房屋的风沙荷载特征,通过风沙两相流的风洞测力试验,分析了风速、风向角、沙颗粒粒径等参数对低矮建筑整体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输沙率随风速正比例增大,随高度反比例指数递减;同一风速下,输沙率从大到小的不同沙粒径依次为混合粒径、细粒径、粗粒径。相比净风而言,风剖面只在高于沙床面约30 cm的范围内发生变化;风沙共同作用对低矮建筑基底合力系数和基底升力系数都有明显的增大作用,且输沙率越大,增大得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沙荷载 测力试验 低矮建筑 整体受力 输沙率
下载PDF
风积沙处理路基软地基技术研究
18
作者 刘润星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针对风积沙加固河套地区的特殊不良路基地基的应用技术研究,阐述了将风积沙用于路基不良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同时,结合沉降观测曲线及路基施工完成后的弯沉和沉降检测结果证明,采用风积沙处理路基软地基技术效果良好,质量可靠,且大大... 针对风积沙加固河套地区的特殊不良路基地基的应用技术研究,阐述了将风积沙用于路基不良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同时,结合沉降观测曲线及路基施工完成后的弯沉和沉降检测结果证明,采用风积沙处理路基软地基技术效果良好,质量可靠,且大大地节约了公路工程投资和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垫层 不良路基地基 工程特性 研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风沙区铁路工程取土场风力侵蚀模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巨邦强 刘金鹏 +3 位作者 高文永 张展 陈豫津 周自强 《中国铁路》 2021年第8期65-70,共6页
风沙区土壤风力侵蚀模数的客观取值直接影响着铁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效益发挥。以柴达木盆地风沙区格库铁路工程典型取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风蚀监测方法和SL773—2018国标导则指导公式对取土场原始背景、施工期、平整整治... 风沙区土壤风力侵蚀模数的客观取值直接影响着铁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效益发挥。以柴达木盆地风沙区格库铁路工程典型取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风蚀监测方法和SL773—2018国标导则指导公式对取土场原始背景、施工期、平整整治后3个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2种研究方法结果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为前者的操作误差和后者的参数取值误差,在原始背景和整治条件下,2种方法均能客观表征土壤侵蚀程度,但在开挖施工期间,应结合集沙仪采集数据作为补充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土场 风力侵蚀模数 铁路工程 风沙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国道306线经棚隧道穿越风积砂地层的综合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子良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年第4期67-69,73,共4页
经棚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东侧,是国道306线控制工程,也是呼海大通道进入经棚的要道。隧道地处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通过地区上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下部为燕山中期花岗岩。隧道进口段洞身处在风积... 经棚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东侧,是国道306线控制工程,也是呼海大通道进入经棚的要道。隧道地处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通过地区上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下部为燕山中期花岗岩。隧道进口段洞身处在风积砂丘中,最大埋深约34 m。由于砂质隧道施工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还没有成型的系统的可供运用的施工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在经棚隧道风积砂软弱围岩地质施工中采用的加强超前支护、进洞挂网喷浆预加固、大管棚先行注浆、双侧壁导坑钢插板支护、缩小开挖断面、短挖短支、全断面格栅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等项技术。经棚隧道风积砂地层施工技术的成功实践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风积砂 施工技术 双侧壁导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