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河网地区蓝绿复合生态廊道适宜宽度研究
1
作者 张珊 姜卫星 徐露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58-63,106,共7页
廊道宽度是蓝绿复合生态廊道的重要参数,为科学指引廊道宽度划定,对廊道宽度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采用缓冲带宽度设计工具与文献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平原河网地区蓝绿复合生态廊道的适宜宽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蓝绿复合... 廊道宽度是蓝绿复合生态廊道的重要参数,为科学指引廊道宽度划定,对廊道宽度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采用缓冲带宽度设计工具与文献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平原河网地区蓝绿复合生态廊道的适宜宽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蓝绿复合生态廊道分类,确定各类廊道宽度推荐值。生态涵养型蓝绿复合生态廊道应重点考虑生态栖息功能,廊道宽度(单侧)选100~200 m为宜。乡村郊野型蓝绿复合生态廊道应重点考虑污染净化功能,廊道宽度(单侧)一般最小范围5~10 m,以25~30 m宽更优。城镇宜居型廊道宽度一般最小范围在3~12 m,以提供必要的散步和骑车活动空间。都市景观型廊道宽度可根据周边用地情况、蓝线规划、绿地规划合理设置廊道宽度,宜宽则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蓝绿复合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缓冲带宽度设计工具
下载PDF
基于蓝绿空间生态敏感性与最小阻力模型的遗产廊道构建策略——以桂林桂柳古运河片区为例
2
作者 周逸尧 翟俊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18-12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桂林桂柳古运河片区为例,从蓝绿空间与遗产廊道的耦合机制出发,引入最小阻力模型和生态敏感性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蓝绿空间与...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桂林桂柳古运河片区为例,从蓝绿空间与遗产廊道的耦合机制出发,引入最小阻力模型和生态敏感性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蓝绿空间与遗产廊道耦合效益的最优解。同时,提出了在不同尺度下能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遗产廊道构建策略。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在遗产保护和管理中如何融入蓝绿空间进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蓝绿空间 桂柳古运河 最小阻力模型 生态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城市生境体系”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3
作者 熊斯顿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相较自然郊野环境,城市同样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居环境和提升市民幸福感意义重大。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高强度开发建设需求压力,“城市生境体系”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关注... 相较自然郊野环境,城市同样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居环境和提升市民幸福感意义重大。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高强度开发建设需求压力,“城市生境体系”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关注三大要点:首先是自然荒野保育,即指认和保护好城市中高价值的原生或次生“城市荒野”;其次为蓝绿廊道链接,即通过蓝绿网络体系规划为城市区域的生物栖息与自由迁徙预留足够的空间;最后为生境修复与营造,即通过生态设计手法提升城市蓝绿体系的自然度与生境质量,营造高质量“近自然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境 生物多样性 城市荒野 蓝绿廊道体系 近自然生境 目标生物物种
下载PDF
广义城市设计——要素与系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宇星 韩晶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53,共5页
通过对城市设计历史演进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广义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归纳了广义城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并对广义城市设计的六要素和三个系统进行详细论述,建立了广义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体系。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广义城市设计 设计要素 建筑空间 风水学
下载PDF
基于城市蓝网保护的福州市重要生态网络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青青 陈仲光 +2 位作者 张文兵 陈佳佳 董建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探索复合型可量化的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文章以福州市域为研究范围,通过源地重要性指数dPC值、最小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引力值G_(ab)、网络分析等量化方法,成功识别出福州市域的蓝网和绿网,并基于蓝网保护,识别出25条一级生态廊道和22... 为探索复合型可量化的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文章以福州市域为研究范围,通过源地重要性指数dPC值、最小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引力值G_(ab)、网络分析等量化方法,成功识别出福州市域的蓝网和绿网,并基于蓝网保护,识别出25条一级生态廊道和22处生态战略点。在绿网方面,市域范围存在多处绿网密集交错区、生态冲突区等对绿网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的区域;在蓝网方面,宽度较窄的大漳溪由于支流密集、汇水区域面积广、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上游等因素,对城市重要生态网络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生态战略点方面,发现有2处连接中心城区与区域生态绿地之间的重要节点需要重点保护。研究成果对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及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生态骨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网 绿网 生态网络 生态战略点 福州
下载PDF
生态型景观,水敏型城市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 被引量:15
6
作者 托尼黄 王健斌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城市的发展支撑着不断增长的人口,也影响着水土环境。城市景观在提供空间的舒适性外,更应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功能,如参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影响微气候,促进碳沉降及城市食物的生产等。探讨了城市水管理如何借助水敏型城市设计理念来支... 城市的发展支撑着不断增长的人口,也影响着水土环境。城市景观在提供空间的舒适性外,更应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功能,如参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影响微气候,促进碳沉降及城市食物的生产等。探讨了城市水管理如何借助水敏型城市设计理念来支持绿色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适应性和宜居性等多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型景观 水敏型城市设计 绿色基础设施 蓝绿走廊 可持续城市水管理
下载PDF
韧性城市理论下河流蓝绿空间融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竞姝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10,共6页
在韧性城市理论的指引下,荷兰、英国等国家陆续采用更为弹性的策略提高河流廊道的韧性,并与国土管理结合,给予河流更大空间。而我国河流蓝线、滨水绿线等规划和管控方式固定了河流的防洪线与生态线,蓝绿空间难以扩展,城市缺乏韧性。基于... 在韧性城市理论的指引下,荷兰、英国等国家陆续采用更为弹性的策略提高河流廊道的韧性,并与国土管理结合,给予河流更大空间。而我国河流蓝线、滨水绿线等规划和管控方式固定了河流的防洪线与生态线,蓝绿空间难以扩展,城市缺乏韧性。基于此,文章在总结国内外韧性河流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蓝绿空间作为整体,建构河流廊道的韧性框架;归纳相关韧性要素,将河流廊道作为城市韧性设施的主轴,并通过可被量化的指标来评估和引导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河流生态廊道 蓝绿线 空间规划
下载PDF
基于局地气候优化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成雅田 吴昌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35-3945,共11页
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模式下,我国大中城市内部均面临着热岛效应加剧、通风能力下降、灰霾天气频发等局地气候环境问题。城市蓝绿空间作为调控城市风热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已成为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应对局地气候... 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模式下,我国大中城市内部均面临着热岛效应加剧、通风能力下降、灰霾天气频发等局地气候环境问题。城市蓝绿空间作为调控城市风热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已成为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应对局地气候问题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蓝绿空间局地气候效应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从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布局、网络构建两个层面,梳理了冷岛景观特征优化、冷岛空间镶嵌布局、通风廊道网络连通、通风廊道界面管控的规划学途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智能仿真平台、评估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指南、实施保障机制4方面建立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应对局地气候问题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理论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局地气候 冷岛 通风廊道 规划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