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插穗母树年龄和粗度对薄壳山核桃硬枝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俊南 李莲芳 +3 位作者 熊新武 王高升 刘恒鹏 习学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7,135,共5页
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母树年龄和不同粗度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采用1年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母树选择2、5、16年生和25年生,采用IBA-0.2g.L-1处理插穗。插穗粗度设为≤0.5、0.5~0.8、≥0.8cm 3个径级,插穗用不同浓度的IBA、NAA进行处理... 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母树年龄和不同粗度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采用1年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母树选择2、5、16年生和25年生,采用IBA-0.2g.L-1处理插穗。插穗粗度设为≤0.5、0.5~0.8、≥0.8cm 3个径级,插穗用不同浓度的IBA、NAA进行处理。结果表明,2年生母树穗条的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分别为87.7%、14.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母树。插穗粗度≥0.8cm穗条的效果最好,其平均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分别达33.1%和9.7%。≥0.8cm穗条的IBA1.0g.L-1+NAA0.25g.L-1混合液处理效果最佳,2个指标分别达43.0%和14.6%。相同母树年龄的插穗其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与粗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母树年龄 硬枝 扦插
下载PDF
手术室手术缝合针刺伤现况调查及新型钝性缝合针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灵 史庆丰 +3 位作者 王成浩 沈敏伟 潘渊 汪怡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手术室手术缝合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降低针刺伤风险的方法。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个科室共计110名外科医师的缝合针刺伤发生现状、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20名外科医师作为钝性缝合针(1种防刺伤针)使用... 目的:对手术室手术缝合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降低针刺伤风险的方法。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个科室共计110名外科医师的缝合针刺伤发生现状、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20名外科医师作为钝性缝合针(1种防刺伤针)使用小组。20名外科医师2018年1月至6月使用普通缝针(干预前),7月至12月使用钝性缝合针(干预后)。评估使用钝性缝合针后,针刺伤发生的情况。结果:110名外科医师中,19.1%的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过缝合针刺伤,主要发生时机为主刀或一助进行手术操作配合对接和术中护士递针给主刀或一助时,且手术时间较长,体力、精神疲惫时发生率最高;52.4%的缝合针刺伤可被外科医师及时发觉,57.1%的外科医师会主动上报。干预前针刺伤发生频率为每天28次/1 000人,干预后针刺伤发生频率为每天7次/1 000人,针刺伤发生率降低75%(IRR=4.061,95%CI 2.357~6.996)。结论:外科医师手术缝合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但及时发现率较低,且发生后主动上报比例不高,存在较大的漏报风险;钝性缝合针可一定程度降低外科医师缝合针刺伤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缝合针刺伤 钝性缝合针 干预
下载PDF
中空性皮下出血宽度与致伤木棒直径的相关性
3
作者 余彦耿 袁自闯 +5 位作者 游盛中 张付 廖信彪 金洪年 高振 马成栋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和不同打击力度的圆柱形木棒对垂直方向打击皮肤所形成的中空性皮下出血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击打装置,使用5种不同直径(2.0~4.0cm)木棒,从零递增击打力度(0~2300N),对活体乳猪背部皮肤进行打击,...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和不同打击力度的圆柱形木棒对垂直方向打击皮肤所形成的中空性皮下出血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击打装置,使用5种不同直径(2.0~4.0cm)木棒,从零递增击打力度(0~2300N),对活体乳猪背部皮肤进行打击,观察乳猪背部皮肤中空性皮下出血分布范围、色泽及形态特征,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空性皮下出血出现的最小打击力度阈值(230N),随打击工具直径的增大而阈值增大(230~810N);同一直径的木棒在不同击打力度下所形成的中空性皮下出血总宽度及中空宽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空性皮下出血的范围随木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R2=0.953,P〈0.01);皮下出血总宽度及中空宽度与打击物直径,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R2=0.797,P〈0.01),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结论本研究可望用于推断垂直打击造成中空性皮下出血的木棒直径的大小,为钝器致伤工具的判断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损伤学 钝器损伤 中空性皮下出血 木棒 致伤物推断
原文传递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有限元法的棍棒类钝器致脑损伤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海岩 李海防 +6 位作者 何光龙 刘文港 崔世海 贺丽娟 吕文乐 潘建宇 周亦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84,共9页
有限元法作为研究钝器致颅脑损伤机制的新方法,存在耗时长、专业性强等技术壁垒,影响其推广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有限元方法的棍棒类钝器致颅脑损伤的快速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仿真中提取的棍棒类... 有限元法作为研究钝器致颅脑损伤机制的新方法,存在耗时长、专业性强等技术壁垒,影响其推广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有限元方法的棍棒类钝器致颅脑损伤的快速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仿真中提取的棍棒类钝器速度曲线以及脑组织(大脑、胼胝体、小脑、脑干)最大主应变分别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与输出参数,并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法训练并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最终确定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大脑最大主应变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拟合优度(R^(2))分别为0.084、0.014、0.92;对胼胝体最大主应变预测结果的MAE、MSE、R^(2)分别为0.062、0.007、0.90;对小脑及脑干最大主应变预测结果的MAE、MSE、R^(2)分别为0.075、0.011、0.94。预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开发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评估由棍棒类钝器打击引起的局部脑损伤,并对理解其造成的脑损伤与量化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该技术提高了计算效率,可为将当前基于加速度的脑损伤研究转变为关注局部脑组织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有限元分析 局部脑损伤 棍棒类钝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