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制备及其液相色谱分离性能研究
1
作者 金什琦 褚琪琪 陈怀侠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55-863,共9页
在高效液相色谱不锈钢分离柱(150 mm×4.6 mm)内制备了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并考察了其分离性能。分别选择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为分析物,对Cu_(7)Zn_(2)双金属簇色谱柱进行分离性能研究和吸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Cu... 在高效液相色谱不锈钢分离柱(150 mm×4.6 mm)内制备了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并考察了其分离性能。分别选择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为分析物,对Cu_(7)Zn_(2)双金属簇色谱柱进行分离性能研究和吸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与商品化C 18色谱柱相比分离速度更快,10 min内即可实现分析物的快速分离。同时Cu_(7)Zn_(2)双金属簇整体柱具有反相色谱柱的分离特点,吸附机理推测为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针间(n=10)、日间(n=5)和柱间(n=3)保留时间的重复性(RSDs)在0.8%~1.9%范围内,峰面积的重复性(RSDs)为1.3%~3.9%。因此,Cu_(7)Zn_(2)双金属簇共聚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7)Zn_(2)双金属簇 共聚整体柱 色谱柱
下载PDF
离子团簇YSi_(n)^(±)(n=7-16)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研究
2
作者 杨阿平 李东明 +2 位作者 田珊珊 甄艳坤 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4,共12页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YSi_(n)^(±)(n=7-16)离子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系统地数值模拟研究.与中性YSi_(n)团簇比较可得到以下结论:除YSi 10+和YSi 13+阳离子团簇外,YSi_(n)^(±)团簇基...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YSi_(n)^(±)(n=7-16)离子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系统地数值模拟研究.与中性YSi_(n)团簇比较可得到以下结论:除YSi 10+和YSi 13+阳离子团簇外,YSi_(n)^(±)团簇基本都保持了中性YSi_(n)团簇的结构框架,这与垂直和绝热电离能的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多数离子团簇的原子平均束缚能都相对中性团簇有明显增大,表明离子团簇的结构稳定性都有增强,其中阳离子团簇YSi_(n)+(n=8,11和14)和阴离子团簇YSi_(n)-(n=9,12和14)比其相邻团簇的稳定性更强.电荷布居分析表明所有团簇中Y原子的HC电荷都在n=15处由正值变为负值,即当Y原子从Si_(n)框架表面位点落入硅笼中形成内嵌结构团簇时,电荷转移方向发生反转.阴离子团簇中电荷转移量普遍减小,而阳离子团簇中普遍增大.HOMO-LUMO能隙结果表明离子团簇比其中性团簇的化学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i_(n)^(±)(n=7-16)团簇 几何结构 稳定性 电荷布居 HOMO-LUMO能隙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Binding Energy for Body-Centred Regular Octahedral Structure of Li7 Cluster 被引量:1
3
作者 MA Hai-Rong LI Ping GOU Qing-Quan LI Hui-L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X期717-720,共4页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body-centred regular octahedral structure of Li7 cluster is proposed. The curve of the total energy versus the separation R between the nucleus at the centre and nuclei at the apexes f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body-centred regular octahedral structure of Li7 cluster is proposed. The curve of the total energy versus the separation R between the nucleus at the centre and nuclei at the apexes for this structure of Li7 has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ou's modified arrangement channel quantum mechanics (MACQ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urve has a minimal energy of-52.169 73 a.u. at R = 5.06ao. When R approaches infinity, the total energy of seven lithium atoms has the value of-51.996 21 a.u. So the binding energy of Li7 with respect to seven lithium atoms is 0.173 52 a.u. Therefore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for Li7 is 0.024 79 a.u. or 0.674 eV,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of 0.453 eV for Li2,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of 0.494 eV for Li3 and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of 0.632 eV for Li5 calculated previously by us. This means that the Li7 cluster may be formed stably in a body-centred regular octahedral structure with a greater binding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7 cluster formation mechanism binding energy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Ge clusters on Si(111)-7×7 surfaces
4
作者 马海峰 徐明春 +4 位作者 杨冰 时东霞 郭海明 庞世瑾 高鸿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661-2664,共4页
We report the formation and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Ge clusters on the Si(111)-7×7 surface studied by using variable 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VT-STM) and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 We report the formation and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Ge clusters on the Si(111)-7×7 surface studied by using variable 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VT-STM) and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ling spectroscopy (STS). Atom-resolved STM images reveal that the Ce atoms are prone to forming clusters with 1.0 nm in diameter for coverage up to 0.12 ML. Such Ce clusters preferentially nucleate at the centre of the faulted-half unit cells, leading to the 'dark sites' of Si centre adatoms from the surrounding three unfaulted-half unit cells in filled-state images. Biasdependent STM images show the charge transfer from the neighbouring Si adatoms to Ce clusters. Low-temperature STS of the Ce clusters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band gap on the Ce cluster and the large voltage threshold is about 0.9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i(111)-7× 7 surface Ge cluster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TRUTURE OF THE FIRST INTERSTITIAL μ_7-S CLUSTER Co_7(μ_7-S)(μ_4-PSEt)(μ-SEt)_2(μ-CO)_2(CO)_(12)
5
作者 Shu Tang LIU Xiang HU Qi Wang LIU Wen Tao ZH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hot 01002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The reaction of Co_2(CO)_8 with EtSPCl_2 gives a new crystal like compound Co_7(μ_7-S)(μ_4-PSEt)(μ- SEt)_2(μ-CO)_2(CO)_(12),whose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is special com-... The reaction of Co_2(CO)_8 with EtSPCl_2 gives a new crystal like compound Co_7(μ_7-S)(μ_4-PSEt)(μ- SEt)_2(μ-CO)_2(CO)_(12),whose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is special com- pound reveals some new features in cluster chemistry^1:The fragmentation of a ligand precursor EtSPCl_2 yields three kinds of fragments,μ_7-S,μ_4-PSEt and μ-SEt,which are ligands in the same cluster molecule.There is a new type of bridging S presented——A μ_7-S atom is interspaced into seven Co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S cluster Co7 SET SYNTHESIS AND STRUTURE OF THE FIRST INTERSTITIAL PSEt CO
下载PDF
一种带中控互联功能的7寸TFT屏组合仪表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魏鹿义 《汽车电器》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最新汽车电子技术,在7寸彩色TFT液晶屏平台上,通过采用CAN总线通信技术,开发出一款功能丰富、性能稳定、显示效果佳和人机交互体验良好的带中控互联功能显示的组合仪表。
关键词 组合仪表 7寸彩色TFT屏 CAN通信 中控互联
下载PDF
基于CentOS 7的Hadoop集群配置的研究与实现
7
作者 刘克 王艳 +1 位作者 冯思宇 彭丽颖 《信息记录材料》 2023年第2期19-21,共3页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成为信息产业的重大变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Hadoop分布式集群的成功搭建为大数据工程研究提供了基础环境。结合虚拟机,通过基于Cent OS 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成为信息产业的重大变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Hadoop分布式集群的成功搭建为大数据工程研究提供了基础环境。结合虚拟机,通过基于Cent OS 7的系统安装、网络配置、远程链接、集群搭建、免密登录、时间同步等过程的研究和实现,让Hadoop集群的配置更加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HADOOP 集群配置 Cent OS 7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改造井距和簇间距优化研究
8
作者 马泽元 胥云 +2 位作者 翁定为 郭英 鄢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为研究页岩油水平井最优井距和簇间距的工程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地质特征,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的复杂缝网扩展,依据全缝长频率分布优化井距。采用非结构化数值模... 为研究页岩油水平井最优井距和簇间距的工程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地质特征,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的复杂缝网扩展,依据全缝长频率分布优化井距。采用非结构化数值模型预测水平井的生产动态,确定产量最高的分段分簇方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用缝长累积频率分布中P90值对应的缝长作为水平井井距,有助于提高复杂缝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簇间距缩小到3∼5 m时建议水平井井距为200 m左右;簇间距从15 m缩小到3 m,支撑裂缝总表面积提高108%,同时体积改造程度提高142%;对于目标储层,簇间距从15 m缩小到3 m,投产3 a累产油量增加75.91%;采用3 m簇间距方案无法满足经济效益的需求,建议以5 m作为簇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改造 7储层 井距 簇间距 页岩油
下载PDF
Pd_n(n=1-7)团簇及其与甲烷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勇 储伟 +1 位作者 江成发 王耀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23-1727,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Pd_n(n=1-7)团簇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及其与甲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d原子数增多,团簇结构对团簇大小的依赖性减弱,结构参数向金属晶体趋近.在Pd_n(n=1-7)团簇上,甲烷的...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Pd_n(n=1-7)团簇的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及其与甲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d原子数增多,团簇结构对团簇大小的依赖性减弱,结构参数向金属晶体趋近.在Pd_n(n=1-7)团簇上,甲烷的表面吸附作用较弱.Pd_2CH_4中,甲烷受到两个Pd原子的活化作用,活化程度增强,吸附能增大.在Pd_nCH_4(n=1,3-7)体系中,甲烷的吸附能随着团簇模型的增大而减小,趋近于其在金属晶面上的吸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Pdn(n=1—7)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下载PDF
KTCPVS:一个内核Layer-7交换机 被引量:5
10
作者 章文嵩 金士尧 吴泉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提出了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 Layer- 7交换机的方法。利用内核线程进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 ,可避免多次内核与用户层的切换和内存复制开销 ,极大地提高了 Layer- 7交换的效率。本文详细讨论了内核 L ayer- 7交换机 (KTCPVS)的体系结... 本文提出了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 Layer- 7交换机的方法。利用内核线程进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 ,可避免多次内核与用户层的切换和内存复制开销 ,极大地提高了 Layer- 7交换的效率。本文详细讨论了内核 L ayer- 7交换机 (KTCPVS)的体系结构及其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系统 内核 KTCPVS Layer-7交换机 进程
下载PDF
H_7^+团簇离子及其中性团簇产物H_4和H_5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百方 缪竞威 +1 位作者 杨朝文 师勉恭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报道了H+7团簇的实验研究结果,从H+7的分解能谱发现,可能存在H4和H5等中性团簇产物.分析讨论了H+7的形成方式和可能的分解途径.
关键词 中性团簇产物 H7^+团簇离子 H4团簇 H5团簇 形成方式 分解能谱 离子源
下载PDF
H_7^-正八面体中心结构能量曲线的MACQM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萍 张建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采用改进了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modifiedarangementchannelquantummechan-ics,简称MACQM)方法,计算了H-7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曲线。当中心原子核到顶角原子核的间距R为1.... 采用改进了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modifiedarangementchannelquantummechan-ics,简称MACQM)方法,计算了H-7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曲线。当中心原子核到顶角原子核的间距R为1.50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4.0352a.u.。这表明H-7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是可能稳定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结构 能量 排列通道 量子力学 MACQM
下载PDF
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裂解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东 徐哲 +3 位作者 燕翔 刘磊 王恒 王晶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释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及来源,研究了凝聚相FOX-7分子间相互作用对FOX-7裂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源于电子偏移形成的部分分子间共享电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同时也使部分分子内的化学键被弱化,致使FOX-7的裂解通道发生改变。采用PW6B95-D3理论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各团簇中FOX-7的C—NO_2键裂解活化能比单分子状态时普遍降低。不同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角度不同,硝基异构反应的过程有所变化,与单分子FOX-7相比,团簇Ⅱ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下降了210.9 k J·mol^(-1),而团簇Ⅳ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升高了39.4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裂解 团簇 分子间相互作用 电子密度差
下载PDF
用单中心球对称波函数对H_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的计算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俊 卿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54-857,共4页
选用类N原子解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57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3.987h0(a0=0.5291... 选用类N原子解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57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3.987h0(a0=0.529177×10-10m,h0=27.2eV).这表明H7团簇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因而H7团簇可能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团簇 正八面体 波函数 中心结构 能量 氢核
下载PDF
用类氧原子波函数计算H_7^-团簇正八体中心结构的能量曲线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俊 卿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2,共4页
选用类氧原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曲线。结果表明,当中心H原子核到顶角H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58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4.089453h.a.u.。这... 选用类氧原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的能量曲线。结果表明,当中心H原子核到顶角H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58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4.089453h.a.u.。这表明H-7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是可能稳定存在的。计算结果与用MACQM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表明提出的物理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团簇 能量 单中心球模型 类氧原子 波函数
下载PDF
Ge_mSi_n(m=1,2;n=1~7)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霞 王献伟 +2 位作者 赵高峰 郭令举 罗有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GenSin(m=1,2;n=1~7)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各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对最稳定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成键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GenSin(m=1,2;n=1~7)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各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对最稳定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成键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GemSin团簇的稳定结构与Six(s=m+n)团簇的结构相似,相同尺寸的混合团簇原子间的成键特性非常相似,这为找到大尺寸的Ge=Si。团簇稳定结构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电荷主要是从Ge原子转移到Si原子.在所研究的团簇中,GeSi3,GeSi6,Ge2Si2,Ge2Si5的结构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Sin(m=1 2 n=1~7)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结构与性质
下载PDF
W_mB_n(m+n≤7)团簇结构与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秀荣 尹琳 +2 位作者 李维军 王杨杨 袁爱华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5-78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优化W m B n(m+n≤7)团簇的几何结构,得到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及WIB键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WB n团簇的基态构型均是平面结构;当m≥2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优化W m B n(m+n≤7)团簇的几何结构,得到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及WIB键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WB n团簇的基态构型均是平面结构;当m≥2且m+n≥4时,除W3B团簇外,其余团簇的基态结构均为立体结构;团簇的热力学稳定性随W原子个数的增加越来越好,W-W键的强度明显高于W-B和B-B键,W原子对团簇的稳定性起主导作用;W2B2和W3B团簇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mBn(m+n≤7)团簇 基态构型 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用类碳原子波函数对H_7^+团簇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钢 朱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0-342,共3页
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选用类碳原子解析波函数,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中心的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2 15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E=-3 201h0(a0=0 529177×10-10m,h0=27 2eV),这表明... 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选用类碳原子解析波函数,用变分法计算了H+7团簇正八面中心的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2 15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E=-3 201h0(a0=0 529177×10-10m,h0=27 2eV),这表明H+7团簇正八面中心体结构是稳定的结构,H+7团簇是可能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 团簇 单中心球模型近似 变分法
下载PDF
S_7环的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贤兴 田善喜 徐克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04-705,共2页
在从头算层次上采用自洽场HF方法与杂化的密度泛函B3LYP方法以及基组 3- 2 1+G(d)与 6 -31+G(d) ,优化了S7环chair和boat分子构型。接着在优化结构基础上 ,计算了S7环两种构型的振动光谱、简谐振动模式对称性和红外谱线相对强度。计算... 在从头算层次上采用自洽场HF方法与杂化的密度泛函B3LYP方法以及基组 3- 2 1+G(d)与 6 -31+G(d) ,优化了S7环chair和boat分子构型。接着在优化结构基础上 ,计算了S7环两种构型的振动光谱、简谐振动模式对称性和红外谱线相对强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7 从头算方法 振动光谱 硫原子团簇
下载PDF
H_4^+,H_5^+和H_7^+团簇离子的测量和确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百方 缪竞威 +1 位作者 杨朝文 师勉恭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8-130,共3页
报告了H+ 4 ,H+ 5,H+ 7等团簇离子的测量结果 .确认可以由H+ 3 与一个或多个H和H2 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H+ 4 ,H+ 5,H+
关键词 H+4团簇离子 H+5团簇离子 H+7团簇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