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8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1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分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修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骨水泥弥散 椎体再次骨折
下载PDF
诱导膜技术在临界尺寸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优势与未来发展
3
作者 李树源 杨达文 +3 位作者 曾展鹏 蔡群斌 张景涛 周琦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83-6093,共11页
背景:诱导膜技术(Masquelet技术)是一种两阶段手术重建大段骨缺损的新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该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的:就诱导膜技术的产生背景、修复机制和优势、诱导膜的特征、膜-植骨通讯、动物模型的... 背景:诱导膜技术(Masquelet技术)是一种两阶段手术重建大段骨缺损的新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该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的:就诱导膜技术的产生背景、修复机制和优势、诱导膜的特征、膜-植骨通讯、动物模型的选择、骨水泥的种类、形貌、所载抗生素对诱导膜的影响、固定方式的选择和骨组织工程材料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治疗和诱导膜技术的改进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1986-2024年出版的文献,共检索到890篇参考文献。按与诱导膜技术基础研究相关的入选标准进行人工筛选和分析,排除与主题相关性差和重复的文献,纳入研究的文献包括实验类研究原著、综述、荟萃分析等,最终纳入72篇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诱导膜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机制尚不明确,但膜和植骨两者缺一不可;②诱导膜是一种富含多种骨形成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的分层较明显组织,其血管化和生长因子的分泌随时间而动态变化;③对于动物模型选择,从解剖结构、负重模式和骨重塑的相似度来讲,羊更为接近;从饲养成本和难度、造模周期来讲,大鼠更合适;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不是唯一可以用做诱导生物膜的材料,可能有更加合适的材料可以诱导出更高质量的生物膜;骨水泥负载抗生素的剂量(主要是万古霉素)为每40 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负载1-4 g抗生素;⑤对于动物(特别是大鼠)固定方式而言,钢板使用更为广泛,固定方式更加可靠,可重复性更高;⑥未来可能会有新的材料替代自体骨促进Masquelet技术的骨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骨缺损 动物模型 骨水泥 骨组织工程 工程化骨
下载PDF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弥散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创 杨雯 +5 位作者 丁广江 李培坤 肖忠宇 陈营 方雪 张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8,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01),术后骨折周围压痛阈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周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与经典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弓根入路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李红桃 潘泓宇 +1 位作者 雷杨 肖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89-3094,共6页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节段椎体以及椎间盘相关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位已完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L1)女性患者,并提取其术前及术后的CT文件,研究范围为T_(12)-L_(2)(包括伤椎、邻近椎体和椎间盘)。通过Mimics、SolidWorks和Geomagic等软件分别建立了术前、术后三维脊柱功能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在T_(12)上终板垂直方向加载500 N力矩和10 N·m旋转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方位,分析手术前后相邻节段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术前和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通过计算得出,在模拟载荷下,术后T_(12)下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减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L_(2)上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同样,术后T_(12)/L_(1)、L_(1)/L_(2)椎间盘应力分布也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均显著减小(P<0.05);③因此,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并能够减小应力,最终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以及显著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强化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 应力 有限元模型 骨水泥
下载PDF
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包雄 吴枭 +3 位作者 唐锡杰 张友高 蔡进奎 李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06-2014,共9页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L_1-L_3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L_2节段模拟椎体压缩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上分别模拟4 mL及6 mL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部分融合(FH型)、完全融合(FO型)、对称分离(SA型)、非对称分离(SN型)4种骨水泥分布形态,共获得9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三维有限元求解,比较L_2骨折椎体的应力及位移。结果与结论:(1)9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均集中于L_2骨折区域,各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的L_2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小于无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说明骨水泥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2)与4 mL骨水泥填充相比,6 mL骨水泥填充在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骨折椎体应力,增强椎体强度;(3)在相同运动状态下,FH型组骨折椎体应力均为最小,其次为SA型组,该两组接近,FO型组骨折椎体应力最大,在侧弯动作中尤为明显,可能与骨水泥团块形状导致侧方应力集中有关;FH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小,FO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大;(4)结果显示,增加骨水泥注入剂量可以降低骨折椎体应力,提高稳定性,但会增加渗漏风险;双侧对称弥散分布骨水泥(FH型、SA型)在恢复椎体强度及稳定性上均优于完全融合、非对称分离骨水泥,因此,临床上行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首先保证双侧对称弥散分布,优先推荐双侧部分融合型分布,可获得合适的应力刺激及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动态表达及耦合骨生成修复大段骨缺损
8
作者 申震 黄梓越 +5 位作者 和智娟 王艺婷 陈奇刚 耿春梅 黄雅静 吴祖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50-5956,共7页
背景:骨诱导膜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存在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等问题。H型血管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增强局部成血管-成骨偶联作用,促进骨修复,但H型血管在骨诱导膜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构建SD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观察骨诱导膜中... 背景:骨诱导膜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存在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等问题。H型血管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增强局部成血管-成骨偶联作用,促进骨修复,但H型血管在骨诱导膜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构建SD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观察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表达特征,进而明确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表达高峰点与植骨最佳时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模型组(n=30),两组又各自分为骨水泥植入后4,6,8周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均构建右侧胫骨4 mm骨缺损模型,模型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诱导骨生物膜形成,对照组不植入骨水泥。骨水泥植入后4,6,8周,每个时间点随机取6只大鼠,模型组切取骨诱导膜组织,对照组切取对应部位的非骨性软组织,通过免疫荧光鉴定H型血管动态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形态改变,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每个时间点剩余4只大鼠,模型组切开诱导膜后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尾骨,对照组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尾骨,植骨后8周进行胫骨缺损部位Micro-CT评估。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H型血管表达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最明显,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H型血管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与血管造影检测显示,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新生血管数、血管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组内新生血管数、血管体积大小顺序为:骨水泥植入后8周>骨水泥植入后6周>骨水泥植入后4周;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各时间点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阳性表达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最明显;④Micro-CT检测显示,模型组3个亚组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的亚组,模型组骨水泥植入后6周亚组的骨修复效果优于骨水泥植入后4,8周亚组。结果表明:骨诱导膜中H型血管呈动态表达并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达高峰,在骨水泥植入后6周进行骨诱导膜植骨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骨诱导膜 H型血管 动态表达 骨修复 大段骨缺损 骨水泥 工程化骨材料
下载PDF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9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 “O”点 L_(5)椎体 骨水泥
下载PDF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修复策略:一项病例分析
10
作者 赵星丞 王军 陆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6,共9页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目的:观察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9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骨折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行再翻修治疗,同时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康复训练。出院前及随访时复查患者的腰椎X射线平片及三维CT检测结果,评价骨水泥弥散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变化。结果与结论:①9例患者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均未发生骨水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2年感染COVID-19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②术椎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翻修术前,末次随访经皮椎体成形翻修术后患者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测量术椎椎体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③上述结果提示,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而言,适量骨水泥注入和有效骨水泥弥散具有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作用,规律抗骨质疏松和术后有效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技术 椎体成形 术椎再骨折 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 应力集中区
下载PDF
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
11
作者 李唐波 张楠 +4 位作者 郝国兵 刘昆 乔林 朱泽兴 宋迪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77-5984,共8页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2例采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均未发生骨水泥过敏、骨水泥栓塞、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术后第1天(P<0.05);③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间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 经皮椎体成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疗效
下载PDF
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致小腿筋膜室综合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鹏 薛明宇 +3 位作者 芮永军 卜凡玉 郭晓峰 谢艺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37-2641,共5页
背景:目前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充分彻底清创后使用负压封闭吸引,该方法需要反复多次清创才能彻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目的:介绍一种临床少见的病例——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的小腿筋膜... 背景:目前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充分彻底清创后使用负压封闭吸引,该方法需要反复多次清创才能彻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目的:介绍一种临床少见的病例——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的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总结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进行治疗与综合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的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4岁,围术期整体把控患者全身情况并进行全身营养支撑治疗,所有患者均一期行彻底清创+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负压封闭引流以控制感染、二期取出骨水泥并行创面修复治疗。出院后随访时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红肿渗液发生。结果与结论:①4例患者经过2次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后创面新鲜,诱导膜形成良好,1例经过3次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形成良好,这5例患者二期经过植皮手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1例患者急诊手术时因术中血压难以维持且小腿4个间室均出现感染,急诊行膝上截肢,同时残端创面放置载抗生素骨水泥,二期骨水泥取出后创面直接闭合,创面一期愈合;②6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无红肿渗液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对疗效表示满意;③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时应警惕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至关重要,应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的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抗生素骨水泥 糖尿病 坏死性筋膜炎 筋膜室综合征 保肢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椎体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12-4816,共5页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 背景: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中穿刺的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是目前椎体成形治疗技术探索和改进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在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脊柱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患者术前行腰椎128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原始数据,Visual Volume软件构建脊柱压缩性骨折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三维网络模型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术前病情及治疗方案阐述,以及术中引导穿刺及骨水泥注射。结果与结论:①在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辅助下可实现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精准穿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水泥充填良好、无明显渗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良好,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②提示混合现实临床设计方案有助于术者术前进行完善的手术设计、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效率;术中协助精准穿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在脊柱外科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椎体成形 精确医学 虚拟现实 骨水泥注射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周铭剑 何洲 侯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7-60,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并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角度、手术及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D-5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关节活动角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与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在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东建 甘君龄 +1 位作者 苏萌 刘秋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52-61,共10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与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在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6例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 目的:探讨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与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在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6例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儿采用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感染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感染复发率及对照组患儿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提示,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术后7天、14天,两组患儿WBC、ESR、IL-6、IL-8、TNF-α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和6个月,两组患儿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感染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均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骨水泥链珠,其中9例患儿再次接受骨水泥植入。结论: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治疗可更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和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 生物骨水泥链珠膜 足跟组织缺损 创伤性跟骨骨髓炎 骨愈合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一例
16
作者 周炜 王贺 +3 位作者 李辰 朱峰 马少林 樊国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心脏破裂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17
作者 范小波 赵晨阳 +3 位作者 赵松涛 安彪 刘晖 刘睿鑫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41-945,共5页
目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弯角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漏出情况、脊柱-骨盆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骨水泥分布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级和Ⅱ级骨水泥分布总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漏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椎管外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4%(1/61);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椎管外血肿,1例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92%(3/61)。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309)。结论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脊柱平衡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压缩骨折 弯角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盆参数 骨水泥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于东方 王祥善 +1 位作者 寇德鹏 曹顺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65例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胸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的骨水泥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水泥...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65例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胸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的骨水泥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水泥未超过椎体中线,骨水泥分布偏一侧组(偏一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0~84(70.3±7.4)岁。骨水泥超过椎体中线并达对侧椎弓根内缘(双侧组)45例,男10例,女35例;年龄60~86(70.7±8.0)岁。两组患者均行PVP术,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术中透视监视下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注入量1.5~6 m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偏一侧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25±0.99)ml,双侧组为(4.07±1.18)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均较术前缓解(P<0.05),偏一侧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VAS分别为(3.90±1.37)、(2.35±0.67)、(1.55±0.51)分,均高于双侧组(2.67±0.60)、(1.62±0.58)、(1.31±0.47)分(P<0.05)。偏一侧组9例存在残余腰背痛,经对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后症状缓解。结论:骨水泥的分布是影响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手术中,要尽量使骨水泥分布过椎体中线,达到双侧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下载PDF
椎间隙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邻近上下椎体应力的影响
19
作者 汪建新 霍文涛 于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48-3554,共7页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上下椎体表面最大应力的影响。方法:招募1名脊柱正常志愿者获取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建立腰椎L_(2)-L_(5)有限元模型,随后建立L_(3)-L_(4)椎间隙注射不同剂量(1 mL与4 mL)骨水泥模型,每种剂量下赋予骨水泥4种弹性模量(1000,2000,4000,8000 MPa),在L_(2)椎体表面施加压力与弯矩,分析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在骨水泥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增大,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增加,其中弹性模量1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小,弹性模量8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大,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整个腰椎活动度的影响较小;②结果说明,在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注入较低弹性模量的骨水泥可以降低术后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 腰椎 骨水泥 有限元 应力 弹性模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
20
作者 牛海平 翟玉斌 +1 位作者 李杰 安文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PVP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骨水泥)40例和研究组(少量骨水泥)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伤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值、后凸Cobb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VP术中小剂量骨水泥、常规量骨水泥填充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均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伤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但小剂量骨水泥填充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Kümmell病 伤椎再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