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羞辱与正派教育制度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友志 冯建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9,共8页
教育生活中的制度性羞辱以排斥、贬低、支配和污名为主要类型。作为一种精神伤害,教育羞辱造成受教育者自我厌憎与"习得性无助",个性泯灭与"标签内化",丧失自主与过度服从,权威人格与逆反心理等危害。正派教育的第... 教育生活中的制度性羞辱以排斥、贬低、支配和污名为主要类型。作为一种精神伤害,教育羞辱造成受教育者自我厌憎与"习得性无助",个性泯灭与"标签内化",丧失自主与过度服从,权威人格与逆反心理等危害。正派教育的第一原则是教育制度"不羞辱"受教育者。"不羞辱"具有道德上、认识论上和实践规范意义上的优先性,为正派教育制度划定了一种底线伦理,表现为一系列否定性的规范。但如果教育仅停留在底线伦理水平上,而放弃其扶持生活理想、塑造美德、引领价值的功能,那么它仅能保证人性不受伤害而无法提升人性。教育必须超越底线伦理,走向对正面价值理想的积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羞辱 不羞辱 正派教育 底线伦理
下载PDF
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反事实推理发现,基于斯科特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在解释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时遭遇到新的困境。案例分析表明,并非所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为都是从生存伦理出发的,"底线正义"被践踏是农民... 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反事实推理发现,基于斯科特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在解释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时遭遇到新的困境。案例分析表明,并非所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为都是从生存伦理出发的,"底线正义"被践踏是农民工抗争行为尖锐化的根本原因。道义政治学的"底线正义"比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显示了更强的解释力。"底线正义"是"生存伦理"的重要补充,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恢复道义"与"为道义而道义"。道义政治学"底线正义"范畴的价值在于开启了新的观察视域与学术关怀,同时也是提示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走出"父爱主义陷阱"的理论地图。在社会转型期,守住"底线正义"比追求乌托邦式的公平正义更为切实可行,也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维权 生存伦理 底线正义 道义政治
下载PDF
底线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仇永民 陈兰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底线伦理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它与美德伦理是相对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当前社会存在一些底线伦理缺失和社会失范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必须充分认识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 底线伦理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它与美德伦理是相对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当前社会存在一些底线伦理缺失和社会失范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必须充分认识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化诉求之间的关系,其中民主法治体现了底线伦理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反映了底线伦理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彰显了底线伦理的基本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底线伦理的本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伦理 社会和谐 社会失范 伦理道德教育
下载PDF
教学伦理冲突类型与教师解决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海宾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1,共8页
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学伦理冲突类型,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解决... 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学伦理冲突类型,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解决教学伦理冲突的智慧和能力,唯有在"教学至善"目标指引下,教学伦理冲突的解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伦理冲突 底线型教学伦理 卓越型教学伦理 伦理困境
下载PDF
底线伦理思想语境下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机制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改萍 兰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4-47,共4页
网络直播是娱乐媒体发展的新兴形态,它因具有与其他娱乐媒介所不同的互动性、分享性、亲和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在网络直播繁荣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主播穿着无底线、直播内容无底线等逾越伦理底线的行为。因此,尽快... 网络直播是娱乐媒体发展的新兴形态,它因具有与其他娱乐媒介所不同的互动性、分享性、亲和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在网络直播繁荣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主播穿着无底线、直播内容无底线等逾越伦理底线的行为。因此,尽快构建网络直播的价值引领机制、监督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是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底线伦理 直播主体 直播观众 直播平台
下载PDF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的建构——以重建儒家伦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起点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日常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寓所,日常生活伦理是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确立的规范,具有"底线伦理"的性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的构建是中国社会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联系... 日常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寓所,日常生活伦理是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确立的规范,具有"底线伦理"的性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的构建是中国社会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儒学的人伦精神作为基础的一元,与其他文化共同整合出既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的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伦理 儒家伦理 底线伦理
下载PDF
热案透视:医德良心筑起医患和谐的伦理底线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利 谷桂菊 王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38-39,共2页
医患矛盾成为我国目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通过南京徐宝宝事件,透视当前医疗服务中的不足,并指出不断深化强化践行医德良心的路径,让作为医德耻感源泉之一的医德良心筑起医患和谐的伦理底线。
关键词 医德良心 医患和谐 伦理底线 医德素养 医患关系
下载PDF
当代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如何构建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点的伦理学对话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怀宏 戴兆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F0002,共8页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到了伦理学问题意识和话语的转换与调适;二是与时俱进地保持着其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三是构建了富有时代特点的理性主义的纯粹伦理学理论;四是在伦理学的方法层面实现了转识成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底线伦理 转识成智 何怀宏
下载PDF
老子的智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峻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7,共9页
"智"是由"知"字引申而出的后起字。智在中国古代也有德性的内涵。"知"在帛书《老子》中涉及的领域也很广,其中既有否定意义的用法,也有肯定意义的用法。"智德"作为老子思想中下德状态发展到最... "智"是由"知"字引申而出的后起字。智在中国古代也有德性的内涵。"知"在帛书《老子》中涉及的领域也很广,其中既有否定意义的用法,也有肯定意义的用法。"智德"作为老子思想中下德状态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主导德性,是具有本体论意味的。老子智德观在人格气质修养方面,主要体现于谦虚谨慎、知足处静、灵活变通、勤奋乐观等方面。老子智德观反映了先秦文化中智慧与道德密不可分的特点,启示当今时代在重视底线伦理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底线伦理本身的有限性给予足够的认识。谦逊等中华传统美德,在这个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伦理 智慧 道德 谦虚 道家
下载PDF
重建“信念伦理”与坚守“网络底线”——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良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号召对于网络伦理领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毋庸讳言,现时代的网络伦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甚至呈现出了各种新的困境与危机。要坚守"网络底线",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一个最重要的长远使命就是要重建网络主体的"信念伦理"。重建网络主体"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有: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道德信仰资源的当代价值,唤醒和重塑网络主体的道德理想信仰;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以笃定其道德信仰;培育网络主体的道德情感,以激励其道德信仰的持久性。如果这些方面可以同时有效地展开,那么在重建"信念伦理"的进程中坚守"网络底线",则必然会成为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重构当代网络伦理价值体系所最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信念伦理” “网络底线” 网络伦理价值体系
下载PDF
电影叙事与电影评论的伦理分析——兼谈2016年的电影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3,共6页
当兼有"艺术"属性的"电影"与"作文"的"叙事"和"评论"产生关联,并沿继着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电影叙事"亦或"电影评论"将不可避免地于伦理实践... 当兼有"艺术"属性的"电影"与"作文"的"叙事"和"评论"产生关联,并沿继着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电影叙事"亦或"电影评论"将不可避免地于伦理实践的"真实"发生中溢满对"善"和"美"的追求与向往。此外,在区分了"伦理"和"道德"以及肯定了"共同伦理(全球伦理)"和"底线道德"的可能性之后,"电影叙事伦理"包括与之相关的电影评论的伦理性问题便理应内化成为中国电影创作情理结构的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全球伦理 底线道德 电影叙事伦理 电影评论
下载PDF
普世价值不玄稀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这个界定出发去看,普世价值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量存在、俯拾即是、毫不玄稀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全球伦理 底线价值
下载PDF
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飞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1期108-109,114,共3页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最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 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精华,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它具有普遍性、基本性和最低限度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耻感具有伦理动力,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辨知是非,好荣憎辱的道德认知,塑造医务人员自律、慎独的医德品行,要努力加强医务人员的耻感教育,提高耻感意识,构建和维系耻感医学伦理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 伦理底线 医学伦理底线
下载PDF
论人体基因专利对道德底线的挑战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立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人体基因专利对人类的道德底线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基因专利损害人的基因自主权、隐私权;侵犯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破坏生命神圣信仰;违背社会公正。
关键词 基因专利 道德底线 伦理
下载PDF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5-159,共5页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底层 尊严 伦理观
下载PDF
计算机软件的几个伦理学问题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晓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51,共5页
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处理机制的对象化,在现阶段,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为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利益,也造成人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伦理价值观念。本文以“底线伦理”的思路,为人们在智能软件、商业软件保护、自由软件等方面的不同看法达成... 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处理机制的对象化,在现阶段,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为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利益,也造成人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伦理价值观念。本文以“底线伦理”的思路,为人们在智能软件、商业软件保护、自由软件等方面的不同看法达成共识提供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 底线伦理 信息社会
下载PDF
耻感教育,作为底线伦理之拯救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61-67,共7页
“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 “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之为人重要意义早有论述。孟子主张,羞耻是人类告别自身的动物性而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第一标准。荀子强调,道德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荣辱便随之而来。各种耻感中,性耻意识埋藏得最深,与道德、伦理法则的连动性也最强。但在现代性浓烈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性耻意识却遭受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解构。最伟大的教育总开始于最微小的细节。在汲取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儒家做法,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努力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要求溶化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 八荣八耻 荣辱观 性耻意识 底线伦理 德性养成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底线伦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祥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底线伦理不断受到冲击。梳理近年来底线伦理的研究成果,指出底线伦理在概念、特征、内容、建构以及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德育教育、和谐社会、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底线伦理不断受到冲击。梳理近年来底线伦理的研究成果,指出底线伦理在概念、特征、内容、建构以及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德育教育、和谐社会、全球伦理关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异同,提出今后国内底线伦理研究应避免虚无化、极端化、狭隘化、唯底线伦理的错误倾向,加强基本问题研究,深化对马克思经典作家伦理思想的研究,拓宽底线伦理研究的论域,为应对和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伦理 社会伦理 元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 全球伦理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师德修养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吉喆 刘新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1-47,共7页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兼具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特殊身份,其师德修养不容小觑。师范生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兼具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特殊身份,其师德修养不容小觑。师范生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我是谁”和“我要做什么”的修养自觉,从“我”与自身、与学生、与教师、与党和国家的关系中透视出师德的内生性、启迪性、感召性和目标性等基本特质。相应地,师德修养的价值表现为:激励自身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如何做才能促使师德修养的价值实现,要做到坚持知行合一以实现认知之真,践行伦理之善以成就学生之美,恪守底线思维以守住师德底线,谨记教育使命以筑牢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师德修养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伦理之善 底线思维
下载PDF
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以底线伦理和礼仪为中心 被引量:9
20
作者 申亮 《武术研究》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本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而学校的德育教育则必须要秉承生命原则,回归生活世界,关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不仅是围绕如何提高人体身心健康水平为基准,而且具有良好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本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而学校的德育教育则必须要秉承生命原则,回归生活世界,关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不仅是围绕如何提高人体身心健康水平为基准,而且具有良好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在促进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至少可以从以下路径予以实施:由“礼”入手,注重传统体育的“仪式”性功能和礼仪的培养;通过体育规范的具象化实践,增强大学生底线伦理和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拓展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形式;重视“隐形”课堂的教育价值,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的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底线伦理 礼仪教育 具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