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for formation of major regions of great earthquak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vicinity
1
作者 陶玮 洪汉净 刘培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3期288-294,358,共8页
Great earthquakes of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vicinity usually cluster in certain regions during certain periods. We call it major regions of great earthquakes, or major regions briefly in this paper.The major regions... Great earthquakes of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vicinity usually cluster in certain regions during certain periods. We call it major regions of great earthquakes, or major regions briefly in this paper.The major regions of different periods can migrate through long distance in space. We have studied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major reg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uctile layer of the lithosphere is the place where the major regions form, and deformation of the ductile layer controls the locations and shape of major regions. and the actions of the plate boundaries around the continent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 two-dimensional viscoe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model the deformation field and Stress field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vicinity The boundary of 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12 segments to represent non-uniform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s in the continental ductile Iayer are simulated under various compoundings of different boundary scgments. Six models are worked out in which the stress con centration reg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istic major regions. It is proved that stress concentfation regions can be produced in the ductile layer which are rough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alistic major regions under various actions of different boundary se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ductile-layer major region boundary segment stress concentration region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2
作者 陶玮 洪汉净 刘培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在一定时期内 ,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发生在相对集中的地区 ,本文简称为主体地区 ;不同时期的主体地区在空间上有较大距离的转移与变换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对主体地区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认为岩石圈韧性层的变形控制了强震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 ,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发生在相对集中的地区 ,本文简称为主体地区 ;不同时期的主体地区在空间上有较大距离的转移与变换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对主体地区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认为岩石圈韧性层的变形控制了强震活动主体地区的主要位置和形态 ,而周围板块边界作用是形成主体地区的主要驱动力 .以中国大陆及邻区韧性层为模拟对象 ,建立二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韧性层的变形及应力场分布 .考虑到板块边界活动在时空上的不均匀性 ,将板块边界分段 ,以不同板块边界段组合作为各时期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的主要约束 ,模拟大陆内部韧性层应力集中区的形成 .模拟结果显示了 6种与实际强震活动主体地区有可比性的应力分布 ,说明在相应的板块边界段组合作用下 ,在韧性层可以形成与各主体地区的形态和方位基本一致的应力集中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强震活动 大陆强震 主体地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体稳定和区域稳定数值模拟模型边界条件确定方法 被引量:40
3
作者 尚岳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考虑地质体的赋存环境,阐述了以深入的地质原型分析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反演分析,使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定量化。论述了边界条件和应力场反演分析中的直接调整边界条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的优缺点。并且阐述了模拟反演是对地质原型再认... 考虑地质体的赋存环境,阐述了以深入的地质原型分析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反演分析,使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定量化。论述了边界条件和应力场反演分析中的直接调整边界条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的优缺点。并且阐述了模拟反演是对地质原型再认识过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稳定 区域稳定 数值模拟 边界条件 应力场
下载PDF
分域边界元法双映射奇异元计算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欧贵宝 陈建兵 赵东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8,共3页
边界单元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在很多工程领域的数值分析中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它来求解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就是这种方法在断裂力学中非常成功而有效的应用.文中简单介绍线性单元的分域边界单元法... 边界单元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在很多工程领域的数值分析中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它来求解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就是这种方法在断裂力学中非常成功而有效的应用.文中简单介绍线性单元的分域边界单元法的相关公式,并引入双映射奇异单元,分析了带单边斜裂纹的单向拉伸板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的结果与其他解比较表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单元法 分域 双映射奇异单元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应力分界圆位置对曲面零件拉深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志艳 王志恒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曲面零件拉深成形中 ,应力分界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分析推导了应力分界圆与临界起皱压应力、危险断面径向拉应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临界起皱的影响 .
关键词 曲面零件 应力分界圆 悬空区 切向压应力 内皱 拉深成形
下载PDF
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 被引量:1
6
作者 熊祥林 陈朋磊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9期293-300,共8页
为了得到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步距,理论分析了己_(15)煤层回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与底板损伤特征;数值模拟了己_(15)煤层底板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以及巷道应力与位移分布特征。研究得出,理论计算得到己_(15)... 为了得到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步距,理论分析了己_(15)煤层回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与底板损伤特征;数值模拟了己_(15)煤层底板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以及巷道应力与位移分布特征。研究得出,理论计算得到己_(15)煤层回采后底板被动应力区域边界长度为10.6 m,揭示了己_(15)-31040工作面、己_(15)-31020工作面、己_(15)-23160工作面依次开采时煤柱下方底板应力峰值由63.38 MPa减小至54.63 MPa、然后无明显变化的特征;结合底板被动应力区域边界长度、煤层与顶底板摩擦系数、煤柱压力影响角、煤炭资源回收率、安全掘进等因素,巷道采用外错上位煤柱25 m的布置方式,该布置方式下巷道处于低应力环境的特性,且可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 下位煤层 底板被动应力 区域边界长度 低应力环境
下载PDF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万永魁 沈小七 +5 位作者 刘瑞丰 刘峡 郑智江 李媛 张扬 王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4-1637,共24页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北段呈弱张性,更易破裂,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边界断裂 滑动速率 应力分布
下载PDF
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局部减薄处应力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翼 谭蔚 王小彬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参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40条,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局部减薄处的应力分布,得到了局部减薄处凹坑的尺寸与位置对应力的影响趋势,讨论了应力集中系数随尺寸变化的规律,为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局部减薄处的强度评... 参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40条,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局部减薄处的应力分布,得到了局部减薄处凹坑的尺寸与位置对应力的影响趋势,讨论了应力集中系数随尺寸变化的规律,为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局部减薄处的强度评定提供了一定的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局部应力 局部减薄 凹坑 筒体接管边缘应力区
下载PDF
带热障涂层构件界面应力分析边界元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曼红 陆山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提出带热障涂层构件二维应力分析边界元法。对薄体应力分析边界元中近奇异积分处理方法进行完善及改进 ,并将其推广应用于热应力及离心应力边界元分析。提出可以考虑温度及离心载荷的多层域结构应力分析边界元公式。数值算例结果表明 ,... 提出带热障涂层构件二维应力分析边界元法。对薄体应力分析边界元中近奇异积分处理方法进行完善及改进 ,并将其推广应用于热应力及离心应力边界元分析。提出可以考虑温度及离心载荷的多层域结构应力分析边界元公式。数值算例结果表明 ,采用本文方法可用少量单元得到梯度温度场、面力和 或离心载荷条件下涂层界面应力分布 ,三种载荷情况下界面切向拉伸应力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0 .2 3 %。本方法可作为带热障涂层构件设计及涂层剥落失效分析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热障涂层 近奇异积分 多层域 热应力 离心应力
下载PDF
Orbiting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racking Voltage Security Region Boundary in Bulk Power Grids 被引量:1
10
作者 Xue Li Tao Jiang +4 位作者 Linquan Bai Xiao Kou Fangxing Li Houhe Chen Guoqing Li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476-487,共12页
A voltage security region(VSR)is a powerful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voltage security in bulk power grids with high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s.It can prevent cascading failures in wind power integration areas caused by ... A voltage security region(VSR)is a powerful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voltage security in bulk power grids with high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s.It can prevent cascading failures in wind power integration areas caused by serious over or low voltage problems.The bottlenecks of a VSR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To bridge these gaps,a gener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racking a voltage security region boundary(VSRB)in bulk power grid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SRB.First,the initial VSRB point on the VSRB is exam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F by using the base case parameters as initial values.Then,the rest of the VSRB points on the VSRB are tracked one after another,with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model,by us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racked VSRB point as the initial value to explore its adjacent VSRB point.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VSRB tracking over the existing algorithms,and case studies,in the WECC 9-bus and the Polish 2736-bus test systems,demonstrate the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on exploring the VS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power flow(OPF) stress direction voltage security critical point voltage security region voltage security region boundary
原文传递
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原理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韦以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 :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 ,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 ,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 :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 ,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 ,求得人体... 目的 :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 ,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 ,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 :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 ,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 ,求得人体矢状面之平行四边形轮廓应力图及其相应形态结构。结论 :脊柱的结构与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达到平衡的。根据Wloff定律 ,颈曲和腰曲是人类站立后 ,在平行四边形数学定律作用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是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和缓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轮廓应力 平行四边形 颈曲 腰曲 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 缓冲带 第一类杠杆
下载PDF
冻胀力效应下寒区圆形隧洞稳定性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鹏 张佳华 +1 位作者 张道兵 肖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7-133,共7页
为探讨冻胀力效应对寒区圆形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考虑冻胀力影响的寒区圆形隧洞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内边界应力条件(σ_(r)|_(r=r1)=σ_(r1))推导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下寒区圆形隧洞塑性区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以及塑性区半径... 为探讨冻胀力效应对寒区圆形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考虑冻胀力影响的寒区圆形隧洞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内边界应力条件(σ_(r)|_(r=r1)=σ_(r1))推导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下寒区圆形隧洞塑性区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以及塑性区半径、松动圈半径的弹塑性解。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对比分析已有研究方法(即采用外边界应力条件计算),验证内边界应力条件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地质强度指标、岩体常数、单轴抗压强度、扰动系数、隧洞开挖半径、冻胀力对寒区圆形隧洞围岩塑性区径向应力、切向应力以及塑性区半径、松动圈半径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扰动系数影响比较显著,理想爆破情况(D=0.7)与不考虑扰动情况(D=0)相比较,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达到32.2%~55.8%。冻胀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冻胀力从0增大到1.02 MPa,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可达到507.1%。如果忽视冻胀力影响会严重低估塑性区的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以及高估塑性区范围和松动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力 寒区圆形隧洞 弹塑性 边界应力条件 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
下载PDF
高速铁路槽形连续梁拱桥拱脚局部应力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江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6,共5页
为了解高速铁路槽形连续梁拱桥拱梁固结段的真实应力状态及验证局部分析中边界条件表达的准确性,以济青高速铁路(66.5+142+66.5) m双线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形梁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EA有限元软件建立细化的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 为了解高速铁路槽形连续梁拱桥拱梁固结段的真实应力状态及验证局部分析中边界条件表达的准确性,以济青高速铁路(66.5+142+66.5) m双线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形梁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EA有限元软件建立细化的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中支点横截面空间效应,并对局部模型的边界条件模拟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分析表明:中支点截面应力呈现明显的空间不规律现象,恒载比活载剪力滞效应更为明显,局部位置如拱肋与主梁连接部位、主梁下缘支座处、横隔板进人孔倒角处应力集中,应适当加强配筋,其余部位应力均满足要求,通过验证局部模型的内力分布,确保实体模型应力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槽形连续梁拱 拱梁固结段 空间效应 边界条件 局部应力分析
下载PDF
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受力机理与等效支撑模型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国强 刘文洋 +1 位作者 陆烨 孙飞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1,共9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方法,针对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和传力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钢板墙边缘约束区的概念并确定了边缘约束区的宽度,分析了钢板墙的屈服形状、钢板墙内各部分应力流的分布规律和钢板墙与梁连接处的受力... 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方法,针对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和传力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钢板墙边缘约束区的概念并确定了边缘约束区的宽度,分析了钢板墙的屈服形状、钢板墙内各部分应力流的分布规律和钢板墙与梁连接处的受力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等效支撑模型,对不同尺寸、不同层数的框架-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等效支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对两种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等效支撑模型在结构刚度和承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无论是单调加载还是反复加载均能准确地模拟两边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受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 两边连接 受力机理 边缘约束区 等效支撑模型
原文传递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树屏 蒋华 +1 位作者 王晓雯 陈杨 《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根据隧道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地勘资料,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采用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动力边界,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进行了瞬态动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三向地震荷载激励下,洞口段衬砌的地震响应具有明显滞后性,衬... 根据隧道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地勘资料,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采用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动力边界,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进行了瞬态动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三向地震荷载激励下,洞口段衬砌的地震响应具有明显滞后性,衬砌以水平横向振动为主,轴向振动次之,竖向振动最弱;洞口段衬砌的拱腰部位将承受极大拉应力和剪应力,可设减震层吸收地震能量;还通过对衬砌相对位移的分析得出,衬砌横向和轴向变形都很小,衬砌稳定性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震区 粘弹性人工边界 振动 应力 位移 动力特性
原文传递
深部大断面巷硐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布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成 袁永 +2 位作者 袁超峰 王文苗 孟朝贵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2,共12页
针对深部大断面巷硐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特点,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探讨围岩内最大主应力峰值区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最大主应力峰值区对围岩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提出塑性区发育范围判定与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地应... 针对深部大断面巷硐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特点,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探讨围岩内最大主应力峰值区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最大主应力峰值区对围岩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提出塑性区发育范围判定与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地应力场类型、侧压系数、巷硐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的差异,共设计151种数值模拟方案,研究3类地应力场中构造应力对大断面巷硐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岩塑性区发育与最大主应力峰值区存在运移一致性,基于边界应力系数K可判定塑性区发育范围,并通过遍历数值计算确定K值为0.96;在σH型应力场中,当λH=λh时,巷硐最优布置角度为30°,当λH≠λh时,巷硐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置最有利于围岩稳定;在σHv型应力场中,巷硐最佳布置角度是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成0°~15°夹角;在σv型应力场中,当λH=λh时,巷硐无最优布置角度,当λH≠λh时,巷硐布置应遵循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最大主应力峰值区 边界应力系数 围岩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