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滤过程中蛋白质带电性对水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东旭 王磊 +2 位作者 李兴飞 李松山 朱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82,共5页
为解析超滤过程蛋白质带电性能对水合作用力的影响机制,在牛血清蛋白(BSA)带正电、中性及负电条件下,分别考察PVDF-BSA及BSA-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离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应条件下BSA的Zeta电位变化特征,探讨超滤过程蛋白质带电性... 为解析超滤过程蛋白质带电性能对水合作用力的影响机制,在牛血清蛋白(BSA)带正电、中性及负电条件下,分别考察PVDF-BSA及BSA-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离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应条件下BSA的Zeta电位变化特征,探讨超滤过程蛋白质带电性能对水合作用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证实BSA带电性能是影响水合作用力的关键因素.在BSA带正电条件下,作用力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主要是因为BSA带正电时无水合作用存在,静电作用力的变化是控制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BSA电中性及负电条件下,BSA及PVDF膜面吸附累积大量的水合阳离子,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有效触发PVDF-BSA及BSA-BSA之间的水合排斥力,进而大幅度减缓膜污染;且在BSA等电点更容易观察到水合作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牛血清蛋白 带电性 原子力显微镜 水合力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不对称五甲川吲哚菁染料的合成、荧光性能及荧光标记 被引量:8
2
作者 汤昆 邱娜 +3 位作者 吴品 贾春辉 王升 张付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合成了枝状聚乙二醇醚链取代的新型不对称五甲川吲哚菁荧光染料,利用1H NMR、HRMS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染料的荧光性能、光稳定性,标示了牛血清白蛋白。结果表明,该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57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671 ... 合成了枝状聚乙二醇醚链取代的新型不对称五甲川吲哚菁荧光染料,利用1H NMR、HRMS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染料的荧光性能、光稳定性,标示了牛血清白蛋白。结果表明,该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57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67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24,经过8 h的光照反应,染料有4.4%产生光降解,溶于水,n(染料)∶n(牛血清白蛋白)=2∶1时,标记蛋白质的染料/蛋白质(D/P)值达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染料 五甲川 荧光标记 枝状化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量子产率
下载PDF
壳聚糖钴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2 位作者 杨声 苏中兴 伏国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70-873,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壳聚糖钴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随壳聚糖钴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壳聚糖钴可以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在室温下,壳...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壳聚糖钴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随壳聚糖钴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壳聚糖钴可以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在室温下,壳聚糖钴与BSA的的结合常数KA为2.4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钴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的DNA结合和切割活性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英文)
4
作者 陈战芬 张书萍 张健 《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404-416,共13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Cu[8-OHQ]2与D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Cu[8-OHQ]2能通过插入方式较强的与CT-DNA结合,诱导DNA构象的改变.其...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Cu[8-OHQ]2与D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Cu[8-OHQ]2能通过插入方式较强的与CT-DNA结合,诱导DNA构象的改变.其本征结合常数Kb为1.15(±0.01)×105 L/mol,表观结合常数Kapp为4.21×106 L/mol.再者,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生理条件和抗坏血酸(Vc)存在情况下,Cu[8-OHQ]2能有效地将超螺旋pBR322质粒DNA切割成缺刻和线性,甚至降解为小的片断.机理研究表明扩散的·OH,H2O2和1 O2都不是在切割过程中起作用的活性氧物种(ROS);copper-oxo中间体可能是此切割过程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另外,Cu[8-OHQ]2也能以适中的结合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而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所有这些结果表明Cu[8-OHQ]2具有作为潜在化疗试剂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 DNA结合 DNA切割 BSA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表面疏水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晶梅 林东强 +1 位作者 童红飞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1-776,共6页
利用8-苯氨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牛免疫球蛋白(bIgG)的表面疏水性,探讨了pH、温度、添加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盐酸胍和辛酸钠(NaCA)对蛋白表面疏水性指数S0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阴离子型荧光探针... 利用8-苯氨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牛免疫球蛋白(bIgG)的表面疏水性,探讨了pH、温度、添加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盐酸胍和辛酸钠(NaCA)对蛋白表面疏水性指数S0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阴离子型荧光探针ANS,pH对S0测定的影响显著,选择pH略高于蛋白等电点比较合适。温度对两种蛋白S0的影响不同,从50℃升至80℃,BSA表面疏水性降低,bIgG表面疏水性升高。添加盐促使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强,相比BSA,bIgG增加幅度较大。不同变性剂对两种蛋白S0的影响也不同,与变性机制、蛋白疏水特性及分子结构有关。添加NaCA对两种蛋白S0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NaCA浓度升高,BSA的S0值减小,而bIgG则维持基本不变,这与疏水层析分离过程的NaCA影响相一致。结果表明,ANS荧光探针法可用于考察不同溶液条件对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研究特定添加剂-蛋白质间疏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疏水性 荧光探针 8-苯氨基-1-萘磺酸 牛血清白蛋白 牛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萘二甲酰肼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
6
作者 游志校 张建刚 +2 位作者 苏丽霞 于洋 董川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萘二甲酰肼(N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萘二甲酰肼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利用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log((F0-F)/F)=logKA+nlog[Q]得到了ND... 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萘二甲酰肼(N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萘二甲酰肼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利用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log((F0-F)/F)=logKA+nlog[Q]得到了ND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由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ND主要是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显示ND对BSA构象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二甲酰肼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2,6-二甲基-4-芳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利明 朱峰 +2 位作者 陈伟华 叶青 彭化南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6-822,共7页
以芳香醛(1a^1d)、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铵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5个2,6-二甲基-4-芳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2a^2e),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EI)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分子2a与牛血清白蛋白(... 以芳香醛(1a^1d)、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铵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5个2,6-二甲基-4-芳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2a^2e),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EI)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分子2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药物分子对BSA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药物分子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醛 2 6-二甲基-4-芳基-1 4-二氢吡啶衍生物 合成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疏水力
下载PDF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芸岸 刘秀秀 +4 位作者 方诗佩 周晏曲 刘梅 康馨洁 付春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研究钩藤碱、异钩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结合位点和作用力类型。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加入会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发生静态荧... 目的研究钩藤碱、异钩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结合位点和作用力类型。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加入会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发生静态荧光猝灭,与其site I位点结合,结合位点数为1;二者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结论阐明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异钩藤碱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结合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