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富元 陈覃 +4 位作者 施辉 李爱民 陈军 孙维晔 马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早期手术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108例动脉瘤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和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对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的发生和早期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50例单纯控制性低血压中,术后出...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早期手术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108例动脉瘤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和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对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的发生和早期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50例单纯控制性低血压中,术后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出现与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脑低密度区8例(15.7%)。49例使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者中,出现症状性脑血痉挛11例(22.4%);CT示脑低密度区6例(12.2%);9例控制性低血压后改用动脉暂时阻断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和脑低密度区分别为2例(22.2)和1例(11.1%),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如能正确掌握,不会对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产生负面影响。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特别是完全孤立性阻断,对脑动脉粥样硬化者应谨慎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血压 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作士 郑烈辉 +2 位作者 蔡少明 黄正华 洪映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开颅减压5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如手术指征明确则须及时手术。术后注意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开颅减压5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如手术指征明确则须及时手术。术后注意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应积极保持脑灌注压、维持血压及血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管痉挛,早期扩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脑灌注压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重症脑室出血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作士 郑烈辉 +2 位作者 蔡少明 洪映标 黄正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脑室出血病人的抢救治疗结果,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24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及早诊断,尽快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联合间断脑脊液置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4例病人恢复情...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脑室出血病人的抢救治疗结果,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24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及早诊断,尽快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联合间断脑脊液置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4例病人恢复情况满意,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对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应及早诊断,尽早行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灌注冲洗,联合间断脑脊液置换,药物缓解脑血管痉挛,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室出血 外引流 尿激酶 脑脊液置换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巴曲酶鞘内注射防治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军 周春奎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 探讨巴曲酶鞘内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SAH DCVS)及其所致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SAH DCVS动物模型 ,采用DSA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巴曲酶鞘内注射对犬SAH DCVS的脑血管口径大小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巴曲酶鞘内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SAH DCVS)及其所致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SAH DCVS动物模型 ,采用DSA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巴曲酶鞘内注射对犬SAH DCVS的脑血管口径大小的影响 ,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巴曲酶组在枕大池注血后 7d脑血管口径显著大于单纯注血组 (P <0 .0 1 ) ,而脑组织含水量则显著低于单纯注血组 (P <0 .0 1 )。结论 巴曲酶可以防治S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实验研究 脑水肿 迟发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TCD变化及其与伤情、CT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亚文 康笃伦 王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①脑外伤后TCD的表现和变化规律;②TCD与伤情、CT的关系;③TC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于伤后24~48h内入院的成年脑外伤病人(无明显复合伤,伤前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感染),动态行TCD测定,同时行CT检查,并记录GCS。结... 目的 探讨:①脑外伤后TCD的表现和变化规律;②TCD与伤情、CT的关系;③TC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于伤后24~48h内入院的成年脑外伤病人(无明显复合伤,伤前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感染),动态行TCD测定,同时行CT检查,并记录GCS。结果 ①伤后1~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6~8d达峰值,13~15d已明显减轻;②GCS与TCD的变化有关,重伤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轻伤组;③伤后6~8d、13~5dTCD的变化与CT呈明显负相关(P<0.01),CT分级越低(tSAH越重),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就越高,程度越重;④伤后6~8d,13~15d TCD的变化与GOS呈明显正相关(r=0.55,P=0.002;r=0.586,P=0.001),血管痉挛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痉挛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结论 TCD无创、安全、方便且重复性好,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痉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多谱勒 脑血管痉挛 脑损伤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治疗(附26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勤伟 奚少东 +2 位作者 华峰 张剑 刘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9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9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狗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全伟 李铁林 +5 位作者 陈光忠 吕建平 张昊 钟文军 陈颖东 陈凡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注血组和EPO治疗组,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0 d)、3 d、7 d 和14 d采集脑脊液及血浆标本,测定其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注血组和EPO治疗组,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0 d)、3 d、7 d 和14 d采集脑脊液及血浆标本,测定其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单纯注血组第3天开始ET—1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持续到第7天后逐渐下降,在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EPO治疗组在3 d、7 d血浆和脑脊液中ET-1含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纯注血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单纯注血组血浆和脑脊液NO浓度显著性下降(P<0.01)。EPO治疗组各时间点NO 检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EPO 能够显著改善脑血管痉挛发生时ET-1和NO的变化,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