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0飞机防滞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
作者 陈婵娟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2期182-184,204,共4页
飞机的防滞控制系统是飞机正常刹车系统的辅助部分,能够防止飞机因刹车过猛出现轮胎抱死、飞机打滑和飞机爆胎等现象,对飞机地面安全影响极大。文章主要介绍MA60飞机防滞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常见故障,进而采取针对性措... 飞机的防滞控制系统是飞机正常刹车系统的辅助部分,能够防止飞机因刹车过猛出现轮胎抱死、飞机打滑和飞机爆胎等现象,对飞机地面安全影响极大。文章主要介绍MA60飞机防滞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常见故障,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除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滞控制系统 正常刹车系统 MA60飞机 常见故障
下载PDF
ABS实时四轮轮速信号采集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徐颖 刘磊 +1 位作者 赵旗 郭学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7-980,共4页
基于车辆原有的采集系统,提出一种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采集车速信号的方法.通过采集车辆现有的ABS轮速传感器信号,经过信号分离、放大、滤波、整形、计算机采集、轮速计算等处理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车辆轮速.该系统已应用于汽车动... 基于车辆原有的采集系统,提出一种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采集车速信号的方法.通过采集车辆现有的ABS轮速传感器信号,经过信号分离、放大、滤波、整形、计算机采集、轮速计算等处理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车辆轮速.该系统已应用于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种类型车的场地实验上.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度高、稳定、方便安装、适用于各种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抱死制动系统 运算放大器 滤波器 电压比较器
下载PDF
气压ABS系统制动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1 位作者 齐志权 王斌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06年第6期4-6,共3页
基于VABCO压力调节器气制动ABS系统,综合考虑温度、管路长度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制动气室压力变化数学模型;通过压力阶跃响应试验,频率特性试验和PWM调压试验分析了制动压力动态特性,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合理,为ABS控制逻辑的开发... 基于VABCO压力调节器气制动ABS系统,综合考虑温度、管路长度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制动气室压力变化数学模型;通过压力阶跃响应试验,频率特性试验和PWM调压试验分析了制动压力动态特性,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合理,为ABS控制逻辑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制动 制动压力 动态特性 滞后
下载PDF
基于紧急制动行为预测的汽车智能制动灯研究
4
作者 吴绍斌 刘雪婷 +1 位作者 周佳 高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为预防车辆紧急制动造成的追尾碰撞事故,分析跟驰行驶中相邻车辆驾驶人的制动行为过程,提出基于紧急制动行为预测的防追尾碰撞方法。以实际道路采集的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紧急制动、常规制动、加速换挡等行为的加速、制动、离... 为预防车辆紧急制动造成的追尾碰撞事故,分析跟驰行驶中相邻车辆驾驶人的制动行为过程,提出基于紧急制动行为预测的防追尾碰撞方法。以实际道路采集的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紧急制动、常规制动、加速换挡等行为的加速、制动、离合器踏板的位移变化过程,建立基于加速踏板位移变化率及驾驶操纵动作时序过程的紧急制动预测模型,设计开发汽车智能制动灯。分别在虚拟驾驶平台和实际道路上,对智能制动灯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虚拟驾驶试验情况下,使用智能制动灯的车辆被追尾的发生率降低了30%;实际道路测试情况下,制动灯能够有效预测驾驶人的紧急制动行为,先于常规制动灯0.1-0.3 s点亮,提醒后车驾驶人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防追尾碰撞 紧急制动行为预测 智能制动灯 驾驶行为 制动时延
下载PDF
液压制动系漏损状态下汽车的制动性能
5
作者 许洪国 任有 +2 位作者 周茹波 谢乐敏 李军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5-98,共4页
通过将理论分析、道路试验和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串列式双管路液压制动系单路漏损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这种制动系单路漏损时制动效能下降、制动系响应时间增加、制动方向稳定性下降等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 制造试验 制动性能 汽车 漏损状态 液压制动系
下载PDF
ABS轮速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集乐 鲁植雄 《机械与电子》 2007年第12期48-50,共3页
分析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信号特征,在对轮速信号检测及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低通滤波电路和迟滞电压比较器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并在Multisim8.0环境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路工作稳定可... 分析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信号特征,在对轮速信号检测及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低通滤波电路和迟滞电压比较器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并在Multisim8.0环境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路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抱死制动系统 轮速传感器 低通滤波电路 迟滞电压比较器
下载PDF
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熊祖品 谢亚玲 周海红 《专用汽车》 2014年第6期84-86,共3页
在分析半挂车制动过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影响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相关因素。为深入研究各因素对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影响程度,选定半挂汽车列车的初始管路气压等四个因素开展了试验验证,并通过对试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提... 在分析半挂车制动过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影响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相关因素。为深入研究各因素对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的影响程度,选定半挂汽车列车的初始管路气压等四个因素开展了试验验证,并通过对试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开展此项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半挂车生产企业为提高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作滞后性能可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挂车 侧翻 制动动作滞后 影响因素 管路气压
下载PDF
碰撞试验移动壁障的开发
8
作者 胡祥玲 师玉涛 +1 位作者 陈现岭 李金广 《汽车工程师》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解决试验壁障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提高移动壁障自主开发能力,文章以满足ECER95法规的侧碰移动壁障为例,通过阐述结合试验法规而研究得出的一整套开发过程。提供了包括避免产生二次碰撞的延时制动系统、符合质量质心的车体框架、适合... 为解决试验壁障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提高移动壁障自主开发能力,文章以满足ECER95法规的侧碰移动壁障为例,通过阐述结合试验法规而研究得出的一整套开发过程。提供了包括避免产生二次碰撞的延时制动系统、符合质量质心的车体框架、适合制造商的部件选择、有限元强度分析及试验验证在内的设计方法,使碰撞试验移动壁障的开发过程有据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试验 移动壁障 二次碰撞 制动 延时 强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底盘测功机的汽车制动拖滞力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惠周朋 葛胜迅 姚强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7期17-18,30,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测试汽车制动拖滞力的方法。给出了测试原理和两种测试方法,并基于试验实例分析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为制动拖滞力测试提供了手段,基于汽车制动拖滞力的分析,可以了解制动器的泄压回位性能及其对...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测试汽车制动拖滞力的方法。给出了测试原理和两种测试方法,并基于试验实例分析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为制动拖滞力测试提供了手段,基于汽车制动拖滞力的分析,可以了解制动器的泄压回位性能及其对整车底盘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盘测功机 制动拖滞力 经济性
下载PDF
机车编组方式对列车再充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杨 魏伟 张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为量化机车编组方式对重载列车再充气特性的影响,结合神华铁路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结果,对万吨重载列车再充气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系统仿真方法,建立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模型,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仿真系统... 为量化机车编组方式对重载列车再充气特性的影响,结合神华铁路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结果,对万吨重载列车再充气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系统仿真方法,建立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模型,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仿真系统的准确性,对不同机车编组、多机车不同滞后时间和不同减压量的再充气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头部机车数目增加对首车再充气特性影响较小,2种编组列车的副风缸压强差值小于15kPa;单编列车充风时间是3辆机车编组充风时间的2.4倍;当机车集中于列车前部时,充风时间缩短量与机车数目增加量非正比关系,即3辆机车集中编组的充风时间不是单编列车充风时间的3/10;机车数目对于充风时间的影响完全取决于编组方式,分散编组减压50kPa的充风时间较集中编组节省37%~75%,机车集中编组减压110kPa的充风时间是分散编组的1.5~3.5倍,分散编组常用全制动的充风时间为机车集中编组的30%~63%;从控机车滞后时间对充风时间影响较小,充风时间增长量与滞后时间相近;得到4种机车编组方式不同减压量的充风时间的二次拟合函数,随着减压量的增加,4种机车编组的充风时间增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制动系统仿真 纵向动力学 再充气特性 机车编组方式 滞后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