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precision of field inventory estim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through an alternative view on plot biomass
1
作者 Christoph Kleinn Steen Magnussen +4 位作者 Nils Nölke Paul Magdon Juan GabrielÁlvarez-González Lutz Fehrmann César Pérez-Cruzado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760-769,共10页
We contrast a new continuous approach(CA)for estimating plot-level above-ground biomass(AGB)in forest inventories with the current approach of estimating AGB exclusively from the tree-level AGB predicted for each tree... We contrast a new continuous approach(CA)for estimating plot-level above-ground biomass(AGB)in forest inventories with the current approach of estimating AGB exclusively from the tree-level AGB predicted for each tree in a plot,henceforth called DA(discrete approach).With the CA,the AGB in a forest is modelled as a continuous surface and the AGB estimate for a fixed-area plot is computed as the integral of the AGB surface taken over the plot area.Hence with the CA,the portion of the biomass of in-plot trees that extends across the plot perimeter is ignored while the biomass from trees outside of the plot reaching inside the plot is added.We use a sampling simulation with data from a fully mapped two hectare area to illustrate that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plot-level AGB estimates can emerge.Ideally CA-based estimates of mean AGB should be less variable than those derived from the DA.If realized,this difference translates to a higher precision from field sampling,or a lower required sample size.In our case study with a target precision of 5%(i.e.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d mean AGB),the CA required a 27.1%lower sample size for small plots of 100 m2 and a 10.4%lower sample size for larger plots of 1700 m2.We examined sampling induced errors only and did not yet consider model errors.We discuss practical issues in implementing the CA in field inventories and the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s that model biomass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The CA is a variation on a plot design for above-ground forest biomass;as such it can be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y forest inventory samplin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biomass Foliage biomass Stem biomass biomass surface plots Sampling surfaces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ion
下载PDF
Above-ground woody biomass allocation and within tree carbon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of wild cherry(Prunus avium L.)-a case study
2
作者 Christopher Morhart Jonathan P. Sheppard +1 位作者 Johanna K. Schuler Heinrich Spiecker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Background: The global search for new ways to sequester carbon has already reached agricultural lands. Such land constitutes a major potential carbon sink. The production of high value timber within agroforestry syst... Background: The global search for new ways to sequester carbon has already reached agricultural lands. Such land constitutes a major potential carbon sink. The production of high value timber within agroforestry systems can facilitate an in-situ carbon storage func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 potential long term ex- situ carbon sinkwithin long lasting products such as veneer and furniture. For this purpose wild cherry (Prunus avium L.) is an interesting option for middle Europe, yielding high prices on the timber market. Methods: A total number of 39 wild cherry were sampled in 2012 and 2013 to assess the leafless above ground biomass. The complete trees including stem and branches were separated into 1 cm diameter classes. Wood and bark from sub-samples were analysed separately and nutrient content was derived. Models for biomass estimation were constructed for all tree compartments. Results: The smallest diameter classes posses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bark due to smaller cross sectional area. Tree boles with a greater amount of stem wood above 10 cm in diameter will have a more constant bark proportion. Total branch bark proportion also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 above dl.Bm measurements of 8 cm. A balance is evident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new branches with a low diameter and high bark proportion offset by the thickening and a relative reduction in bark proportion in larger branch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ingle tree with an age of 17 and 18 years can store up to 85 kg of carbon with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portion, an amount that will increase as the tree matures. Branches display greater nutrient content than stem sections per volume unit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a greater bark proportion. Conclusions: Using the derived models the carbon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above-ground woody biomass of whole trees can be calculated. Suggested values for carbon with other major and minor nutrients held within relatively immature trees strongly supports the idea of the inclusion of wild cherry within agroforestry systems as an option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equestration biomass BARK branch Stem Nutrient content AIIometry AGROFORESTRY
下载PDF
枣树枝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冬素 陈亮 阎丽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通过水热碳化枣树枝生成水热炭,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对水热炭进行活化,得到枣树枝改性生物炭,所得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及高度芳香化结构。以枣树枝改性生物炭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Zn^(2+),在吸附时间80 min、溶液pH=9、改性生物炭投加... 通过水热碳化枣树枝生成水热炭,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对水热炭进行活化,得到枣树枝改性生物炭,所得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及高度芳香化结构。以枣树枝改性生物炭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Zn^(2+),在吸附时间80 min、溶液pH=9、改性生物炭投加量700 mg/L、反应温度55℃、Zn^(2+)初始浓度30 mg/L条件下,Zn^(2+)去除率达到99%以上;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度高,表明改性生物炭对Zn^(2+)的吸附过程为多层分子吸附;改性生物炭经5次循环吸附与解吸后,对Zn^(2+)去除率仍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锌冶炼废水 枣树枝 生物质 生物炭 吸附剂 氯化锌 锌离子
下载PDF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4
作者 连晓倩 田云龙 +4 位作者 黄健 钟兆全 周垂帆 黄伟 吴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共10页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5 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以及侧枝、茎干和叶片不同器官生物量等主要适应性生长指标的差异,探讨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树冠形态特性、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杉木下套种的闽楠2级侧枝长、1级和2级侧枝密度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闽楠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表现出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杉木林分密度375株·hm^(-2)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杉木林分密度810株·hm^(-2),相差80.97 cm^(2)和10.43 cm^(2)·g-1;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均高于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低林分密度下(375株·hm^(-2)和570株·hm^(-2))套种的闽楠下层树冠叶片、总叶片生物量、以及侧枝和茎干生物量均显著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p<0.05)。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通过增加株高,促进侧枝生物量积累;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减少对株高的投资,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结论]在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下,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闽楠生物量积累,侧枝生长,其生长状况较好;在高林分密度下(630株·hm^(-2)和810株·hm^(-2)),闽楠可通过促使叶片长度变长,增大叶片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等变化来增强光捕获能力,从而适应光照资源不足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林下套种 间伐保留密度 侧枝生长 生物量分配格局
下载PDF
‘热研2号’柱花草对不同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差异
5
作者 李雪枫 陈七双 +3 位作者 许超 肖云霈 罗瑛 王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25-3232,共8页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对策,研究了其分别与自我、近亲、远亲和非亲4个亲缘关系组的10种植物伴生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株高和分...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对策,研究了其分别与自我、近亲、远亲和非亲4个亲缘关系组的10种植物伴生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株高和分枝数均值无显著影响,但近亲组伴生使其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值显著增加而根冠比均值显著减小(P<0.05),远亲和非亲组伴生使其根长、根冠比、生物量均值均显著降低而侧根数均值显著增加(P<0.05)。生长指标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热研21号’(S.guianensis‘Reyan No.21’)、‘热研24号’(S.guianensis‘Reyan No.24’)、‘热研5号’(S.guianensis‘Reyan No.5’)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邻株时,‘热研2号’柱花草的地上部生长显著增强,且程度依次减弱;与西卡柱花草(S.scabra)、细茎柱花草(S.gracilis)、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和大叶柱花草(S.grandifolia)为邻株时,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变差,且程度依次增强。说明‘热研2号’柱花草与近亲缘品种伴生时地上部生长相对较强,与远亲缘和非亲缘种伴生时地上、地下生长均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居识别 响应策略 侧根数 分枝数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东冬闲田的生长规律和营养动态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力 周鹏 +2 位作者 高小叶 吕爱敏 安渊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5,共8页
秋季种植12个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以播种当年的生长表现以及第二年春季和初夏期间的生物量、株高、分枝、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观察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分枝数在春季最高,其中WL903、WL656、赛迪7和WL525第一次刈割时... 秋季种植12个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以播种当年的生长表现以及第二年春季和初夏期间的生物量、株高、分枝、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观察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分枝数在春季最高,其中WL903、WL656、赛迪7和WL525第一次刈割时的分枝数和三次累计分枝数均最高;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第一次刈割产量和累计产量最高;而赛迪10、赛迪7、WL656、WL903和Weston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最高。综合分枝、产量、株高和蛋白质产量4个性状指标,12个苜蓿品种中以WL656、赛迪7、赛迪10和WL903的综合评分相对较高,速生性和蛋白质产量均比较高,适宜在长江下游冬闲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级 分枝 产量 蛋白质
下载PDF
台湾相思林和芒草草丛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及其生物量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炜银 王伯荪 +2 位作者 李鸣光 昝启杰 王勇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6-350,共5页
外域杂草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具有极强的分枝能力。在枝构件水平上 ,对生长在台湾相思 (Acaciaconfusa)群落和芒草 (Miscanthussinensis)群落中的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和生物量分配的比较分析得出 :1)同芒草群落相比 ,台湾相思... 外域杂草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具有极强的分枝能力。在枝构件水平上 ,对生长在台湾相思 (Acaciaconfusa)群落和芒草 (Miscanthussinensis)群落中的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和生物量分配的比较分析得出 :1)同芒草群落相比 ,台湾相思群落中薇甘菊各级枝的分枝数、分枝密度和分枝率都低 ,而分枝长度则较长 ;2 )台湾相思群落中薇甘菊以第一级分枝为主 ,而在芒草群落中则以第二级分枝为主 ;3)台湾相思林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叶面积率、比叶面积和比茎长及叶片生物量分配显著大于芒草草丛 ;4)两个群落中薇甘菊枝构件的节间长和比叶柄长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薇甘菊枝构件对环境条件变化具不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林 芒草草丝 薇甘菊 枝构件 分枝格局 生物量
下载PDF
棉花花后果枝叶生物量和氮累积特征及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晓萍 王建国 +4 位作者 郭文琦 陈兵林 王友华 张丽娟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了棉花施氮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方法,研究棉花花后果枝叶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棉花果枝叶...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了棉花施氮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方法,研究棉花花后果枝叶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棉花果枝叶的生物量增长和氮吸收累积均受施氮水平的影响,其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氮累积的快速起始时间较干物质早2~4d;棉花产量与果枝叶氮浓度关系密切,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形成,花后果枝叶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棉花花后果枝叶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进程而降低,其干物质累积量与氮浓度间符合幂函数关系,2试点果枝叶氮稀释曲线模型形式相同,但参数不同,不同气候区域存在独立的果枝叶氮临界、最高和最低稀释曲线模型;根据果枝叶氮浓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安阳、南京2试点,棉花果枝叶在盛花期和吐絮期的适宜氮浓度分别为4.93%、3.70%和3.33%、3.01%。临界氮稀释曲线的氮营养指数和异速生长模型对果枝叶氮营养状况的诊断与此相符。临界稀释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以作为定量诊断果枝叶氮营养动态变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果枝叶 生物量 氮累积 临界氮浓度 模型
下载PDF
施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5
9
作者 肖春旺 周广胜 马风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6,共8页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着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的分枝格局、叶片、生物量及其分配 ,并且这 4种植物的以上特征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之间 ,施水量的增加对沙柳、油蒿和杨柴枝叶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都具有显著正效应。而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对柠条生长具有负作用。同时 ,沙柳、杨柴和柠条的根冠生物量干重比随着施水量增加均显著减小 ,而不同施水量的油蒿根冠生物量干重比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水量 毛乌素沙地 优势植物 形态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片 生物量
下载PDF
自然生境下盐角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科 张道远 +2 位作者 王雷 张立运 田长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2-838,共7页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一种典型的盐沼湿生植物,在盐渍重的地方常纯群分布,据报道是最耐盐的高等陆生植物之一。通过观测新疆境内3个区域5个典型种群的盐角草有关生物学参数及土壤水、盐等环境因子,发现:(1)随着土...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一种典型的盐沼湿生植物,在盐渍重的地方常纯群分布,据报道是最耐盐的高等陆生植物之一。通过观测新疆境内3个区域5个典型种群的盐角草有关生物学参数及土壤水、盐等环境因子,发现:(1)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盖度减小,伴生种增多;随着盐分的加重,盖度减小,伴生种减少,成为单优势种;(2)不同生境下盐角草种群的密度变异很大,从190株/m^2~6578株/m^2不等。密度与株高、生物量、冠根比、分枝数及土壤水、盐等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容重显著正相关;(3)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水溶性盐离子Na^+、Cl^-有较高的正相关,这两方面都是促进盐角草生长的主要土壤因素;(4)分枝数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溶性Cl^-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高的土壤水、盐含量促进分枝;(5)盐角草植株的冠根比范围为13.75~85.39,大于一般农作物,是盐角草适应盐沼环境的显著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角草(S.europaea L.) 耐盐性 生物量 分枝 密度 水分胁迫 盐分胁迫
下载PDF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Ⅰ.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与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苏建荣 邓疆 +1 位作者 罗香 杨文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根据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案。N0P250K75是培育园林绿化树的最好施肥配方,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2 85cm、1 26m和0 59m2,分别比对照增加34 26%、51 66%和140 23%。N0P125K37 5是营建叶用林的最佳施肥配方,其总生物量、根、茎、叶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438g、192g、159g、88g,分别比对照高出83 42%、60 10%、98 13%、113 44%;根冠生物量为0 81比对照减少1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槭 施肥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特征
下载PDF
上海崇明岛水杉人工林生物量方程构建及固碳潜力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庄红蕾 Xavier Becuwe +4 位作者 肖春波 王月华 王海 殷杉 刘春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8-55,共8页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因其生长快递、冠型优美、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最重要的用材林和景观林树种之一。在本研究中,以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龄级水杉林分为研究对象,构建水杉人工林异速生长方程...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因其生长快递、冠型优美、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最重要的用材林和景观林树种之一。在本研究中,以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龄级水杉林分为研究对象,构建水杉人工林异速生长方程,估测幼龄林(8年生)、中龄林(15年生)、成熟林(30年生)3个不同年龄阶段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和年固碳量,并比较不同龄级林分的固碳能力。结果显示,水杉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干、枝、叶部分生物量与胸径呈显著指数关系(r2=0.89~0.99,P<0.001)。2011年,水杉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3.11、29.76和64.93t/hm2,地上部分年固碳量分别为3.57、2.41和1.52t/hm2/a。对比相关研究发现,降雨量的差异可能是我国不同地区水杉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营造和经营管理水杉人工林,尤其是水杉碳汇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方程 干、枝、叶生物量 幼龄林 中龄林 成熟林 碳汇林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枝叶生物量模型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靖扬 贾宝军 +3 位作者 林宽 冯倩男 刘常富 于立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7,117,共7页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型效果更好,预估精度和拟合效果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枝叶生物量Wbl=1 915.682d^(-0.315)V的决定系数(R2)提高至0.983,预估精度提高了2.73%;枝生物量W_b=1 793.800L^(-0.208)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994,预估精度提高了9.15%;叶生物量Wl=3 387.837(d2L)^(-0.427)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701,预估精度提高了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枝叶 生物量 模型 评估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臭冷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被引量:41
14
作者 汪金松 张春雨 +1 位作者 范秀华 赵亚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918-3927,共10页
臭冷杉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重要针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21株臭冷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在枝条水平上采用样枝直径(BD)、样枝长度(BL)、样枝所在轮生枝位置(WP)建立活枝、针叶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在植株水平上采用胸径(DBH)... 臭冷杉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重要针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21株臭冷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在枝条水平上采用样枝直径(BD)、样枝长度(BL)、样枝所在轮生枝位置(WP)建立活枝、针叶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在植株水平上采用胸径(DBH)、树高(H)、年龄(Age)、树冠长度(CL)、树冠比率(CR)、南北向冠幅(CW1)、东西向冠幅(CW2)等变量建立树干木质、树皮、活枝、针叶、粗根及整株生物量模型。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获得不同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活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层,针叶生物量集中在树冠中层。树冠中层和下层枝叶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2)21株臭冷杉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变动范围分别为1.026—506.047 kg/株和0.241—112.000 kg/株。粗根、活枝、针叶、树干木质、树皮及枯枝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8.68%、18.39%、12.02%、39.29%、8.70%和2.92%;(3)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23;(4)枝条水平上,活枝生物量模型解释量超过95%,平均预测误差小于30%。与单变量(BD)活枝生物量模型相比,2变量(BD、BL)和3变量(BD、BL、WP)模型解释量分别提高1.2%和2.0%,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下降6.26%和9.27%。针叶生物量相对较难预测,模型解释量仅为82.7%,平均预测误差接近50%,模型中增加BL和WP变量并未提高针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活枝生物量与BD、BL、WP正相关,针叶生物量与BD正相关,与BL、WP负相关;(5)植株水平上,基于胸径的单变量模型可解释量大于90%,增加树高变量未能显著提高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年龄决定了臭冷杉的树干生物量,忽视年龄变量将会产生生物量预测误差。树冠特征是影响枝叶生物量预测精度的重要变量。综合考虑模型的可解释量及回归系数显著性可知,胸径是预测臭冷杉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可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格局 枝水平 株水平 异速生长模型
下载PDF
千烟洲湿地松中幼林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简敏菲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0,共5页
运用枝条解析法对江西省千烟洲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物量及生长量进行估算,建立了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回归模型。结果如下:枝生物量(WB)与枝径(DB)间呈WB=0.017 8D3B.006 1的幂函数相关,r2为0.840 8。分枝断面积合计(ATB)... 运用枝条解析法对江西省千烟洲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物量及生长量进行估算,建立了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回归模型。结果如下:枝生物量(WB)与枝径(DB)间呈WB=0.017 8D3B.006 1的幂函数相关,r2为0.840 8。分枝断面积合计(ATB)与胸径(DBH)间呈ATB=1.850 2D1B.H541 8的幂函数相关,r2为0.750 9。树冠生物量(WC)与胸径间呈WC=7.105 9D2B.H596 5的幂函数相关,r2为0.920 5。树冠生物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分组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总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预估精度总体在90%左右。树冠生长量(y)与胸径生长量(x)间呈y=29.354 1x0.255 4的幂函数相关,r2达0.95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湿地松 树冠生物量 生长量 枝条解析
下载PDF
嵌套式回归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琪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1-337,共7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的简单快速方法——嵌套式回归。基本原理是以枝轴为基本单位,逐级拟合。过程是把枝条分解成枝轴,从枝轴到枝条,再到单株,拟合不同层次或尺度的生物量模型。建立枝轴生物量方程,估计各级枝轴生物量,将... 该文介绍了一种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的简单快速方法——嵌套式回归。基本原理是以枝轴为基本单位,逐级拟合。过程是把枝条分解成枝轴,从枝轴到枝条,再到单株,拟合不同层次或尺度的生物量模型。建立枝轴生物量方程,估计各级枝轴生物量,将枝轴生物量(实测值或模拟值)总和起来便得到枝条生物量。由于样本单元之间有包含关系,实际测定的样本很小,具有快速实用的特点。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枝条 异速生长方程 嵌套式回归
下载PDF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童龙 王玲 +3 位作者 谢锦忠 陈丽洁 张玮 耿养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 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钩梢 生物量分配 大小枝 单叶特征 商品竹叶
下载PDF
种子发育过程老芒麦生殖枝生物量和能量分配及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金平 王大伟 +3 位作者 游明鸿 张小晶 蔡捡 曾晓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2,共8页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基础及其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生殖枝总生物量在开花-灌浆-乳熟期不断显著增加(P<0.05),蜡熟期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生物量比例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叶生物量分配比由开花期的18.39%下降到完熟期的9.76%,而茎生物量分配比在乳熟期达最大后显著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穗柄生物量分配比相对稳定,穗生物量分配比则不断增加。2)光合速率在开花-乳熟期无变化,乳熟期后显著下降(P<0.05),生殖枝总能量在开花-灌浆期、灌浆-乳熟期有2个显著增加高峰(P<0.05),总能量蜡熟期最大;能量分配有极显著变化(P<0.01),变化大小顺序为穗>叶>茎>穗柄,穗能量分配比在开花-乳熟期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后显著增加。3)茎、叶热能值随种子发育而下降,叶热能值在灌浆-乳熟期、乳熟-蜡熟期有2次显著下降,下降达13.69%;茎热能值仅在乳熟-蜡熟期1次显著下降,下降了3.59%;生物量与能量随种子发育有由叶向茎向穗柄向穗的转移过程。4)种子鲜重有2个显著增加阶段,干重在5个发育期均有显著增加(P<0.05),种子产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蜡熟-完熟期显著下降(P<0.05)。5)赤霉素(GA)含量从灌浆期到完熟期下降了50.25%,蜡熟期脱落酸(ABA)含量比灌浆期增加了91.37%。所以,种子田管理时,乳熟期之前要保持叶片的完整与健康为种子发育提供能量,种子收获应该在蜡熟后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生殖枝 种子发育 生物量结构 能量分配 脱落酸
下载PDF
欧美杨人工幼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全 王进茂 +4 位作者 王世绩 刘雅荣 朱春泉 冷国友 周树理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用欧美杨密度试验林中所选择的标准木和侧枝作材料,以侧枝和树干的长度及直径为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估侧方法拟合侧枝的叶片、枝条和枝叶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回归估侧模型,并对不同的估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检验。经... 用欧美杨密度试验林中所选择的标准木和侧枝作材料,以侧枝和树干的长度及直径为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估侧方法拟合侧枝的叶片、枝条和枝叶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回归估侧模型,并对不同的估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检验。经筛选,叶片、枝条及枝叶总生物量的枝长指数模型和基径的幂函数模型拟合最好,树干生物量则以树干长度与直径相乘积的指数模型最优。不论侧枝分龄与否和树干分段与否,所建模型均能获得较精确的估测结果。以5株活立木1992~1994年生长量观测数据为资料进行实测检验,估测值与伐倒实测值之间,树冠生物量相对误差平均为4.31%,各株树干的相对误差都小于5%,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平均只差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生物量 估测模型 欧美杨 人工林
下载PDF
毛竹枝叶生物量的冠层分布对钩梢和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强根 金爱武 +2 位作者 唐世刚 柳丽娜 周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2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Peel-R... 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2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Peel-Reed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8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增大了冠层中下部(如不钩梢23~30枝盘和钩梢1~9枝盘)的叶枝比;钩梢(剩余14枝盘)毛竹叶片生物量仅为不钩梢毛竹的58.99%,且树冠形状呈倒三角形,不利于冠层叶片充分利用光资源;施肥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树冠形状,但生产上应适度降低毛竹钩梢强度,保留枝盘数为18~20枝盘,有效保持或提升毛竹叶片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枝叶生物量 冠层分布 钩梢 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