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irst branchial fistula: a study of 12 cases
1
作者 OU Yong-kang, XU Yao-dong, LIU Xiang, HUANG Xiao-ming, PENG Jie-ren, ZHENG Yi-qi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Neck Surger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Journal of Otology》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Objectives To report authors’ experie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fistula (congenital auriculocervical fistul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 Objectives To report authors’ experie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fistula (congenital auriculocervical fistul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fistula were reviewed. Of these, 8 underwent fistulectomy with facial nerve dissection and partial parotidectomy and 4 underwent simple fistulectomy. Results The inner openings (upper opening) of fistulae lay in the following sites: inferioposterior wall at the junction of cartilaginous and bony segments of the auricular canal and inferior wall of cartilaginous auricular canal. The outer openings(lower opening) lay along the anterior border of upper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t the mastoid tip and posterior to the mandibular angle. Complete fistulae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all but one case. Eleven cases were followed for 5 year with no recurrence. Recurrence occurred in 1 case 6 months after the primary surgery and revision surgery was performed.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radiography for the location and course of the fistula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fistula resection, especially in cases with past infections. Facial nerve dissection should be done routinely for deeply located fistu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First branchia Auriculocervical Fistula DIAGNOSIS SURGERY
下载PDF
低pH对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马广智 唐玫 徐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把草鱼置于低 pH(6 .0 ,5.5,4 .5)水中 4d和 7d ,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第 4天 ,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在第7天 ,低 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 ,而... 在实验室条件下 ,把草鱼置于低 pH(6 .0 ,5.5,4 .5)水中 4d和 7d ,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第 4天 ,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在第7天 ,低 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 ,而鳃组织在 pH 6 .0和 pH 5.5时SOD活性升高 ,在pH 4 .5时SOD活性下降。提高水中钙浓度 ,可减缓pH 4 .5实验组 (第 7天 )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pH SOD 酶活性 水体酸化 酸雨
下载PDF
日本沼虾黑鳃病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惠仙 薛俊增 赵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3,共3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分析了患黑鳃病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se)肌肉、肝胰腺、心脏和鳃等组织、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质 ,结果显示 :可溶性蛋白在组织、器官间存在明显差异 ,患黑鳃病后谱带表现出缺失或增加现象。病虾...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分析了患黑鳃病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se)肌肉、肝胰腺、心脏和鳃等组织、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质 ,结果显示 :可溶性蛋白在组织、器官间存在明显差异 ,患黑鳃病后谱带表现出缺失或增加现象。病虾较健康虾肌肉新增 4条谱带 ,同时减少 3条谱带 ;肝胰腺新增 1条谱带 ,同时减少 3条谱带 ;心脏新增 3条谱带 ,同时减少 2条谱带 ;鳃减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黑鳃病 蛋白质 电泳 虾病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日本沼虾黑鳃病几种同工酶的变化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惠仙 薛俊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在日本沼虾中存在着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患黑鳃病后酶带发生显著变化。在肌肉、肝脏、心脏和鳃中病虾较健康虾的LDH酶谱分别缺失了2、6、2和1条酶带,同时肝脏中新增... 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在日本沼虾中存在着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患黑鳃病后酶带发生显著变化。在肌肉、肝脏、心脏和鳃中病虾较健康虾的LDH酶谱分别缺失了2、6、2和1条酶带,同时肝脏中新增了1条酶带;POD酶谱分别缺失了0、7、4和2酶带,肌肉中新增了2条酶带;EST酶谱分别缺失了0、2、3和1条酶带,肌肉、心脏和鳃中分别新增了1、2和2条酶带;MDH酶谱分别缺失了0、2、1和1条酶带,肌肉和肝脏中各新增了1条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黑鳃病 工同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过氧化物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颖新 陈双峰 王凤菊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AFF和IgE。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IgE测定分升高37例(356.3±103.4U/ml)和正常23例(113.4...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AFF和IgE。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IgE测定分升高37例(356.3±103.4U/ml)和正常23例(113.4±38.6U/ml)两组,而BAFF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无论IgE升高还是正常,血清水平都明显升高,分别为(8.27±4.36)与(7.58±3.67)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P<0.05),而IgE与FEV1占预计值%间无相关性(r=-8.47,P>0.05)。结论血清BAFF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指标来检测哮喘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 IGE 哮喘
下载PDF
鲫鱼鳃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见 韩志辉 李小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年第2期21-22,共2页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对西宁市某市场60份鲫鱼鳃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在60份鲫鱼鳃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株13份,阳性率21.7%(13/60)。表明:此批鲫鱼鳃样品污染沙门氏菌的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消费者...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对西宁市某市场60份鲫鱼鳃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在60份鲫鱼鳃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株13份,阳性率21.7%(13/60)。表明:此批鲫鱼鳃样品污染沙门氏菌的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鳃 沙门氏菌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版纳鱼螈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观察
7
作者 蒙绍权 贝永建 +2 位作者 李桂芬 吴德峰 祁保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特征,同窝卵中8枚在胚胎成熟阶段早期被随机取出剖产,随后余下的9枚卵在胚胎成熟阶段晚期时孵出或剖产,观察幼体或胚胎鳃的变化。成熟阶段早期的胚胎,初时其鳃色鲜红,鳃枝充盈... 为了解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特征,同窝卵中8枚在胚胎成熟阶段早期被随机取出剖产,随后余下的9枚卵在胚胎成熟阶段晚期时孵出或剖产,观察幼体或胚胎鳃的变化。成熟阶段早期的胚胎,初时其鳃色鲜红,鳃枝充盈,鳃丝与鳃轴近乎垂直;随后鳃色发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变小。成熟阶段晚期的胚胎和刚孵出的幼体,初时其鳃色纯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较小;随后鳃逐渐脱落。观察发现,版纳鱼螈胚胎或幼体鳃的退化模式不是重吸收,也不是重吸收加脱落,而仅为脱落。鳃退化过程经历外鳃供血减少-供血停止-鳃枝组织死亡和脱落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胚胎进入成熟阶段后,越早孵化,鳃枝留存越多,反之,鳃枝留存越少。发白后的鳃枝随机性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蚓螈 版纳鱼螈 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