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Spearheads China's Modernization
1
作者 STEPHAN OSSENKOPP 《China Today》 2023年第4期62-65,共4页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ims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core technologies dominated by others, make China among the leading innovation-driven countries, and shape China into a major global power in a rang... China’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ims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core technologies dominated by others, make China among the leading innovation-driven countries, and shape China into a major global power in a range of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dominated
下载PDF
Breakthrough Lies in Innovation─An Interview with Jiangsu Province Governor Ji Yunshi
2
《China Today》 2000年第8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Breakthrough Lies in innovation An interview with Jiangsu Province Governor Ji Yunshi
下载PDF
“内外兼修”企业社交媒体使用对突破式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卫 赵鑫 王飞绒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4,共10页
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带来了机遇。现实中,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实现突破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从内外部视角探索两种社交媒体可供性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 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带来了机遇。现实中,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实现突破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从内外部视角探索两种社交媒体可供性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组织忘却学习促进突破式创新,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通过加深跨界用户嵌入促进突破式创新。此外,双元战略导向在两条路径上分别发挥调节作用。创业导向水平越高,内部整合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组织忘却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市场导向水平越高,外部营销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跨界用户嵌入的推动作用越显著。结论有助于丰富社交媒体与突破式创新相关研究,为企业应用社交媒体技术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式创新 社交媒体使用 忘却学习 跨界用户嵌入
下载PDF
科创企业创始人的角色塑造与转换及其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罗瑾琏 郭利敏 +2 位作者 王象路 钟竞 程国萍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科创企业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创始人如何塑造与转换角色是企业创新突破的关键,但现有研究缺乏对科创企业创始人角色塑造与转换的条件、过程及结果的理论探讨。本文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探究科创企业创始... 科创企业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创始人如何塑造与转换角色是企业创新突破的关键,但现有研究缺乏对科创企业创始人角色塑造与转换的条件、过程及结果的理论探讨。本文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探究科创企业创始人的角色塑造与转换及其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部情境和创始人特质双重因素是创始人角色塑造与转换的先决条件;角色塑造与转换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是创始人依次触发角色动机、建构角色定位,进而执行角色行为、形成角色效应的过程;随着外部环境的阶段性变化和创始人特质的阶段性凸显,创始人的角色动机依次实现从核心技术自主动机、应用技术转化动机到生态技术深化动机的转变,角色定位呈现“技术领头羊—战略驾驭者—创新文化引领者”的演变,角色行为也从资源自建转变为资源杠杆再转变为资源共创,推动企业依次形成核心技术突破效应、应用技术占有效应、生态技术赋能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科创企业创始人角色管理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企业 创始人 角色塑造 角色转换 突破性创新
下载PDF
数据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在机理研究
5
作者 许云华 陈璐 李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6,共14页
随着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不断渗透,数据赋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组织创新壁垒瓦解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某玻璃新材料设计龙头企业从技术跟随到技术领跑的研发技术的数据赋能过程展开案例研究,并构建了数据... 随着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不断渗透,数据赋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组织创新壁垒瓦解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某玻璃新材料设计龙头企业从技术跟随到技术领跑的研发技术的数据赋能过程展开案例研究,并构建了数据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整合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数据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着“数据系统搭建-组织创新实现-数据能力激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在机理路径,同时需要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整合相应的数据资源和数据能力来发挥数据的赋能作用。研究基于组织创新壁垒瓦解视角数据赋能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大数据情境中的新解读,对指导企业利用数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启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赋能 组织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案例研究
下载PDF
跨界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路世昌 佟晓琳 李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基于创新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跨界知识搜寻、吸收能力、战略柔性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运用SPSS和SmartPLS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跨界搜寻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市场知识跨界... 基于创新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跨界知识搜寻、吸收能力、战略柔性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运用SPSS和SmartPLS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跨界搜寻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市场知识跨界搜寻对企业突破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知识跨界搜寻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吸收能力在跨界知识搜寻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战略柔性在跨界知识搜寻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式创新 跨界知识搜寻 吸收能力 战略柔性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的哲学思考与践行路径
7
作者 黄时进 王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文章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进行历史经验分析和创新理念阐述的基础上,展开哲学思考:从顶层设计和总体优化层面把握技术攻关的国家干预、从系统集成和系统协调层面剖析技术攻关的系统思维、从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层面洞察... 文章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进行历史经验分析和创新理念阐述的基础上,展开哲学思考:从顶层设计和总体优化层面把握技术攻关的国家干预、从系统集成和系统协调层面剖析技术攻关的系统思维、从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层面洞察技术攻关的辩证思维、从目标确立与认识闭环层面理解技术攻关的认识论。由此,提出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的践行路径:发挥党和政府的系统性顶层设计战略指导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机制化生态建设、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边界、形成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以及鼓励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理念 哲学诠释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模糊前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8
作者 黄聿舟 李甜甜 李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基于2021年我国28个省份的新创科技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创意生成能力两大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创新生态要素不构成高模糊前端创新效... 基于2021年我国28个省份的新创科技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创意生成能力两大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创新生态要素不构成高模糊前端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高模糊前端创新效率具有5种组态,能形成强化引进型、自主创新型和稳固优化型3种路径。为企业在模糊前端阶段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 创新生态系统 技术孵化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模糊前端创新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研究
9
作者 周密 邢明强 许龙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数字化转型能否及如何促进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 数字化转型能否及如何促进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人力资本的AMO框架能有效解释上述效应,即数字化转型“倒逼”人力资本的能力升级、动机激活并机会增强,从而实现突破式创新。对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边际效应更明显;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提升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力资本 突破式创新 AMO框架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以智能汽车为例
10
作者 陈洁 韦俊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81,共19页
创新瓶颈约束下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的研究对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智能汽车产业多案例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系统要素/边界是驱动突破式创新的机理;(2)数字... 创新瓶颈约束下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的研究对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智能汽车产业多案例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系统要素/边界是驱动突破式创新的机理;(2)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演进过程,在数字化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阶段,产业面临差异化的创新瓶颈,本研究即基于不同阶段数字技术“内生性、连通性、扩展性”的突出特征,推导出“数字模块化、数字集成化、数字共生化”分别驱动“创新要素量质提升、创新边界明晰、创新边界扩张”的三层递进的创新机理,它们“辅助、赋能、重构”产业生态系统的突破式创新。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机理研究;在实践上,立足产业提炼了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式创新演进规律,对提升我国产业全球技术先导权、产业主导权和生态话语权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生态系统 突破式创新 智能汽车
下载PDF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湛泳 马从文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0-567,共8页
以中小板、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促进了突破式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 以中小板、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促进了突破式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突破式创新,并且数字化转型与人力资本结构在此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法制环境和高管金融背景强化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突破式创新 数字化转型 人力资本结构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与创新
12
作者 白婧 白利鹏 《学术探索》 2024年第7期25-3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全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出一条同西方现代化模式和特质相迥异的新路径、新选择,全面彻底地突破了传统的现代化认知。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文明领域以共同富裕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两极分化,在精神文明领域以文明互鉴突破了西...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全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出一条同西方现代化模式和特质相迥异的新路径、新选择,全面彻底地突破了传统的现代化认知。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文明领域以共同富裕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两极分化,在精神文明领域以文明互鉴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文明冲突,在政治文明领域以人民中心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资本中心,在社会文明领域以整体协调的社会发展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畸形片面的社会发展,在生态文明领域以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出新贡献,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新借鉴,为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解提供新表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逻辑 社会范式 突破与创新 世界意义
下载PDF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13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原则、创新突破与治党成效
14
作者 程同顺 于慧婷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2期20-31,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实践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逐步构建起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其构建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实践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逐步构建起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其构建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实现的创新突破就是抓住“四个重点”,即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构建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形成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取得的治党成效就是“筑基、固本、提质”,即筑牢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根基、培育了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构建原则 创新突破 治党成效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15
作者 李毅 何宇娟 肖腊梅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17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年间,其他5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3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突破性创新 能力评价 SMIOE模型 交叉熵权-TOPSIS
下载PDF
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突破性创新的机制探讨
16
作者 王宇露 黄祖伦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有效开展突破性创新,基于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视角,揭示外资方因素、创新环境、技术因素以及协同创新双方的差异等因素对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上... 为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有效开展突破性创新,基于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视角,揭示外资方因素、创新环境、技术因素以及协同创新双方的差异等因素对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突破性创新的5个机制以及8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高端装备企业 外资研发中心 突破性创新 协同创新
下载PDF
知识基础、认知邻近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基于772万条发明专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洁 李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115,共11页
本文以2000—2018年国内28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大数据挖掘,采用每年获得引用数前2%的发明专利衡量突破性创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基础和区域合作认知邻近性对城市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研... 本文以2000—2018年国内28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大数据挖掘,采用每年获得引用数前2%的发明专利衡量突破性创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基础和区域合作认知邻近性对城市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研究发现:①知识相关多样性是城市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突破多源于相关技术领域内部的知识溢出;②知识非相关多样性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呈倒U形关系,且在高创新等级城市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并随着突破性门槛提高,非相关技术领域间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提升;③合作城市认知邻近调节知识基础和突破性创新的关系,当城市知识基础非相关多样性较强时,高认知邻近性的跨区知识合作有助于技术突破,而当城市拥有相关性较强的知识基础时,构建较高认知距离的跨区知识合作关系更优。本研究结论可对提高城市突破性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知识基础 认知邻近 发明专利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工业设计的流程创新模型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辉荣 欧栋生 +1 位作者 姚远 黄丹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大数据时代工业设计的流程创新模型为研究主题,考察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阐明了工业设计在电商领域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构建了一种基于电商大数据的突破性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为工业产品设计流程提出了新思路。该模型通过... 以大数据时代工业设计的流程创新模型为研究主题,考察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阐明了工业设计在电商领域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构建了一种基于电商大数据的突破性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为工业产品设计流程提出了新思路。该模型通过引入电商大数据来提高产品开发流程的效率和成功率,并在模糊前端阶段、功能及效应综合阶段和阶段门评估阶段引入电商大数据的应用来辅助突破性创新的实现。采用了跨学科横向关联的方法,综合了创新管理、突破性创新与电商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管理 工业设计 流程管理 产品开发 突破性创新
下载PDF
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1 位作者 吴柯烨 孙建军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15,共13页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①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②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性 突破性创新 D指数 技术团队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与中国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杰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4,共8页
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涵,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本质性任务要求。概括而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改革,催生中国理论的新发展。要构建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应明确中国... 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涵,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本质性任务要求。概括而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改革,催生中国理论的新发展。要构建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应明确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内涵和新特点,剖析新质生产力理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制约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核心因素及其内在形成机制,以及中国在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部门顺畅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众多机制体制性障碍,进而才能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和布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向与重点改革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创新 中国实践 改革突破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