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rittleness of deep shales by integrating mineral content,elastic parameters,in situ stress conditions and logging analysis
1
作者 Tongtong Luo Jianguo Wang +3 位作者 Li Chen Chaoya Sun Qian Liu Fengga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7-179,共13页
Deep shale reservoirs(3500–4500 m)exhibi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than moderately deep shale reservoirs(2000–3500 m).As a result,the brittleness response mechanisms of deep shales are also different.It... Deep shale reservoirs(3500–4500 m)exhibi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than moderately deep shale reservoirs(2000–3500 m).As a result,the brittleness response mechanisms of deep shales are also different.It is urgent to investigat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brittleness of deep shales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urgent needs of deep shale gas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quotient of Young’s modulus divided by Poisson’s ratio based on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under in situ stress conditions is taken as SSBV(Static Standard Brittleness Value).A new and pragmatic technique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static brittleness index that considers elastic parameters,the mineral content,and the in situ stress conditions(BIEMS).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between BIEMS and SSBV reaches 0.555 for experimental data and 0.805 for field data.This coeffici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brittleness indices when compared to SSBV.BIEMS can offer detailed insights into shale brittlenes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including different mineral compositions,depths,and stress states.This technique can provide a solid data-based found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sweet spots’for single-well engineering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brittleness of shale gas production layers in differ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hale reservoirs brittleness Pressure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 Longmaxi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rittleness of deep bedded sands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life-cycle evolution process 被引量:4
2
作者 Zhixiang Song Junwen Zhang +2 位作者 Yang Zhang Xukai Dong Shanyo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81-502,共22页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ock brittleness are crucial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cav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iciency.Therefore,a“three-stage”triaxial loadi...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ock brittleness are crucial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cav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iciency.Therefore,a“three-stage”triaxi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stress path is designed and proposed.Subsequently,six brittleness indices are selected.In addition,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x brittleness indices selected are characterized based on the bedding 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Then,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EWM)is introduced to assign weight to the six brittleness indices,and the comprehensive brittleness index Bcis defined and evaluated.Next,the new brittlenes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s determined,and the brittlenes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ress paths are quantified.Finally,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methods,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brittleness index Bcis also verified.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brittleness index Bccan reflect the brittl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edded sands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life-cycle evolution process.Accordingly,the method proposed seems to offer reliable evaluations of the brittleness of deep bedded sandstone in deep engineering practices,although further validation i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tleness Deep bedded sandstone Whole life-cycle evolution process Bedding effect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 Entropy weight method
下载PDF
加载速率影响下板裂化脆性岩石失稳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爱兵 陈龙 +2 位作者 吴顺川 郭沛 孙贝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5,共11页
深部脆性岩体开挖常发生板裂破坏,并可能进一步发生片帮剥落、岩爆等工程灾害,严重威胁深埋隧(巷)道施工安全。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受构造应力、开挖条件和工程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岩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的速率、来压快慢均存在差别。为探究... 深部脆性岩体开挖常发生板裂破坏,并可能进一步发生片帮剥落、岩爆等工程灾害,严重威胁深埋隧(巷)道施工安全。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受构造应力、开挖条件和工程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岩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的速率、来压快慢均存在差别。为探究加载速率对板裂围岩失稳破坏的影响,采用脆性岩石加工成的板裂试样进行单侧限单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加载速率下试样宏观破裂、强度特性、声发射(AE)特征以及能量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低加载速率下试样发生大块剥落,整体失稳并发生分离,高加载速率下试样未发生大块分离,但有小块动力弹射现象;(2)低频、高幅信号的增多及b值的变化表明试样产生了突发式的裂纹失稳扩展,且这个过程中大小尺度破裂不断交替产生;(3)在平稳加载阶段,高加载速率使试样AE活动更加剧烈,而临近失稳及失稳破坏阶段则相反,且低加载速率下低频信号、大尺度破裂事件占比更大。因不同开挖方案、施工方法导致的围岩应力重布快慢差异,在工程上会导致围岩发生板裂后,进一步诱发不同模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裂 声发射 脆性岩石 参数分析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准东地区云质岩储层叠前反演及脆性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华 陈永芮 +3 位作者 于正军 周昊 任瑞军 桂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脆性是一种评价致密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低、探井少,二叠系中下部云质岩致密储层的精细描述和脆性的准确预测均有着很大的难度。为此,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利用叠前地震角度域数... 脆性是一种评价致密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指标,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低、探井少,二叠系中下部云质岩致密储层的精细描述和脆性的准确预测均有着很大的难度。为此,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利用叠前地震角度域数据体,开展储层叠前反演及脆性预测。通过AVO反演,获取P(截距)+G(梯度)和P×G属性;通过Y(杨氏模量,E)P(泊松比,σ)D(密度,ρ)和L(拉梅常数,λ)M(μ)R(ρ)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变化率(反射系数);通过测井约束反演,获取弹性参数的实际值,并用多种表征公式计算脆性,分析其物理含义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对泥岩、非泥岩区分度明显;②云质岩具有高速特征,研究区储层呈双“甜点”结构;③用三个小角度数据体直接反演弹性参数反射系数,YPD反演方法相较LMR的储层识别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密度反射系数数据体可见比较明显的扇体及河道冲积特征;④脆性表征结果与弹性参数特征有一定的区别,脆性表征的云质岩有利区呈条带状分布,而弹性参数预测的云质岩有利区基本呈连续、成片分布;⑤ρE/σ为研究区最佳的脆性表征公式,可为类似油田云质岩储层脆性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地区 云质岩 脆性预测 叠前反演 AVO反演 弹性参数
下载PDF
石灰岩脆性损伤演化和声发射特征研究
5
作者 杨东辉 乔伟 +2 位作者 苏经纬 程虹铭 宁掌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1502,共12页
脆性是深部岩体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为研究石灰岩脆性损伤演化机制,开展了单轴压缩下石灰岩声发射试验,分析了脆性指数与损伤变量和声发射b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石灰岩裂纹闭合应力、裂纹起始应力、损伤应力占峰值应力的比值分别为... 脆性是深部岩体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为研究石灰岩脆性损伤演化机制,开展了单轴压缩下石灰岩声发射试验,分析了脆性指数与损伤变量和声发射b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石灰岩裂纹闭合应力、裂纹起始应力、损伤应力占峰值应力的比值分别为31.3%、43.0%、85.5%;(2)石灰岩脆性指数平均为0.32,均方差为0.009,随脆性指数上升,特征应力对应的损伤变量逐渐减小,损伤变量由“正比例函数”增长逐渐变为“凹形幂函数”增长,临界破坏阶段存在损伤加速现象;(3)在单轴压缩条件下,随脆性指数上升,石灰岩剪切破坏减弱、张拉破坏增强,脆性指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其破坏形式;(4)石灰岩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和累计幅值与时间曲线存在明显的4个阶段:微增期、平静期、陡增期、骤降期,且平静期幅值均小于80 dB,曲线总体呈台阶状上升趋势。脆性指数越大,平静期越长,陡增期越短,b值突点对应应力与峰值应力比值越大;(5)b值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值突点均在平静期结束点之前,这两点均能准确预警石灰岩失稳破坏,随脆性指数上升,b值突点出现越晚,越接近峰值。研究成果可为围岩稳定性控制和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脆性 单轴压缩 损伤变量 声发射
下载PDF
玲珑金矿田蚀变裂隙系统分析与矿体定位预测
6
作者 申玉科 郭涛 +4 位作者 韩凤彬 肖昌浩 闫少华 李康 刘维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3-1025,共13页
玲珑金矿田区域范围内发育大面积的玲珑花岗岩,成矿期构造作用过程中,处于浅部的岩石常常是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以主断裂带为核心的构造裂隙网络体系,控制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富集与分布。同时,构造带中心也是金矿体赋存的主要构造空... 玲珑金矿田区域范围内发育大面积的玲珑花岗岩,成矿期构造作用过程中,处于浅部的岩石常常是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以主断裂带为核心的构造裂隙网络体系,控制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富集与分布。同时,构造带中心也是金矿体赋存的主要构造空间;远离构造带中心部位的岩石变形逐渐减弱,从碎裂岩逐渐过渡到网脉状裂隙密度减少。为了方便、快捷、准确、有效地开展玲珑金矿田盲矿体定位预测,发现有价值工业金矿体,缓解老旧危机矿山资源不足的状况,在解剖岩石变形机制及岩石变形与构造发育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基础上,开展玲珑金矿田典型蚀变裂隙网脉带的宽度与矿体的空间定位相关性统计分析。构造剖析及蚀变裂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玲珑金矿田,蚀变裂隙网脉密度参数可以大致判断所观察的岩石在构造带所处的构造部位,进而推断隐伏区岩石的变形特征,建立玲珑金矿田矿化蚀变带成矿期蚀变裂隙系统与矿体空间分布模式。同时,可以推测成矿作用的强度、矿体大小和矿体赋存部位。构造蚀变裂隙网脉的发育程度是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和矿体空间定位预测的标志性地质信息。开展构造矿化带内蚀变裂隙密度测量统计,总结构造蚀变裂隙密度分布规律,可以有效开展盲矿体及深部找矿预测,推测矿体的发育程度与赋存部位,达到对矿体进行定位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变形 裂隙密度 矿体空间定位 玲珑金矿田
下载PDF
岩心力学实验刻度弹性参数的页岩脆性评价方法改进
7
作者 王团 赵海波 +3 位作者 郑建东 乔卫 唐晓花 田得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页岩储层的规模动用关键在于水力压裂造缝,复杂缝网形成的地质因素取决于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及脆性,高脆性是压裂形成缝网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现有弹性参数脆性指数评价方法中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权重系数占比不清的问题,在岩心三轴力... 页岩储层的规模动用关键在于水力压裂造缝,复杂缝网形成的地质因素取决于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及脆性,高脆性是压裂形成缝网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现有弹性参数脆性指数评价方法中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权重系数占比不清的问题,在岩心三轴力学测试和全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脆性评价指标,通过统计交会分析,明确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岩石脆性敏感程度,并且根据脆性评价指标和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的相关系数,采用等比例方式进一步刻度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权重系数,改进了现有的弹性参数脆性指数评价方法。东部盆地页岩层系应用实例表明,岩心力学实验刻度后的弹性参数脆性评价方法更加合理有效,能更好地反映页岩储层脆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脆性评价 力学测试 弹性参数 杨氏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细砂岩软化效应及裂纹演化规律
8
作者 史文豹 许庆钊 +3 位作者 常聚才 苗壮 李传明 齐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研究深部坚硬顶板浸水后其力学特性及裂纹演化规律,以潘三矿区-810 m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分析其软化效应敏感程度及脆性系数,揭示不同含水率细砂岩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细砂岩含水率与... 为研究深部坚硬顶板浸水后其力学特性及裂纹演化规律,以潘三矿区-810 m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分析其软化效应敏感程度及脆性系数,揭示不同含水率细砂岩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细砂岩含水率与其脆性系数呈负相关,含水率的增加降低了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减弱了岩石的宏观破坏程度;在外部载荷持续作用下,含水率的增加是诱导孔隙水反力提前出现的关键因素,同时会促进细砂岩表面水平应变增长;细砂岩表面最大水平应变与其裂纹发育存在潜在联系,其表面宏观裂纹在最大水平应变区域出现。研究结果可为坚硬顶板注水软化机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软化效应 单轴压缩 脆性系数 水平应变
下载PDF
91W-Ni-Fe-Co合金的常温、低温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
9
作者 成会朝 石明君 +3 位作者 罗旭 张广卫 李昆 刘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9-3141,共13页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91W-5.5Ni-3.3Fe-0.2Co和91W-5.5Ni-2.5Fe-1Co合金。采用硬度测试、室温低温拉伸试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方法,研究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室温、低温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o质量分数为1%...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91W-5.5Ni-3.3Fe-0.2Co和91W-5.5Ni-2.5Fe-1Co合金。采用硬度测试、室温低温拉伸试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方法,研究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室温、低温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o质量分数为1%的合金的力学性能更优异,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 400 MPa和11.7%,拉伸断裂行为以钨解理断裂和黏结相撕裂为主。微观组织上,相比于低Co合金,高Co合金的晶粒更加细小,钨-钨连续度降低,黏结相体积分数提高,黏结相中钨溶解度增大,合金性能得到优化;随着温度降低,2种合金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在-60℃时,高Co合金的伸长率相比于低Co合金的伸长率提高了20%,同时,合金的断裂模式仍以韧性相撕裂为主,而低Co合金在低于-20℃时,断裂由钨解理断裂主导。在一定范围内,Co质量分数增加能抑制杂质元素在晶界处偏聚,提高钨晶粒塑性变形程度,降低低温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钨合金 力学性能 断裂模式 低温脆性
下载PDF
透明硬脆材料激光剥离关键问题研究(特邀)
10
作者 赵树森 何宏智 +5 位作者 韩世飞 姜璐 杜家宝 于海娟 林学春 张谷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透明硬脆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腐蚀性以及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与电子领域。传统透明硬脆材料切片方法效率低、材料损耗大,制约了硬脆材料的推广应用。激光剥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透明硬脆材料切片新方法,... 透明硬脆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腐蚀性以及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与电子领域。传统透明硬脆材料切片方法效率低、材料损耗大,制约了硬脆材料的推广应用。激光剥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透明硬脆材料切片新方法,较传统金刚线切割方法大幅提升硬脆材料的切片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目前已发展成为硬脆材料激光加工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焦点。文中深入分析透明硬脆材料激光剥离物理过程,归纳激光剥离过程关键科学问题:透明硬脆材料对激光的非线性吸收、激光作用下材料内部微观结构演化与缺陷扩展规律,以及激光光场调控对材料改质影响机制等。基于这些科学问题,综述了近年来激光剥离不同类型透明硬脆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用于激光剥离的材料已涵盖了SiC、Si、GaN、金刚石等半导体材料,蓝宝石、多晶Al_(2)O_(3)、氧化锆等陶瓷材料,激光剥离技术已发展出超快激光双脉冲诱导剥离、超快激光-化学辅助剥离、多激光复合剥离等。激光剥离物理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激光-材料-热学-力学多学科交叉问题,尽管在实验结果方面获得了显著突破和迅猛发展,但目前对于工艺机理仍缺乏深入的理论与数值建模研究。未来透明硬脆材料激光剥离技术将会朝着百微米以下超薄厚度剥离、改质层低损伤、工艺自适应等方向发展,将为半导体与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激光 硬脆材料 剥离 非线性吸收 缺陷扩展 光场调控
下载PDF
深部硬脆性岩石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11
作者 邵珠山 朱意明 +3 位作者 陈浩哲 韩邹红 黄新彩 张媛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0,共8页
硬脆性岩石与软弱岩石一样会发生蠕变破坏,因此研究其蠕变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假设黏滞系数与初始弹性模量的幂次方成正比,以此表征岩石初始的软硬和致密状态对其蠕变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以描述... 硬脆性岩石与软弱岩石一样会发生蠕变破坏,因此研究其蠕变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假设黏滞系数与初始弹性模量的幂次方成正比,以此表征岩石初始的软硬和致密状态对其蠕变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以描述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的黏弹性特征;根据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引入损伤因子,建立了考虑时效损伤的分数阶非线性损伤黏塑性体,以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力学行为。将胡克体、改进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和分数阶非线性损伤黏塑性体串联,建立一个硬脆性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验证其合理性,试验曲线与模型理论曲线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硬脆性岩石蠕变全过程。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其对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参数对准确描述硬脆性岩石的蠕变特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模型 硬脆性岩石 分数阶微积分 时效损伤
下载PDF
不同药芯焊丝工艺条件下X80管线钢焊缝组织与性能对比
12
作者 王汉奎 李阳 +2 位作者 姚呈祥 李海舰 何仁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44,共7页
为保障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提高管线环焊缝的可靠性,对已经投用的2条X80管线环焊缝进行对比分析。2条X80管线的环焊缝的焊接方法为药芯焊丝自保护焊(FCAW-S)和药芯焊丝气保护焊(FCAW-G),对比分析了焊缝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拉... 为保障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提高管线环焊缝的可靠性,对已经投用的2条X80管线环焊缝进行对比分析。2条X80管线的环焊缝的焊接方法为药芯焊丝自保护焊(FCAW-S)和药芯焊丝气保护焊(FCAW-G),对比分析了焊缝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方面。分析发现,2种焊接方法获得焊缝均比母材Ni含量高,Cr、Mo含量低;FCAW-S焊缝的Al、N含量远高于FCAW-G焊缝及母材。FCAW-S焊缝晶粒内,亚结构尺寸大、取向的多样性低。与FCAW-G焊缝相比,FCAW-S焊缝的硬度高,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较为接近。由系列冲击试验可见,FCAW-S焊缝的韧脆转变温度为12.2℃,比FCAW-G焊缝高55.6℃。据此推断相同条件下,采用FCAW-S焊接的环焊缝发生脆性断裂的概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 环焊缝 脆性断裂 焊缝性能
下载PDF
大型危岩体崩塌灾害早期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综述
13
作者 杜岩 张洪达 +3 位作者 谢谟文 蒋宇静 李双全 刘敬楠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3,共14页
作为中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型危岩崩塌成因复杂、分布范围广、隐蔽性和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其早期预警一直难以实现。通过总结岩体崩塌灾害失稳机理与预警模型可知,开展岩桥结构面损伤识别及静力学-动力学-环境量参量(SDEI)的综合... 作为中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型危岩崩塌成因复杂、分布范围广、隐蔽性和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其早期预警一直难以实现。通过总结岩体崩塌灾害失稳机理与预警模型可知,开展岩桥结构面损伤识别及静力学-动力学-环境量参量(SDEI)的综合性监测技术研究是实现大型危岩体崩塌灾害早期监测预警的关键所在,而基于分离破坏前兆识别的早期预警机制研究是提高崩塌灾害预警时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微机电系统与云边融合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有望形成一套稳定性动态评价、失稳工况预测与失稳时间预测模型实时联动的多元预警新范式。与此同时,还需通过不断丰富大型危岩崩塌等脆性破坏灾害预警技术体系,实现危岩体预警等级、稳定性状态、失稳工况、失稳时间的实时分析,进而有效解决大型危岩体崩塌灾害科学精准防控与智慧化应急决策的双重难题。最后,针对目前崩塌灾害早期监测预警研究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与应对措施,以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更好地应对大型危岩体崩塌灾害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早期预警 大型危岩体 脆性破坏灾害 监测指标体系
下载PDF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单轴拉伸渐进损伤研究
14
作者 郭巧荣 宋依良 +1 位作者 徐建新 吕伟航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3-1252,共10页
针对复合材料的分层现象,结合考虑材料脆性断裂的三线性内聚力模型,通过Fortran语言,编写了Abaqus用户子程序,建立了三维的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损伤分析模型。针对4种不同的铺层方式,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使用大型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 针对复合材料的分层现象,结合考虑材料脆性断裂的三线性内聚力模型,通过Fortran语言,编写了Abaqus用户子程序,建立了三维的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损伤分析模型。针对4种不同的铺层方式,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使用大型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建模,对层合板的孔边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单轴拉伸失效的极限载荷和损伤形貌,层合板的失效区域主要集中于孔边。此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和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 分层扩展 脆性断裂 单轴拉伸 渐进损伤
下载PDF
围压对花岗岩强度特性与脆性的影响及其表征
15
作者 李艳 杨宇冰 +2 位作者 梁文彪 翟越 魏盛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8-1540,共13页
围压是影响岩石力学属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围压效应对花岗岩强度特性和脆性特征的影响效应及机理,以色季拉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围压工况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破坏形态、峰值应力等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在统一强度理... 围压是影响岩石力学属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围压效应对花岗岩强度特性和脆性特征的影响效应及机理,以色季拉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围压工况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破坏形态、峰值应力等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在统一强度理论框架内构建考虑围压效应的三轴本构模型。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建立采用断裂能表征的岩石脆性评价指标,确定围压与岩石脆性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RPFA软件模拟花岗岩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全过程及声发射演化特性,揭示花岗岩的损伤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围压可有效限制花岗岩内部细观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进而显著提高花岗岩的宏观强度及变形性能;本文建立的三轴本构模型和脆性评价指标可有效反映围压效应对岩石强度特性和脆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围压效应 强度特性 岩石脆性 损伤演化机制
下载PDF
宝坻-苗庄凸起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深度研究
16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5 位作者 王熠熙 高武平 闫成国 蔡玲玲 吴博洋 彭钊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88-202,206,共16页
现今地震是最新构造活动的最直接表现,是认识大陆内部非刚性变形特征的最有力工具。尤其是对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活动的新生断裂来说,由于发育成熟度低,几何构造上贯通性差且不同区段走向/不同深度倾向差异明显,地震能够揭示其三维空间的变... 现今地震是最新构造活动的最直接表现,是认识大陆内部非刚性变形特征的最有力工具。尤其是对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活动的新生断裂来说,由于发育成熟度低,几何构造上贯通性差且不同区段走向/不同深度倾向差异明显,地震能够揭示其三维空间的变化,尤其是脆韧性转换深度特征,促进对新生活动断裂孕育、发震过程的认识。渤海湾盆地新生走滑活动断裂曾多次发生强震,如唐山M_(S)7.8、三次宁河M_(S)≥6.2地震,这些地震揭示的地壳脆-韧性转换深度对认识该地区地震发震机理和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内宝坻-苗庄凸起新生断裂为目标断裂,以发生于宝坻凸起的2012年宝坻M_(S)4.0、M_(S)3.5地震以及发生于苗庄凸起的1976年宁河M_(S)6.2、M_(S)6.9、1977年宁河M_(S)6.2地震为研究对象,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研究宝坻M_(S)4.0、M_(S)3.5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近震转换波Sp精确确定震源深度,采用双差方法定位两个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结合其他资料探讨该地区地震的发震机理以及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深度。结果显示:(1)宝坻M_(S)4.0、M_(S)3.5地震震源性质与宝坻-苗庄凸起出露地表的已知断裂不尽相符,结合宁河三次MS≥6.2地震震源参数的有关研究成果,推测它们均发震于宝坻-宁河深大断裂;(2)结合震源区电性结构以及流变结构等模型,宝坻-苗庄凸起这五次显著地震揭示出宝坻-宁河深大断裂的脆韧性转换深度为15km左右;(3)结合渤海湾盆地动力演化过程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等相关资料,推测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是宝坻-宁河深大断裂与深部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断裂 渤海湾盆地 宝坻-苗庄凸起 宝坻-宁河深大断裂 脆韧性转换深度
下载PDF
页岩气调查井复杂地层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17
作者 张统得 樊腊生 +3 位作者 刘伟 蒋炳 邓伟 陆俊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27,共8页
页岩气调查井通常地质条件复杂,钻探难度大。在对页岩气调查川沐地2井井壁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了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有机硅改性聚合物、多级配超细碳酸钙、乳化石蜡和硅氟聚合物等主要处理剂的最优加量,... 页岩气调查井通常地质条件复杂,钻探难度大。在对页岩气调查川沐地2井井壁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了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有机硅改性聚合物、多级配超细碳酸钙、乳化石蜡和硅氟聚合物等主要处理剂的最优加量,形成了基本配方,在室内实验评价中该体系展现了良好的抗钻屑污染能力、抗钙侵能力、抑制性和封堵性。现场应用表明,川沐地2井在采用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后,井内复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保障了井内安全,并顺利钻进至设计井深,实现了地质目标,钻进效率相比同区域同类型钻井大幅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气调查井复杂地层钻探钻井液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调查井 复杂地层 硬脆性泥岩 井壁稳定 有机硅聚合物钻井液
下载PDF
盐池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
18
作者 李坪东 苏幽雅 +3 位作者 邵晓岩 徐宁 张雁 杨国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致密砂岩油气通常需要通过压裂等技术措施方可获得工业产量,而脆性指数是评价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参数,对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甜点优选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例,针对致密砂岩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开展... 致密砂岩油气通常需要通过压裂等技术措施方可获得工业产量,而脆性指数是评价储层可压裂性的重要参数,对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甜点优选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例,针对致密砂岩储层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首先,利用阵列声波测井、岩石声波特性室内实验测试资料,通过求取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力学参数,定量计算长8段脆性指数;随后,将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的脆性指数作为目标值,寻找其与自然伽马、横波时差等常规测井资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岩石脆性指数测井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全面提取常规测井信息,建立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脆性指数多元函数评价模型。根据研究区内单井实例,测井预测脆性指数与岩石声波特性实验测试结果匹配良好,对于脆性指数定量预测,基于岩性指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33,基于物性指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19,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89。通过实例验证,脆性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达0.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地区 长8段 致密砂岩 脆性指数 测井评价
下载PDF
5A06/AZ31异质合金RFSSW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宋奎晶 季雨凯 +5 位作者 徐萌 韦勇 刘鑫泉 张铭雨 孔德浩 钟志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6,共7页
采用不同的焊具搅拌转速和扎入深度开展了5A06铝合金上板/AZ31镁合金下板的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试验,观察了焊点的宏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及拉剪性能测试手段获得了焊点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和拉剪承载性能,并对搅拌套下方界面的晶粒、金属间... 采用不同的焊具搅拌转速和扎入深度开展了5A06铝合金上板/AZ31镁合金下板的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试验,观察了焊点的宏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及拉剪性能测试手段获得了焊点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和拉剪承载性能,并对搅拌套下方界面的晶粒、金属间化合物(IMC)层进行了微观表征和成分分布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焊点表面成形均较好,当搅拌速度、扎入深度过大时焊点表面出现较多飞边。当焊具搅拌速度为1900 r/min,扎入深度为1.6 mm时,拉剪强度最大,但也仅为57.65 MPa。在拉剪载荷下,焊点沿着界面水平方向断裂,断口呈现脆性断裂特征。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反应层变厚,反应产物为β-Al3Mg2和γ-Al12Mg17。因脆性相与合金基体之间存在热应力,界面位置出现微裂纹。搅拌套下方焊点界面两侧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并逐渐累积,促进动态再结晶形核,形成再结晶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 拉剪强度 脆性断裂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基于小冲杆试验的纯钨韧脆转变温度测定及其变形特性
20
作者 黄俊 袁国虎 +2 位作者 左彤 魏松 吴玉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6,共6页
在不同温度(25,200,300,400,500℃)下对纯钨进行小冲杆试验,获得断裂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纯钨的韧脆转变温度;对不同温度小冲杆试验后的纯钨断口形貌进行观察,探究纯钨在小冲杆试验中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25,200℃下纯钨处... 在不同温度(25,200,300,400,500℃)下对纯钨进行小冲杆试验,获得断裂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纯钨的韧脆转变温度;对不同温度小冲杆试验后的纯钨断口形貌进行观察,探究纯钨在小冲杆试验中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25,200℃下纯钨处于完全脆性状态,在300℃下处于半脆性状态,而当温度达到400℃后,纯钨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在250~400℃范围内纯钨的断裂能急剧升高,拟合得到的韧脆转变温度为(342±8)℃。当温度低于韧脆转变温度,纯钨断口存在沿轧制方向的长直裂纹,断裂特征随温度升高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转变;当温度高于韧脆转变温度,断口出现帽形挤出形貌以及环形裂纹和短缺口裂纹,并且环形裂纹处存在大量韧窝,断裂特征为韧性断裂,且短缺口裂纹处出现钨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韧脆转变温度 小冲杆试验 变形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