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selective cutting of mixed Korean pine(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and broad-leaf forest on rare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Binbin Kan Qingcheng Wang Wenjua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833-840,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change in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three rare species, and chang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ur species in response to a range o... This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change in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three rare species, and chang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ur species in response to a range of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ies. We sampled three plots of mixed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f forest in Lushuihe Forestry Bureau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Plot 1, a control, was unlogged Korean pine broad-leaf forest. In plots 2 and 3, Korean pine was selectively cut at 15 and 30 % intensity, respectively, in the 1970s. Other species were rarely cut. We used point-pattern analysis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our tree species and quantify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Korean pine and the other three species, Amur linden (Tilia amurensis Rupr.), Manchurian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and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in all three plo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elective cutting at 15 % intens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either the species spatial patterns or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f species. Selective cutting at 30 % intensity slightly affected the growth of Korean pine and valuable species in forest communities, and the effect was considered nondestructive and recov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rean pine broad-leaf forest Cuttingintensity Rare species Spatial pattern - Spatialcorrelation
下载PDF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释放的动态特征
2
作者 李勋 张艳 +2 位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5-1217,共13页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其...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树种和质量比例组合为15个处理(3个单一树种处理+12个混合处理)后进行野外凋落叶分解实验,并探讨DOC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结果表明:(1)马尾松和大部分混合处理凋落叶(除了PT64)在分解初期(0~6个月)的DOC含量均显著升高,出现富集现象,之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分解中后期(12~18个月)或分解末期(18~24个月)再次出现小幅度的碳富集现象。阔叶所占比例越高,其后期DOC含量越低。(2)分解前期(0~6个月)凋落叶DOC释放的拮抗效应较强(58.33%),仅有8.33%(1/12)的混合处理表现出协同效应。之后(6~18个月)其协同效应逐渐增强(91.67%),分解末期(18~24个月)凋落叶的协同效应有所减弱(66.67%)。在所有混合处理中,PT64在整个分解期间均出现协同效应,其次为PT73、PCT622和PCT613在大部分分解时期(3/4)出现协同效应。(3)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质量因子中N含量、P含量、木质素含量、缩合单宁含量、C/N、C/P、木质素/N以及木质素/P是影响该研究区域中凋落物DOC释放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马尾松与阔叶凋落叶混合后的DOC释放受到树种、混合比例及分解时间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其他混合处理,阔叶占比大于等于30.00%且含有香椿(T)的凋落叶混合处理(PT64、PT73、PCT622和PCT613)更能促进DOC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乡土阔叶树种 混合凋落叶 可溶性有机碳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汪保健 邱勇斌 +2 位作者 张能军 郑文华 汪秀玲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构建杉阔混交林,分析了各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杉木+厚朴混交林乔木层碳密度与杉木纯林接近,但杉木+光皮桦比杉木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减少了25.8%。3种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林下植被碳密度没有差异,但凋落物碳密度均低于杉木纯林。杉木+光皮桦、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5.9%、8.6%和21.7%。相对于杉木纯林,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林分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5.7%和15.3%,而杉木+光皮桦林林分总碳密度则减少了6.1%。因此,树种组成显著影响杉阔混交林林分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杉木二代林阔叶化改造是提高林分固碳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阔叶树 混交林 碳密度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4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下载PDF
北方6种阔叶树种叶片滞纳颗粒物能力比较
5
作者 张鹤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改善雾霾天气,探究阔叶树种滞纳颗粒物能力,选择张家口市常见的6种阔叶树种,分析其生长季叶片滞纳PM_(10)和PM_(2.5)的差异。结果显示:(1)PM_(10)滞纳量为1.31~1.58μg·cm^(-2),PM_(2.5)滞纳量为0.35~0.54μg·cm^(-2),五角... 为改善雾霾天气,探究阔叶树种滞纳颗粒物能力,选择张家口市常见的6种阔叶树种,分析其生长季叶片滞纳PM_(10)和PM_(2.5)的差异。结果显示:(1)PM_(10)滞纳量为1.31~1.58μg·cm^(-2),PM_(2.5)滞纳量为0.35~0.54μg·cm^(-2),五角枫PM_(10)滞纳量最大,垂柳PM_(2.5)滞纳量最大,银杏均为最小,不同树种之间差异不明显。(2)不同月份相比,PM_(10)滞纳量9月最大(2.45μg·cm^(-2)),8月最小(0.54μg·cm^(-2)),9月滞纳量显著大于4-8月;PM_(2.5)滞纳量10月最大(0.73μg·cm^(-2)),4月最小(0.20μg·cm^(-2)),10月滞纳量显著大于其他月份。(3)每公顷每年PM_(10)总滞纳量排序为五角枫>白蜡>垂柳>国槐>新疆杨>银杏;PM_(2.5)滞纳量排序为垂柳>五角枫>白蜡>国槐>新疆杨>银杏。(4)树种滞纳能力与叶片粗糙度有关,银杏叶片较光滑,毛孔及沟槽较少,其滞纳颗粒物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滞纳量 PM_(10) PM_(2.5) 叶片形态
下载PDF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110
6
作者 王希华 黄建军 闫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 ,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 ,也为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所有凋落叶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 ,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 ;凋落叶分解后N、P均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P均发生了积累 ,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与凋落叶初始营养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年分解系数与凋落叶中的初始N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而与初始P含量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成熟叶的面积无相关性 ,而与其SLA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模型分析 ,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凋落叶分解 95 %需 1~ 4年 ,平均是 2 .5 4年 ;分解率最高的物种为山鸡椒 (Litseacubeba) ,其值为 6 .2 80 ,最低的为黄丹木姜子 (Litseaelongata) ,其值为 0 .5 5 8。凋落物混合对分解有很大的影响 ,虽在初期对分解有阻碍作用 ,但长期是促进的。若不考虑功能群差异 ,则可得出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分解的结论。功能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常绿阔叶林 退化群落 植物 凋落叶 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浙江天童32种常绿阔叶树叶片的营养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86
7
作者 黄建军 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7,共6页
 研究了天童地区32种常绿阔叶树叶片的营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常绿阔叶植物叶中N含量的变化幅度为1.022%~2.744%,平均值是1.606%;P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032%~0.227%,平均值是0.086%,且N、P含量成显著相关;C含量变化幅度为36.49%...  研究了天童地区32种常绿阔叶树叶片的营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常绿阔叶植物叶中N含量的变化幅度为1.022%~2.744%,平均值是1.606%;P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032%~0.227%,平均值是0.086%,且N、P含量成显著相关;C含量变化幅度为36.49%~53.85%,平均值为45.00%;SLA变化幅度为72.64~197.78,平均值为119.29;叶片的营养含量与C含量、SLA无关,而C含量与SLA成负相关;灌木的营养含量要低于乔木树种,灌木和中乔木的C含量要高于小乔木,但不同生活型植物SLA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 叶营养 叶结构
下载PDF
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杉木 混交树种 种间竞争 混交比例
下载PDF
闽北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睿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出现在受外界干扰及生境较严峻的低高海拔 同时提出了2个新的指标βz、β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福建北部 物种变化速率
下载PDF
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某些树种的^(13)C自然丰度:δ^(13)C值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昌荣 韩兴国 +1 位作者 陈灵芝 沈做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利用质谱分析仪对暖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稳定碳同位素的分析发现不同树种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差别较大 ,大多数优势种叶片δ13C值在 -2 4.75 1‰± 0 .85 4‰~ -2 8.1 1 3‰± 1 .5 1 9‰之间。叶片的δ13C值可以分为 ... 利用质谱分析仪对暖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稳定碳同位素的分析发现不同树种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差别较大 ,大多数优势种叶片δ13C值在 -2 4.75 1‰± 0 .85 4‰~ -2 8.1 1 3‰± 1 .5 1 9‰之间。叶片的δ13C值可以分为 3个等级 , 级 ,叶片的 δ13C≥ -2 5 .5‰ , 级 ,叶片的 δ13C值在 -2 5 .5‰~ -2 7.5‰之间 , 级 ,叶片的 δ13C≤ -2 7.5‰ ,由于δ13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 ,这表明所研究的植物在生理生态特性方面也可以分为 3个类型。同时 ,由于植物的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 ,导致器官对 13C具有不同的分馏特性 ,也导致器官之间的δ13C值产生差异 ,分析结果显示树干、根和小枝的δ13C值一般要较叶片的δ13C值高 ,但不同树种又各具特点。生境的差异是影响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良好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的δ13C值一般较生长在干旱瘠薄生境下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树种 ^13C Δ^13C 生理生态特性 自然丰度
下载PDF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寿命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希华 张婕 张正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用生命表法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在1~3年之间,且变化幅度较大;就平均值来看,小乔木及灌木的叶子寿命较长,中乔木叶子的寿命较短;在演替过程中,组... 用生命表法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在1~3年之间,且变化幅度较大;就平均值来看,小乔木及灌木的叶子寿命较长,中乔木叶子的寿命较短;在演替过程中,组成演替早期群落的物种叶子寿命较短,而后期群落的植物叶子寿命较长。文中还就叶子寿命和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及动态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叶子寿命 生活型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朱锦懋 姜志林 +2 位作者 蒋伟 郑群瑞 江训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3-270,共8页
本文从群落及其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闽北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conservedforest,CF)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森林(degradedforest,DF)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认为,DF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 本文从群落及其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闽北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conservedforest,CF)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森林(degradedforest,DF)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认为,DF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CF群落相近或略高,但DF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层次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物种种群基础已改变,稀有种和渐危种缺乏,这正是DF与CF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人为干扰 常绿阔叶林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几种乔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冉春燕 陶建平 宋利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3-756,776,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 iospyros m orrisiana)、香樟(C inna-m 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 iospyros m orrisiana)、香樟(C inna-m 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lreupena bipinnata)进行了对比。阳生树种复羽叶栾树在各光环境中总萌发率均超过90%,萌发格局表现为前期快,后期平缓;罗浮柿和白毛新木姜子萌发率随着光照水平减弱而升高,白毛新木姜子仅在黑暗中萌发率可达59%,萌发格局表现为整个萌发过程平缓。香樟种子萌发率低,可能与未解除休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3种常绿阔叶林乔木和阳性树种复羽叶栾树的种子萌发对光照环境的响应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种的耐阴性、物种原有生境的稳定性和种子的大小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乔木种子 萌发 光照
下载PDF
福建19种主要造林乡土阔叶树种光响应曲线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莹 陈永滨 +1 位作者 范辉华 汤行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闽楠、香樟、丝栗栲等19种福建省主要造林阔叶树种3年生实生幼树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幼树的光响应曲线获得参试树种的光响应参数值,以表征不同树种幼林期的耐荫性水平和林木生长的光环境...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闽楠、香樟、丝栗栲等19种福建省主要造林阔叶树种3年生实生幼树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幼树的光响应曲线获得参试树种的光响应参数值,以表征不同树种幼林期的耐荫性水平和林木生长的光环境需求。结果表明,光补偿点卷斗青冈最高,而桢楠最低,光饱和点杨梅最高,福建山樱花最低。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锥、赤皮青冈、米槠、小叶青冈、柿树、杨梅、木荷、枫香和毛红椿为喜光树种,丝栗栲、细叶青冈、闽楠、红豆树、福建山樱花和卷斗青冈为中性树种,利用低光的能力较差且忌强光,对光照条件要求较苛刻,而猴樟、香樟、桢楠和细柄阿丁枫为耐荫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耐荫性
下载PDF
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孔祥海 黄素华 +1 位作者 陈小红 邱丰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植被的1.6 hm2样地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科是樟科、壳斗科、木兰科、紫金牛科和山茶科等;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地理性质;闽西常...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植被的1.6 hm2样地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科是樟科、壳斗科、木兰科、紫金牛科和山茶科等;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地理性质;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建群树种多,且部分不同的建群种间可组合构成不同的群丛,群落类型呈现多样化;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和中小型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在物种组成数量、科属分布区类型和生活型谱以及叶的性质特征等方面具有中亚热带南部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群落 物种组成 地理成分 生活型 叶性质 闽西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福建青冈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鸿川 王经源 +3 位作者 陈斌 王发明 林文雄 张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以福建青冈幼叶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福建青冈幼叶的总DNA,探索适合于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扩增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合适的RAPD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积15μL,含10 ng模板DNA、1.5 mmo.lL-1MgC l2、0.3μmol.L-1引物、... 以福建青冈幼叶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福建青冈幼叶的总DNA,探索适合于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扩增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合适的RAPD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积15μL,含10 ng模板DNA、1.5 mmo.lL-1MgC l2、0.3μmol.L-1引物、0.3 mmo.lL-1dNTP、1 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 in,然后于94℃变性30 s,37℃复性30 s,72℃延伸90 s,循环41次,最后于72℃延伸7 m in.应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福建青冈的RAPD扩增反应,扩增产物进行12 g.L-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可获得满意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福建青冈 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RAPD) 反应体系
下载PDF
2014年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虎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傅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数据集记录和收集了2014年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胸径1 cm以上树种组成信息,包括61科147属227种乔木物种的学名、多度、重要值、叶习性、物种分布等信息。本数据集有助于了解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以及完善我国长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常绿阔叶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 叶片习性 群落结构 样地调查
下载PDF
休宁县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书有 何云核 吴昌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探讨了休宁县境内的常绿阔叶林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休宁县常绿阔叶林可分为 6种类型 8个群落 ,不同类型常绿阔叶林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 ;而在同一个群落中 ,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
关键词 休宁县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类型 群落
下载PDF
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建萍 李海梅 王翔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47-49,共3页
对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共有常绿阔叶树种60种,隶属于36属,21个科,其中乔木8种、灌木43种、藤本9种;其中有8种自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种,园林上引种成功并已普遍应用的有20种,其他为偶见种。针对应用... 对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共有常绿阔叶树种60种,隶属于36属,21个科,其中乔木8种、灌木43种、藤本9种;其中有8种自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种,园林上引种成功并已普遍应用的有20种,其他为偶见种。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选择与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自然分布 引种 青岛
下载PDF
大蜀山短毛椴落叶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红梅 汤庚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林是江淮丘陵地区残存的典型落叶阔叶林,是经砍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次生林类型,也是重要的地带性植被。基于详细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特征、层次结构、群落性质以及演替... 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林是江淮丘陵地区残存的典型落叶阔叶林,是经砍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次生林类型,也是重要的地带性植被。基于详细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特征、层次结构、群落性质以及演替趋势。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科72属81种,单种科和单种属较多。群落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群落垂直空间分化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外植物丰富。群落生活型组成、叶性质、优势种群径级结构以及重要值分析体现了较为成熟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特征,群落处于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顶极阶段。优势种群短毛椴趋于成熟阶段,演替较为激烈,天然更新较为缺乏。作为合肥市区内宝贵的乡土物种基因库和资源库,该残存落叶阔叶林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椴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