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茎泽兰在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入侵格局和生境分析
1
作者 刘宪斌 杨楠茜 +3 位作者 李涛 赵星硕 杨亚丽 胡先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调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个体生长情况和种群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为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外来入侵种的繁殖扩散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云... 【目的】调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个体生长情况和种群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为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外来入侵种的繁殖扩散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沿林缘随机挑选9个紫茎泽兰种群集中分布区域作为起点,垂直进入森林内部,以10 m为间隔等距离定点调查样方,分别调查紫茎泽兰植株外部形态指标和环境因子。【结果】株高、丰富度、单株最多绿色叶片数、单叶最大面积、单位面积生物量、存在度和重要值在林缘0~10 m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进入森林内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或减少,呈衰减指数模型分布;在距林缘超过60 m的森林内部很少有紫茎泽兰植株出现。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均能明显控制紫茎泽兰种群的分布和生长。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与紫茎泽兰种群外部形态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由森林分布斑块化和物种生境碎片化产生的大面积林缘区域给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理想栖息地,而森林内部相对较低的土壤和空气温度、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明显抑制了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植株丰富度 生物量 植物种群存在度 植物种群重要值 环境因子 衰减指数模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2
作者 李茂楠 刘宪斌 +3 位作者 杨亚丽 张宝 段恩省 杨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4,50,共7页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全碳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大气氮沉降对云南亚热带森林地表草本层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杨应忠 刘宪斌 +3 位作者 丁健 和银建 陈朝胜 寸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施氮梯度,采用每30 d 1次林冠下人工喷施的方式对野外样地连续进行2年施氮处理,观察2年后试验样地内地表草本层植被的多样性、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结果]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植物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也逐渐增大,在年均30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上述各项数据均达到最大值;而植物多样性则在5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达到最大值,为(13±3)种/m^(2)。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较大,为(0.69±0.06)~(0.77±0.09),且呈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趋势;植物地下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相对较小,为(0.23±0.03)~(0.32±0.04),且呈随着施氮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证明了大量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消极影响,明确了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对地表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受大气氮沉降干扰严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地表草本层植物 植物多样性 植物丰富度 植物株高 植物生物量 分配规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绒毛方竹阔叶林下播种育苗试验
4
作者 白祖云 魏洪兵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70-74,共5页
绒毛方竹是金佛山方竹的变异新品种。在阔叶林下开展了绒毛方竹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绒毛方竹种子采种后经过筛选和2次水选,放置在地板上进行摊放催芽,8 d后种子开始发芽,12 d后种子发芽率达到80%;播种后50 d和205 d的成苗率分别达到... 绒毛方竹是金佛山方竹的变异新品种。在阔叶林下开展了绒毛方竹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绒毛方竹种子采种后经过筛选和2次水选,放置在地板上进行摊放催芽,8 d后种子开始发芽,12 d后种子发芽率达到80%;播种后50 d和205 d的成苗率分别达到70.5%和46.7%,合格苗木(地径≥1.5 mm,苗高≥20 cm)的出圃率达到96.9%。在阔叶林下绒毛方竹播种育苗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绒毛方竹 阔叶林 播种育苗 云南省水富市
下载PDF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海清 刘文耀 +2 位作者 沈有信 刘伦辉 李玉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96,共7页
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山地原生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的组成、生物量以及附生植物持水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林木附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只有8科9种附生维管束植物和5种苔藓植物,而林内岩石表面则有石附生维管束植... 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山地原生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的组成、生物量以及附生植物持水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林木附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只有8科9种附生维管束植物和5种苔藓植物,而林内岩石表面则有石附生维管束植物16科17种,苔藓植物3种,两种不同生境附生植物的相似性系数为0.5。相同取样面积(400cm^2)条件下,岩石表面附生植物平均生物量(11.7g)比林木表面(4.9g)的高。附生植物一次持水量为自身干重的5.5~9.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附生植物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常绿阔叶林及其被毁后生境鸟类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直军 李寿昌 +1 位作者 方荣 杨国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1,共3页
此项比较研究表明,云南现存的原始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丰富的鸟类提供了日显重要的生境,并且是基因库和观测人类影响自然的基准。研究所获生境和鸟类多样性资料,有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当原生林被毁坏后,云南松是自然演替先锋树种,... 此项比较研究表明,云南现存的原始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丰富的鸟类提供了日显重要的生境,并且是基因库和观测人类影响自然的基准。研究所获生境和鸟类多样性资料,有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当原生林被毁坏后,云南松是自然演替先锋树种,在被毁林地上首先发展起来。研究还发现,虽然哀牢山东、西坡的云南松林与原始常绿阔叶林的鸟类群落及优势种呈现差异,但云南松林中大多数鸟种都见于原生常绿阔叶林。从哀牢山原始常绿阔叶林鸟种多样性的丰盛状况,以及原生常绿阔叶林鸟种组成与次生云南松林鸟种的关系来看,保护好原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常绿阔叶林 生态环境 鸟类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热区7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子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卫斌 景跃波 +2 位作者 杨德军 王达明 蒋云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云南热区的团花、山桂花、云南拟单性木兰、红木荷、西南桦、高阿丁枫、南酸枣7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子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红木荷、南酸枣为生态广布种,各分布地种子成熟期差异较大,采种时间和方法可根据其种... 对云南热区的团花、山桂花、云南拟单性木兰、红木荷、西南桦、高阿丁枫、南酸枣7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子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红木荷、南酸枣为生态广布种,各分布地种子成熟期差异较大,采种时间和方法可根据其种子的成熟特征和种实特性而定;7个阔叶树种种子的调制方法以阴干或晾干为主,团花、西南桦的种子极细小,在种子调制过程中,应尽可能除去废种子和夹杂物,以提高种子的净度、室内发芽率和场圃发芽率;种子出种率与7个阔叶树种的种实特性和结构相关,其木质聚合果树种或蒴果以及肉质球状聚合果树种的出种率较低;7个阔叶树种的种子一般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热区 乡土阔叶树种 种子采集与处理
下载PDF
云南热区七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卫斌 景跃波 +2 位作者 蒋云东 杨德军 王达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70,共7页
针对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育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7种目的树种容器育苗的育苗基质配制、苗期施肥方法以及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在育苗容器选择上,建议选择中、小容器,以降低育苗成本。
关键词 云南热区 乡土树种 阔叶树种 容器育苗
下载PDF
云南阔叶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21-26,共6页
以所归结的云南83个"成熟阔叶林分"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以下5个方面论述了分布于云南各水系不同"海拔梯级"的由多科多种群林木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1)云南阔叶林分的生态阈限范围;(2)云南阔叶林分系... 以所归结的云南83个"成熟阔叶林分"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以下5个方面论述了分布于云南各水系不同"海拔梯级"的由多科多种群林木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1)云南阔叶林分的生态阈限范围;(2)云南阔叶林分系统的状态转移概率;(3)用逻辑斯谛方程刻画云南阔叶林分系统的进化过程;(4)用耗散结构论来刻画云南阔叶林分系统由初态走向稳恒态;(5)用马尔科夫过程来说明云南阔叶林分系统的无后效性和时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阔叶林分系统 耗散结构特性
下载PDF
唐继尧“大云南主义”财政支持体系探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征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6-83,共8页
民国初期,唐继尧以云南一年收入仅600万元的穷土僻省,竟维持长达十数年驻军分布广泛、所需军饷浩繁的战争局面,与其特殊的财政支持体系密切相关。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大程度是利用了"护国"、"护法"的政治正当性... 民国初期,唐继尧以云南一年收入仅600万元的穷土僻省,竟维持长达十数年驻军分布广泛、所需军饷浩繁的战争局面,与其特殊的财政支持体系密切相关。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大程度是利用了"护国"、"护法"的政治正当性,不仅获得了从中央到西南各省、国外借款、海外华侨捐助等广泛的财物支持,加上对地方财力的进一步挖掘,进而保障了庞大军费需求的稳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大云南主义 军费 税入 征缴 募捐
下载PDF
云南播卡地区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娥 居维伟 +3 位作者 刘小胡 张悦秋 龚斌 徐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3期166-167,共2页
以云南播卡地区某矿床为例,介绍了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区基本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分布及补径排条件、矿区充水含水层以及矿坑涌水条件及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水文地质属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矿坑充水因素清楚,矿坑... 以云南播卡地区某矿床为例,介绍了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区基本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分布及补径排条件、矿区充水含水层以及矿坑涌水条件及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水文地质属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矿坑充水因素清楚,矿坑涌水量有限,矿坑水疏干及矿山排水等问题较易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播卡 矿区 水文地质 特征
下载PDF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涛 杜凡 +3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和菊 石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芽植物(12.2%)和附生植物(8.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65.4%),叶片特征以单叶(82.1%)、革质叶(52.5%)、全缘叶(62.2%)、非尾尖叶(84.0%)为主.对群落不同层次的叶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同类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既表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也表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地区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即对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及湿润、寒冷生境的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 叶特征 云南 澜沧江
下载PDF
云南鸡足山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的植物种间结合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彭明春 党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8-166,共9页
报告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植物种间结合的研究结果。测定了两类群落共63种植物按层次组成的682个种对的种间结合,获得有相关性的种对215个(正相关154个,负相关61个)。结果表明:1)群落... 报告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植物种间结合的研究结果。测定了两类群落共63种植物按层次组成的682个种对的种间结合,获得有相关性的种对215个(正相关154个,负相关61个)。结果表明:1)群落各有自己的基本组成种类,同一群落的种间互为正相关,不同群落的种间为负相关。2)不同层次植物种间的相关性显著水平不同,高显著水平的种类大多处于乔木层。3)发育盛期群落中极少有或没有负相关的种类,发育晚期群落中有一定数量的负相关种对;过渡地段的群落中负相关的种对较多。4)作者改进的联结系数模型Ai兼有定量、定性两类模型的优点;作为植物种的重要性指标,广义多度较个体数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结合 指数模型 云南鸡足山 元江栲 高山栲
下载PDF
中越边境西隆山(中国部分)的山地苔藓林 被引量:1
14
作者 税玉民 张广杰 +2 位作者 陈文红 莫明忠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14,共18页
报道了西隆山中国部分的植被 ,详细地记述了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组成。该两种植被类型的优势类群分别以金缕梅科红花荷属和石楠科杜鹃属的多种植物为特征。比较研究显示该地区的两种苔藓林与云南西北部的有一定的相... 报道了西隆山中国部分的植被 ,详细地记述了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组成。该两种植被类型的优势类群分别以金缕梅科红花荷属和石楠科杜鹃属的多种植物为特征。比较研究显示该地区的两种苔藓林与云南西北部的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隆山 植被 云南 中国 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 山顶苔藓矮林 群落
下载PDF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5-723,共9页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例,对其植物区系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协调进行剖析。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记录了种子植物110科386属821种。在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上,无论是含种数多的科,还是所有科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分布科为主,体现了它的远古热带起源背景。在该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47.75%,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33.45%,在近代演化上仍体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按照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的暖温带-温带气候条件,它相当于中国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通常只占总属数的25%~27%,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与所在地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协调。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结合哀牢山地区曾经是低海拔夷平面,在第四纪以来才迅速抬升形成的地质历史,可能这里曾经在第四纪以前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的迅速抬升,逐渐适应了因海拔上升而形成的温带气候,成为在云南高海拔山地存在的所谓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及常绿阔叶生态外貌并未因气候改变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温带气候 地形抬升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标准研究(II)——系统容量及林地生产力
16
作者 陈宏伟 孟梦 +2 位作者 周彬 冯弦 郭立群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概述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培育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热区阔叶人工林两个目标层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培育效果的可持续性指标体系,计算了云南热区主要县市“生态阈值”.分别对两类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阔叶林 人工林 可持续经营 云南热区 林地生产力
下载PDF
加速提升名优红茶研发 促进云南茶叶健康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岗 浦绍柳 +2 位作者 张艳梅 李云锋 包云秀 《茶叶》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分析了云南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云南茶叶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名优红茶,有控制的发展普洱茶,保留优质绿茶。从资源、技术、市场贸易三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发展名优红茶的优势,提出优化茶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红茶强省和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滇红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营养元素分配格局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志东 陈奇伯 +1 位作者 赵洋毅 熊好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 125.185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常绿阔叶林 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分配格局 滇中高原
下载PDF
滇中3种阔叶燃烧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国辉 王昆伦 +3 位作者 蒋婷 潘应云 陈宏刚 李世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503,共9页
为探究滇中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植物叶片理化性质以及燃烧性的关系,以银荆、蓝桉、滇青冈3种滇中地区常见常绿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统计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植物叶片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样品批次所占比例,并... 为探究滇中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植物叶片理化性质以及燃烧性的关系,以银荆、蓝桉、滇青冈3种滇中地区常见常绿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统计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植物叶片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样品批次所占比例,并计算植物叶片的燃烧性综合指数,分析叶片燃烧性综合指数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研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燃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银荆和滇青冈叶片的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批次比例均在50%以上。蓝桉叶片除粗脂肪含量升高的批次比例超过50%外,灰分含量降低与热值增大的批次比例均未达到50%。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3种植物叶片的粗脂肪含量升高,但其对灰分含量和热值的影响在不同树种之间有所差别。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能够提升植物叶片的燃烧性,对滇青冈的提升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理化性质 土壤有效磷含量 燃烧性 阔叶树种 滇中地区
下载PDF
腾冲棋盘石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兰 何志魁 +1 位作者 杨春海 邢永辉 《云南地质》 2010年第1期45-48,44,共5页
矿区位于腾冲西北部东河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早白垩世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形成众多铁、铜、铅、锌矽卡岩型矿床,是腾冲西北部重要成矿区,棋盘石矽卡岩型铅锌矿即是其中之一。矿床形成与早白垩世中酸性花岗岩... 矿区位于腾冲西北部东河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早白垩世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形成众多铁、铜、铅、锌矽卡岩型矿床,是腾冲西北部重要成矿区,棋盘石矽卡岩型铅锌矿即是其中之一。矿床形成与早白垩世中酸性花岗岩关系密切,矿体位于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体对矽卡岩及矿体的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铅锌矿 蚀变矿化成矿 成功规律 宽缓磁异常 云南腾冲棋盘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