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oad bean cultivars increase extrafloral nectary numbers, but not extrafloral nectar, in response to leaf damage 被引量:1
1
作者 Edward B. Mondor Carl N. Keiser +1 位作者 Dustin E. Pendarvis Morgan N. Vaughn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年第1期59-65,共7页
Phenotypic plasticity allows organisms to maximize fitness, by optimizing the expression of costly defensive traits. Broad bean, Vicia faba L. “Broad Windsor”, produces increased numbers of extrafloral nectaries (EF... Phenotypic plasticity allows organisms to maximize fitness, by optimizing the expression of costly defensive traits. Broad bean, Vicia faba L. “Broad Windsor”, produces increased numbers of extrafloral nectaries (EFNs) in response to leaf damage to attract mutualistic partners and reduce herbivory. It is currently unknown, however, whether EFN induction is cultivar-specific or is a more general phenomenon. It has also not been determined whether broad beans increase nectar secretion r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EFN indu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a) as all broad beans have conspicuous EFNs, all cultivars should produce additional EFNs in response to leaf damage, and b) overall nectar secretion rates should increase with EFN numbers, to attract additional mutualists. We tested our hypothesis by subjecting three broad bean cultivars, Vicia faba L. “Broad Windsor”, “Stereo”, and “Witkiem” to mechanical leaf damage.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plant trait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in addition to EFN induction, was assessed 1 week after leaf damage. Extrafloral nectar volumes were also assessed, every 24 hours, pre- and post-leaf damage. We confirmed our first, but rejected our second, hypothesis. All cultivars produced additional EFNs, but none increased extrafloral nectar volumes, when experiencing leaf damage. Further experimentation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if energetic tradeoffs limit multiple forms of defense (i.e., EFN vs. nectar induction), or if this alternative strategy is adaptive for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mutualists. Understand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EFN vs. nectar induction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of defensive mutualisms between plants and predatory arthrop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 bean DEFENSE Extrafloral NECTAR Extrafloral NECTARY HERBIVORY Inducible DEFENSE MUTUALISM Phenotypic Plasticity vicia faba L.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荣 杨富位 +7 位作者 马生彪 吕昭龙 杨晓明 刘小娟 李继平 郑果 王立 惠娜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41,共7页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豆赤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25 g/L异菌脲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_(50)为0.1721μg/m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_(50)为2.5340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为79.0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产量分析显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小区平均产量为15.8 kg,百粒质量为179.0 g,增产率为5.60%,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综合分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效最高,并有显著的保产效果,可作为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蚕豆赤斑病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蚕豆蛋白的提取及NaCl浓度和pH值对其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艳萍 李双喜 +1 位作者 Zaheer Ahmed 宋庆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0-384,共5页
蚕豆蛋白富含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采用超声提取和水提取的方法提取蚕豆蛋白,研究了NaCl浓度和pH对蚕豆蛋白提取率、沉淀、功能性的影响。在pH值为8~12,超声提取和水提取均有较高的提取率。蚕豆蛋白的... 蚕豆蛋白富含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采用超声提取和水提取的方法提取蚕豆蛋白,研究了NaCl浓度和pH对蚕豆蛋白提取率、沉淀、功能性的影响。在pH值为8~12,超声提取和水提取均有较高的提取率。蚕豆蛋白的等电点在pH4.0~4.2之间。在pH4溶解性和乳化性最低,pH值在4~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pH值为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最高。NaCl浓度从0到1.0mol/L,溶解性和乳化性升高;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在pH4、pH7溶解性和乳化性随之下降。在相同的NaCl浓度和pH值时,超声提取比水提取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高。该研究为蚕豆蛋白的提取工艺的确定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提取 溶解性 乳化 蚕豆
下载PDF
种间互作的生态效应Ⅱ.与蚕豆间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汤东生 秀洪学 +4 位作者 董玉梅 毛忠顺 王勇 施红珍 杨进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间作 种间互作 竞争作用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侵染豌豆和蚕豆的蚕豆萎蔫病毒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雪平 余永杰 +1 位作者 刘勇 李德葆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从浙江省豌豆和蚕豆病株上获得两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P-935和B-934.人工摩擦接种6科19种植物,P-935能侵染4科13种植物,B-934能侵染4科14种植物,除菜豆外,它们在这些植物上的症状十分相似。P-93... 从浙江省豌豆和蚕豆病株上获得两个病毒分离物,编号为P-935和B-934.人工摩擦接种6科19种植物,P-935能侵染4科13种植物,B-934能侵染4科14种植物,除菜豆外,它们在这些植物上的症状十分相似。P-935和B-934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 ̄(-3)-10 ̄(-4),体外保毒期分别为5天和4天。两个分离物均能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均提取到了大量病毒粒子,提纯病毒粒子球形,平均直径25nm。病毒外壳蛋白均由两种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42.5kD和21.2kD,感病叶片组织中观察到了无定形的泡状内含体,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P-935和B-934均能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抗血清(血清型Ⅱ)形成清晰沉淀线。根据以上特性,P-935和B-934均被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且都属血清型Ⅱ.初步调查表明杭州郊区豌豆病毒病均由BBWV引起,蚕豆病毒病主要有BBW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蚕豆 萎蔫病毒 生物学 血清学 鉴定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红 徐成斌 +2 位作者 陈忠林 苏丹 王家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8,91,共5页
以辽河流域12个不同断面的河水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断面的河水均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 以辽河流域12个不同断面的河水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断面的河水均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核突起和核碎裂。所有样点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根据采样点水质污染指数分析可知,福德店水质属重度污染,东辽河、条子河、红庙子水质属中度污染,招苏台河水质属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蚕豆 微核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蚕豆生长习性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万伟 严清彪 +1 位作者 李萍 刘玉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采用生长习性不同的蚕豆材料9913-2-1-2(有限型)和青海12号(无限型)为试材,通过正反杂交及回交,构建F1、F2和BC1代群体材料,于成熟期观测子代的生长习性,鉴定其生长型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蚕豆有限生长习性对无限生长为隐性,并受1对隐性... 采用生长习性不同的蚕豆材料9913-2-1-2(有限型)和青海12号(无限型)为试材,通过正反杂交及回交,构建F1、F2和BC1代群体材料,于成熟期观测子代的生长习性,鉴定其生长型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蚕豆有限生长习性对无限生长为隐性,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生长习性 遗传规律
下载PDF
芜菁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蚜传和非蚜传株系的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稳奇 濮祖芹 +1 位作者 许志刚 方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20,共6页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部供试蚕豆品种,在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上,产生红褐色坏死斑和系统性白色斑驳症状。苋色藜及蚕豆品种“成胡10号”和“优系50”可作为株系鉴别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蚕豆 病毒
下载PDF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14-817,共4页
对蚕豆(Vicia faba L.)进行了氮、磷、钾、硼、钼肥料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磷>氮>钾>钼>硼。氮、磷... 对蚕豆(Vicia faba L.)进行了氮、磷、钾、硼、钼肥料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磷>氮>钾>钼>硼。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同时氮和磷在子粒中分配比例也相应提高,钾在茎秆和角果壳中分配比例较高,子粒中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肥料 配施
下载PDF
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10
作者 谈建中 楼程富 +2 位作者 张国英 孙丙耀 平野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探明豆科植物中豆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进化关系,在已获得大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基础上,以蚕豆种子胚根mRNA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的前体多肽包括信号肽、成熟型豆类胰岛素及另一多肽的4... 为探明豆科植物中豆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进化关系,在已获得大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基础上,以蚕豆种子胚根mRNA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的前体多肽包括信号肽、成熟型豆类胰岛素及另一多肽的45个氨基酸残基。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与大豆和豌豆的同源性分别为62.5%和58.7%。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44.2%和43.6%的同源性,其中存在着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它们在维持豆类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与生理功能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豆类胰岛素基因 CDNA序列 RT-PCR
下载PDF
乙烯对UV-B辐射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调控效应(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晶晶 王瑞斌 贺军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0-696,共7页
UV-B辐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它能够调控气孔运动和诱导乙烯产生。该试验利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蚕豆叶片表皮条,结合气孔开度分析和乙烯释放量测定,研究乙烯在UV-B辐射调控表皮条气孔... UV-B辐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它能够调控气孔运动和诱导乙烯产生。该试验利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蚕豆叶片表皮条,结合气孔开度分析和乙烯释放量测定,研究乙烯在UV-B辐射调控表皮条气孔运动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将蚕豆叶片表皮条置于0.8 W.m-2的UV-B辐射下1~4 h,乙烯生成和气孔关闭均被显著诱导,且乙烯释放峰先于气孔关闭的起始;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均能显著逆转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外源乙烯处理也能模拟UV-B辐射的效应诱导可见光下蚕豆表皮条的气孔关闭。可见,乙烯介导了UV-B辐射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气孔关闭 紫外线B 蚕豆
下载PDF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春芳 卞晓春 +2 位作者 尹淑瑜 曹云英 夏礼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栽培 蚕豆 品种 打顶 产量
下载PDF
蚕豆人工春化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兵划 祁婷 +2 位作者 曹玉杰 钱春桃 于建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673-4675,4681,共4页
为了探索适宜蚕豆(Vicia faba L.)提早结荚技术体系,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对蚕豆种子进行4、0、-4℃低温的10、20、30 d春化处理。结果表明,0℃/20 d、0℃/30 d低温处理的蚕豆从播种到青荚采收,其周期与对照相比分别提前60 d和50 d... 为了探索适宜蚕豆(Vicia faba L.)提早结荚技术体系,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对蚕豆种子进行4、0、-4℃低温的10、20、30 d春化处理。结果表明,0℃/20 d、0℃/30 d低温处理的蚕豆从播种到青荚采收,其周期与对照相比分别提前60 d和50 d,而4、0、-4℃的10 d低温处理与对照相比无差异。0℃/20 d处理的平均单株青荚数的增加最为明显,为57个,其次是0℃/30 d为51个,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和11个。0℃/20 d低温处理的百颗鲜粒重最高为360 g,而对照组为330 g,提高了约9%。株高除了0℃/20 d、4℃/20 d偏高以外,其他组相较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由以上结果得知,春化处理时间以20 d最好,处理温度以0℃春化的效果最好,4℃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人工春化诱导 低温 大朋一寸
下载PDF
马铃薯间作蚕豆的边行效应及增产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子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54-2256,2272,共4页
对靠近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蚕豆(Vicia faba)边行的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蚕豆与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蚕豆边行越靠近马铃薯,地表温度越高,蚕豆... 对靠近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蚕豆(Vicia faba)边行的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蚕豆与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蚕豆边行越靠近马铃薯,地表温度越高,蚕豆的有效分枝数越多,根瘤越多越大且分布广而密集,有效根瘤也越多,且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也越高,而株高和地表相对湿度降低。蚕豆与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中,以8行蚕豆+3垄马铃薯间作模式的马铃薯与蚕豆的总产量和纯收入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间作模式 形态指标 产量
下载PDF
蚕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莉 张时龙 +6 位作者 李清超 杨珊 王昭礼 吴宪志 卢运 赵龙 罗新颖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利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蚕豆(Vicia faba L.)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蚕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单株产量(0.844 3)、单株荚数(0.835 6)、单株粒数(0.763 1)... 利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蚕豆(Vicia faba L.)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蚕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单株产量(0.844 3)、单株荚数(0.835 6)、单株粒数(0.763 1)、株高(0.759 8)、百粒重(0.694 1)、荚长(0.652 5)、生育期(0.620 6);相关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种分析方法结果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来提高蚕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蚕豆纳豆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6期139-140,共2页
以蚕豆为原料,接种纳豆芽孢杆菌,对蚕豆纳豆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蚕豆纳豆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室温25℃下,浸泡比例为1∶7,浸泡时间为28h,在121℃,0.1MPa下蒸煮40min,接入纳豆菌粉后于37℃发酵28h,4~5℃后熟24h。
关键词 蚕豆 纳豆 发酵
下载PDF
蚕豆菜肥两用种植模式初探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华龙 王明成 陈定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9期3619-3620,3757,共3页
对蚕豆(Vicia faba L.)菜肥两用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蚕豆品种可增加鲜豆收入,茎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种植效益。并对蚕豆菜肥两用种植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种植模式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蚕豆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8
作者 侯万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032-5036,共5页
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对蚕豆基因组ISSR反应的5个因素(镁离子,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 Taq酶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蚕豆ISSR-PCR扩增体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的PCR扩增体系为(20μL):10×缓冲液2.0μL,引物浓度3 mmol/L、dN... 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对蚕豆基因组ISSR反应的5个因素(镁离子,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 Taq酶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蚕豆ISSR-PCR扩增体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的PCR扩增体系为(20μL):10×缓冲液2.0μL,引物浓度3 mmol/L、dNTPs浓度0.4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1.0 U、基因组DNA 200 ng、Mg^2+浓度1.5 mmol/L。反应程序为:95℃变性5 min;95℃变性45 s;52℃退火30 s,72℃延伸90 s,循环35次;72℃延伸8 min,4℃保存。通过试验建立的反应体系扩增稳定,扩增的条带清晰,该体系为后续蚕豆种质资源鉴定、性状的分子标记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ISSR 反应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