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学的多重意蕴
1
作者 蔡方鹿 刘祺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211,212,共11页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的心学,这是比较典型的心学,以陆王心学等为代表,当然也包括了佛教、道教心学。多重意蕴之心学,包括儒佛道三教融合与互动,促进了中国心学的演变发展,体现了中国哲学重视哲学思辨和主体意识,注重道德理性,突出主体思维,强调内省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等基本特征,是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人性论和修养论为一体的思辨性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学 多重意蕴 广义的心学 佛教、道教心学 心本论心学
下载PDF
先立其大,易简工夫,道不外索——论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
2
作者 曾文婕 石书奇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道不外索”三项“学”的价值规范,提出学习应先立其大而不应立卑小志向和目标,应易简工夫而不应支离事业,应道不外索而不应向外求知真理,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学而不应怎样学的问题。以“成人”和“行道”的价值理想体现“学”的最高价值追求。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主次本末之分,应以德为先;学习须先立志,应志存高远;学习应整体明悟,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学习应独立思考,不能迷信书本教条;学习应躬行实践,不能埋没于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价值观 先立其大 易简工夫 道不外索
下载PDF
一语万古新:元好问五言诗的审美取向
3
作者 谢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元好问是金元政权更迭时期最为耀眼的一位作家,其诗歌主要以沉郁苍凉的七言丧乱诗著称。与其丧乱诗相较,元好问的五言诗审美风格又有明显不同。其五言诗在审美取向上更为清新质朴,崇尚自然,主要体现为诗歌内容上对山水田园的亲近、诗歌... 元好问是金元政权更迭时期最为耀眼的一位作家,其诗歌主要以沉郁苍凉的七言丧乱诗著称。与其丧乱诗相较,元好问的五言诗审美风格又有明显不同。其五言诗在审美取向上更为清新质朴,崇尚自然,主要体现为诗歌内容上对山水田园的亲近、诗歌风格上强调天然淳朴的性情,以及诗歌境界上流露出的达观淡泊。元好问这种追求质朴浑成的五言诗审美取向,为唐以后的五言诗史作出新的审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五言诗 自然 旷达 审美取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三维审视
4
作者 王文燕 张哲 朱宗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系统集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等观念的继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系统集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等观念的继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外部环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参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要继续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胸怀天下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下载PDF
“解码”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智慧
5
作者 徐艳玲 徐林芳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31-39,共9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精髓的继承发展和笃信践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之“智”助力世界之“和”的世界视野、全球眼光和博大...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精髓的继承发展和笃信践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之“智”助力世界之“和”的世界视野、全球眼光和博大胸怀。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智慧可凝练为三个“辩证统一”:一是坚持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与顺应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契合;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立场与积极融入世界的开放姿态相统一;三是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全面“解码”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智慧,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历史智慧
下载PDF
用心灯照亮生命底色——刘玉栋小说的精神世界
6
作者 王兆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小说家刘玉栋创作成就斐然,研究也不断拓展推进,成为目前热点的重要作家。刘玉栋小说注重底层卑微生命的抒写,又有天地般博大情怀,对悲观绝望人生观是一种超越;刘玉栋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调,又融入浪漫主义精神,更试图突破“知”的世界,... 小说家刘玉栋创作成就斐然,研究也不断拓展推进,成为目前热点的重要作家。刘玉栋小说注重底层卑微生命的抒写,又有天地般博大情怀,对悲观绝望人生观是一种超越;刘玉栋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调,又融入浪漫主义精神,更试图突破“知”的世界,进入“不知”的神秘境界;刘玉栋小说叙事平和冲淡,但又有传奇惊艳作为内动力,从而形成小说叙事时空的巨大张力效果。刘玉栋小说是在内外时空不断开拓的,特别是内宇宙的精神高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新鲜气息,也具有继续提升增值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玉栋小说 精神世界 博大情怀 真实 均衡 温润
下载PDF
论苏轼精神 被引量:4
7
作者 汤克勤 汪平秀 《温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41-45,共5页
苏轼精神具体表现为好学精神、独立精神、爱民精神、创新精神和旷达精神等几个方面,它对我们今天的“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就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值得弘扬。
关键词 苏轼精神 好学 独立 爱民 创新 旷达
下载PDF
大学语文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忠治 解丽君 +1 位作者 闫红 王淑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9年第4期486-489,共4页
大学语文在秉承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应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个性、直面挫折的勇气及高度的自信心等,以使他们能够妥善处理在学习、生活、... 大学语文在秉承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应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个性、直面挫折的勇气及高度的自信心等,以使他们能够妥善处理在学习、生活、求职等领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心理素质 旷达 自信 和谐
下载PDF
论苏轼贬谪诗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1
9
作者 白贵 石蓬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6,共4页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凡九迁。在不断的迁谪生活中,苏轼渐渐形成了旷达的性格。通过对苏轼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诗文分析得知,苏轼的"旷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从被贬黄州时深畏祸患及身,唯求自安;到谪居惠州时借重...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凡九迁。在不断的迁谪生活中,苏轼渐渐形成了旷达的性格。通过对苏轼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诗文分析得知,苏轼的"旷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从被贬黄州时深畏祸患及身,唯求自安;到谪居惠州时借重佛道思想,随缘自适;再到迁谪儋州之时融入黎民生活,乐观待物,"旷达"才最终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迁谪 旷达
下载PDF
论方以智科学实践中的科学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锡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1,36,共5页
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之灵魂和动力 ,在方以智科学实践中 ,体现出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与西方近代科学精神的共存和融会 ,它们是 :“穷理极物”的求索热情、“物共一理”的理性观念、“集千古之智”的宽阔胸怀和“以实事证实理”的怀疑实证精神。
关键词 方以智 科学精神 物共一理 穷理极物 兼收并蓄 科学实践
下载PDF
清代“诗教”观念与《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冬颖 刘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2,共8页
承担着礼乐教化、立德修身功能的“诗教”,在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了三千年,在清代,通过学校教育、科举考试、皇帝倡导亦广泛普及。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的《红楼梦》堪称“诗教”范本:诗词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书中人物一... 承担着礼乐教化、立德修身功能的“诗教”,在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了三千年,在清代,通过学校教育、科举考试、皇帝倡导亦广泛普及。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的《红楼梦》堪称“诗教”范本:诗词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书中人物一人有一人之诗词,形成了一个诗语的隐喻系统;红楼人物学诗、写诗、论诗、结社吟诗、即景联句,诗词创作内容丰富,其中女性诗词创作与结社赋诗最具特点,但是因为女性社会地位的限制,这些诗作不过是闺阁生活中的一种心灵慰藉而已;曹雪芹还通过贾宝玉诗意情怀的塑造,分析了“诗教”核心精神“温柔敦厚”与人的内在生命能动的背离,宝玉的率性真情和他体现在诗词创作中的才气,恰恰是与传统“诗教”的美学宗旨相反的,与儒家精神是背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清代 《红楼梦》诗词 温柔敦厚
下载PDF
从东坡作品中看苏轼的旷达人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淑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作品 旷达 人生
下载PDF
古代作家修养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建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古代作家修养论包括作家的精神修养和艺术修养两个理论层面,精神修养与作品的思想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德”、“志”、“胸襟”等范畴;艺术修养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才”、“学”、“识”等范畴。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作家修养 精神修养 艺术修养 审美价值 古代文学理论 道德 艺术才能 艺术鉴赏力
下载PDF
此恨难平君知否──竹山词艺术特色浅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湘君 《云梦学刊》 2001年第3期72-73,77,共3页
从国家、民族、个人的遭逢际遇来看竹山词的独特艺术风格,可以见出其词是内在的深挚沉痛之情和外示的萧廖旷达之语的有机统一,与稼轩、碧山均不雷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竹山词 深挚沉痛 萧寥旷达
下载PDF
东坡黄州词:挣扎与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92-507,共16页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一位政府官吏沦为阶下囚,这种惶恐难以言说。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困苦的,为此,他不得不躬耕东坡。在辛苦的劳动中,他以退隐田园的陶渊明自喻,并走向佛老,亲近自然,其心灵因而获得释放,他得以从苦闷、孤独中走出,...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一位政府官吏沦为阶下囚,这种惶恐难以言说。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困苦的,为此,他不得不躬耕东坡。在辛苦的劳动中,他以退隐田园的陶渊明自喻,并走向佛老,亲近自然,其心灵因而获得释放,他得以从苦闷、孤独中走出,形成他旷达随缘的个性,但是,他儒家的淑世精神没有改变,他的用世之心没有泯灭,有时表现得很强烈,并为困守黄州感到郁闷,产生人间如梦的感叹,这正是壮心不已的体现。这些复杂的情感在黄州词里表露无遗。深入地研究苏轼的黄州词,可以体会出他的心路历程,并揭示黄州对于苏轼的人生和创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词 旷达随缘
下载PDF
苏轼和陶诗浅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迪义 《凯里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我们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的重要文史资料,是苏诗艺术风格转变的标志,它建立了一种异代对话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不屈 旷达 自然平淡
下载PDF
深情的慰勉 旷达的襟怀——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词意抉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笑非 《台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主旨主要在于慰勉友人,同时也真实地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矛盾,显示了诗人开朗旷达的襟怀。
关键词 慰勉 友人 襟怀 旷达
下载PDF
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成恩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苏轼词在风格上有多种多样的创新。他一改词之绮罗香泽之态,给词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词作,或豪放,或婉约,或旷达,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一定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苏轼词 风格 豪放 婉约 旷达
下载PDF
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晋中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首先肯定了苏轼词作的开拓性意义,然后通过对其全部词作的简要分理,及其思想与身世的追寻,认定其词的主导风格应是旷达,而非豪放。
关键词 变调 豪放 旷达
下载PDF
幻的浪漫 梦的真实——论苏、辛的梦幻词
20
作者 李海帆 吴帆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文章首先简述宋人梦幻词的分期。提出苏、辛梦幻词的贡献在于苏、辛借鉴前人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庄、骚、李白以来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梦幻词的诸多范式:天问式、游仙式、骚体式、俳谐式、遥相思念式、诡谲象喻式等。苏、辛梦幻词之异... 文章首先简述宋人梦幻词的分期。提出苏、辛梦幻词的贡献在于苏、辛借鉴前人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庄、骚、李白以来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梦幻词的诸多范式:天问式、游仙式、骚体式、俳谐式、遥相思念式、诡谲象喻式等。苏、辛梦幻词之异在于苏词清幽而旷达,辛词激越而悲壮沉郁。他们开拓了宋人梦幻词的表现领域,使宋人梦幻词的体式更加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幻词 审美范式 苏轼 辛弃疾 比较文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