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初报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庆辉 彭刚 +4 位作者 杨新加 冯红英 毛浩亮 张贵仁 迟庆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3-455,共3页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加工番茄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中的防病健身栽培技术。采用这种栽培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早衰,特别是减少日灼(日烧)和果腐疫霉病发生,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商品率。根...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加工番茄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中的防病健身栽培技术。采用这种栽培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早衰,特别是减少日灼(日烧)和果腐疫霉病发生,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商品率。根据各地区的生产条件及习惯,可以采用多种模式推广"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 防病健身栽培 产量 果实商品率 劳动强度
下载PDF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震 傅俊范 +2 位作者 景殿玺 周如军 李自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0.8℃,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5℃,日平均湿度分别低3.4%和8.2%。二比空栽培模式病情指数比常规栽培模式低11.4,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低16.0。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3种栽培模式温湿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且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差异显著。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应用SPSS11.5软件对通过计算机所调查的3种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该模型最适用于描述二比空栽培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可知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始发期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常规模式长于二比空栽培模式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二比空栽培模式 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扩行距、缩株距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冬冬 杨恒山 张玉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408,共12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m-2(D3)密度下,设置扩行距、缩株距(KH,种植行距为10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16.67 cm、13.33 cm和11.11 cm)和当地农民常规种植(CK,种植行距为6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27.78 cm、22.22 cm和18.52 cm)2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吐丝期、乳熟期及完熟期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叶向值、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叶面积衰减率,研究扩行距、缩株距种植对春玉米产量及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KH种植下产量均显著大于CK,以D2密度下增产最明显;生育后期2品种KH种植下叶面积指数均大于CK,且乳熟期均达显著水平,D2密度下差异最大;2品种KH种植下均表现为上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小,叶向值较大,而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大,叶向值较小。2品种KH种植下冠层透光率各层位均大于CK,其中顶层和穗位层均达显著水平;D1密度下,除2015年吐丝期‘伟科702’外均表现为顶层>穗位层>底层,D2、D3密度下,除2015年乳熟期D3密度下‘伟科702’外均表现为穗位层>顶层>底层,且以吐丝期D2密度下差异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较高密度种植下KH种植模式冠层结构更为合理,产量更高;且不同品种对KH种植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农华101’各层位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均小于‘伟科702’;各层位叶向值、冠层透光率均大于‘伟科702’;实测产量不同密度下均大于‘伟科702’,在7.5×104株·hm-2密度下产量最大,且‘农华101’较‘伟科702’增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扩行缩株 冠层结构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垦区马铃薯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光辉 孙秀梅 +1 位作者 冯晓辉 任传军 《中国马铃薯》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黑龙江西部垦区土质肥沃,气候冷凉,是黑龙江垦区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是为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为了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及技术交流,总结了黑龙江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 黑龙江西部垦区土质肥沃,气候冷凉,是黑龙江垦区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是为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为了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及技术交流,总结了黑龙江西部垦区马铃薯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地整地、品种及种薯、双行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机械化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大垄双行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邹吉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4-1826,共3页
应用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栽培玉米具有很多优点,将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与某些新技术组合起来应用在玉米栽培上则会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 组合 特点
下载PDF
不同栽植密度对太子参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玉香 王汉琪 +5 位作者 连彦 龙智慧 陈凌艳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
通过几种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在一定程度上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过密种植反而使产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太子参的水分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种植密度小的处理其... 通过几种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在一定程度上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过密种植反而使产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太子参的水分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种植密度小的处理其灰分含量高,密度大的处理灰分含量低;多糖含量变化总体上种植密度越小含量越高;在株行距8 cm×15 cm和株行距12 cm×10 cm 2个栽植水平上,总皂苷含量最高,密度最大的株行距8 cm×10cm和密度较小的株行距16 cm×15 cm的栽植方式,总皂苷含量最低,株行距12 cm×10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为16 cm×15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的1.95倍,说明适宜的栽种密度有利于总皂苷的积累。为使太子参产量和活性成分达到最大,建议太子参的种植密度为8 cm×15 cm或12 cm×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种植密度 行距 株距 产量 灰分 多糖 皂苷
下载PDF
行株距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光美 侯长红 +1 位作者 王树贵 袁济端 《特产研究》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品比试验,探讨行、株距对不同太子参品种类型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行、株距组合以12.5 cm×5 cm和16.7cm×5 cm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为120~160万株为佳.本研究为实施太子参的GAP生产提供...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品比试验,探讨行、株距对不同太子参品种类型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行、株距组合以12.5 cm×5 cm和16.7cm×5 cm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为120~160万株为佳.本研究为实施太子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株行距 产量
下载PDF
国产单胚甜菜保持系和不育系制种行比对发芽率的影响
8
作者 王茂芊 王维成 +2 位作者 吴则东 王丛玲 王华忠 《中国糖料》 2015年第5期34-35,共2页
为了确定国产单胚甜菜保持系和不育系制种最适栽植行比,选择2对不育系与保持系即兰85-CMS×兰85-O和兰71-CMS×兰71-O为试验材料,2012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3、1:4栽植母根,2013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10栽植母根。结... 为了确定国产单胚甜菜保持系和不育系制种最适栽植行比,选择2对不育系与保持系即兰85-CMS×兰85-O和兰71-CMS×兰71-O为试验材料,2012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3、1:4栽植母根,2013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10栽植母根。结果表明,随着不育系行数增加,即与保持系距离越远,则种子发芽率越低,选择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4最佳,种子发芽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单胚雄性不育系 行比 发芽率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播种量对宁春50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黄玉锋 张虎 +6 位作者 杜海东 王占身 葛玉萍 金浩然 刘晓庆 沈强云 魏亦勤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11期1-3,共3页
通过耕播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10个播量试验,筛选出宁春50号适宜的播种方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耕播一体化匀播播种量在315.0~450.0 kg/hm^2时,比传统条播播种量337.5 kg/hm^2增产9.44%以上。其中处理6单产最高,为7 126.2... 通过耕播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10个播量试验,筛选出宁春50号适宜的播种方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耕播一体化匀播播种量在315.0~450.0 kg/hm^2时,比传统条播播种量337.5 kg/hm^2增产9.44%以上。其中处理6单产最高,为7 126.2 kg/hm^2,较处理8(CK)增产15.1%;其次为处理4,单产为7 069.35 kg/hm^2,投入、产出比最高。说明耕播一体化匀播播种方式可以在宁夏灌区推广,适宜播种量为315.0~450.0 kg/hm^2,节本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春50号 耕播一体化匀播 均行条播 播量 节本增效
下载PDF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化学除草体系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朴英 付迎春 +3 位作者 胡凡 王洪武 李卫平 张广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 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同时进行了大面积化学除草示范,形成杂草生态及化学调控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垅窄行密植 垄三栽培 杂草 发生动态 化学除草 生态调控
下载PDF
荞麦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淑芳 靳建刚 《种子科技》 2016年第8期49-49,51,共2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栽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本文是通过对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集成,改变过去荞麦传统种植栽培为大垄双行栽培种植。该栽培技术从播前准备、选地、整地、合理施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栽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本文是通过对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集成,改变过去荞麦传统种植栽培为大垄双行栽培种植。该栽培技术从播前准备、选地、整地、合理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包装、运输及贮藏进行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大垄双行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玉米种植模式创新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志明 陶振水 +1 位作者 鲍永军 韩宇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创建了玉米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构建了玉米苗带轮换休耕耕作模式和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技术体系;破解了粮食产量再提高、休耕耕地、秸秆还田技术难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可持续利用开辟了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宽窄行 大行距 一穴多株 基因诱导
下载PDF
宽垄稀植栽培模式对惠农区番茄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恭信 邹新蕊 +2 位作者 宝治祥 马金明 王占荣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期32-33,共2页
番茄是惠农区主要脱水蔬菜品种之一。宽垄稀植栽培技术克服了常规栽培模式的缺陷,可以使番茄植株生长空间变大,蕃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宽垄稀植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惠农区... 番茄是惠农区主要脱水蔬菜品种之一。宽垄稀植栽培技术克服了常规栽培模式的缺陷,可以使番茄植株生长空间变大,蕃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宽垄稀植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惠农区蔬菜产业的影响,指出该技术在惠农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垄稀植栽培模式 优缺点 番茄 影响
下载PDF
福龙两优1031在闽清县宽行窄株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池赛芳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第3期21-23,共3页
福龙两优103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与恢复系龙恢103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14—2015年引进闽清县坂东镇单季稻田进行宽行窄株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 福龙两优103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与恢复系龙恢103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14—2015年引进闽清县坂东镇单季稻田进行宽行窄株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征特性。总结了福龙两优1031宽行窄株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稻 福龙两优1031 宽行窄株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