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rt-term toxic effects of chlorobenzenes on broadbean (Vicia faba) seedl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Wan LI Peijun ZHOU Qixing SUN Tieheng TAI Peidong XU Huaxi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z1期33-39,共7页
The root growth, changes 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EC 1.15.1.1) activity,malonyldialdehyde (MDA) and total soluble protein level of broadbean (Vicia faba) seedlings were researched at different soil concentrations... The root growth, changes 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EC 1.15.1.1) activity,malonyldialdehyde (MDA) and total soluble protein level of broadbean (Vicia faba) seedlings were researched at different soil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benzene (CB), 1,2,4-trichlorobenzene (TCB) and hexachlorobenzene (HC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ot growth of seedlings was growth was, however, restored to some extent although there was a delay in returning to the control level. The total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 seedlings increased with TCB concentration and duration of exposure. Effect of TCB stress on SOD activity in seedlings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were placed in clean tap water for 3 d following exposure to 5 d of TCB stress to clear tap water (P<0.05). The experiments also revealed tha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DA level in seedlings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CB concentration and MDA level.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 activity and MDA level of broadbean seedlings might be proposed as the biomarkers for short-term TCB contamination in soil. Compared to TCB, the toxicity of 50-1000 μg · g-1 CB or HCB in soil to broadbean seedlings was not observed after a 3 d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HLOROBENZENES contamination broadbean SOD activity Biomarkers recovery.
原文传递
氯苯类胁迫对蚕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宛 李培军 +3 位作者 周启星 孙铁珩 台培东 许华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2-436,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氯苯(CB)、1,2,4-三氯苯(TCB)和六氯苯(HCB)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300μg·g-1TCB处理5d后蚕豆幼苗生长受到抑...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氯苯(CB)、1,2,4-三氯苯(TCB)和六氯苯(HCB)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300μg·g-1TCB处理5d后蚕豆幼苗生长受到抑制(P<0.05和P<0.01)。50~300μg·g-1TCB胁迫1~5d对蚕豆幼苗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TCB处理5d后的幼苗恢复培养3d,50μg·g-1TCB处理组的SOD活性得到恢复,而100和300μg·g-1TCB处理组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P<0.05和P<0.01)。试验亦表明,100和300μg·g-1TCB处理3d和5d,幼苗MD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和P<0.01),并且与TCB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蚕豆幼苗SOD活性及MDA含量可作为短期土壤TC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而50~1000μg·g-1CB或HCB处理5d对蚕豆幼苗没有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氯苯类污染 蚕豆 SOD活性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酸处理对蚕豆保鲜的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兰 郑永华 +2 位作者 苏新国 汪峰 冯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7,91,共3页
褐变是导致蚕豆种子品质下降和限制贮藏期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两种酸处理对蚕豆在1℃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褐变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2%柠檬酸或0.1%抗坏血酸处理都可抑制蚕豆的呼吸强度、PPO活性和蒸腾失水,延缓膜脂过氧化产... 褐变是导致蚕豆种子品质下降和限制贮藏期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两种酸处理对蚕豆在1℃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褐变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2%柠檬酸或0.1%抗坏血酸处理都可抑制蚕豆的呼吸强度、PPO活性和蒸腾失水,延缓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褐变度的上升及叶绿素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减轻褐变和延长贮藏期的作用。但3周后,0.1%抗坏血酸处理失去防褐变的作用,这可能与其自身的氧化耗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酸处理 保鲜效果 贮藏 生理变化 褐变 柠檬酸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热激处理对冷藏蚕豆种子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兰 郑永华 +2 位作者 汪峰 冯磊 苏新国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研究了 4 5℃ 30、6 0和 12 0s短期热激处理对蚕豆种子在 1℃贮藏期间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4 5℃ 6 0s热激处理可显著降低蚕豆在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PPO和PAL活性 ,抑制MDA和总酚含量及褐变度的上升 ,延缓叶绿素和V... 研究了 4 5℃ 30、6 0和 12 0s短期热激处理对蚕豆种子在 1℃贮藏期间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4 5℃ 6 0s热激处理可显著降低蚕豆在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PPO和PAL活性 ,抑制MDA和总酚含量及褐变度的上升 ,延缓叶绿素和Vc含量的下降 ,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和保持品质的作用。 4 5℃热处理 12 0s使 2周后MDA含量和褐变度上升及Vc含量下降较快 ,这可能是由于组织受到了热伤害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种子 热激处理 褐变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昶 张丽娟 +1 位作者 郭延平 闵庚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7-211,共5页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2.451mg/L和23.867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吡虫啉EC>20%阿维·杀虫单ME>5%阿维·毒死蜱EC;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效最高,5%啶虫脒EC次之,两者防效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6种药剂防效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5%吡虫啉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阿维·毒死蜱EC>20%阿维·杀虫单ME。据此可知,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中应用,但需注意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蚕豆象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下载PDF
水稻-绿肥(蚕豆)轮作减少氮化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许建平 徐瑞国 +1 位作者 施振云 黄卫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86-89,共4页
通过绿肥蚕豆盛花期压青 30t hm2 的 3年田间定位监测试验及大面积示范 ,结果表明 ,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养分得到积累。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压青年限的延续而叠加 ;使水稻产量逐年递增条件下 ,最佳施氮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水稻 绿肥 蚕豆 轮作 施氮量 氮化肥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希岳 史建君 +1 位作者 王寿祥 陈传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60Co由表层土壤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经根吸收的60Co能够向其他各部位迁移.蚕豆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当达到某一最大值...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60Co由表层土壤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经根吸收的60Co能够向其他各部位迁移.蚕豆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当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的其他部位,蚕豆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根>豆秸>豆壳>豆粒;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壤表层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蚕豆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60CO 蚕豆 土壤 迁移动力学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微波辐照蚕豆杆制取活性炭 被引量:26
8
作者 彭金辉 张世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2,共2页
研究以蚕豆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37.5,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8mL/0.1g,为国家标准(LY216—79)一级品的1.5倍。
关键词 微波辐照 蚕豆杆 活性炭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95)Zr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希岳 史建君 +1 位作者 王寿祥 陈传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195Zr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蚕豆主要经根吸收95Zr,然后向其各部...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195Zr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蚕豆主要经根吸收95Zr,然后向其各部位转移和分配.蚕豆植株中95Zr浓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95Zr的浓度显著高于植株其它部位,蚕豆各部位中95Zr的浓度的大小顺序为:根>豆秸>豆壳>豆粒.2土壤中95Zr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浓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95Zr在蚕豆-土壤系统中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蚕豆对土壤中的95Zr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土壤系统 放射生态学 迁移动力学 锆95 放射性核素 分室模型 同位素示踪技术 安全性评价 核电站放射性排放物
下载PDF
甘肃省春蚕豆上发生的菜豆黄花叶病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海保 许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5-59,共5页
1990年夏季,在甘肃省春蚕豆区采集到蚕豆病毒病标样30余份,经单斑分离得到3个病毒分离物,接种8科24种植物,只侵染豆科和藜科的8种植物。它们都能通过桃蚜和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体外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 1990年夏季,在甘肃省春蚕豆区采集到蚕豆病毒病标样30余份,经单斑分离得到3个病毒分离物,接种8科24种植物,只侵染豆科和藜科的8种植物。它们都能通过桃蚜和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体外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20~30℃)1~2d.病毒粒体均为线形,750nm×15nm.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都能与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根据以上特性,将G17,G12和 G8三个分离物鉴定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菜豆黄花叶病 病毒 鉴定
下载PDF
蚕豆锈病的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及微生物源先导化合物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志刚 杨自文 +4 位作者 王开梅 张亚妮 刘翠君 江爱兵 梁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7-3040,共4页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应先导化合物筛选。该文针对蚕豆锈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影响蚕豆锈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1522份真菌固体发酵提取物和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初筛,筛选出具有杀菌活性的提取物90份。对经过HPLC纯化后的540个组分进行复筛,获得具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3个。筛选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锈病 人工接种 先导化合物 杀菌活性 叶片法筛选
下载PDF
蚕豆壳保健饮品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孔庆新 张蓉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蚕豆壳大小、失水率、干燥时间等因素对蚕豆壳保健茶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得到了两条蚕豆壳保健茶生产工艺路线。研究结果:两条工艺路线均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蚕豆壳保健茶。工艺①研究表明:采用微波杀青... 对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蚕豆壳大小、失水率、干燥时间等因素对蚕豆壳保健茶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得到了两条蚕豆壳保健茶生产工艺路线。研究结果:两条工艺路线均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蚕豆壳保健茶。工艺①研究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功率480 W、杀青时间120 s,102℃烘干40 min再80℃烘干80 min的工艺条件,成品失水率、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定最好。工艺②研究表明: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对蚕豆壳保健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蚕豆壳大小对蚕豆壳保健茶品质的影响不显著,采用微波功率480 W,杀青干燥300 s可获得品质优良的蚕豆壳保健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壳 保健茶 开发 微波
下载PDF
不同类型蚕豆品种地膜覆盖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祖培 谢甫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74-277,共4页
采用不同类型蚕豆品种进行了地膜覆盖效应探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加速蚕豆生长发育,提高青鲜荚及籽粒产量。在城市郊区,以收获青鲜荚供作菜用的,可提倡地膜覆盖栽培,以利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关键词 蚕豆 青鲜荚 籽粒 地膜覆盖 品种
下载PDF
蚕豆衣保健茶的微波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庆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4-196,共3页
对蚕豆衣保健茶的微波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并对蚕豆衣保健茶产品进行了成分分析、感官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80W,120s的微波杀青工艺,蚕豆衣失水率理想,有利于进一步揉捻和干燥;杀青蚕豆衣... 对蚕豆衣保健茶的微波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并对蚕豆衣保健茶产品进行了成分分析、感官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80W,120s的微波杀青工艺,蚕豆衣失水率理想,有利于进一步揉捻和干燥;杀青蚕豆衣绿色、清香、品质好。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对蚕豆衣保健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蚕豆衣大小对蚕豆衣保健茶品质的影响不显著;A2B2C3(480W、300s、0.25倍)为最佳组合。蚕豆衣保健茶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成分,每生产1kg蚕豆衣保健茶可获利18.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衣 保健茶 开发 微波
下载PDF
蚕豆染色体集缩和解集缩过程中的螺旋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苗 郝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5期346-351,共6页
运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到,在有丝分裂前期的集缩过程中,蚕豆(Vicia faba)染色体横切面为直径约0.5μm的染色质纤维形成的环状结构;染色体纵切面上存在着平行排列的0.5μm染色质纤维,它们与染色体长轴所成的角度近似直角。通过立体电镜观... 运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到,在有丝分裂前期的集缩过程中,蚕豆(Vicia faba)染色体横切面为直径约0.5μm的染色质纤维形成的环状结构;染色体纵切面上存在着平行排列的0.5μm染色质纤维,它们与染色体长轴所成的角度近似直角。通过立体电镜观察可清晰辨认出这些纤维盘绕成的螺旋结构。在有丝分裂末期至间期的解集缩过程中,染色体横切面由环形变为“C”形。这种“C”形构造显示了染色体螺旋结构的解螺旋过程。在染色体集缩和解集缩过程中均可观察到0.5μm染色质纤维和直径约0.2μm的染色质纤维。本文讨论了放射环模型和多级螺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结构 蚕豆 染色体 集缩
下载PDF
青海蚕豆压膨化食品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贵工 刘玉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5,共3页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青海蚕豆为主要原料、大米为辅料在挤压膨化过程中重点考察物料含水量、物料出口预热温度及物料组成对膨化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关数学统计模型:Y=3.18545+0.09375X1-0.42125X3-0.12727X12+0.1...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青海蚕豆为主要原料、大米为辅料在挤压膨化过程中重点考察物料含水量、物料出口预热温度及物料组成对膨化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关数学统计模型:Y=3.18545+0.09375X1-0.42125X3-0.12727X12+0.11750X1X3。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挤压膨化工艺的最佳参数:物料含水量20%,物料出口预热温度为110℃,物料组成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挤压膨化 膨化度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影响苜蓿蚜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祁德富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研究,明确了蚕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的温度条件(13—14℃)、干旱少雨(比常年偏少48%)是苜蓿蚜发生及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指出苜蓿蚜是否大发生,食料是前提,虫源是基础,气象是关键.
关键词 苜蓿蚜 蚕豆 影响因素 种群数量
下载PDF
蚕豆离体叶片衰老生理反应的研究
18
作者 杨成德 种康 邱全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研究了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及其被诱发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是叶片衰老过程中最敏感的生理反应之一,暗处理1天其强度大约降低50%。它与以电解质外渗量为指标的膜系统完整性有着密切关系(r=0.91)。... 本文研究了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及其被诱发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是叶片衰老过程中最敏感的生理反应之一,暗处理1天其强度大约降低50%。它与以电解质外渗量为指标的膜系统完整性有着密切关系(r=0.91)。叶绿素的下降也是其改变不可忽视的原因。暗处理一定时间,β—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增加100%和94.7%。以后这种抵御性反应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讨论了这些生理反应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叶片衰老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日粮中不同用量亚麻饼、蚕豆和鱼粉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彦文 何振东 《中国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3-64,共2页
本试验采用 L9(3~4)正交设计,以亚麻饼、蚕豆(炒)和鱼粉(进口)为三大因素,各因素下设三个水平(见表1)。日粮中蛋白质平衡饲料用豆饼,其它饲料组分相同,通过计算机优选配成九套最低成本日粮配方,营养水平采用我国《鸡饲养标准试行方案》
关键词 亚麻饼 蚕豆 鱼粉 肉用仔鸡生产性能
下载PDF
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_2的吸收和积累
20
作者 史建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通过蚕豆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蚕豆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被检测到的14C比活度数值比较大,表明空气中的1...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通过蚕豆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蚕豆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被检测到的14C比活度数值比较大,表明空气中的14CO2易于通过叶片吸收而进入蚕豆各组织器官中;蚕豆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介于20.3~45.1Bq/(g d),大小次序为:叶>茎>根>豆壳>豆粒.蚕豆对14CO2(14C)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随时间呈快速增加,其中叶片中的富集系数最高(56d时高达31.61),豆壳次之(56d时达25.57).利用蚕豆的这一富集特性可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土壤系统 14CO2 吸收 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