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f haematological,serum electrolyte and nonelectrolyte parameters of male and female Persian sturgeon(Acipenser persicus)brood stocks 被引量:1
1
作者 ADEL Milad PALANISAMY Satheesh Kumar +2 位作者 SHAFIEI Shafigh FAZLI Hasan ZORRIEHZAHRA Mohammad Jalil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39-43,共5页
Sturge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al market species in the Caspian Sea. In the present study, measurement of blood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normal value of hematological and seru... Sturge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al market species in the Caspian Sea. In the present study, measurement of blood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normal value of hematological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rood stocks Acipenser persicus during spawning seaso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36 brood stocks of A. persicus(18 males and 18 females) during the spawning season. Higher value of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haemoglobin, haematocrit was observed in male breeder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breeders(p〉0.05). Ha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value in this study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8.70 to 9.2 g/d L and 29.73% to 30.26%, respectively.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an corpuscular volumes,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lymphocyte and neutrophil percentage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creatine kinase were observed in the male and female brood stocks.It is concluded from this study, some of the hematological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male and female A. persicus breeders were significantly varied from each other. In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with earlier reports,the values of red blood cells, ha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are highly varied due to age variations of fish.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sexual, age, size, length, and season and habitat variation.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be used for confirming the maturity of A. persicus and monitoring any changes in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brood stocks biochemistry haematology spawning
下载PDF
蚂蟥野生和人工养殖越冬亲本规模化繁殖研究
2
作者 王帅兵 宋扬 +3 位作者 曹又文 熊良伟 王海华 徐亮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通过对蚂蟥野生亲本和人工养殖越冬亲本的繁殖研究,为蚂蟥人工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春季收集的野生蚂蟥和人工养殖越冬蚂蟥为亲本,以壤土为基质,在室外开展人工规模化繁殖试验,统计蚂蟥亲本繁殖成活率、体质量回收率、... 目的:通过对蚂蟥野生亲本和人工养殖越冬亲本的繁殖研究,为蚂蟥人工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春季收集的野生蚂蟥和人工养殖越冬蚂蟥为亲本,以壤土为基质,在室外开展人工规模化繁殖试验,统计蚂蟥亲本繁殖成活率、体质量回收率、相对产茧率、平均产茧数、卵茧规格和卵茧孵化率等指标,并分析人工养殖蚂蟥越冬密度对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野生蚂蟥有效繁殖亲本2644.83 kg,投放密度5.00 kg/m^(2),产茧577.50 kg,相对产茧率21.84%,繁殖成活率78.81%,亲本体质量回收率42.74%,平均产茧数2.64枚/尾,卵茧孵化率98.00%;人工养殖蚂蟥越冬亲本低密度(3.87 kg/m^(2))、中密度(4.97 kg/m^(2))、中高密度(6.07 kg/m^(2))和高密度(7.13 kg/m^(2))的亲本体质量回收率分别为30.40%、28.19%、30.84%和28.69%,繁殖成活率分别为76.68%、74.03%、76.63%和69.05%,卵茧孵化率均≥98.00%,各密度之间亲本体质量回收率、繁殖成活率、卵茧规格和卵茧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中高密度亲本平均产茧数(2.75枚/尾)最高,与低密度和中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蚂蟥人工养殖越冬亲本与野生亲本繁殖效果相近;初冬季人工繁殖蚂蟥价格较便宜,质量可靠,越冬繁殖应用前景广阔。建议人工养殖蚂蟥越冬繁殖密度控制在6.10 kg/m^(2)左右,成活率和产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蟥 规模化繁殖 亲本密度 繁殖效果
下载PDF
饲料卵磷脂对施氏鲟血清卵黄蛋白原、卵径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颖 孙慧武 +4 位作者 徐伟 孙大江 曲秋芝 刘晓勇 张永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3-790,共8页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0、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探讨...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0、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探讨大豆卵磷脂对施氏鲟性腺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今后深入研究鲟亲鱼磷脂营养代谢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卵磷脂含量对施氏鲟的卵径发育无显著影响,对血清中Vg、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浓度影响显著。投喂量为2%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147.91pg·mL-1)显著高于0%(113.72pg·mL-1)和1%(129.63pg·mL-1)组(P<0.05),而4%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为139.68pg·mL-1,介于二者之间。随着投喂时间和投喂浓度的增长,施氏鲟后备亲鱼的血清T含量浓度降低,而血清Vg浓度随日粮卵磷脂的添加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升高。结果提示:①施氏鲟卵黄发生期后备亲鱼饲料卵磷脂的适宜添加量为2%,不足或过量对后备亲鱼的生殖机能均有不利影响;②通过影响血清T的产生从而影响施氏鲟的生殖可能是饲料中卵磷脂在施氏鲟生殖机制中的作用之一;③在施氏鲟后备亲鱼强化培育中可通过适当添加卵磷脂的量,从而实现性腺的正常发育,进而改善性腺发育状况、提高施氏鲟的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后备亲鱼 卵磷脂 卵径 Vg E2 T
下载PDF
鮸鱼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明云 郑忠明 +5 位作者 竺俊全 徐万土 邬勇 黄福勇 张祖兴 刘伟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34,共3页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免)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 0.8~1.8 μg /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 h孵化...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免)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 0.8~1.8 μg /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 h孵化出鱼苗,孵化率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免)鱼 亲鱼培育 人工催产 人工孵化
下载PDF
河口区凡纳对虾亲虾培育及其生长和蜕皮 被引量:8
5
作者 蔡生力 臧维玲 戴习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3,共7页
首次在上海河口地区成功进行了凡纳对虾的亲虾培育和育苗 ,并重点研究了凡纳对虾亲虾的生长和蜕皮规律。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来培育亲虾 ,盐度为 9~ 12的自然海水加盐度为 10 0~ 12 0的浓缩海水调配至盐度 2 8~ 30。 2 0 0... 首次在上海河口地区成功进行了凡纳对虾的亲虾培育和育苗 ,并重点研究了凡纳对虾亲虾的生长和蜕皮规律。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来培育亲虾 ,盐度为 9~ 12的自然海水加盐度为 10 0~ 12 0的浓缩海水调配至盐度 2 8~ 30。 2 0 0余尾亲虾 (雌∶雄为 1∶1)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育 ,成活率达 90 %左右 ,暂养 12d后 ,切除雌虾单侧眼柄促使亲虾成熟。手术后 3d ,即可观察到雌虾卵巢开始发育 ,7d后开始产卵 ,但未受精。 30d后 ,雌、雄虾出现追尾、交配现象 ,得到受精卵并孵化出无节幼体。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河口区低盐海水兑配高盐浓缩海水在水循环系统中培育亲虾 ,最终生产出健康的苗种是完全可行的。切除眼柄前亲虾完成一个蜕皮周期需要 14~ 15d ,手术后 ,卵巢开始发育 ,蜕皮周期延长到 2 0d左右。凡纳对虾亲虾在整个实验期间一直持续生长 ,切眼柄前雌虾的平均日生长率为 0 .2 5mm ,较切眼柄后的 0 .17mm快 ,雄虾的平均日生长趋势与雌虾相似 ,前期为 0 .2 0mm ,后期为 0 .15mm。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切除眼柄后亲虾生长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亲虾培育 蜕皮 生长 性腺发育 水循环系统
下载PDF
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育苗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万全 苏时萍 +2 位作者 马浩强 古界明 陆卫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6-410,共5页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kg;雌蟹1038只,总重194.05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kg;雌蟹1038只,总重194.05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埏,大眼幼体规格137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kg,规格为156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鳌蟹 野生长江亲本 普通亲本 育苗性状对比
下载PDF
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冬武 李传武 +2 位作者 王金龙 曾国清 肖调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共4页
本研究随机采集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芙蓉鲤、红鲫、散鳞镜鲤、兴国红鲤),测定了7项可数性状和12项可量性状,研究芙蓉鲫与其原始亲本之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芙蓉鲫(Cyprinus capiofurong.♀×Carassiusauratusred var.♂)可数性... 本研究随机采集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芙蓉鲤、红鲫、散鳞镜鲤、兴国红鲤),测定了7项可数性状和12项可量性状,研究芙蓉鲫与其原始亲本之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芙蓉鲫(Cyprinus capiofurong.♀×Carassiusauratusred var.♂)可数性状稳定,介于父母本之间,可量性状中芙蓉鲫有5项偏向父本,3项偏向母本、4项超父母本。聚类分析显示芙蓉鲫可量性状更接近于父本红鲫,而与另3种亲本差异较远。判别分析结果也显示芙蓉鲫与红鲫形态更为接近,各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芙蓉鲫100%,红鲫96%,兴国红鲤87%,散鳞镜鲤81.3%,芙蓉鲤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鲫(Cyprinuscapio furong.♀×Carassiusauratus RED var.♂) 形态学 原始亲本
下载PDF
双向选择对团头鲂生化遗传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思发 杨学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报导双向选择对团头鲂生化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材料鱼包括来自淤泥湖的原种,1986-1994年群体选育的第四代(“选育 F4”),以及1991、1994年连续兄妹杂交的第二代(“近交F2”)。计检测了8种同工酶,1... 本文报导双向选择对团头鲂生化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材料鱼包括来自淤泥湖的原种,1986-1994年群体选育的第四代(“选育 F4”),以及1991、1994年连续兄妹杂交的第二代(“近交F2”)。计检测了8种同工酶,19个位点。三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一致(5.26%),但平均杂合度趋异。“选育F4”平均杂合度最高(0.0213),“近交F2”最低(0.0174)。经4代选育,平均杂合度增加4%,而经2代近交,平均杂合度降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双向选择 生化遗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立斌 邓妹芳 +1 位作者 张海发 刘付永忠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本研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进行强化培育,实现自然产卵,以自然产出的受精卵为材料,对其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亲鱼培育的情况经过15 d左右的强化培育,斜带石斑鱼亲鱼卵巢可从Ⅲ期发育到... 本研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进行强化培育,实现自然产卵,以自然产出的受精卵为材料,对其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亲鱼培育的情况经过15 d左右的强化培育,斜带石斑鱼亲鱼卵巢可从Ⅲ期发育到Ⅳ期并产卵;受精卵为透明,圆形,浮性卵,卵径为0.78±0.16 mm,有油球一个,居卵中央,油球径0.17±0.04 mm,受精卵孵化共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和仔鱼出膜期等阶段,在水温25-28℃,盐度30%时经过25小时45分钟,可孵化出仔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亲鱼培育 受精卵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大鲵亲鲵的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红星 KOUBA Andy +3 位作者 沈建忠 赵虎 王启军 王中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801-2803,共3页
2003-2005年在西安市大鲵(Andrias davidanus)生态繁育养殖基地对大鲵亲体进行培育,分别采取单池群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三种培育方式开展试验。三种方式培育结果显示,雌雄亲鲵参繁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 2003-2005年在西安市大鲵(Andrias davidanus)生态繁育养殖基地对大鲵亲体进行培育,分别采取单池群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三种培育方式开展试验。三种方式培育结果显示,雌雄亲鲵参繁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且雌鲵整体发育优于雄鲵;产卵量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亲鲵产后成活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对亲鲵培育较为有利,可以减少干扰与伤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anus) 亲鲵 培育
下载PDF
条斑星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世宏 肖志忠 +2 位作者 马道远 温海深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进行环境调控及营养强化,诱导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种鱼性腺成熟,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研究了受精卵的孵化,胚胎发育和苗种培育。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受精卵在水温为8.6~10℃,盐度为31~33时,孵化时间需216h,...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进行环境调控及营养强化,诱导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种鱼性腺成熟,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研究了受精卵的孵化,胚胎发育和苗种培育。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受精卵在水温为8.6~10℃,盐度为31~33时,孵化时间需216h,孵化率为29.0%~85.0%,苗种培育成活率为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亲鱼培育 人工授精 孵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三个亲本及其子代群体的SSR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栗志民 谢丽 +1 位作者 叶富良 陈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735-6738,共4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凡纳滨对虾3个亲本群体(OIQ、SISQ、Kona Bay Q)及其子一代(OIZ、SISZ、Kona Bay Z)共计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引物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凡纳滨对虾3个亲本群体(OIQ、SISQ、Kona Bay Q)及其子一代(OIZ、SISZ、Kona Bay Z)共计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引物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各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均比观测杂合度高;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4794~0.7699,说明这8个位点在凡纳滨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在亲本和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指标均略低于亲本群体,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仍保持较好的遗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卫星 亲本及其子代群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SSR Analysis of Three Species from Primary Parent and Their First Genera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被引量:2
13
作者 栗志民 谢丽 +1 位作者 叶富良 陈国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3期57-61,共5页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ree species from primary parent (OI Q,SIS Q,Kona Bay Q) and their first filial generation (OI Z,SIS Z,Kona Bay Z)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were detected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 technique...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ree species from primary parent (OI Q,SIS Q,Kona Bay Q) and their first filial generation (OI Z,SIS Z,Kona Bay Z)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were detected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 technique.The amplified products of genomic DNA with 8 microsatellite makers indicated that 8 loci presents polymorphism,the number of total alleles were 28 in 6 species;the number of allele of every loci was 2 to 6;mean allele number (Na) was 3.5;expected heterozygosity value (He) were higher than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value (Ho);mean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ranged from 0.479 4 to 0.769 9,which showed these 8 loci posses relatively high information content.Through analysis of genetic structure in primary parent and their first filial,allele and effective allele number,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values and mean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in filial generation were little lower than their primary parents.However,genetic diversity of filial generation is not influenced,and still maintains a good heri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openaeus vanname MICROSATELLITE brood and F1 stocks Genetic variation
下载PDF
清远麻鸡的养殖现状及养殖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天德 戴必胜 张韬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年第5期113-114,共2页
通过对清远麻鸡养殖现状的调研,总结了清远麻鸡的几种养殖模式,并分析比较其优劣,结合国内先进的优质地方鸡养殖模式和广东清远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清远麻鸡的最佳养殖模式,即精细化育雏与绿色生态放养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 清远麻鸡 养殖模式 精细化育雏 绿色生态放养
下载PDF
海湾扇贝亲贝、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79-283,共5页
为确定二氧化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亲贝、幼虫和稚贝的安全用量范围,研究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按照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的先后顺序进行4个独立实验,每实验设6个... 为确定二氧化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亲贝、幼虫和稚贝的安全用量范围,研究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按照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的先后顺序进行4个独立实验,每实验设6个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每浓度设三个重复,每实验持续时间为24h,分别在12h和24h测定二氧化氯对亲贝和幼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5mg/L、10mg/L和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二氧化氯 亲贝 幼虫 安全浓度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长平 韦春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0期104-10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饲养密度,将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鸡分为4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39...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饲养密度,将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鸡分为4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39.17%)、背部皮肤(21.66%)和头部皮肤(20.45%)。育雏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总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降低蛋鸡啄羽行为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雏期蛋鸡 啄羽行为 饲养密度 皮肤损伤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不同时期蛋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立波 刘茹 +1 位作者 张佳 安英红 《饲料博览》 2011年第8期6-8,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饲养密度对不同时期蛋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增加和减少蛋雏鸡的笼饲养面积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
关键词 饲养密度 育雏蛋鸡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林下八角香鸡养殖技术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洁英 香又琳 朱新良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184-186,共3页
在农村振兴发展的大环境下,林下经济再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尤其是林下养鸡受到了广泛肯定。八角林养鸡模式是一种将现代养鸡与传统养鸡相结合的养鸡模式,主要配合八角林相对空旷且丰富的土地资源来保障鸡群的健康发展,最... 在农村振兴发展的大环境下,林下经济再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尤其是林下养鸡受到了广泛肯定。八角林养鸡模式是一种将现代养鸡与传统养鸡相结合的养鸡模式,主要配合八角林相对空旷且丰富的土地资源来保障鸡群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林业与畜牧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实现经济双发展。以派阳山林场为例,分析了八角林下养鸡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八角林下养鸡技术要点,分析了八角林下养鸡经济效益,为健全八角林下养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养殖 八角香鸡 抓好育雏 放养管理 经济效益
下载PDF
Cyto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indicators in the early ontogenesis of the wild and farmed broad whitefish(Coregonus nasus)
19
作者 Aleksandr Selyukov Oksana Zhigileva +2 位作者 Leonid Shuman Svetlana Selyukova Vera Bogdanova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CSCD 202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and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embryos of the Coregonus nasus from the Ob river basin and domesticated population breeding outside the natural...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and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embryos of the Coregonus nasus from the Ob river basin and domesticated population breeding outside the natural areal was examined.In the broad whitefish,typical,binuclear,polymorphic nuclei cells,as well as PGCs represented primary gonocytes during embryogenesis in clusters.When hatching larvae PGCs mitoses were noted only in domesticated juveniles.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embryos of the broad whitefish was stud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PCR).The high polymorphism of the broad whitefish cultured population was revealed.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89.4%,Nei’s genetic diversity was 0.32.Reproduction of the domesticated broad whitefish did not affect the overall level of polymorphism of neutral DNA marker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preservation of cyto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C.nasus embryo from different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 whitefish Domestic brood stock Wild population EMBRYOGENESIS Genetic polymorphism Primordial germ cel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