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氰胺对设施大樱桃萌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瑞红 李爱华 +2 位作者 李晓军 张玉涛 刘建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412-414,共3页
为了探讨单氰胺对大樱桃萌芽和成熟期的影响,萌芽前,在平度、泰安两地的“红灯”樱桃树上喷洒单氰胺1.5%和2.5%溶液。平度保护地的施药时间为2003年12月24日,泰安保护地和露地的施药时间分别为2004年1月12日和2月10日。试验结果表明,单... 为了探讨单氰胺对大樱桃萌芽和成熟期的影响,萌芽前,在平度、泰安两地的“红灯”樱桃树上喷洒单氰胺1.5%和2.5%溶液。平度保护地的施药时间为2003年12月24日,泰安保护地和露地的施药时间分别为2004年1月12日和2月10日。试验结果表明,单氰胺能有效促进大樱桃萌芽和开花。平度试验点:经单氰胺处理的樱桃萌芽、开花、成熟期分别比对照提前13d、8d、7d,单果重略小于对照。泰安试验点:经单氰胺处理的萌芽期比对照提前7d,但果实成熟期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因此,单氰胺在大樱桃上的作用效果与施药时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单氰胺 休眠 萌芽
下载PDF
茶树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3 位作者 马春雷 金基强 马建强 曹红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65-2372,共8页
以茶树萌动芽为材料,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茶树萌动芽中获得了茶树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CYC1),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研究了该基因在茶树越冬芽休眠到萌发后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该基因全长1... 以茶树萌动芽为材料,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茶树萌动芽中获得了茶树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CYC1),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研究了该基因在茶树越冬芽休眠到萌发后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该基因全长1 956bp,包含1 320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39个氨基酸残基。(2)CsCYC1预测分子量为49.35kD,具有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典型的保守cyclin-box结构域和三维结构。(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sCYC1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蓖麻、毛果杨、琴叶鼠耳芥、拟南芥等的相似性分别为77%、74%、72%、68%和67%。(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sCYC1基因在茶树越冬芽休眠期的表达量远低于恢复生长期,在萌发期表达量最高,说明该基因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的解除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萌发 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sCYC1 克隆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姚立民 李伏生 +1 位作者 佟玲 谢恒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梭梭苗的根系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梭梭苗的单位面积根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梭梭苗的根系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梭梭苗的单位面积根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变化,随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呈线性递减。获得的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根系吸水动力学模型和植物体水分传输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根系导水率 土壤水分有效性 萌芽后天数
下载PDF
萌芽期苹果花芽中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 梁俊 +1 位作者 楚克欢 魏婵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萌芽期花芽中碳水化合物和与之相关的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苹果花芽在此期间的糖代谢规律及果树贮藏营养物质再利用的机制。【方法】以9 a生矮化‘富士’和‘嘎拉’苹果为材料,分析了花芽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关酶活... 【目的】探讨萌芽期花芽中碳水化合物和与之相关的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苹果花芽在此期间的糖代谢规律及果树贮藏营养物质再利用的机制。【方法】以9 a生矮化‘富士’和‘嘎拉’苹果为材料,分析了花芽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富士’、‘嘎拉’花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此期间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都呈现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在萌芽初期(3月8—20日)上升,进入盛期(3月20日—4月8日)后迅速下降。萌芽期间‘富士’和‘嘎拉’花芽中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与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904*、-0.877**和-0.957**、-0.908*、-0.857**);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和-0.861*)。【结论】萌芽期苹果花芽中调控代谢的关键酶是AI和淀粉酶,且树体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用于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萌芽期 花芽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生长素相关基因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超 马春雷 +3 位作者 杨亚军 曹红利 郝心愿 金基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6,共8页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从本实验室构建的茶树休眠芽与萌动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与生长素相关的基因片段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与生长素响应因子同源的6条EST片段中,有5条的表达量休眠...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从本实验室构建的茶树休眠芽与萌动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与生长素相关的基因片段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与生长素响应因子同源的6条EST片段中,有5条的表达量休眠期高于萌发期,另外1条则相反。(2)与生长素原初反应基因同源的3条EST片段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中与SAURs同源的EST在休眠阶段上调表达,休眠解除以后下调表达。而与GH3和Aux/IAAs同源的2条EST在萌发阶段有一个表达高峰,而在休眠期和萌发以后,表达量都下降。(3)与生长素结合类蛋白同源的茶树CsGLP1表达量在萌发期高于休眠期。(4)与生长素内向运输载体基因同源的EST片段在深休眠期的表达量最高。(5)2条受生长素调控的EST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生长素诱导表达的EST在休眠期的表达量高于萌发期及随后阶段,而另外1条受生长素抑制的EST片段在萌发期的表达远远高于休眠期。这些结果初步说明生长素促进茶树腋芽的冬季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芽休眠与萌发 生长素相关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化学药剂对酿酒葡萄品种枝条萌芽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房玉林 李华 陶永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在控制条件下,以CaCN2(0,1.50,2.00,2.50mol/L)、H2CN2(0,0.12,0.24,0.36,0.48mol/L)、硫脲(0,0.13,0.26,0.39,0.53mol/L)处理黑虎香和霞多丽葡萄的双芽枝条,研究各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葡萄休眠枝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萌芽整齐度...  在控制条件下,以CaCN2(0,1.50,2.00,2.50mol/L)、H2CN2(0,0.12,0.24,0.36,0.48mol/L)、硫脲(0,0.13,0.26,0.39,0.53mol/L)处理黑虎香和霞多丽葡萄的双芽枝条,研究各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葡萄休眠枝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萌芽整齐度指标上,CaCN2优于H2CN2和硫脲,但最大萌芽率之间差别较小。对单一药剂,促进萌发效果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萌芽率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N 2 H2CN2 硫脲 葡萄枝条 萌芽
下载PDF
红景天种子处理与生育期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朴仁哲 张蕾光 刘迎春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为提高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率,扩大繁殖,进行了种子处理试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流水处理与激素处理是提高发芽率的有效途径,且200ppm和500ppm的GA3作用显著。生活力测试表明:红景天种子的生活力随贮存时间的推移... 为提高红景天种子的发芽率,扩大繁殖,进行了种子处理试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流水处理与激素处理是提高发芽率的有效途径,且200ppm和500ppm的GA3作用显著。生活力测试表明:红景天种子的生活力随贮存时间的推移迅速降低。当年苗床观察结果表明:红景天一年生苗的生育期约为100天,前期有近4个星期的“株交滞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种子处理 激素 发芽率
下载PDF
Entire Whitening of Apple Trees to Increase Chill Units in Regions of Warm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Fall-Winter Seasons
8
作者 Alejandro Zermeño-González J. A. Gil-Marín +2 位作者 H. Ramírez-Rodríguez A. I. Melendres-Alvarez M. Cadena-Zapat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2年第8期1100-1115,共16页
Differ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increased the planet’s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the apple-growing farmers, thi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ccumulations ... Differ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increased the planet’s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the apple-growing farmers, thi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ccumulations of chill units when the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all-winter season increases. When the entire trees are covered with a reflective material, the wood temperature may decrease.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hitening (with calcium hydroxide) the entire apple trees (Malus domestica Borkh) after defoliation, on the branches and trunks’ internal temperature (under the bark), the accumulation of chill units (CU), its effects on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e use of thidiazuron (TDZ) (inducer of budbreak).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fall-winter seasons of 2019-2020 and 2020-202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t the hours of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solar radiation,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the whitened trunks and leaves decreases up to 9&deg;C and 6&deg;C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ed CU during the time of the study, of the whitened branches were up to 81% higher than the ones recorded on the branches with no whitening;while the CU was lost at the hours of highest solar radiation (due to a high temperature) were up to 37.2% smaller. Entire tree whitening increased up to 26% of the yield per tree compar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DZ.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fruit quality was observed between whitened trees and those with no whitening bu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idiazu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us domestica Borkh Chill Units WHITENING Calcium Hydroxide budbreak
下载PDF
需冷量和积温对霞多丽葡萄芽眼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娇 张雪 +3 位作者 李鹏飞 许晓鼎 王丽花 管雪强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年第5期45-48,共4页
以充分成熟的霞多丽葡萄一年生枝为试材,在1℃、5℃和9℃下分别处理250 h和500 h后转移至20℃和14℃培养箱中进行升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而直接放置在20℃下的枝条为对照,记录葡萄芽眼萌发所需时间、积温,计算并比较各处理的萌芽整齐... 以充分成熟的霞多丽葡萄一年生枝为试材,在1℃、5℃和9℃下分别处理250 h和500 h后转移至20℃和14℃培养箱中进行升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而直接放置在20℃下的枝条为对照,记录葡萄芽眼萌发所需时间、积温,计算并比较各处理的萌芽整齐度和需冷量。结果发现,经过自然条件下低温适应一段时间后,再继续经过250 h或500 h低温处理,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能够较高程度地满足霞多丽葡萄的需冷量。枝条在1℃下低温处理250 h和500 h的萌芽整齐度依次提高;在5℃和9℃下处理250 h明显提高了萌芽整齐度,但处理500 h后却降低了萌芽整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丽 需冷量 积温 芽眼萌发 整齐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