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ddhist monk Lin Daoren,specialist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1
作者 Yongxuan Liang Yinghua Hu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245-246,共2页
Buddhist monk Lin Daoren(790-850,from Xi'an,Shaanxi Province)was a specialist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of the Tang Dynasty.Secrets of Treating Wounds and Rejoining Fractures(Li Shang Xu Duan Fang)written by... Buddhist monk Lin Daoren(790-850,from Xi'an,Shaanxi Province)was a specialist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of the Tang Dynasty.Secrets of Treating Wounds and Rejoining Fractures(Li Shang Xu Duan Fang)written by him is the first extant monography on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preface of the book,he had profound medical knowledge especially about the theor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wounds and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monk Lin Daoren specialist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下载PDF
Buddhist Monks Join War To HIV/AIDS
2
作者 WEN CHIHUA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The monk has auspicious patterns tattooed on his forearms, following a folk belief that the tattoo could chase evil spirits away, and protect him from contracting any incurable disease. The faith is shaky now in the s... The monk has auspicious patterns tattooed on his forearms, following a folk belief that the tattoo could chase evil spirits away, and protect him from contracting any incurable disease. The faith is shaky now in the shadow of HIV/AIDS looming around the Manchunman Temple of 1,400 years old, where the 24-year-old Du Su was ordained 14 years ago. "Your monkery doesn’t necessarily immunize you from it (AIDS). Really, nothing can keep that evil away unless you live a healthy life—no drug abuse, no unsafe sex," says the young monk shyly, glancing at his tattooed right wrist. He became aware of the dreadful disease when it claimed the life of the vounger brother of his master, a sen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monks Join War To HIV/AIDS HIV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考论
3
作者 谭桂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重视“未经人道”,重视对新时代中新的社会风习和新的文化思潮的呼应,重视辩论与质疑的研究方法。三是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诗僧之诗”与“僧人之诗”的概念分辨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不仅提出“僧人之诗”和“诗僧之诗”的区别,而且把苏曼殊的诗歌作为诗僧之诗的典范,从佛教文学生存论的角度,充分意识到了在一个以转型为标志的现代社会里,不适应现代社会个性主义张扬的潮流与趋势,佛教诗歌不会有真正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诗话 诗话专门化 诗僧之诗
下载PDF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4
作者 陈宪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就物质文化内涵而言,因为诃梨勒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元素,所以其早已超越药材本身的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物质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强大的吸纳与创新能力,是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梨勒 中医医药 丝绸之路 敦煌写卷 佛教医学 弘法僧医
下载PDF
论晋唐汉地僧传的存量及传世情况——以史志与经录对勘为中心
5
作者 刘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毕竟依据各自的学术渊源和学理视角,为后人具体研究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文献清单。将史志与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清单进行对勘,以史志补撰著录和汉文大藏经、敦煌宝藏收录为相关辅证,不仅得知这批僧传文献的体制形态、总体数量以及存佚情况,而且可见同列于上述两类目录者为少数全帙,它们因唐代佛教学者的编目入藏才得以流传至今。从古典目录学视角考察晋唐汉地僧传的分布,有利于全面把握佛教文献和学术史,从而推动文史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目录 佛教经录 晋唐汉地僧传 对勘
下载PDF
Yungang Grottoes and Buddhist Restoration
6
作者 HUO JIANYING 《China Today》 2007年第6期66-70,共5页
IT was in the year 453 that the monk Tan Yao hurried to Pingcheng (present-day Datong in Shanxi Province) through the barren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nxi. He had been summoned by the newly enthroned Emperor Wenc... IT was in the year 453 that the monk Tan Yao hurried to Pingcheng (present-day Datong in Shanxi Province) through the barren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nxi. He had been summoned by the newly enthroned Emperor Wencheng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Seven years previously he had run for his life along the same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Restoration monk Loess Plateau Northern Wei Dynasty Yungang Grottoes
下载PDF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考论
7
作者 刘林魁 左佳琳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9,共11页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是一部佛教护法专题文献汇编总集。释彦悰围绕沙门敬拜君亲这一问题,收录了东晋至唐高宗朝的122篇文献,约成于龙朔三年。沙门敬拜君亲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与世俗政权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中国古代汇编此一专题...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是一部佛教护法专题文献汇编总集。释彦悰围绕沙门敬拜君亲这一问题,收录了东晋至唐高宗朝的122篇文献,约成于龙朔三年。沙门敬拜君亲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与世俗政权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中国古代汇编此一专题者仅此一部。此作除了具有较高的佛教史、思想史价值之外,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的版本经历从写本到雕本两个发展阶段。唐代写本虽然已经佚失,但从《慧琳音义》《可洪音义》来看,写本与后来的雕本极为接近。此作版本相对稳定,是由三篇六卷的编纂设计以及文献大多为唐代官方档案存藏的属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 政教冲突 学术价值 版本
下载PDF
务宜远人:明朝藏地僧俗贡使违规私茶处罚的立法与实践 被引量:8
8
作者 邓前程 徐学初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充分显现出明朝有别于元清的治藏特色,就是要以经济手段“联番制虏”,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法 藏地僧俗 违制 宽宥
下载PDF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详考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大力 张卓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为少林寺参予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并成为少林武术、武僧追述历史的必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武术 十三僧 助唐
下载PDF
“消息定数”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安京 王辉 袁敏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中国古代晷影漏刻算法的沿革已得以广泛发掘,其精 度也得以仔细分析,但对唐代僧一行在《大衍历》中所给晷影漏刻算法之“消息同率”的内 在本质尚乏深入研究。“消息同率”在后来的历法中又称“消息数”或“消息定数”。一行 在将... 中国古代晷影漏刻算法的沿革已得以广泛发掘,其精 度也得以仔细分析,但对唐代僧一行在《大衍历》中所给晷影漏刻算法之“消息同率”的内 在本质尚乏深入研究。“消息同率”在后来的历法中又称“消息数”或“消息定数”。一行 在将“消息定数”引入晷漏算法的实践中首当其功。借用球面三角方法,建立时角、赤纬、 地理纬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消息定数的造术之源及数理天文学含义。消息定数与太阳视 赤纬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计算晷影、漏刻、昏明与中星的共同基础。《大衍历》以后唐 宋时期的历法在晷漏算法中基本上都使用“消息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定数 太阳视赤纬 晷漏算法 一行 《大衍历》
下载PDF
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僧人满意度研究——以广西桂平西山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炜 程芸燕 文冬妮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4,共7页
僧人是汉传佛教文化遗产的活化载体,是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当前一些地方的旅游开发实践中,由于僧人的主观感知及其正当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引发了诸多矛盾与冲突,给汉传佛教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造成了... 僧人是汉传佛教文化遗产的活化载体,是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当前一些地方的旅游开发实践中,由于僧人的主观感知及其正当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引发了诸多矛盾与冲突,给汉传佛教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文章在对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僧人满意度研究意义阐述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筛选、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僧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继而以广西桂平西山为例对僧人满意度开展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IPA分析,探寻影响当地僧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实现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遗产 僧人 满意度 桂平西山
下载PDF
回归历史:罗末丽初金石碑刻的构成及其呈现的历史真实 被引量:7
12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罗末丽初时间段的界定及依据、金石碑刻包含的内容、社会各界对佛教重视氛围以及僧侣,塔碑的撰作、书丹、刻制流程及结构特点等问题试作探讨,力求对这一时期金石碑刻的总体状况以及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高丽 金石碑刻 佛教僧侣
下载PDF
基于汉传佛教衲衣拼布文化的禅榻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彦可 刘宗明 姜夏旺 《湖南包装》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汉传佛教博大精深,佛教衲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修行的象征,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禅机。田相纹和禅系色彩也成为了中国设计表现佛系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设计学的角度研究了佛教衲衣中的拼布艺术,对"中国禅"与"... 汉传佛教博大精深,佛教衲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修行的象征,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禅机。田相纹和禅系色彩也成为了中国设计表现佛系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设计学的角度研究了佛教衲衣中的拼布艺术,对"中国禅"与"榻"进行了文化探析,并运用产品语意学的设计方法对禅榻进行了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教 拼布 衲衣 禅榻 叙事性设计
下载PDF
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3,共7页
屈大均于清顺治七年削发为僧,此时距清廷剃发令的颁布已过了5年的时间,所以“国变”及“剃发令”的颁布只是屈大均削发为僧的背景,而不是直接的原因。该文指出,促成屈大均于此年削发为僧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父亡,二是广州城陷。屈大均... 屈大均于清顺治七年削发为僧,此时距清廷剃发令的颁布已过了5年的时间,所以“国变”及“剃发令”的颁布只是屈大均削发为僧的背景,而不是直接的原因。该文指出,促成屈大均于此年削发为僧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父亡,二是广州城陷。屈大均选择逃禅,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保全性命来保存汉族文化的种子,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沙门不礼王者”的意念。屈大均在易代之际的生死困境中选择逃禅的取向,在明遗民中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面对国变,逃禅遗民既要面对生死困境,还普遍面临着儒释之争的思想困境,屈大均在归儒之后对儒释二家思想的辨析及对佛家思想的否定,既是对其十余年逃禅生涯的反思,也是由像屈大均这样的逃禅遗民“僧服儒心”的特殊身份和思想状态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逃掸 明遗民 掸悦风气 儒释之争 思想困境
下载PDF
入唐求法: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 被引量:12
15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7—9世纪末,新罗与唐佛教交流频繁。7世纪初入唐求法的新罗僧侣,参与玄奘法师领衔的佛经翻译,对佛教宗派的发展、教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8—9世纪来华的新罗僧侣,有些将唐朝作为中转站,前往印度求法取经,有些跟随中国名僧大德研习经... 7—9世纪末,新罗与唐佛教交流频繁。7世纪初入唐求法的新罗僧侣,参与玄奘法师领衔的佛经翻译,对佛教宗派的发展、教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8—9世纪来华的新罗僧侣,有些将唐朝作为中转站,前往印度求法取经,有些跟随中国名僧大德研习经论,学成返回新罗,对形成新罗九山禅门奠定了基础。新罗僧侣入唐求法,实现了自己佛教人生的最高理想,为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唐与新罗佛教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唐求法 新罗僧侣 译经 佛教文化交流
下载PDF
邺下寺院武术与少林武术文化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桂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座谈访问等方法,论述了少林寺武祖稠禅师少年习武邺下寺院和受戒为僧的过程,稠禅师是少林寺有文献可考的最早武僧,他少年习武与少林寺无关,与外国信佛高僧也没有关系,少林寺武术的始祖实为北魏时期的稠禅师。
关键词 邺下寺院 武僧 稠禅师 少林武术
下载PDF
唐、吐蕃、粟特在敦煌的互动--以莫高窟第158窟为中心 被引量:5
17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6,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作为来自中亚的粟特移民在吐蕃统治时期营建的涅槃大窟,窟内造像和壁画整体是传统的唐样唐风,但受功德主粟特民族属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吐蕃统治的时代左右,壁画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粟特和吐蕃艺术元素或影响。其中的...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作为来自中亚的粟特移民在吐蕃统治时期营建的涅槃大窟,窟内造像和壁画整体是传统的唐样唐风,但受功德主粟特民族属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吐蕃统治的时代左右,壁画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粟特和吐蕃艺术元素或影响。其中的涅槃经变属于中亚传统样式,经变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中人物的榜题、第一王者像、出现在各国王子后列的猴子像和三世佛像上彩塑佛身上袈裟的团花装饰,均有粟特艺术的影子。而甬道供养人画像榜题框的形制特点、涅槃变中各国王子中赞普和中原帝王的头光,则有吐蕃历史的背景。至于新发现的涅槃造像中仅见的树上挂头陀包和澡瓶的现象,则显示出唐人高僧写真传统对该窟涅槃图像的影响。总体而言,第158窟壁画图像体现出唐、吐蕃、粟特多元文化艺术互动的有趣现象,实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艺术相互影响渗透的难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58窟 涅槃经变 中亚粟特传统 吐蕃影响 高僧写真传统
下载PDF
论明代的僧人群体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晓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8,共4页
明代将僧人群体的管理纳入了世俗的行政体系,在保护佛教的同时,也创设了大量针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并采用度牒制度控制僧人群体的整体规模。同时,明代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呈现出泛伦理化的特征,而僧人群体构成的日益社会化,僧人自身行为的渐... 明代将僧人群体的管理纳入了世俗的行政体系,在保护佛教的同时,也创设了大量针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并采用度牒制度控制僧人群体的整体规模。同时,明代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呈现出泛伦理化的特征,而僧人群体构成的日益社会化,僧人自身行为的渐趋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僧人群体的整体社会形象,也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僧人 律例 泛伦理化 法律规制
下载PDF
明代僧道度牒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轶峰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2期72-87,共16页
明初通过实行度牒制度,将僧道身份之合法确认权归于国家,实现对制度宗教组织成员的掌控,保持世俗政治文化主导地位及相关经济制度之推行。其基本目标,主要包括限制僧道人口、划分僧俗界限、考试授牒。但僧道定额在正统以后被大幅度... 明初通过实行度牒制度,将僧道身份之合法确认权归于国家,实现对制度宗教组织成员的掌控,保持世俗政治文化主导地位及相关经济制度之推行。其基本目标,主要包括限制僧道人口、划分僧俗界限、考试授牒。但僧道定额在正统以后被大幅度突破,成化时期因滥度僧道,已经基本失去效力,虽经弘治时期整理,未根本改变趋势。明中叶以后,僧道中有度牒者,当不低于70万人,其无度牒者,又当远多于有度牒者。嘉靖中叶以后,纳银给度成为主要做法,明初制度精神已然丧失。度牒制度变迁与皇室家族信仰倾向及其利益关系密切。有关争论,基本在官僚士大夫与皇帝、后妃、僧道势力间展开,反映出儒家治国理念与佛道信仰之间的严重冲突。度牒制度由社会控制手段蜕变为财政手段,是明朝社会控制力削弱的过程,也是包括社会救助需求在内的财政压力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僧道 度牒 变迁
下载PDF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娟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于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的理解与体悟。"一僧一道"在太虚幻境与尘世之间示现的形象变幻,旨在告诫世人要破除对脏与洁、丑与美的执着;"一僧一道"同时登场,折射...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于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的理解与体悟。"一僧一道"在太虚幻境与尘世之间示现的形象变幻,旨在告诫世人要破除对脏与洁、丑与美的执着;"一僧一道"同时登场,折射了中国文化史上佛、道二教融合互补的文化态势;"一僧一道"之使命乃是对红楼诸人物的度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僧一道” 佛道融合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