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Way
1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Way
下载PDF
媒体赋权与退场——一场“住进烂尾楼”的城市维权行动
2
作者 何润 陈雨琪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9,49,共10页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话语资源的垄断性减弱,媒体越来越以第三方角色介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两者间的权力格局。中国社会维权行动中权力关系的动态变迁和第三方赋权机制,超出了传统静态的权力关系框架和交往权力理...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话语资源的垄断性减弱,媒体越来越以第三方角色介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两者间的权力格局。中国社会维权行动中权力关系的动态变迁和第三方赋权机制,超出了传统静态的权力关系框架和交往权力理论解释范畴。在具体的社会行动情境中,各个行动主体的权力并非恒定不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媒体的介入之下有改变的可能;同时,媒体赋权有其条件和边界,舆论退场后,也存在作为“影子”对弱势者进行隐形赋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媒体赋权 维权行动 烂尾楼
下载PDF
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何以可能——基于动力——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越倩 张倩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0,共9页
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是理解党社互动的重要面向,也是衡量党建引领和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在“动力—路径”的分析框架下,对浙江长兴县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作用进行考察,发现满足政治要求、达成利益契合以及提升组织能力... 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是理解党社互动的重要面向,也是衡量党建引领和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重要维度。在“动力—路径”的分析框架下,对浙江长兴县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作用进行考察,发现满足政治要求、达成利益契合以及提升组织能力是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动力因素,在现实中存在价值共享、资源整合、反向嵌入等层面的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路径选择,而政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党建运作机制的转换以及党建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等使这一融合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动力—路径 党建 党社关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世林 赵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2,共5页
民族关系是民族国家内部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云南由于特殊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使得民族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妥善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 民族关系是民族国家内部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云南由于特殊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使得民族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妥善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另一方面,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我们必须正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社会关系 构建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党如何塑造社会群体?——以社会组织孵化器党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党统合社会的目标不仅是结构性的,还需要实现一种共同体意识凝结和政治团结状态。从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这需要通过执政党创造性的活动予以整合,以塑造社会群体。本文以社会组织孵化器党建为案例,发现党通过社会组织塑造社会群体是... 党统合社会的目标不仅是结构性的,还需要实现一种共同体意识凝结和政治团结状态。从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这需要通过执政党创造性的活动予以整合,以塑造社会群体。本文以社会组织孵化器党建为案例,发现党通过社会组织塑造社会群体是一个政治身份认同——共同体意识——集体行动力的三维度塑造过程。党从身份、组织和制度三个层次进行整合性的政治表达,运用多元化政治表达工具,塑造社会群体政治身份认同,建构和巩固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集体行动中的一致性和团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群体 政党与社会关系 社会组织党建
下载PDF
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双重变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邸晓星 黎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过程。实践中主要以深化基层机构改革、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向基层赋权赋能等为创新方式,具有增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过程。实践中主要以深化基层机构改革、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向基层赋权赋能等为创新方式,具有增强治理综合性、协同性和夯实党执政根基的双重作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入,要深化对引领作用的认识,以法治化的明权确责提升基层党建引领能力,将党建引领创新机制融入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推动党建与治理的深度融入,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 治理能力 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PDF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如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并为工人阶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把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建立规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并为工人阶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把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上,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建功“十一五”;当好主力军,和谐建小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劳动关系 和谐社会 建设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武安 尚丽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衔接、相互对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衔接、相互对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与小康社会一样,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产物。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都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 关系
下载PDF
浅议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谐之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相昌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劳资关系,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也需要和谐的劳资关系。但是,时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矛盾却同私营企业的数量增加一样不断扩张。劳动合同的不完善、劳动安全措施不规范、劳动保障不全面、工会组织不健全、克扣工资...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劳资关系,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也需要和谐的劳资关系。但是,时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矛盾却同私营企业的数量增加一样不断扩张。劳动合同的不完善、劳动安全措施不规范、劳动保障不全面、工会组织不健全、克扣工资等问题,日益困扰着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揭示制约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谐性的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私营企业 劳资关系 构建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资本论》检验——基于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哲 刘佳怡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1期8-16,共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是判断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本文立足该理论,对中国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论证。在阐释《资本论》中生产力理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判断标准——劳动要素集中或者分工协作的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是判断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本文立足该理论,对中国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论证。在阐释《资本论》中生产力理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判断标准——劳动要素集中或者分工协作的程度、劳动要素的质量、劳动资料工业化的程度、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上,论证了中国社会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阐释《资本论》中生产关系理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判断标准——生产财富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生产财富的目的、财富的分配方式及其导致的财富占有趋势——基础上,论证了中国社会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阐释《资本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理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判断标准——财富的生产和需求是否平衡、大规模失业是否常态、财富生产的发展是否停滞——基础上,论证了中国社会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资本论》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11
作者 宋晓会 李景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5,15,共3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先把反腐倡廉工作做好,并做牢固,正确对待反腐倡廉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通过改革预防腐败,通过法律制度对反腐败进行打击,通过健康向上的教育宣传工作不断巩固构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先把反腐倡廉工作做好,并做牢固,正确对待反腐倡廉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通过改革预防腐败,通过法律制度对反腐败进行打击,通过健康向上的教育宣传工作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系
下载PDF
民族平等团结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泽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下对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下对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载PDF
密切党群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英 李青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1期28-29,共2页
党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实践中,由于存在诸如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不畅等不和谐因素,因而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建立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政... 党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实践中,由于存在诸如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不畅等不和谐因素,因而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建立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制度和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关系 和谐社会 党风廉政建设
下载PDF
乡村治理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根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3-87,共5页
乡村治理是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性举措。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思想内涵丰富,对正确认识城乡问题,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新时代实施乡村治理,必须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坚持绿色发展... 乡村治理是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性举措。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思想内涵丰富,对正确认识城乡问题,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新时代实施乡村治理,必须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坚持绿色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关系 国家治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职业道德的支撑
15
作者 丁冠卬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的支撑。在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状况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晴雨表。精神层面的职业道德的提升不仅仅是觉悟程度的问题,必须从职业道德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入手,寻求更加有效的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的支撑。在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状况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晴雨表。精神层面的职业道德的提升不仅仅是觉悟程度的问题,必须从职业道德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入手,寻求更加有效的途径,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为和谐社会有秩序的构建增添凝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职业道德建设 利益关系 价值实现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 医疗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16
作者 薛若冰 薛华新 《山西科技》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特别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构建 和谐社会 医疗卫生事业 改革 医患关系
下载PDF
乡村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范式与实践 被引量:21
17
作者 曾庆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6,共10页
中国乡村自晚清以来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乡村变迁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国家政权建设"范式和"国家与社会"范式。前者认为,现代国家借助官僚机构的扩张深刻地影响着乡村... 中国乡村自晚清以来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乡村变迁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国家政权建设"范式和"国家与社会"范式。前者认为,现代国家借助官僚机构的扩张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生活,但这种权力扩张是否提升了"现代性",即它是否建立起了现代的国家公民关系,实现了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依然值得讨论。"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被引入中国后,学者们开始聚焦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乡村秩序。这些研究认为国家权力必须和乡村社会力量相互交融,才能最终触及村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表明,正是国家权力与乡村非正式规则的融合,才使得整齐划一的、带有刚性的政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国家政权建设 乡村秩序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20世纪日韩国家—社会关系转型比较
18
作者 周灏堃 《当代韩国》 2021年第4期91-107,共17页
很长时间以来,托克维尔式的公民社会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强调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二分对立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和限制,并且成为理解现代西欧国家与其社会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然而,本文在对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葛兰西而非托克维尔对... 很长时间以来,托克维尔式的公民社会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强调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二分对立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和限制,并且成为理解现代西欧国家与其社会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然而,本文在对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葛兰西而非托克维尔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更加适用于这两个国家在20世纪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演变历史。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国家—社会关系类型,是由于不同时间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冷战结束)导致国家在选择政治发展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受到这种特殊节点的影响,国家建设与成建制社会力量壮大的先后顺序在日韩两国内部及其与西欧国家之间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导致两国的国家政权在很长时间里都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对国内的各社会力量进行渗透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托克维尔 葛兰西 国家建设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