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DVT,占比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CRP)水平>10 mg/L、D-二聚体(D-D)水平>0.5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459,95%CI(2.804,19.846)]、BMI>24 kg/m^(2)[OR=2.833,95%CI(1.144,7.017)]、有高血压史[OR=3.796,95%CI(1.464,9.846)]、有糖尿病史[OR=5.160,95%CI(1.923,13.849)]、CRP>10 mg/L[OR=7.667,95%CI(2.721,21.601)]、D-D>0.5 mg/L[OR=2.908,95%CI(1.165,7.258)]是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RP>10mg/L、D-D>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
作者 黄金英 吕凤英 +1 位作者 林志华 许远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模式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模式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配合。评价不同护理配合方案下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独立生活能力评分(FIM)、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DVT预防效果确切,可积极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循环速度,避免下肢肿胀、疼痛风险,优化患者术后独立生活能力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集束化护理 深静脉血栓 血流速度 独立生活能力 疼痛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3
作者 孙婷婷 初云集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流指标、日常生活活动(ADL)、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护理满意度、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下肢周径、静脉血流峰速度、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优于对照组,ADL、FMA、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DVT,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针对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航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凝血功能在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D-2聚体的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态度、管理规范、操作技术及心理护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黄珍 陶克奇 胡杏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拟行介入手术的80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拟行介入手术的80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心理健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自理能力[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DL)],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HAMD、HAMA、BADL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CD-RISC各维度得分及总分、ESCA得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DVT介入术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对保持心理健康、改善心理韧性及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作用,患者对护理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路径导向性健康教育 介入手术 疾病认知水平 心理韧性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Time to consider a 'MUST' strategy 被引量:6
6
作者 Kwok M Ho Edward Litto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s the commonest cause of preventable death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Elderly patients have higher risk of VTE because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predisposing co-morbidities and acute il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s the commonest cause of preventable death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Elderly patients have higher risk of VTE because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predisposing co-morbidities and acute illnesses. Clinical diagnosis of VTE in the elderly patient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and, as such, adequate VTE prophylaxis is of pivotal importance in reducing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ies of VTE. Omission of VTE prophylaxis is, however, very common despite continuous education. A simple way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is to implement universal VTE prophylaxis for all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instead of selective prophylaxis for some patients only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s risk of VTE. Although pharmacological VTE prophylaxis is effective for most patients, a high prevalence of renal impairment and drug interactions in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suggests that a multimodality approach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Mechanical VTE prophylaxis, including calf and thigh compression devices and/or an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are often underutilized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risk of bleeding and VTE. Because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and thigh length stockings are virtually risk free, mechanical VTE prophylaxis may allow early or immediate implementation of VTE prophylaxis for all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bleeding and VTE risk. Although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is Multimodality Universal STat ('MUST') VTE prophylaxis approach for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remains uncertain, this strategy appears to offer some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selective and single-modal' VTE prophylaxis approach, which often becomes 'hit or miss' or not implemented promptly in many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A large cluster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s, however, needed to assess whether early, multimodality, universal VTE prophylaxis can improve important clinical outcomes of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bundle of care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VENTION pulmonary embolism
下载PDF
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科心脏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吕静 夏文兰 +4 位作者 余秋丽 杨肖敏 郁辰馨 朱至恺 梁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科心脏监护室(C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20例C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CCU血...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科心脏监护室(C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20例C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CCU血栓防治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VT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DVT风险分级、干预期间D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VT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DVT风险分级优于对照组,中危及以上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低于观察组的16.67%(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6%(P<0.05)。结论:对老年科CCU患者实施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DVT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进而改善DVT风险分级,减少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护理 心脏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Incremental value of compression ultrasound sonograph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8
作者 Alessandro Di Vilio Andrea Vergara +8 位作者 Alfonso Desiderio Franco Iodice Alessandro Serio Stefano Palermi Francesco Gambardella Simona Sperlongano Renato Gioia Maria Acitorio Antonello D'Andrea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1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The quick evalua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 key point of modern medicine since the delayed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Venous ultrasound(VU)is a sensitive and rapidly performed test in cases... The quick evalua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 key point of modern medicine since the delayed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Venous ultrasound(VU)is a sensitive and rapidly performed test in cases of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Various protocol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its execution,such as the study of the whole deep venous circulation of the lower limb or the analysis of the femoral-popliteal area.The aim is to detect a vessel thrombus and the most sensitive element is the non-compressibility with the probe.Initially,the thrombus is hypoechogenic and adherent to the vessel;later,it tends to organize and recanalize.Usually,in the early stages,the risk of embolism is higher.The role of studying the iliac axis and calf veins is still uncertain.VU is not useful for assessing response to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nd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persistence of thrombotic abnormalities can guide on a possible prolongation of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 ultrasou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venous ultrasou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ritical care ultrasonography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绍红 胡静 +1 位作者 庄艳 王怡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危险因素评估下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峰值速度、血液流动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风险评估 分级预防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外科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管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芳芳 林雪玉 +2 位作者 张涛 钱小容 陈锦珊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7-72,76,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并实施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外科临床药师团队根据国内外指南和临床治疗经验,建立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路径,并介绍3例基于上述治疗路径开展临床药学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并实施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外科临床药师团队根据国内外指南和临床治疗经验,建立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路径,并介绍3例基于上述治疗路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典型案例。结果基于指南并结合疾病特点建立的药物治疗路径,有利于规范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结论该路径是外科临床药师对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开展有针对性药学服务的有效模式,可供外科药师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治疗 临床药师 骨科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药学服务
下载PDF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英琪 张莹莹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施行手术治疗的1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施行手术治疗的1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3例。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最大宽度及DV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5 d及出院时D-二聚体值、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并记录干预期间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4.30%,低于对照组的12.90%(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最大宽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预防DVT相关知识知晓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2组患者D-二聚体值随之下降,且观察组各时间点D-二聚体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2组患者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均较术前上升,之后2组患者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随时间推移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预警性护理模式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晓燕 顾永梅 +1 位作者 张爱园 赵林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2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ICU血栓防治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血栓防...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2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ICU血栓防治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血栓防治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及DVT风险分级,并比较干预期间两组DVT和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指标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指标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危、高危及以上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DVT及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能够改善ICU患者血液循环,对于预防下肢DVT发生具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效果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念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8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品管圈(QCC)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基于品管圈(QCC)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QCC的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DVT、Homan征、Neuhof征的发生率,术后股静脉、腘静脉的血液流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DVT及Homan征、Neuhof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组间、时间点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7、14 d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术后7、14 d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意识及责任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QCC的术后护理能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术后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i-PARIHS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及PSQI评分的价值
14
作者 张爱亮 林娟 黄云英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1期169-172,177,共5页
目的 研究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i-PARIHS)概念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 目的 研究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i-PARIHS)概念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接收的100例ICU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50例。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i-PARIHS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与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下肢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及总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为8.00%,与对比组的1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44,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提升,且研究组速度快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ARIHS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起到预防作用,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同时改善睡眠情况,获得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 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 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间歇性气压泵联合脚踏车训练对预防ICU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郭小燕 赖文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泵联合脚踏车训练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ICU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性气压泵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泵联合脚踏车训练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ICU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性气压泵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性气压泵治疗联合脚踏车训练。比较两组患者LEDVT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量(BF)、血流平均速度(Vmean)、血流峰速度(V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EDVT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F、Vmean、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F、Vmean、Vp分别为(2.03±0.34)L/min、(37.28±2.24)cm/s、(53.02±5.1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0.29)L/min、(24.55±1.98)cm/s、(42.92±4.54)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卧床患者接受间歇性气压泵联合脚踏车训练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LEDVT发生率,明显改善其股静脉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气压泵 脚踏车训练 重症监护室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细节护理结合踝泵运动对脊柱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亚静 张敏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踝泵运动和细节护理联合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方法临床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1例。研究组... 目的观察脊柱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踝泵运动和细节护理联合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方法临床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1例。研究组予以踝泵运动和细节护理联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两组均干预2周。分析两组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应用SF-36量表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功能评分(括速度测定、分离运动、肌群收缩、联合反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踝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干预后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下肢功能评分(速度测定、分离运动、肌群收缩、联合反应)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干预后的下肢功能评分(速度测定、分离运动、肌群收缩、联合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肿瘤患者予以踝泵运动和细节护理联合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踝关节活动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脊柱肿瘤 踝泵运动 细节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春会 李惠玲 +3 位作者 邹叶芳 陈利勤 程敏 陆秀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2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四项,分别在术前及...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四项,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d内观察记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症状,检测术前及术后第5~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仅1例患者股静脉血流滞缓,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 深静脉血栓 关节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选择适宜导管/静脉比对预防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加乐 江婷 +6 位作者 马迎春 邵强 陈霞 汤睿 钱克俭 刘芬 江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导管/静脉比与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PICC-UEDVT)形成的关系,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南昌...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导管/静脉比与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PICC-UEDVT)形成的关系,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导管留置时间&gt;1周的69例PICC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置管情况.依据PICC-UE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ICC-UEDVT组与非PICC-UEDVT组;绘制导管/静脉比对PICC-UEDVT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结果 69例患者中,PICC-UEDVT组7例,非PICC-UEDVT组62例,PICC-UEDVT发生率为10.14%.置入4 Fr导管者43例,5 Fr者23例,6 Fr者3例,导管/静脉比20%~67%.PICC-UEDVT组既往DVT发生率 〔42.9%(3/7)比6.5%(4/62)〕、升压药物应用率〔57.14%(4/7)比17.74%(11/62)〕、D-二聚体水平〔mg/L:9.0(3.0,12.3)比1.8(1.0,3.6)〕、5Fr导管使用率〔71.4%(5/7)比29.0%(18/62)〕及45%~67%导管/静脉比患者比例〔57.14%(4/7)比17.74%(11/62)〕均明显高于非PICC-UE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4%的导管/静脉比是最佳临界点,该点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5,95%可信区间(95%CI)=0.554~0.955,敏感度=71.4%,特异度=79.0%.使用45%~67%导管/静脉比的患者发生PICC-UEDVT的危险性为20%~44%者的6.182倍〔优势比(OR)=6.182,95%CI=1.208~31.634,P=0.036〕;而0%~32%的PICC-UEDVT发生率与3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44%的导管/静脉比是减少PICC-UEDVT的最佳临界点,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导管/静脉比〈44%可以降低ICU患者发生PICC-UEDVT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导管/静脉比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2 位作者 钱彩华 杨金丽 宋建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两周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分级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P=0.006)。结论根据评估表筛查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护理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风险管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褚婕 胡琼 +1 位作者 戚媚 齐晓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筛查抗凝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出院前评价两组抗凝知识、患者满意度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风险管理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