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burn scar contracture 被引量:10
1
作者 Jianglin Tan Jun Wu 《Burns & Trauma》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Abnormal wound healing is likely to induce scar formation, leading to dysfunction, deformity, and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burn patients.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care treatment, scar contracture in burn pati... Abnormal wound healing is likely to induce scar formation, leading to dysfunction, deformity, and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burn patients.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care treatment, scar contracture in burn patients remains a challenge. Myofibroblasts play a key role in scar contractur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myofibroblasts, as well as inflammatory cells, fibroblasts, endothelial cells, and epithelial cells, secret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and other cytokines, which can promote persistent myofibroblast activation via a positive regulation loop. In addition to the cellular contribution, the micro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mechanical tension and integrin family, are also involved in scar contracture. Most recently,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6 (eIF6), an upstream regulator of TGF-β1,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nvolved in myo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contraction in both in vitro fibroblast-populated collagen lattice (FPCL) and in vivo external mechanical stretch models. Moreover, the data showed that P311 could induce the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to myofibroblasts by upregulating TGF-β1 expression, which mediated myofibroblast contraction. 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described the most current progress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myofibroblasts in scar contracture and subsequently summarized the molecular events that initiated contracture. This would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car contracture as well as to find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preventing/managing scar cont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contracture burn MOLECULAR PATHOGENESIS
原文传递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 scar contractures: a review 被引量:7
2
作者 C.M.Stekelenburg R.E.Marck +2 位作者 P.D.H.M.Verhaegen K.W.Marck P.P.M.van Zuijlen 《Burns & Trauma》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Patients with burn scars often experience functional problems because of scar contractures. Surgical treatment may be indicated for those burn scar contractures. If the contractures are small and linear, the contracti... Patients with burn scars often experience functional problems because of scar contractures. Surgical treatment may be indicated for those burn scar contractures. If the contractures are small and linear, the contraction bands can be treated with local transposition flaps like the Z-plasty. Broader, diffuse contractures are more challenging and require a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 such as the use of local tissue. The use of perforator-based flaps is promising;however, their true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is type of burn reconstructions still needs to be determined. Therefore, we performed a review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burn scar contracture treatment.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sing a predefined search strategy. Studies evaluating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 scar contractures were includ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was tested and data was summarized. Five hundred and ten paper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eleven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ne study wa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en were cohort studies of a pre-postoperative design. The papers described outcomes of free flaps and local flaps. Most studies had methodological shortcomings and used in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Perforator-based interposition flaps appear to be highly relevant for burn scar contracture treatment. However, due to the paucity and low quality of the studies that were assessed, no definitive conclusions about the true clin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reached. And therefore, only recommendations could be given fo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further primary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burn scar contracture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scar contracture PERFORATOR FLAP
原文传递
A Rare Case of Multiple Scar Contractures after Burn Injury 被引量:1
3
作者 Haibin Wang Zhongsheng Sun +1 位作者 Xiang Xu Shengkang Luo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13年第3期81-83,共3页
A nine-year-old girl sustained extreme postburn contractures of the face, neck, both axillae, elbows, wrists, and ankles, due to flame injury 5 years ago. No primary and plastic surgical burn treatment was available i... A nine-year-old girl sustained extreme postburn contractures of the face, neck, both axillae, elbows, wrists, and ankles, due to flame injury 5 years ago. No primary and plastic surgical burn treatment was available in a remote area of China. From October, 2005 to April, 2007, all adhesions were released in five operations and the huge defects covered with local musculo-cutaneous flaps, z-plasties, and with thick split skin gafts. This led to an optimal functional result and a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the face, giving her, back her self-esteem in dail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scar contractur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Surgery and Rehabilitation for Treatment of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4
作者 Yong L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9年第5期25-28,共4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surgery and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Methods:Subjects of data calculation in this study were 66 patients with scar...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surgery and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Methods:Subjects of data calculation in this study were 66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who were admitted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regular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regular group(n=33)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lone.The combined group(n=33)patients were given surger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efficacy of clinical treatment,hand function recovery and ADL score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care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Results:Efficacy,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finger,finger flexion and extension,palm and finger adduction or abduction,daily activity,wrist rotation,wrist flexion and extension,appearance and sensory function)and ADL score were more superior in combined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regular group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P<0.05,the indicator data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Surger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hown significant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ER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ND burn scar contracture Clinical efficacy
下载PDF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瘢痕表皮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后期关节部位瘢痕畸形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全有 邢福席 +2 位作者 李林 李勇 刘继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3-1539,共7页
背景:如何既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瘢痕整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源,又能避免术区创面瘢痕的再次增生,一直是烧伤与创面修复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瘢痕表皮复合移植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 背景:如何既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瘢痕整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源,又能避免术区创面瘢痕的再次增生,一直是烧伤与创面修复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瘢痕表皮复合移植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7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n=21)接受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瘢痕表皮移植治疗;B组(n=27)接受功能部位瘢痕松解后移植自体瘢痕表皮治疗;C组(n=25)接受功能部位瘢痕松解后移植自体中厚皮治疗。记录3组患者受皮区皮片存活及感染情况,受皮区及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通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3组患者受皮区、供皮区瘢痕情况及受皮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B组患者皮片感染率低于A、C组(P<0.05),皮片存活优级率高于A、C组(P<0.05);②A组患者受皮区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长于B、C组(P<0.05),C组患者受皮区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5);C组患者供皮区完全愈合时间长于A、B组(P<0.05);③B组患者术后12个月受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高于A、C组(P<0.05),C组患者术后6,12个月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高于A、B组(P<0.05);A、C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优级高于B组(P<0.05);④结果显示,应用人工真皮与自体瘢痕表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既能达到与中厚皮移植同样的效果,又能避免供皮区术后瘢痕的再次增生,可缩短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相较于单纯移植瘢痕表皮治疗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瘢痕表皮 大面积烧伤 瘢痕增生挛缩畸形 整形 皮片移植
下载PDF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毛发移植供发区伤口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马苗苗 杨鹏鹏 +1 位作者 牟月晓 张国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毛发移植手术供发区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美容医学部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毛发移植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供发区伤口常规覆盖油纱后包扎,... 目的观察和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毛发移植手术供发区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美容医学部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毛发移植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供发区伤口常规覆盖油纱后包扎,观察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供发区疼痛程度、瘢痕增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4.72±0.94)d,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6.76±1.51)d(t=-5.7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 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是(4.04±1.06)分、(3.81±1.36)分、(1.24±0.44)分,均低于对照组(6.24±1.54)分、(4.68±1.18)分、(2.60±0.82)分、(t=-5.90、-3.34、-7.35,P均<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分别是(7.04±1.14)分、(4.36±1.47)分、(2.28±0.46)分,均低于对照组(8.96±1.54)分、(6.28±1.34)分、(3.48±0.87)分、(t=-5.02、-4.83、-6.09,P均<0.01)。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对毛发移植供发区伤口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的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区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毛发移植 愈合 疼痛 瘢痕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的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颖干 吴召森 +3 位作者 海莉 武昱君 邵高升 吴军庆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目的评价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郑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2020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的54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进行分组,以2020年10月-2... 目的评价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郑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2020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的54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进行分组,以2020年10月-2022年1月治疗的27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2月-2023年2月治疗的27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均进行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瘢痕恢复情况、瘢痕血流灌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血流灌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瘢痕色泽、瘢痕厚度、血管分布、柔软性以及瘢痕充血情况,使瘢痕消退,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烧伤 增生性瘢痕 疗效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例
8
作者 吴为民 蓝添耀 +2 位作者 郑华蓉 夏明 温立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60-464,共5页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囊。最终成功注水270 mL和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67%和90%。术后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皮肤移植 并发症 瘢痕挛缩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栋 王政刚 +4 位作者 丁金艳 毛宇峰 李小龙 张龙杰 桑晨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形修复方案分为对照组(n=22)... 目的分析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形修复方案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3),两组均切除面颈部瘢痕组织并松解挛缩,对照组接受自体中厚皮片移植,观察组接受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创面感染率、植皮区及供皮区愈合时间、创面修复效果、颏颈角及颈部主动活动度的矫正度数。结果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手术率、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植皮区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肤柔软度、厚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皮肤柔软度、厚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颏颈角及颈部主动活动度的矫正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颈部烧伤后期瘢痕挛缩整形中应用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的整形修复效果与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相近,然而复合移植的皮片成活率更高,供皮区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片 复合移植 面颈部烧伤 瘢痕挛缩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分析
10
作者 邵明华 李娜 张汉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 观察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予以整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就诊于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的7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和研究组(35例,... 目的 观察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予以整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就诊于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的7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和研究组(35例,常规外科+整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4.590,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手部关节功能利用总主动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予以整形治疗效果突出,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外观满意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手部关节功能恢复,利于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畸形 手部烧伤 整形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用于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卢政 谢包根 +1 位作者 黄永新 翁明生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研...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研究组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统计两组术后1年皮瓣成活率、瘢痕挛缩复发率,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100.00%)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9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00%)瘢痕挛缩复发率较对照组(18.00%)更低(P<0.05);两组术后1年GQOLI-74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4.00%)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4.00%)更低(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皮瓣成活率较高,可降低瘢痕挛缩复发率、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 烧伤 瘢痕挛缩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卓辉 王一鸣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点阵激光组和联合组,各63例。点阵激光...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点阵激光组和联合组,各63例。点阵激光组患者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分、瘢痕厚度、血流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瘢痕厚度、血流灌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点阵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06%)高于点阵激光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能够改善瘢痕外观、厚度及充血情况,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自体脂肪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运动疗法与自制简易矫形器联用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贤彪 陈锐 +1 位作者 李昌柳 董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组,其中常规组(3... 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组,其中常规组(30例,运动疗法)摸蓝球,研究组(30例,自制简易矫形器联合运动疗法)摸红球,对比两组各时期手功能测试时间、手部瘢痕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以及关节活动度优良率。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手功能测试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手部瘢痕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优良率70.00%低于研究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开展自制简易矫形器以及运动疗法治疗,能够提升手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手部瘢痕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 烧伤 自制简易矫形器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全厚皮片移植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瑛昌 金刚 +3 位作者 吴剑飞 董文琴 陈丽琴 杨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全厚皮片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烧伤整形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n=35)以...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全厚皮片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烧伤整形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n=35)以全厚皮片植皮术进行治疗,参照组(n=35)于瘢痕切除后进行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部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手部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主动活动度(TA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试验组TAM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手部美观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全厚皮片移植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手部美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全厚皮片移植术 手部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自体中厚皮片在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邝江波 王永飞 +1 位作者 谭成波 许喜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自体中厚皮片处理方法,以应用于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自体中厚皮片处理方法,以应用于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术中观察组将所取皮片用15G针头每间隔0.5~1 cm处打一个小孔备用,便于引流,对照组所取皮片不进行打孔处理,将自体中厚皮片直接覆盖于准备好的创面上,予以常规加压包扎。术后7 d植皮术区换药,打开敷料,观察并计算皮片成活率,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价术后6~12个月的临床效果。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ochran&Cox近似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针头穿刺打孔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活率(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间V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头穿刺打孔改良处理自体中厚皮能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区瘢痕增生,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功能部位 中厚皮片 创面修复 皮肤移植 瘢痕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皮瓣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日芳 曹萍 +2 位作者 唐丹 何佳佳 张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皮瓣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治疗的70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皮瓣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治疗的70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皮瓣移植治疗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 皮瓣移植治疗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尚立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对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6只手,均予以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比术后不同阶段时TAM值、ADL评分、外... 目的 对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6只手,均予以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比术后不同阶段时TAM值、ADL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48例患者(56只手)手术均成功;出院半年后患者手部形态恢复较好,手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发生再次挛缩的症状。与治疗后第1个月时比较,在治疗第6个月时患者TAM值、ADL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均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彻底去除瘢痕,更纠正了畸形,保证了手部形态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手术 瘢痕挛缩畸形
下载PDF
系统康复护理在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晓倩 侯国冉 武迎双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在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 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在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系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生长因子水平、血清致痛因子水平、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周和2周后,2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神经肽、前列腺素E_(2)和5-羟色胺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V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康复护理可改善烧伤后行瘢痕挛缩修复术患者的血清生长因子、血清致痛因子水平和瘢痕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挛缩修复术 系统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序贯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19
作者 程志华 刘上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序贯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的效果。方法:选取贵溪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2例烧伤后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序贯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自体脂... 目的:探究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序贯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的效果。方法:选取贵溪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2例烧伤后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序贯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序贯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恢复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瘢痕厚度、瘢痕血流灌注量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VSS评分、瘢痕厚度、瘢痕血流灌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VSS评分、瘢痕厚度与血流灌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烧伤后HS患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序贯激光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瘢痕的消退,改善瘢痕厚度及血流灌注情况,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序贯激光 烧伤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对瘢痕厚度、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洋 陶茂锦 王盼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烧伤后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脉冲染料激光...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烧伤后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自体脂肪移植辅助治疗,持续2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状况、血流灌注、瘢痕厚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中瘢痕颜色、痛感、血管、厚度、瘙痒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世卫组织生活简易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辅助脉冲染料激光可提高烧伤后HS治疗效果,降低mVSS评分,改善瘢痕厚度及血流灌注,减轻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自体脂肪移植 脉冲染料激光 瘢痕厚度 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