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BUSHIDO:The soul of Japan》中译本的误译
1
作者 蒋俊俊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266-267,共2页
本文列举了商务出版社版《武士道》一些典型误译现象,归纳分类了这些误译,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进行了相应调整,就如何尽量避免误译,提出见解。
关键词 翻译工作 英语 误译 bushido:Thesoul of Japan》
下载PDF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0,共6页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中国武士道 尚武精神 武德
下载PDF
日本武士道的生成、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凌皓 高英彤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5,共5页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德体系,自11世纪产生始,成为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明治维新之后,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恶用,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 日本 武士道 道德规范 民族精神 人际关系 中小学 道德教化
下载PDF
日本近世武士的忠诚观念及其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 王晓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日本封建武士一向以忠诚著称,但武士的忠诚只是主从之间的私忠,而不是中国儒家提倡的君臣之间所应建立的公忠,其效忠的对象是自己的主君,而不是天皇。但到了近世以后,武士忠诚的对象开始从对主君个人转向主君所代表的集团,尤其是随着儒... 日本封建武士一向以忠诚著称,但武士的忠诚只是主从之间的私忠,而不是中国儒家提倡的君臣之间所应建立的公忠,其效忠的对象是自己的主君,而不是天皇。但到了近世以后,武士忠诚的对象开始从对主君个人转向主君所代表的集团,尤其是随着儒家"大义名分"论的宣传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武士的忠诚观念由多元化转变为一元化,即武士从分别效忠各自的主君向效忠天皇一人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吉田松阴的尊皇武士道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忠诚一元化理论的完成,为近代日本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武家社会 武士道 忠诚
下载PDF
日本武士道的演变及其理论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2,共8页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级所特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作为历史范畴,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最初它只是以武士生活习惯为基础的行为准则。到了江户时代,山鹿素行等儒学家,以中国的儒学理论为指导,把儒学中的"道"作...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级所特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作为历史范畴,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最初它只是以武士生活习惯为基础的行为准则。到了江户时代,山鹿素行等儒学家,以中国的儒学理论为指导,把儒学中的"道"作为哲学基础,构建了自镰仓时代以来一直都缺乏理论性的武士伦理,使传统的武士道发展成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士道,成为武士阶级的主要生活指导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山鹿素行 士道 《叶隐》
下载PDF
探寻武士道嬗变的轨迹及其民族学透视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小岩 喇延真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2,共4页
日本武家文化背景下孕育产生的武士道精神,经过千年发展积淀,逐渐与日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对日本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蜕变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引领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关键词 日本 武士道 嬗变 军国主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立身出世”主义对日本近代文学发端期的影响——以森鸥外《舞姫》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金举 孟庆枢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立身出世"主义①,深深影响了社会各方面。本文以森鸥外《舞姬》为例,管窥该思想对近代文学初始阶段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 立身出世 儒教 武士道 政治操作
下载PDF
武士道探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绍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武士道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充满了追求幸福安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刻苦、勤劳等美德,更集中了嗜杀成性、穷兵黜武、血腥残暴等凶虐;既是日本现代化的底蕴和原动,更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沃土和源泉;既表现出日本民族的活力... 武士道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充满了追求幸福安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刻苦、勤劳等美德,更集中了嗜杀成性、穷兵黜武、血腥残暴等凶虐;既是日本现代化的底蕴和原动,更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沃土和源泉;既表现出日本民族的活力,更反映出日本民族的痼疾。更为世人注意的是,这两种对立的文化传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日本历史舞台上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演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吸吮 原动 底蕴 温床 劣根
下载PDF
日本武士阶级的文武合一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4期62-69,共8页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认为统治阶级保持尚武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 武士道 文武合一 尚武精神
下载PDF
试论日本剑道的产生及其思想基础和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永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20,共4页
日本剑道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剑道的形成包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刀剑的使用 ,剑道技法流派的形成 ,以及剑道理论的成熟等过程。 (2 )武道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 ,剑道在... 日本剑道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剑道的形成包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刀剑的使用 ,剑道技法流派的形成 ,以及剑道理论的成熟等过程。 (2 )武道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 ,剑道在某种程序上。是武道的灵魂和代名词。 (3 )“求胜 ,但不唯胜是求”是日本剑道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深受禅宗的影响。(4 )“不杀人 ,我们以不被杀为胜” ,体现了剑道受儒家道德观的影响 (5 )剑道在日本历史发展和当今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6)剑道本质不是走军国主义道路 ,但开展剑道 ,必须与批评军国主义紧密结合。 (7)日本剑道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剑道 思想基础 武士 军国主义
下载PDF
对日本武士道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海涛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48-51,88,共5页
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最初是以武士的行动为基点,逐步发展成武士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并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行为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观念和精神。今天,即使武士道的行为基础和精神基础都已不存在了,但它作为日本所独有的... 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最初是以武士的行动为基点,逐步发展成武士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并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行为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观念和精神。今天,即使武士道的行为基础和精神基础都已不存在了,但它作为日本所独有的文化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日本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武士 武士道 文化
下载PDF
近代日本侵略性文化的历史渊源及解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真 曹绿 《日本问题研究》 2009年第3期58-64,共7页
通过日本大和民族的自身特征来分析近代以来其侵略思想如何生成并演变为一种民族特性。日本岛国上产生的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被改造为日本的神国史,强化了神道信仰和皇道思想,再加上后来幕府时代政治理念,即武士道精神,造成了大和民... 通过日本大和民族的自身特征来分析近代以来其侵略思想如何生成并演变为一种民族特性。日本岛国上产生的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被改造为日本的神国史,强化了神道信仰和皇道思想,再加上后来幕府时代政治理念,即武士道精神,造成了大和民族对外侵略扩张的政治文化特性。明治维新后,这一政治文化同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主义相结合,进而演变为国家神道信仰与资本主义天皇制政体,最后变种为天皇统治下的靖国神社思想和军国法西斯专政体制。总之,日本岛国地理环境、神道信仰、神国皇道思想、武士道精神在漫长的历史中融为一体,演变成了近代日本大和民族侵略扩张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略性文化 岛国环境 天皇制 神道信仰 武士道
下载PDF
也谈近世日本武士的生死观——以《叶隐》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立新 陈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叶隐》是日本近世武士道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承袭战国时代传统武士道思想的名著,其在很多方面与江户时代著名儒学家、兵家山鹿素行所提出的"士道"思想大相径庭。虽然在江户时代未能公开出版,但通过手抄、口传等方式,一... 《叶隐》是日本近世武士道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承袭战国时代传统武士道思想的名著,其在很多方面与江户时代著名儒学家、兵家山鹿素行所提出的"士道"思想大相径庭。虽然在江户时代未能公开出版,但通过手抄、口传等方式,一直得以传播和延续。尤其是在昭和前期由于军国主义者的大肆宣扬,使其具有强烈传统色彩的主从关系认识和生死观等思想,对当时的日本军民产生过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叶隐》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透过包裹在武士道表面的儒家思想,接触到其生死观等核心意识,为深入了解日本传统思想文化提供更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奉公 主从关系 生死观
下载PDF
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绍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6-41,共6页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日本 现代化
下载PDF
向死而生:武士道生死观之述评——以《叶隐闻书》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坤容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2-46,共5页
武士道是日本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长期作为社会道德的基石,对日本国民的个人修身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隐闻书》是武士道最重要的理论典籍,而生死观则是武士道核心精神的体现。从生死观的角度来考察并阐发武士道的精... 武士道是日本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长期作为社会道德的基石,对日本国民的个人修身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隐闻书》是武士道最重要的理论典籍,而生死观则是武士道核心精神的体现。从生死观的角度来考察并阐发武士道的精神:(一)其特点是重死轻生和向死而生;(二)其内容为"离生死"、"任事"和修武德;(三)其意义为忠君奉公的世间意义和道身合一的终极意义;(四)"死狂"心理和"预立"意识是武士了脱生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生死观 民族性格
下载PDF
论佛教对日本传统政治和军事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佛教在日本经历了国家化及与政治相互扶持的长期历程,因此与其政治和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联系。日本佛教存在着某种功利化倾向,不太强调是非善恶的区别和“因果报应”以及“轮回”与“涅”等观念。僧侣和武士曾经相互影响,佛教禅... 佛教在日本经历了国家化及与政治相互扶持的长期历程,因此与其政治和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联系。日本佛教存在着某种功利化倾向,不太强调是非善恶的区别和“因果报应”以及“轮回”与“涅”等观念。僧侣和武士曾经相互影响,佛教禅宗在武士和政客的训练过程中发生过重大作用,对于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武士道发生的重要精神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佛教 政治 军事 武士道
下载PDF
日本军国主义的基层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 王晓峰 《日本研究》 2017年第3期65-72,共8页
1910年,在田中义一策划和组织下成立的退伍军人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社会团体,其作用就是通过军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将武士道、军人精神和军队编制原理贯彻到全社会,把日本建立成"兵营式国家&qu... 1910年,在田中义一策划和组织下成立的退伍军人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社会团体,其作用就是通过军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将武士道、军人精神和军队编制原理贯彻到全社会,把日本建立成"兵营式国家",从而为发动侵略战争确立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军国主义 “帝国在乡军人会” 武士道 尚武精神 兵营国家
下载PDF
坚守、超越与畸变——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构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露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武士道是武士应当遵循之道,是经由平安、镰仓、江户等多个时代,历经千年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武士道精神由宗教、儒学和军事训练三大方面构成,最初是作为日本的民族精神传统和文化遗产走上历史舞台的。近代以来,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道是武士应当遵循之道,是经由平安、镰仓、江户等多个时代,历经千年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武士道精神由宗教、儒学和军事训练三大方面构成,最初是作为日本的民族精神传统和文化遗产走上历史舞台的。近代以来,武士道被日本军国主义曲解利用,成为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工具。深刻认识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和军国主义的危害性,是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和避免军国主义复活的重要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精神 宗教 儒家思想 军事训练
下载PDF
日本武士道源流考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2-81,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4年的1899年,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作的《武士道》在美国出版后,武士道也像樱花一样,作为日本的象征而名扬欧美诸国。伴随着日本举世瞩目的近代化成就和经济奇迹,伴随日本成为东方的战争策源地,武士道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4年的1899年,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作的《武士道》在美国出版后,武士道也像樱花一样,作为日本的象征而名扬欧美诸国。伴随着日本举世瞩目的近代化成就和经济奇迹,伴随日本成为东方的战争策源地,武士道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熟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武士道热"一浪高过一浪,数学教授藤原正彦的《国家的品格》一书,甚至提出要以"武士道"和"物哀"来提升日本的国家品格。本文拟通过考述武士道的源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武士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武士道 源流
下载PDF
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被引量:6
20
作者 涂荣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69,54,共6页
本文主要从国家主义观、国家神道、武士道三方面来论述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揭示出三者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日本 军国主义 国家主义观 国家神道 武士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