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vacuolar H^+ -ATPase subunit c genes from Japanese iri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in yeast 被引量:4
1
作者 ZHOU Ai-min WU Duo +3 位作者 CHE Dai-di WANG Jin-gang LIU Shen-kui YANG Chuan-p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61-366,共6页
Five different isoforms (IrlVHA-c1-c5) of V-ATPase subunit c (VHA-c) were cloned from a Japanese iris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cDNA library using degenerate primers PCR and the 5'-RACE te... Five different isoforms (IrlVHA-c1-c5) of V-ATPase subunit c (VHA-c) were cloned from a Japanese iris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cDNA library using degenerate primers PCR and the 5'-RACE technique. Th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the IrlVHA-c1 c5 to be 495 bp, corresponding to a protein of 164 amino acids. Among the five isoforms, IrlVHA-c1 and IrlVHA-c2 are completely homologous. The IrlVHA-c protein is localized at the vacuolar membrane as indicated by a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arker. Its over-expression in yeast could enhance yeast tolerance to NaCl stres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genes encoding different isoforms of IrlVHA-c in Japanese iris and IrlVHA-c is important for the function of V-AT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Japanese iris subunit c V-ATPASE YEAST
下载PDF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hDET3, a vacuolar H^+-ATPase subunit C gene, from cotton 被引量:2
2
作者 Zhongyi Xiao Kunling Tan +3 位作者 Mingyu Hu Peng Liao Kuijun Chen Ming Lu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7-312,共6页
Vacuolar H^+-ATPase was regarded as a key enzyme promoting the fiber cell elongation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rm L.) through regulating turgor-driven pressure involved in polarity expansion of single cell fiber. Th... Vacuolar H^+-ATPase was regarded as a key enzyme promoting the fiber cell elongation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rm L.) through regulating turgor-driven pressure involved in polarity expansion of single cell fiber. The DET3, a V-ATPase subunit 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mbling subunits and regulating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is involved in Brassinosteroid-induced cell elongation.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GhDET3 on the elongation of cotton fibers, seven candidates of ESTs were screened and contigged for a 5'-upstream sequence, and the 3'-RA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clone the 3'-downstream sequence for the full length of GhDET3 gene. The full length of the target clone was 1,340 bp, including a 10 bp 5'-UTR, an ORF of 1,134 bp, and a 196 bp 3'-UTR. This cDNA sequence encoded a polypepide of 377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predicted molecular mass of 43 kDa and a basic isoelectric point of 5.58. Furthermore, a length of 3,410 bp sequence from genomic DNA of GhDET3 was also cloned by PCR.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had a high homology with DET3 from Arabidopsis, rice, and maiz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hDET3 expression pattern was ubiquitous in all the tissues and organs detected. The result also reveal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GhDET3 mRNA reached the highest profile at the fiber elongation stage in 12 DPA (days post anthesis) fibers,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level at the fiber initiation stage in 0 DPA ovules (with fibers). The transcript accumulation in fibers and ovules shared the similar variation tendency. In addition, in vitro ovule cultur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exogenous 24-EBL treatment to 4 DPA ovules (with fibers) was capable of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hDET3, and the mRNA accumulation of GhDET3 increased in transgenic FBP7::GhDET2 cotton fibers in vivo.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hDET3 ge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iber GhDET3 BRASSINOSTEROIDS vacuolar H^+-ATPase subunit c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模型构建及RFC2的细胞增殖效应研究
3
作者 王二静 吴伟 +4 位作者 周浩宇 王乙錩 项健阳 王佳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756,共9页
目的研究复制因子C亚基2(RFC2)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和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在GBM发展中的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作为GBM独立预后因素的细胞周期基因,结合临床指标,构建GBM患者风险评分模型... 目的研究复制因子C亚基2(RFC2)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和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在GBM发展中的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作为GBM独立预后因素的细胞周期基因,结合临床指标,构建GBM患者风险评分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对目标基因RFC2进行GO、KEGG和GSEA分析。取对数生长期的U87 GBM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后分组(空白对照组、shRFC2#1、shRFC2#2),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Edu染色、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RNA表达、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结果RFC2在GBM中表达上调,并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呈明显上升趋势。基因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提示,RFC2在姐妹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分离、细胞器裂变、核分裂、核有丝分裂等进程中,促进细胞周期过程中G1向S期转变。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相较空白对照组,慢病毒敲低组中转录mRNA减少(P<0.0001)、翻译蛋白量减少;同样,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敲低组Edu染色阳性率降低(P<0.0001),集落形成能力相应降低(P<0.001)。结论RFC2在GBM中高表达,且与胶质瘤分级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促进GBM细胞增殖;RFC2有可能成为GBM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GBM) 复制因子c亚基2(RFc2) 预后 增殖
下载PDF
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涛 任海玉 +2 位作者 吴雅婷 景燕平 王琴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75-678,77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CX3CR1)与肥胖型(OB)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B诊断标准将其分为OB组(... 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CX3CR1)与肥胖型(OB)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B诊断标准将其分为OB组(100例)和非OB组(100例),比较两组血清MMP12、CX3CR1水平。比较不同肺功能分度、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MMP12、CX3CR1水平与肺功能分度、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OB组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功能分度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功能分度的加重,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MP12水平与肺功能分度、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02、0.517,P<0.05);血清CX3CR1与肺功能分度、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6、0.511,P<0.05)。结论OB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MP12、CX3CR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支气管哮喘 基质金属蛋白酶12 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In Silicon模拟消化的北极虾DPP-Ⅳ抑制肽活性分析
5
作者 刘浩思 徐春明 +3 位作者 田源 韩爱萍 刘孝飞 李振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北极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领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北极虾蛋白进行In Silicon模拟消化获得寡肽,通过PeptideRanker活性评分及理化性质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寡肽。使用ToxinPred分析和BIOPEP-UWM生物活性预测,... 北极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领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北极虾蛋白进行In Silicon模拟消化获得寡肽,通过PeptideRanker活性评分及理化性质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寡肽。使用ToxinPred分析和BIOPEP-UWM生物活性预测,发现部分寡肽具有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活性,最终确定WFP(一种三肽,Trp-Phe-Pro)具有最优的DPP-Ⅳ抑制活性肽。分子对接表明,WFP和DPP-Ⅳ能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其结合能为-6.93 kcal/mol,进一步研究表明,WFP通过与DPP-Ⅳ S1、S2、S3三个活性口袋中的9个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而抑制其活性。本研究为阐释北极虾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licon 分子对接 DPP-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寡肽
下载PDF
Epiphytic zooplankton community profiles in a typical urban wetland as revealed by DNA metabarcoding
6
作者 Diwen LIANG Chunrong HUANG +3 位作者 Senjie LIN Jiahua DONG Mingyi LIANG Hailin LU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71-1585,共15页
Zooplankton,a crucial component of urban wetland,are one of the effective bio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the feeding stocks of organisms at 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ecosystems.Howeve... Zooplankton,a crucial component of urban wetland,are one of the effective bio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the feeding stocks of organisms at 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ecosystems.However,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phytic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resulted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 is limited and hindered by the large amount of detritus and sludge attached to the macrophytes.We investigated the epiphytic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macrophytes(Vallisneria,Nymphaea,and Thalia dealbata)in a subtropical wetland using as DNA markers of the 18 S rRNA gene and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gene.A total of 241 OTUs of zooplankton were obtained from COI amplicons,including 194 OTUs of Rotifera,22 of Cladocera,and 25 of Copepoda,while only 62 OTUs of zooplankton were obtained from 18 S rDNA amplicons including 34 OTUs of Rotifera and 28 of Copepoda.The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macrophytes were similar,but the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in the open waters.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tempor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ies.Epiphytic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littoral zooplankton such as Testudinella,Lecane,and Philodina.Microzooplankton,especially littoral species,utilize macrophytes as food sources and as refuges against predation.This further led to an increase inαandβdiversity of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urban wetlands.Our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joint use of multiple molecular markers could improve the taxonomic resolution and generate a comprehensive biodiversity profile of zooplank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DIVERSITY MAcROPHYTE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 18 S rRNA
下载PDF
6种帘蛤科贝类及4个地理种群文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程汉良 夏德全 +4 位作者 吴婷婷 孟学平 吉红九 董志国 陈淑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1850)6种帘蛤科贝类和4个地理种群文蛤(大连、连云港、湛江、防城港)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9 bp,序列A+T含量(62.2%-67.6%)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11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02个;文蛤4个地理种群间共有变异位点4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85个;文蛤种群间只有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以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作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4个地理种群文蛤首先聚为1个单元,然后与青蛤聚在一起,最后所有帘蛤科物种聚为一枝,与外群相区别,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说明COⅠ基因适合作为该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系统发生学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斑腿蝗科Catantopidae七种蝗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潘程莹 胡婧 +1 位作者 张霞 黄原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以我国常见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7种蝗虫为对象测定了COⅠ基因序列,探讨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蝗虫物种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斑腿蝗科3属7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蝗虫属、种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问题... 以我国常见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7种蝗虫为对象测定了COⅠ基因序列,探讨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蝗虫物种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斑腿蝗科3属7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蝗虫属、种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问题,为将线粒体基因组的COⅠ基因作为蝗虫DNA条形码进行分类鉴定手段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斑腿蝗科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古小彬 余增莹 +4 位作者 杨光友 孙家刚 魏洪 李开均 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6-75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ITS-2 cOⅠ cOⅡ 序列变异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拟南芥VHA-c3基因的特异性表达和调节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萍 李小方 +1 位作者 曾卫军 王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4,111,共8页
利用RT-PCR技术检测VHA-c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结果表明VHA-c3基因在拟南芥的果荚、花、叶、茎和根中都有表达,但是,在叶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它的组织.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不同长度的VHA-c3基因启动子缺失突变体,利用农... 利用RT-PCR技术检测VHA-c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结果表明VHA-c3基因在拟南芥的果荚、花、叶、茎和根中都有表达,但是,在叶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它的组织.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不同长度的VHA-c3基因启动子缺失突变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在VHA-c3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812~2234bp之间的区域内存在着控制VHA-c3基因高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PASE c亚基 VHA-c3基因 启动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汉良 彭永兴 +5 位作者 董志国 易乐飞 孟学平 申欣 周旻纯 陈冬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44-2753,共10页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A+T含量(62.4%—67.8%)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79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34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100个。以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了35种帘蛤科贝类(其中14种贝类COI序列从GenBank下载)的系统发生树,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将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nalis)和丽文蛤(M.lusoria)订为文蛤(M.meretrix)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D.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认为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织锦巴非蛤(P.textile)订为2个独立种是合适的。COI基因序列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适合作为帘蛤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系统发生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颂 凌锋 +3 位作者 王金娜 吴瑜燕 侯娟 龚震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147,共5页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特征和种群分化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用于分析的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86bp,碱基A+T平均含量为67.8%,G+C平均含量为32.2%,变异位点中包括15个碱基转换位点和3个颠换位点。96个个体中存在20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97,核酸多样性为0.717,核酸平均差异数为0.001 05。衢州、温州苍南和丽水的白纹伊蚊COⅠ序列多态性高于其它地区,且温州苍南和衢州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结论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序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态性和的遗传分化,可能由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综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多态性
下载PDF
拟南芥VHA-c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萍 刘瑞香 +3 位作者 曾卫军 李国婧 王瑞刚 王水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检测VHA-c基因对高盐、水和ABA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所有的VHA-c基因都参与了V-ATPase的抗盐胁迫反应;在响应水胁迫的反应中VHA-c2、VHA-c4和VHA-c5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在ABA胁迫反应中VHA-c1,VHA-c2,VHA-c3和VHA-c4基因的... 利用RT-PCR技术检测VHA-c基因对高盐、水和ABA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所有的VHA-c基因都参与了V-ATPase的抗盐胁迫反应;在响应水胁迫的反应中VHA-c2、VHA-c4和VHA-c5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在ABA胁迫反应中VHA-c1,VHA-c2,VHA-c3和VHA-c4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提高,但是VHA-c1和VHA-c3基因只在早期的ABA胁迫中增加其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PASE c亚基 VHA-c基因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南海海区鲻鱼(Mugil cephalus)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鹏 彭士明 +1 位作者 尹飞 施兆鸿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7个多态性位点,产生49个突变。其中,简约信息位点有36个,占总位点数的5.8%,同义替换位点7个,占总变异位点的14.9%,没有发现插入或缺失现象。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56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795,平均碱基差异(K)为17.36。Tajima’sD中性检验结果为1.29916,但差异不显著(P>0.10)。采用邻接法(NJ)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分子系统树,所有的25个单倍型被分成两个分支。结果表明,南海海区鲻鱼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鲻鱼野生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鲻鱼种质资源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抗霉素A抑制PC12细胞线粒体COⅡ基因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小忠 欧阳钧 +5 位作者 余磊 张黎声 陆云涛 陈瑗 周玫 钟世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抗霉素 A(一种能提高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的线粒体抑制剂 )处理 PC12细胞 ,利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排除法以及 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实验证明 ,当抗霉素 A的浓度达到 15 0 μmol/L时 ,PC12细胞开始出现损伤 ;进一步采用... 采用不同浓度的抗霉素 A(一种能提高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的线粒体抑制剂 )处理 PC12细胞 ,利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排除法以及 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实验证明 ,当抗霉素 A的浓度达到 15 0 μmol/L时 ,PC12细胞开始出现损伤 ;进一步采用 RNA斑点杂交和 RT-PCR技术分析发现抗霉素 A所致的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 C氧化酶亚基 (CO )基因表达下降有关。本研究证实线粒体介导的活性氧的产生能早期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的改变 ,逐步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霉素A PcI2细胞 线粒体 cOⅡ 基因表达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 活性氧 损伤
下载PDF
基于双重PCR技术的鹿茸及其伪品DNA指纹特征和鉴定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丽君 何程远 +7 位作者 李盈诺 巴宏宇 李梓僮 夏薇 李明成 苑广信 张丽华 艾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44,共6页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 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260)/A(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 DNA指纹
下载PDF
COI序列:影响动物分类学与生态学的DNA barcode 被引量:28
17
作者 关申民 高邦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6-1412,共7页
DNA barcode是一段特殊的、可用于物种鉴定的DNA序列。目前在动物中最常用的DNA barcode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COI)的部分序列。随着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在动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采用CO... DNA barcode是一段特殊的、可用于物种鉴定的DNA序列。目前在动物中最常用的DNA barcode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COI)的部分序列。随着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在动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采用COI基因作为DNA barcode所隐含的涉及线粒体的进化历史、遗传特性和物种成种时间的默认前提,并非完全成立,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对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影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E 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 应用
下载PDF
基于COⅠ序列分析东海区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少珍 王丹丽 +1 位作者 王亚军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1265,共5页
采用COⅠ基因片段研究了东海区象山(XS)、乐清(YQ)和宁德(ND)三个四指马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在90个四指马鲅个体中,共检出单倍型13个,包括变异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个。在三个种群中,YQ群体具有最高的单倍型多样... 采用COⅠ基因片段研究了东海区象山(XS)、乐清(YQ)和宁德(ND)三个四指马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在90个四指马鲅个体中,共检出单倍型13个,包括变异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个。在三个种群中,YQ群体具有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水平,但整体上,三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均比较低。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三个群体内部在分子水平可能存在自然选择作用。NJ系统发生分析发现,YQ部分单倍型与XS和ND群体聚在一起,而与另一部分YQ群体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显示,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7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 种群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福建近海部分仔稚鱼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春燕 沈长春 +4 位作者 蔡建堤 刘勇 马超 庄之栋 葛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6-1183,共8页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遭遇瓶颈的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2015年7月17―20日采集福建近海仔稚鱼样品,并挑选80尾进行DNA条形码分析。获得仔稚鱼的CO I基因序列73条,鉴定仔稚鱼26种,隶属于7目22科25属,另有5个物种仅鉴定到属,2个物种...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遭遇瓶颈的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2015年7月17―20日采集福建近海仔稚鱼样品,并挑选80尾进行DNA条形码分析。获得仔稚鱼的CO I基因序列73条,鉴定仔稚鱼26种,隶属于7目22科25属,另有5个物种仅鉴定到属,2个物种仅鉴定到科。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3,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797,约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8倍,说明利用CO I基因可以进行有效的仔稚鱼物种鉴定。科内属间、目内科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937、0.2420,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提高而增大。在系统进化树的分析中,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聚在一支,所有物种都分别聚为独立的一支,这些物种都能有效区分开来。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 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实现仔稚鱼的物种鉴定,且较多能鉴定到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基因 福建近海 仔稚鱼 DNA条形码 鱼类鉴定
下载PDF
湖南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伟 戴荣四 +4 位作者 林瑞庆 宋慧群 程天印 刘毅 朱兴全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939-941,970,共4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汨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 目的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汨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480 bp的pcox1序列。经DNAstar软件分析,pcox1序列有一定的种内差异(0~1.2%)。结论本研究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oxl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