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乐律与历法、度量衡相和合的古代观念 被引量:9
1
作者 戴念祖 王洪见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在中国古代,乐律、历法与度量衡被看作是彼此和合的学科。其中,前者是决定后两者的根本。这种观念的产生是基于这三者中具有某种数字对应的关系,甚至乐律的参数可作为历法、度量衡的基本数据。加之,这些数字又与天地、自然和哲学中的某... 在中国古代,乐律、历法与度量衡被看作是彼此和合的学科。其中,前者是决定后两者的根本。这种观念的产生是基于这三者中具有某种数字对应的关系,甚至乐律的参数可作为历法、度量衡的基本数据。加之,这些数字又与天地、自然和哲学中的某些数字神秘的纠结在一起,从而成为古人崇尚的文化观念并流传几千年。这种文化现象曾分别对这三个学科在古代的进步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但从中也产生了伪科学,即候气说。在对此历史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历法和度量衡起于乐律的渊源所在,并解答某些人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 历法 度量衡 候气 刘歆 京房
下载PDF
笛子在“二人台”演奏中的特殊技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敏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35-136,138,共3页
在"二人台"乐队中,笛子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是主旋律演奏的核心,在整个"二人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笛子演奏中特殊技巧的特殊运用,则能更加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吹奏出"二人台"独特的乡土风格。
关键词 二人台 滑音 垛音 历音 颤音 修饰音
下载PDF
论乐、律的文化分离与汉代律历体系的确立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祯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中国古代的音乐发生论主要有心物相接、度数和声两种方式,两条主线在先秦时期便已呈现,并内在蕴含了秦汉时期乐与律在文化意义上相分离的倾向。学界对第一条线索研究成果颇多,但普遍忽略了对第二条线索的理解和把握。第一条线索以《礼记... 中国古代的音乐发生论主要有心物相接、度数和声两种方式,两条主线在先秦时期便已呈现,并内在蕴含了秦汉时期乐与律在文化意义上相分离的倾向。学界对第一条线索研究成果颇多,但普遍忽略了对第二条线索的理解和把握。第一条线索以《礼记·乐记》为代表,塑造了儒家以德性为引导的传统乐论体系;第二条线索以《汉书·律历志》为代表,更为侧重乐律的制度与规范意义,是古代律历传统建立的基础。度、数内在要求着标准的确立,因此此种意义上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音乐的范畴,而身兼“法准”的意义。在《汉书·律历志》中,黄钟律作为十二律之首,作为律、历循环的起点与社会制度的基础,最终确立了自身的根本地位。在文化的意义上,“律”也正式脱离了“乐”,而彻底成长为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独立概念,黄钟律自汉代开始成为天道、正统和国家标准的共同符号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黄钟
下载PDF
《后汉书·律历下》勘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洪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88,共8页
中华书局版《后汉书·律历志》存在两方面错误 :一是讹、漏、错简等原版本的错误 ,二是在点校过程中新增加的错误。用现代天文学和算学知识 ,对其中的历法计算方法加以检查 ,改易标点 7处 ,删字 11,增字 31,改字 7,总得勘误 5
关键词 律历志 勘误 合朔 入Bu 《后汉书·律历下》 中华书局版 错误 天文学 口算学 历法 标点
下载PDF
化州官桥镇水口蒙塘村年例“游神”及其音乐的象征人类学分析
5
作者 范晟玮 杨嘉丽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4-100,共7页
年例主要盛行于粤西地区,“游神”是年例中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化州官桥镇水口蒙塘村年例“游神”及其音乐作为实例,对“游神”过程进行了实录,对“游神”的音乐进行了采录,运用近年引入到国内的象征人类学理论,对年例“游神”及其音乐... 年例主要盛行于粤西地区,“游神”是年例中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化州官桥镇水口蒙塘村年例“游神”及其音乐作为实例,对“游神”过程进行了实录,对“游神”的音乐进行了采录,运用近年引入到国内的象征人类学理论,对年例“游神”及其音乐进行了分析。年例“游神”及其音乐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州 年例 游神 游神音乐
下载PDF
炁:汉代候气术的发生学基础
6
作者 马金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候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验证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的补充机制,它以天地相感为理念,以一套条件苛刻的律管实验将地气接引而出,与圭表测影所测之气相佐证。然自其出现就因为“候不到气”而备受争议长达两千年之久。认识汉代科技文化现象,... “候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验证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的补充机制,它以天地相感为理念,以一套条件苛刻的律管实验将地气接引而出,与圭表测影所测之气相佐证。然自其出现就因为“候不到气”而备受争议长达两千年之久。认识汉代科技文化现象,要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律历一体”为线索,而不能仅从现代科学的数理逻辑视角入手。文章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回归汉代语境,探索候气术的“气”,认为其来自不可见之“炁”。候气是古人把“天地之脉”的途径,是汉代宇宙论观念下知识构建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历一体 节气 候气实验 修补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