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弯度翼身融合布局气动特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雨桐 蓝庆生 +2 位作者 周铸 杨体浩 宋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2-1307,共16页
变弯度机翼在提高常规布局客机气动特性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但也会引起全机俯仰力矩变化,考虑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力臂短、配平阻力较大的特点,研究变弯度技术在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上的减阻收益与配平惩罚。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基于舵面偏... 变弯度机翼在提高常规布局客机气动特性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但也会引起全机俯仰力矩变化,考虑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力臂短、配平阻力较大的特点,研究变弯度技术在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上的减阻收益与配平惩罚。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基于舵面偏转的方式实现后缘变弯度并对比分析不同展向位置处舵面的配平能力;然后利用全局优化方法开展变弯度气动减阻优化设计;最后对变弯度设计空间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随着升力系数的改变,产生配平阻力最小的舵面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当不考虑俯仰力矩配平约束时,采用变弯度技术至多可以获得4.62%的减阻收益;在考虑俯仰力矩配平约束后,相比于采用中央体后缘舵面配平,采用变弯度技术至少能够减小2.4×10^(-4)的配平损失。不同升力系数下,变弯度的舵面偏转组合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小升力系数下,多个舵面负偏的变弯度组合有利于减阻并增加抬头力矩;而大升力系数下则是通过多个舵面正偏的组合实现减阻,但会导致低头力矩增加。基于多舵面组合偏转的变弯度减阻收益与力矩惩罚评估,能为工程上设计可变弯度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后缘变弯度 气动特性 优化设计 代理模型
下载PDF
溢流调压井泄水道结构及基础处理优化设计
2
作者 刘大康 《科技资讯》 2024年第9期168-170,共3页
千岛湖配水工程在闲林出口库内设置自由溢流形式调压井,溢流调压井泄水道左侧距离山谷线较近,泄水道顶部及中下部基础出现局部松散土体,基础呈现承载力不足、局部脱空、稳定性差且不均匀沉降等不利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基础处... 千岛湖配水工程在闲林出口库内设置自由溢流形式调压井,溢流调压井泄水道左侧距离山谷线较近,泄水道顶部及中下部基础出现局部松散土体,基础呈现承载力不足、局部脱空、稳定性差且不均匀沉降等不利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基础处理经验,通过调整泄水道纵向坡比、回填混凝土、增设盲沟及延伸锚筋长度等措施,对泄水道进行了结构与基础优化设计处理,优化设计后基础处理得当,使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并平稳运行,在施工进度管理、质量把控及成本控制上均具备较好的可行性及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压井 泄水道 松散土体 基础处理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大跨度空间斜对称纽带拱桥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滕小竹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大运路潇河大桥为世界首座大跨度空间斜对称纽带拱桥,桥梁跨径布置为65 m+110 m+110 m+65 m=350 m。大桥通过横梁连接主、副拱与主梁形成拱梁固结,将空间斜对称纽带拱桥力学特性转化为拱梁组合体系,结构自平衡,无水平推力;桥梁拱肋采用... 大运路潇河大桥为世界首座大跨度空间斜对称纽带拱桥,桥梁跨径布置为65 m+110 m+110 m+65 m=350 m。大桥通过横梁连接主、副拱与主梁形成拱梁固结,将空间斜对称纽带拱桥力学特性转化为拱梁组合体系,结构自平衡,无水平推力;桥梁拱肋采用抛物线拱轴线、箱形断面,斜跨主拱跨径国内最大为229 m;主梁采用半封闭双边钢箱梁;对桥梁进行了空间静力、疲劳、稳定、抗震性能整体分析及拱脚局部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斜对称纽带拱 斜跨主拱 外倾副拱 拱梁组合 桥梁设计
下载PDF
应用高强预应力体系的简支箱梁结构设计及影响分析
4
作者 李清池 石龙 +1 位作者 苏永华 马建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为研究应用高强预应力体系对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结构设计及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国内已发布的标准通图中适应1860 MPa预应力强度等级梁体的构造尺寸参数特征,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基础上拟定适应2200、2300、2400 MPa级高强预应力体系的梁体跨... 为研究应用高强预应力体系对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结构设计及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国内已发布的标准通图中适应1860 MPa预应力强度等级梁体的构造尺寸参数特征,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基础上拟定适应2200、2300、2400 MPa级高强预应力体系的梁体跨中截面腹板厚度及底板厚度;建立线单元及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采用高强预应力体系的简支箱梁运营阶段及运梁阶段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强度等级提高,腹板和底板构造尺寸减小,采用所拟截面的梁体运营阶段各受力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梁体的预应力度、残余徐变上拱度有所增加,梁体抗弯刚度、抗扭刚度有所减小,抗弯强度无明显变化;运梁车荷载作用下梁体最大主拉应力随着优化后腹板和底板尺寸减小而增大,在所拟截面下,梁体的腹板、底板厚度的减小值须有所限制,以保证施工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横向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箱梁 高强预应力 理论分析 结构设计 刚度 预应力度 抗弯强度 残余徐变上拱度
下载PDF
Minimum Curvature Design of Three-Element Centripetal-turbine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s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仕平 权龙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The influence of streamline bending inertia force on power loss is investigated.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inertia force and the path on the power loss,the accumulation effect expression of the ine... The influence of streamline bending inertia force on power loss is investigated.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inertia force and the path on the power loss,the accumulation effect expression of the inertia force on its path is derived.The calc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accumulation effect of the unit inertia force on its path depends merely upon the velocity magnitude and the path scroll angle.As long as they are given,the accumulation effect is a constant and independent of the intermediate path.An important conclusion drawn is that the maximum inertia force rather than its accumulation effect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power loss.Thus,a new design method,minimum streamline curvature method,is proposed.Fluid particle movement inside a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an be regarded as curved movement on the circular surface and decomposed into a meridional component and a circumferential component.Each meridional streamline is designed to be close to a circular arc,while each torus streamline is constructed with a circular arc and a straight line segment.Based on the meridional streamline equation,the torus streamline equation and a streamlined thickness function,a blade surface equation of three-element centripetal-turbine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设计方法 最小曲率 涡轮 三元 功率损耗 累积效应 简化方程
下载PDF
基于双层弹性连接的气动变弯度机翼结构设计
6
作者 薛雨亭 杨毅 +2 位作者 刘健 吕军 彭海峰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变弯度机翼是未来先进飞行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机翼结构刚度和弯曲变形能力之间存在的固有矛盾是变弯度机翼结构设计的难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变弯度机翼结构。基于自然界中含羞草的感性运动机理,一方面在变弯度... 变弯度机翼是未来先进飞行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机翼结构刚度和弯曲变形能力之间存在的固有矛盾是变弯度机翼结构设计的难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变弯度机翼结构。基于自然界中含羞草的感性运动机理,一方面在变弯度翼肋的弹性变形区布置双层阵列M型弹性连接件,以兼容结构刚度和柔性变形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翼肋内嵌气动肌肉,满足翼型变形驱动的同时,维持整体翼型结构刚度。通过原理样机的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变弯度机翼设计可满足实现向上13.5°以及向下9.5°的弦向弯度变化效果,从而验证了该变弯度机翼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机翼 弹性连接 结构设计 气动驱动 结构与功能一体化
下载PDF
中厚板辊型设计中压力沿辊身分布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衍生 程晓茹 +4 位作者 李虎兴 庞先进 商存亮 刘微 周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了使中厚板轧机辊型设计快捷且保持辊间各点接触压力相等,利用了压力沿板宽方向呈二次分布、板边缘处变形为平面变形的计算处理,从而使辊型设计更为方便。同时引入辊间接触压力的中、边部比值概念并作合理选择,使设计出的辊型更加完... 为了使中厚板轧机辊型设计快捷且保持辊间各点接触压力相等,利用了压力沿板宽方向呈二次分布、板边缘处变形为平面变形的计算处理,从而使辊型设计更为方便。同时引入辊间接触压力的中、边部比值概念并作合理选择,使设计出的辊型更加完善。生产实际应用表明,新设计的辊型不仅明显降低了板凸度,同时使轧辊磨损均匀,辊耗量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辊型设计 轧制压力 辊间接触压力 轧辊磨损
下载PDF
齿轮齿端曲面倒角加工刀具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7
8
作者 牛占文 孙立 郭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2-15,共4页
齿轮齿端曲面倒角加工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1)成形刀具的设计困难,刀具参数靠试凑法确定;(2)加工过程中刀具的位姿调整费时费力。文中分析了成形刀具的几何结构和倒角加工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倒角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和刀具刀刃回转面的几... 齿轮齿端曲面倒角加工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1)成形刀具的设计困难,刀具参数靠试凑法确定;(2)加工过程中刀具的位姿调整费时费力。文中分析了成形刀具的几何结构和倒角加工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倒角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和刀具刀刃回转面的几何模型,推导出刀具几何参数与加工过程中刀具位姿参数的关系表达式,为刀具设计和位姿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在P ro/E环境下,应用P ro/TOOLK IT开发工具,开发了刀具参数计算及加工仿真系统,为刀具的设计及倒角加工机床的调整提供了软件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齿端倒角 刀具设计 几何建模 仿真
下载PDF
叶型中弧线的最大弯度位置对跨音速压气机叶片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乃兴 张宏武 +1 位作者 徐燕骥 黄伟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2,共4页
本文研究与分析了叶型中弧线的最大弯度位置对跨音速压气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采取了注重流动机理的优化方法,对本文算例的风扇叶片进行了优化,改进后所得的叶片的效率比原设计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跨音速压气机气动设计 叶型中弧线最大弯度位置 叶片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z-θ流面的径流式叶片中弧线造型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磊 李元生 +2 位作者 于明 敖良波 岳珠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7-192,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z流面的径流式叶片中弧线造型设计方法。在子午流面中,定义径流式叶型中弧线径向半径沿轴向的变化规律;在z流面中,结合进出口的气流参数,定义叶型中弧线周向角沿轴向的变化规律;组合生成叶型的中弧线。利用Bézier曲线... 提出一种基于z流面的径流式叶片中弧线造型设计方法。在子午流面中,定义径流式叶型中弧线径向半径沿轴向的变化规律;在z流面中,结合进出口的气流参数,定义叶型中弧线周向角沿轴向的变化规律;组合生成叶型的中弧线。利用Bézier曲线描述中弧线的子午型线和z流面型线,在升级算法和曲率优化的基础上保证了连接处的曲率连续。沿中弧线法线方向依据一定的厚度分布规律生成径流式叶型,并实现了含大小叶片离心式压气机的参数化造型设计。在设计空间中,以超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采样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成具有最小无偏估计的Kriging近似模型,基于此近似模型实现了气动优化设计,提高了离心式压气机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 径流式叶型设计 中弧线造型 子午型线 z-θ流面型线 近似模型
下载PDF
跨音速单转子压气机气动设计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宏武 陈乃兴 +1 位作者 徐燕骥 黄伟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1-583,共3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提高跨音压气机效率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由快速叶片造型和网格生成、三维NS方程求解器和优化方法三部分组成。以绝热效率为设计目标,只选择两个参数-最大弯度和最大厚度相对位置沿叶高的分布为优化参数,成功设计了一... 本文发展了一种提高跨音压气机效率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由快速叶片造型和网格生成、三维NS方程求解器和优化方法三部分组成。以绝热效率为设计目标,只选择两个参数-最大弯度和最大厚度相对位置沿叶高的分布为优化参数,成功设计了一个跨音单转子压气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叶片端布周向弯曲对跨音单转子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弯度 最大厚度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涡格法的螺旋桨剖面拱线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志强 杨晨俊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共6页
船舶螺旋桨的叶剖面形状与其负荷形式、效率、空泡等水动力性能密切相关。剖面拱线与剖面的负荷分布有直接关系。为了设计给定负荷分布的剖面拱线,提出用升力分布定义螺旋桨剖面拱线的负荷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升力分布进行参数化表达,并... 船舶螺旋桨的叶剖面形状与其负荷形式、效率、空泡等水动力性能密切相关。剖面拱线与剖面的负荷分布有直接关系。为了设计给定负荷分布的剖面拱线,提出用升力分布定义螺旋桨剖面拱线的负荷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升力分布进行参数化表达,并进行拱线设计。拱线的设计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使拱线的升力分布满足给定值,拱线的性能计算采用基于薄翼理论的二维涡格法。计算表明:涡格法与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相结合能够精确并快速设计满足给定升力分布的拱线。最后,修改升力分布的部分参数,并由此设计了SJ系列拱线供剖面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叶剖面 拱线设计 升力分布 涡格法 SJ系列拱线
下载PDF
跨音压气机转子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9-304,共6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37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具有全局寻...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37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优化程序,以总压比和绝热效率最大为设计目标,应用该优化方法对NASA Rotor37进行考虑中弧线和厚度分布的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满足流量约束的条件下,绝热效率提高了0.7%,总压比提高了0.66%,并且优化设计时间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跨音压气机转子 多目标优化设计 中弧线 厚度分布 响应面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叶片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4
作者 伊卫林 黄鸿雁 韩万金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开发了基于梯度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并与三维粘性流场求解程序相结合对跨音压气机动叶片进行了以绝热效率最大为目标的三维气动优化设计。先对其进行了沿弦长方向掠设计,绝热效率可提高约0.65%。再对所得掠叶片进行叶型中弧线优化设计得... 开发了基于梯度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并与三维粘性流场求解程序相结合对跨音压气机动叶片进行了以绝热效率最大为目标的三维气动优化设计。先对其进行了沿弦长方向掠设计,绝热效率可提高约0.65%。再对所得掠叶片进行叶型中弧线优化设计得到最终叶片,与初始叶片相比绝热效率提高达1.05%。优化结果表明,动叶片的单纯掠型叶片改进气动性能有限,而弦向掠与中弧线的联合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改善叶片排内流动状况,并具有良好的变工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掠动叶 中弧线 N-S方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二次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红华 邓通发 +1 位作者 宁轲 戴俊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超薄梁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超薄梁引起的反拱过大、梁体开裂等问题,以常用中小跨径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简支梁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中一期预制构件的长度、截面宽度及高...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超薄梁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超薄梁引起的反拱过大、梁体开裂等问题,以常用中小跨径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简支梁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中一期预制构件的长度、截面宽度及高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一期和二期预应力钢筋的控制张拉力的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减小一期梁的高度,增加一期预应力筋配置比例,可以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减小梁的反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预应力组合梁 优化设计 反拱度 承载力
下载PDF
可变后缘弯度机翼柔性蒙皮的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维龙 田东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应用面元法和有限法建立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位于变形后缘上表面的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将被"吸"成鼓包形状,且这个局部变形对翼型后缘部分的压力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在此基... 应用面元法和有限法建立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位于变形后缘上表面的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将被"吸"成鼓包形状,且这个局部变形对翼型后缘部分的压力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随其弹性模量、厚度和初始预应变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柔性蒙皮的变形量随着翼型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不是随着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增大;增加蒙皮的厚度可以减少柔性蒙皮的最小弹性模量和最小拉伸刚度,但蒙皮的厚度受限于机翼的结构空间;满足Jacobs形变准则的蒙皮最小拉伸刚度随着蒙皮预应变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设计 可变后缘弯度 柔性蒙皮 弹性模量 蒙皮厚度 预应变
下载PDF
弯梁桥支座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少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年第8期28-30,共3页
该文通过对某弯梁桥支座的布置方案计算比较,确定出适合该桥的支座布置形式,可为类似弯梁桥支座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弯梁桥 支座设计 支座脱空
下载PDF
翼型型线的参数表达式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海波 程忠庆 赵云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便于对翼型进行反向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研究了用解析函数的参数表达式生成翼型型线或逼近已有翼型型线的数学方法。对儒科夫斯基翼型型线函数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并略去3阶以上小量,获得了由中弧线-厚度函数组成的翼型函数,经过扩展定义,... 为便于对翼型进行反向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研究了用解析函数的参数表达式生成翼型型线或逼近已有翼型型线的数学方法。对儒科夫斯基翼型型线函数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并略去3阶以上小量,获得了由中弧线-厚度函数组成的翼型函数,经过扩展定义,得到翼型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式中常数取值对翼型形状的影响,给出了若干示例。研究表明,中弧线-厚度函数表示的参数表达式结构简单且几何意义明确,适合表达翼型形状;可通过增加厚度函数项的方式得到后缘光滑翼型;一些简单翼型可用一个单闭参数公式表达,复杂翼型可用上、下型线公式分别表达;按规律对翼型函数中的常数赋值,可以方便地生成预期形状的翼型图像,或逼近已有翼型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设计 翼型型线 中弧线函数 厚度函数 解析函数 参数表达式
下载PDF
克服大跨PC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设计措施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山洪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7,共4页
对比分析几座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过度引起梁体开裂的主要设计参数,阐述了引起后期下挠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箱梁持久抗剪承载力,提出构造措施上可供参考的设计参数,并提出克服箱梁后期持续下挠的具体措施,有效地保障梁体处于... 对比分析几座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后期下挠过度引起梁体开裂的主要设计参数,阐述了引起后期下挠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箱梁持久抗剪承载力,提出构造措施上可供参考的设计参数,并提出克服箱梁后期持续下挠的具体措施,有效地保障梁体处于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砼 连续刚构桥 箱梁 设计 预拱度
下载PDF
汽车转向轮前束与车轮外倾角的设计匹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史建鹏 《汽车科技》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重点对转向轮前束与转向轮外倾角的设计匹配进行分析计算,并对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EQ1141G车型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某高机动性能越野车进行了检验验算,得出了合理的结论,解决了长期困扰汽车转向设计师的转向轮前束与转向轮外倾角的设计... 重点对转向轮前束与转向轮外倾角的设计匹配进行分析计算,并对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EQ1141G车型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某高机动性能越野车进行了检验验算,得出了合理的结论,解决了长期困扰汽车转向设计师的转向轮前束与转向轮外倾角的设计匹配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轮前束 转向轮外倾角 设计匹配 汽车转向轮 越野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