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n straw return can increase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improve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Haplic Cambisol 被引量:6
1
作者 Batande Sinovuyo NDZELU DOU Sen ZHANG Xiaow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1018-1030,共13页
Corn straw return to the field is a vital agronomic practice for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its labile fractions,as well as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OC)associated with water-stable aggregates(WSA... Corn straw return to the field is a vital agronomic practice for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its labile fractions,as well as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OC)associated with water-stable aggregates(WSA).Moreover,the labile SOC fra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C turnover and sequestration.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how different corn straw returning modes affect the contents of labile SOC fractions and OC associated with WSA.Corn straw was returned in the following depths:(1)on undisturbed soil surface(NTS),(2)in the 0–10 cm soil depth(MTS),(3)in the 0–20 cm soil depth(CTS),and(4)no corn straw applied(CK).After five years(2014–2018),soil was sampled in the 0–20 and 20–40 cm depths to measure the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C(WEOC),permanganate oxidizable C(KMnO4-C),light fraction organic C(LFOC),and WSA frac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K,corn straw amended soils(NTS,MTS and CTS)increased SOC content by 11.55%–16.58%,WEOC by 41.38%–51.42%,KMnO4-C and LFOC by 29.84%–34.09%and 56.68%–65.36%in the 0–40 cm soil depth.The LFOC and KMnO4-C were prove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fractions to different corn straw returning modes.Compared with CK,soils amended with corn straw increased mean weight diameter by 24.24%–40.48%in the 0–20 cm soil depth.The NTS and MTS preserved more than 60.00%of OC in macro-aggregates compared with CK.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orn yield across all corn straw returning modes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indicating that adoption of NTS and MTS would increase SOC content and improve soil structure,and would not decline crop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size distribution corn straw return corn yield labile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Haplic cambisol
下载PDF
Graphene oxide influences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soil environments of Cd-polluted Haplic Cambisol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Jiaxin Ru Guoyou Chen +2 位作者 Yong Liu Ying Sang Jinfeng So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699-1711,共13页
Graphene oxide(GO),a carbon nanomaterial that is widely use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industries,may pose potential risks to ecosystems,especially the soil ecosystem.Some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frequently po... Graphene oxide(GO),a carbon nanomaterial that is widely use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industries,may pose potential risks to ecosystems,especially the soil ecosystem.Some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frequently polluted with cadmium(Cd) metal.However,there is no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GO on the Cd-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In this study,Cd(100 mg kg^(-1))-polluted soi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O(0,25,50,150,250,and 500 mg L^(-1),expressed as T1,T2,T3,T4,T5,and T6,respectively) for 40 days.The treatment without Cd pollution and GO served as the control(CK).Then,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GO concentrations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d-polluted Haplic Cambisols,the zonal soil in Northeast China.After GO addition,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indexe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Cd-contaminated Haplic Cambisols initially increased by 0.05-33.92% at 25 mg L^(-1),then decreased by0.07-2.37% at 50 mg L^(-1),and then increased by 0.01-24.37%within 500 mg L^(-1) again.The species and abundance of bacteria varied with GO concentration,and G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acterial growth at 25 and 250 mg L^(-1).GO treatments influenc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and the order of similar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as follows:T4=T5> T1=T6> T2> T3> CK.Proteobacteria and Acido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bacteria,accounting for 36.0% and 26.2%,respectively,of soil bacteria.Different GO treatments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metabolic function of bacteria and further influenced the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y affecting several key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soil pH,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otassium,phosphorus,and cadmium.Our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GO on the zonal forest soils of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pollution Haplic cambisols Graphene oxide Bacterial community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反硝化损失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邹国元 张福锁 +2 位作者 巨晓棠 陈新平 刘学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在北京潮土上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量为4.71~9.67kg·ha-1。夏玉米生育期是反硝化损失的关键时期。氮肥施用后的1~2周是氮素反硝化损失的最剧烈阶段... 在北京潮土上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量为4.71~9.67kg·ha-1。夏玉米生育期是反硝化损失的关键时期。氮肥施用后的1~2周是氮素反硝化损失的最剧烈阶段。土壤N_2O的生成、排放与反硝化作用有相似的规律性,N_2O可能大部分来自于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冬小麦 土壤氮素 轮作体系 施用 损失 氮肥用量 反硝化作用 排放 潮土
下载PDF
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64
4
作者 张金霞 曹广民 +2 位作者 周党卫 赵新全 周兴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0,共9页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物候变化,日平均释放速率为(320.86±130.49)mg/m2·h,CO2释放速率的物候变异为草盛期>草枯黄期>草返青期。(3)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主要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制约,而季节动态与气温及0~30cm地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退化草地上CO2释放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速率 暗沃寒冻雏形土 气温 地温 退化草地 过度放牧
下载PDF
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金霞 曹广民 +2 位作者 周党卫 胡启武 赵新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7-634,共8页
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大气 -土壤 -植被 -动物分室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库 0~ 30 cm碳素储量为 2 4 7.30 t C/ hm2 。土壤 CO2 平均释放速率 70 .94± 54.76kg/ (hm2· d) ,年释... 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大气 -土壤 -植被 -动物分室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库 0~ 30 cm碳素储量为 2 4 7.30 t C/ hm2 。土壤 CO2 平均释放速率 70 .94± 54.76kg/ (hm2· d) ,年释放量为 6.630 t C/ (hm2·a) ,比退化草地 4.62 0 t C/ (hm2·a)释放量高。植物包括根系总固碳量为 4.648t C/ (hm2· a) ,动物亚系统中 ,藏系绵羊个体同化的碳素为 7.562 kg C/ (hm2· a) (成年羊 ) ,作为畜产品迁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固碳量占每年土壤 CO2 释放量的 70 .1 6% ,占生长季土壤 CO2 释放量的 96.43% ,退化草地土壤 CO2 释放量比初级生产固碳量要低。认为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是大气温室气体 CO2 的小的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毡寒冻雏形土 碳素储量 碳素循环 矮嵩草草甸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曹广民 李英年 +1 位作者 张金霞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放的日变化与气温及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步 ,只是气温日变化峰值推迟了2 h。地表温度与土壤 CO2 释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入的季节动态受土壤温度 (0~ 30cm,特别是 10 cm)、真... 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放的日变化与气温及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步 ,只是气温日变化峰值推迟了2 h。地表温度与土壤 CO2 释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入的季节动态受土壤温度 (0~ 30cm,特别是 10 cm)、真菌菌丝生物量 (0~ 2 0 cm)、土壤有机碳现存量 (0~ 2 0 cm)和生物量的影响。它们均与土壤CO2 的释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大 ,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减小 ,从而降低土壤 CO2 释放速率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差异显著。而土壤湿度及降雨对土壤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沃寒冻雏形土 高寒灌从 环境因子 土壤 二氧化碳 释放速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温观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英年 鲍新奎 曹广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在海拔高度相同、距离相近的纤维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二者地温具有显著的分布差异。从不同类型土壤40~80cm层次地温分布特征来看,草毡寒冻雏形土区域地温年平均3.0℃,变化剧烈,年较差大... 在海拔高度相同、距离相近的纤维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二者地温具有显著的分布差异。从不同类型土壤40~80cm层次地温分布特征来看,草毡寒冻雏形土区域地温年平均3.0℃,变化剧烈,年较差大,0℃等值线可延伸至很深处。纤维正常有机土地温年平均1.4℃,变化较为平稳,0℃等值线只延至80~90cm左右。二类型地区地温随深度变化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纤维正常有机土 草毡寒冻雏形土 地温 高寒草甸 区域气候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灌口组(K_2g)紫色雏形土的特征与分类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毓蓉 杨昭琮 +3 位作者 陈学华 黄成敏 熊东红 张丹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8-33,共6页
就四川盆地西部白垩系灌口组(K2g)母岩发育紫色雏形土的特征及其基层分类进行了研究。发现盆西K2g紫色雏形土在理化性、肥力和生产性上都有一些特点。采用专家系统建立了紫色雏形土基层分类指标体系,提出以三维指标进行土壤基... 就四川盆地西部白垩系灌口组(K2g)母岩发育紫色雏形土的特征及其基层分类进行了研究。发现盆西K2g紫色雏形土在理化性、肥力和生产性上都有一些特点。采用专家系统建立了紫色雏形土基层分类指标体系,提出以三维指标进行土壤基层分类的新方法,以此对该土壤土系划分进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雏形土 白垩系灌口组(K_2g) 土壤特征 基层分类
下载PDF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_2通量交换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英年 王勤学 +6 位作者 杜明远 赵亮 徐世晓 唐艳鸿 于贵瑞 赵新全 古松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5月中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 g 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 g 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毡寒冻雏形土 草毡表层 有机质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CO2通量
下载PDF
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也萍 冯学钢 巩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根据土壤特性,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探讨8个土壤剖面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其中2个剖面为黑色岩性均腐土土类;1个剖面为钙质湿润淋溶土土类;5个剖面为钙质湿润雏形土土类。
关键词 安徽 石灰土 土壤 分类 均腐土 淋溶土 雏形土
下载PDF
温度和土壤类型对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帘里 孙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3-591,共9页
采用短期(15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三类主要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15~30℃)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净矿化氮量的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其中高有机质土壤大于低有机质土壤。黑... 采用短期(15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三类主要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15~30℃)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净矿化氮量的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其中高有机质土壤大于低有机质土壤。黑土累积净矿化氮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潮土和红壤在25℃以上表现出持平和下降趋势。土壤矿质氮含量变化与培养积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的平方根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矿化对温度的敏感性强。基于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模拟,除黑土的土壤潜在矿化氮库(N0)随温度增加而提高外,其余土壤的N0以及所有土壤的氮矿化速率常数(k0)随温度表现出抛物线型的变化;总体上,土壤氮矿化的适宜温度为20~25℃。在15~20℃内,k0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温度敏感性顺序是红壤>黑土>潮土;在20~30℃内,k0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温度敏感性顺序为黑土>红壤>潮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显著影响累积矿化氮含量,而土壤C/N比显著影响氮矿化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温度 一级动力学模型 黑土 潮土 红壤
下载PDF
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系统分类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新民 潘根兴 +1 位作者 尹力初 周运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对池州市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特性进行了分析,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将该区土壤分成淋溶土纲和富铁土纲和雏形土土纲。从而解决了石灰岩分布区种茶的土壤学上的一些认识问题。
关键词 石灰岩分布区 土壤系统分类 淋溶土 富铁土 雏形土 茶园土壤
下载PDF
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及其与主要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英年 沈振西 周华坤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均有较高的水平 ,0cm~ 6 0cm整层土壤湿度北坡 >滩地 >南坡。土壤湿度在年内可分为春季水分消耗期、雨季初水分补给期、水分波动消耗期和冬季冻结水分稳定聚集期。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加深湿度逐渐降... 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均有较高的水平 ,0cm~ 6 0cm整层土壤湿度北坡 >滩地 >南坡。土壤湿度在年内可分为春季水分消耗期、雨季初水分补给期、水分波动消耗期和冬季冻结水分稳定聚集期。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加深湿度逐渐降低 ,北坡极为明显 ,南坡及滩地降低幅度均匀。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解为周期性变化项、随机性分量项及趋势项。同时表明 ,在土壤湿度较低的南坡 ,以小嵩草等为主的草原化草甸植被类型 ;土壤湿度适中的滩地 ,多以矮嵩草为主的高寒嵩草草甸植被类型 ;湿度较高的北坡 ,多以金露梅为主的灌丛草甸植被类型 ;而在土壤湿度很高、地表长久积水的河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冻雏形土 不同地形部位 土壤湿度 植被类型
下载PDF
北京卧佛寺地区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耿玉清 孙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5,共6页
根据1995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卧佛寺地区土壤的诊断层为淡薄表层、雏形层,诊断特征为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落叶有机土壤物质、铁质特性、盐基呈饱和状态.该土壤应属雏形土纲、干润雏形土亚纲。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发生 古土壤 诊断层
下载PDF
豫东平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武继承 龚子同 +2 位作者 王志勇 寇长林 杨稚娟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通过土壤耕层养分特征分析,论述了不同农田利用和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硝态氮的累积特性。由于“重氮磷,轻有机肥,忽视钾素补给”,土壤养分变化以退化趋势为主,钾素耗竭性明显。硝态氮累积表现为从上向... 通过土壤耕层养分特征分析,论述了不同农田利用和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硝态氮的累积特性。由于“重氮磷,轻有机肥,忽视钾素补给”,土壤养分变化以退化趋势为主,钾素耗竭性明显。硝态氮累积表现为从上向下递减、由上至下递增和相对积累于土体某一深度3种变化趋势。提出了土壤持续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形土 土壤养分 持续利用 钾素 豫东平原
下载PDF
Study on Soil Denitrification in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被引量:4
16
作者 ZOU Guo-yuan ZHANG Fu-suo +2 位作者 JU Xiao-tang CHEN Xin-ping LIU Xue-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Soil denitrification was studied in wheat-maize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on an aquic cambiso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loss amount by denitrification ranged from 4.7 to 9.7 kg per hectar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ni... Soil denitrification was studied in wheat-maize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on an aquic cambiso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loss amount by denitrification ranged from 4.7 to 9.7 kg per hectar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the key stage for denitification was during summer maize-growth-period, especially within 1-2 weeks after fertilizer nitrogen was applied. Similar trend was found between soil N2O production/emission dynamic and denitrification dynamic in the rotation system,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mainly N2O is produced in nitrific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c cambisol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DENITRIFICATION N2O
下载PDF
四川紫色雏形土的蒸发性及其与土壤结构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阿都 何毓蓉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S1期42-45,共4页
结合四川土壤基层分类 ,选取四川紫色雏形土的几个土系 ,对土壤的水分发性能及其与土壤结构性尤其是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的相关关系分析发展 ,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蒸发历时之间总体上符合乘幂方程 ;... 结合四川土壤基层分类 ,选取四川紫色雏形土的几个土系 ,对土壤的水分发性能及其与土壤结构性尤其是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的相关关系分析发展 ,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蒸发历时之间总体上符合乘幂方程 ;土壤蒸发速度与〈0 .0 0 1mm的颗粒含量呈明显相关关系 ,与 >0 .2 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雏形土 蒸发性 机械组成 微团聚体组成 相关性
下载PDF
祁海山海北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地温状况及诊断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英年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 ,虽然区域气候一致 ,但地温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 0cm~ 5 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 ,且南坡 >滩地 >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 ,夏... 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 ,虽然区域气候一致 ,但地温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 0cm~ 5 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 ,且南坡 >滩地 >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 ,夏季自上而下略有降低。地温年较差滩地 >北坡 >南坡。年内地温在冷暖转换期的春秋季 ,土壤热量交换迅速 ,而在夏冬二季热量交换平稳。依土壤温度诊断特性来看 ,海北不同地形部位的寒冻雏形土均属寒性土壤的温度状况 ,其中北坡地温更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海北地区 寒冻雏形土 地形 地温 诊断特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北京妙峰山低山森林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2-86,共5页
该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研究了北京妙峰山低山森林土壤的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1995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土壤属雏形土纲,湿润雏形土亚纲,简育湿润雏形土类.
关键词 低山 森林土壤 土壤分类
下载PDF
有机物料深混还田对棕壤孔隙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陈旭 韩晓增 +4 位作者 王晓辉 郭振希 陆欣春 严君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264-273,共10页
土壤孔隙结构在土壤水分和物质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不同耕作方式和有机物料还田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开始,以辽宁南部棕壤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耕作(T15)为对照,分析了秸秆浅混还田(0~... 土壤孔隙结构在土壤水分和物质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不同耕作方式和有机物料还田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开始,以辽宁南部棕壤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耕作(T15)为对照,分析了秸秆浅混还田(0~15 cm)(T15+S)、秸秆深混还田(0~35 cm)(T35+S)和秸秆有机肥配施深混还田(0~35 cm)(T35+SM)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采集0~15 cm和15~35 cm土层原状土柱,采用CT扫描和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土壤孔隙参数,包括孔隙分布特征、>31μm孔隙总数、>31μm孔隙度、成圆率、欧拉数、各向异性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T35+S和T35+SM处理较T15处理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与T15处理相比,0~15 cm土层T15+S、T35+S和T35+SM处理>31μm孔隙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5.2%、54.4%和60.5%(P<0.05),>31μm孔隙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6.9%、39.7%和55.1%(P<0.05),不同孔径孔隙数量也表现出显著降低。而在15~35 cm土层T35+S和T35+SM处理>31μm孔隙总数、孔隙度和不同孔径孔隙数量均较T15处理增加。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改善了上下土层孔隙连通度,促使孔隙形状趋于规则,表现为与T15+S和T15处理相比,0~15 cm和15~35 cm土层下T35+S和T35+SM处理各向异性和欧拉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T15处理相比,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35+SM处理最高,增产了10.4%(P<0.05)。0~15 cm土层>31μm孔隙总数、孔隙度和500~1000μm孔隙数量与产量相关性最大,分别达到了28.0%、32.2%和27.1%;15~35 cm土层500~1000μm孔隙数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29.0%。因此,有机物料深混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供水能力,提高了该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是较为理想的棕壤地力培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有机物料还田 棕壤 土壤孔隙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