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C和NHS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敏 陈野 +3 位作者 刘君 周淑红 王君予 李燕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其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率,研究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对成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乙醇为溶剂,EDC和NHS的添加量分别为0.06 g/g...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其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率,研究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对成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乙醇为溶剂,EDC和NHS的添加量分别为0.06 g/g时,制得的膜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83 MPa,较未添加交联剂的蛋白膜提高97.6%;伸长率为5.5%,提高57.1%;水蒸气透过率为2.5×10-8(g·m)/(m2·h·Pa),降低43.2%;吸水率为39.4%,降低24.4%;质量损失率为3.6%,增加20.0%;静态接触角为67.4°,表明膜表面仍为疏水表面。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显示,加入交联剂后,蛋白分子聚集体变小,以均一的小球型聚集体形式紧密有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 玉米醇溶蛋白 成膜性质
下载PDF
EDC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喻平 胡泉源 +1 位作者 祁小云 杨飞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9-11,23,共4页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是一种水溶性的新的碳二亚胺衍生物,可用作缩合剂、交联剂,本文详细综述了EDC在酰胺化、多肽合成、酯化、高分子合成等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这些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透明质酸和EDC的轻度交联研究
3
作者 李红梅 史文红 +1 位作者 罗西友 张素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年第4期232-233,253,共3页
我们用水溶性的碳化二亚胺(EDC)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A)进行轻度交联,得到溶于水的产物。通过控制交联剂的使用量和反应时间,不同分子量的HA,其轻度交联的条件也不一样。对HA和碳化二亚胺的轻度交联作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透明质酸(HA) 碳化二亚胺(edc) 化学修饰 衍生物 轻度交联
下载PDF
乙醇/苹果酸强化碳化二亚胺改性胶原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永铭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作为一种可食用的绿色环保材料,胶原膜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但较弱的机械性能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论文探究了碳酰二亚胺在水相(AW-COL)、乙醇/水双相(AW/E-COL)和含苹果酸的乙醇/水双相中(AW/E-MA)对胶原膜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W/E-... 作为一种可食用的绿色环保材料,胶原膜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但较弱的机械性能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论文探究了碳酰二亚胺在水相(AW-COL)、乙醇/水双相(AW/E-COL)和含苹果酸的乙醇/水双相中(AW/E-MA)对胶原膜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W/E-COL和AW/E-MA改性后的胶原膜中形成较多酰胺键,膜的耐水性、耐酶解性、热稳定性、蒸煮性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中,AW/E-MA改性后,胶原膜干强度和湿强度分别从(92.90±5.21)MPa和(3.21±0.32)MPa提高到(163.36±10.55)MPa和(24.64±4.19)MPa。然而,AW-COL改性对胶原膜性能提升不明显,这可能是膜中酰胺键生成较少且结构受到一定破坏所致。研究表明,AW/E-MA改性后的胶原膜理化性质优异,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食品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苹果酸 乙醇 碳酰二亚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乳铁蛋白介导的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的构建
5
作者 赵莹 叶小玲 +2 位作者 钟娜娜 谢华松 聂华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建立乳铁蛋白介导的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通过对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种类、脂质材料及有机溶剂等单因素考察,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用碳化二亚胺偶联法,将乳铁蛋白连接到纳... 目的:建立乳铁蛋白介导的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通过对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种类、脂质材料及有机溶剂等单因素考察,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用碳化二亚胺偶联法,将乳铁蛋白连接到纳米脂质载体表面,制备载阿霉素-乳铁蛋白配体纳米脂质载体;对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及乳铁蛋白介导的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形态学特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并采用激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PDI。结果:根据优化工艺制备出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并成功将乳铁蛋白偶联至该纳米脂质载体表面;外观形态良好,分散性较好,粒度较为均匀;空白纳米脂质载体粒径在194 nm左右,载药后,粒径有所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当载药的纳米脂质载体连接上乳铁蛋白后,粒径增大到241.0 nm。结论:从TEM形态学观察和粒径的变化上均能证明乳铁蛋白的成功连接,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乳铁蛋白介导的阿霉素纳米脂质载体,有望成为载阿霉素的新型肺癌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乳铁蛋白 纳米脂质载体 乳化-溶剂挥发法 碳化二亚胺偶联法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固相微球与黄曲霉毒素B_1抗体偶联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春洪 李培武 +3 位作者 张文 杨金娥 丁小霞 刘学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以表面带羧基的聚丙烯酰胺固相微球为载体,通过碳二亚胺(EDC)活化,共价结合兔黄曲霉毒素B1抗体。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偶联pH值为6.0~6.5,最适反应时间为17~20h,最佳EDC用量为5~15mg/10mg微球。抗体的最大偶联效率达60.40%,为利用聚丙烯... 以表面带羧基的聚丙烯酰胺固相微球为载体,通过碳二亚胺(EDC)活化,共价结合兔黄曲霉毒素B1抗体。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偶联pH值为6.0~6.5,最适反应时间为17~20h,最佳EDC用量为5~15mg/10mg微球。抗体的最大偶联效率达60.40%,为利用聚丙烯酰胺微球建立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微球 黄曲霉毒素B1抗体 偶联
下载PDF
碳化二亚胺对透明质酸进行化学修饰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枞 徐政 +1 位作者 顾其胜 陈景华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用水溶性的碳化二亚胺 (EDC)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 (HA)进行化学修饰 ,研究交联产物 (HA EDC)的物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方法 :制备HA与EDC的交联产物 ,对该交联产物进行流变性和热学性能的研究 ,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 目的 :用水溶性的碳化二亚胺 (EDC)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 (HA)进行化学修饰 ,研究交联产物 (HA EDC)的物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方法 :制备HA与EDC的交联产物 ,对该交联产物进行流变性和热学性能的研究 ,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 :反应时间和交联剂添加量的不同可以改变交联反应的交联度。不同摩尔比的EDC和HA的交联产物有不同的溶胀性。光谱分析得到交联产物的N 酰脲的结构。结论 :可以用碳化二亚胺来对透明质酸进行化学修饰 ,得到具有很强吸水性并且吸水性可以控制的交联产物 ,交联反应过程中 ,产物的结构从不稳定的O -异酰脲转变为稳定的N -酰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二亚胺 透明质酸 化学修饰 交联反应 衍生物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茉莉酸在橡胶树体内移动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敏晶 陈月异 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以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无性系ZY7-33-97萌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的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外源茉莉酸在植物体内的移动规律。对3H-JA喂饲的材料采用2%(质量浓度)EDC(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体... 以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无性系ZY7-33-97萌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的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外源茉莉酸在植物体内的移动规律。对3H-JA喂饲的材料采用2%(质量浓度)EDC(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体积分数)戊二醛(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固定24h,进行石蜡切片的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在1min内,施用部位的表皮、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均有3H-JA分布;5 ̄30min内,在施用部位及其上下5cm和10cm处的茎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均含有3H-JA,但在表皮和皮层薄壁细胞中则无。3H-JA分布在筛管、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形成层区以及导管、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其中,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及筛管、导管壁周围分布最多。JA在橡胶树内可快速通过韧皮部经由形成层径向运输到木质部,同时,JA能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纵向长距离双向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茉莉酸 ^3H—JA 放射自显影 edc[1-Ethyl-3-(3-dimethyl a 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ide]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蕾 何小维 刘晓云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法合成甲基苯丙胺人工全抗原。方法:以BSA蛋白做载体蛋白,用碳二亚胺法偶联合成甲基苯丙胺抗原,并用紫外扫描、蛋白电泳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甲基苯丙胺与BSA连接成功,连接产物分子量增加,且每...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法合成甲基苯丙胺人工全抗原。方法:以BSA蛋白做载体蛋白,用碳二亚胺法偶联合成甲基苯丙胺抗原,并用紫外扫描、蛋白电泳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甲基苯丙胺与BSA连接成功,连接产物分子量增加,且每分子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的甲基苯丙胺分子数为21个;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结果显示,合成抗原与抗体有特异性反应,具有活性,交叉反应良好。结论:此抗原可作为甲基苯丙胺免疫用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牛血清白蛋白 1-乙烷基-3-(3-二甲基胺丙基) 碳二亚胺(edc) 免疫检测
下载PDF
吗啡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云 何小维 王继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法合成吗啡人工全抗原。方法:混合酸酐法和碳二亚胺连接法,用BSA及OVA蛋白做载体蛋白,利用紫外光谱扫描及蛋白质电泳两种方法判断连接是否成功。结果:连接成功,连接产物分子量增加,且每分子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的吗啡...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法合成吗啡人工全抗原。方法:混合酸酐法和碳二亚胺连接法,用BSA及OVA蛋白做载体蛋白,利用紫外光谱扫描及蛋白质电泳两种方法判断连接是否成功。结果:连接成功,连接产物分子量增加,且每分子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的吗啡分子数为40-48个,每分子卵清白蛋白(OVA)连接的吗啡分子数为13-16个。结论:此两种方法能成功合成吗啡人工抗原,且该抗原可作为吗啡免疫用抗原以及吗啡免疫检测方法建立所用包被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免疫检测 混合酸酐 牛血清白蛋白 卵清白蛋白 1-乙烷基-3-(3-二甲基胺丙基)碳二亚胺(edc)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氨基封端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合成及溶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晓亚 姜鹏 +3 位作者 周华 江金强 白绘宇 江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用巯基乙胺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氨基封端的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H2N-PAMPS).再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在室温下催化H2N-PAMPS的端氨基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羧... 用巯基乙胺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氨基封端的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H2N-PAMPS).再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在室温下催化H2N-PAMPS的端氨基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得到接枝物SPI-g-NH-PAMPS.用1H-NMR、傅利叶红外光谱、13C-NMR对H2N-PAMPS和接枝物SPI-g-NH-PAMPS进行结构表征.用zeta电位仪、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动态激光光散射对SPI及其接枝物SPI-g-NH-PAMPS的水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SPI相比,SPI-g-NH-PAMPS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乳化性等有所改善,接枝物SPI-g-NH-PAMPS聚集体粒径增大,形成独特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接枝物
下载PDF
抗菌剂聚六亚甲基盐酸胍改性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宋羽 姚莉 +2 位作者 王霞 顾顺超 吴蓁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2,共4页
以丙烯酸(AA)为键合剂修饰壳聚糖(CS),制备出含羧基的AA接枝CS(CS-AA);然后利用缩合剂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及活化剂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将CS-AA中引入的羧基与抗菌剂PHMG(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制得CS-AA-PHM... 以丙烯酸(AA)为键合剂修饰壳聚糖(CS),制备出含羧基的AA接枝CS(CS-AA);然后利用缩合剂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及活化剂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将CS-AA中引入的羧基与抗菌剂PHMG(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制得CS-AA-PHMG(PHMG改性CS)抗菌剂。研究结果表明:CS分子链中已成功接枝了AA,CS通过键合剂、缩合剂和活化剂成功接入了抗菌剂PHMG;PHMG在CSAA-PHMG中的接枝含量为(9.5±2.0)%,符合目标物抗菌性及抗菌持久性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酸 聚六亚甲基盐酸胍 N 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1-羟基苯并三氮唑 酰胺化
下载PDF
肝素化牛心包膜对VEGF_(165)控释的体外研究
13
作者 魏屹晗 胡帼颖 +3 位作者 刘欣 罗涛 晏飞燕 顾汉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2-758,共7页
通过交联的去细胞牛心包膜进行肝素化表面改性,提高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控释能力及对内皮细胞(ECs)的促增殖能力。采用3种方式进行肝素改性,即共价键合肝素、离子结合肝素以及共价-离子联合负载肝素。评估肝素化基质对VEGF... 通过交联的去细胞牛心包膜进行肝素化表面改性,提高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控释能力及对内皮细胞(ECs)的促增殖能力。采用3种方式进行肝素改性,即共价键合肝素、离子结合肝素以及共价-离子联合负载肝素。评估肝素化基质对VEGF控释及促ECs粘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价键合肝素,结合VEGF稳定性强;而离子结合肝素,结合VEGF量可任意调节,且表面易于ECs粘附;共价-离子联合负载肝素,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这种方式肝素改性的牛心包具有良好的VEGF控释能力和促ECs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碳化二亚胺 聚乙烯亚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薯蓣皂素免疫原的合成及其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江丽 李家儒 何骥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3-786,共4页
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法和水溶性碳二亚胺[1 ethyl 3 (3 dimethy laminopropyl)carbodiimidehydrochloride,EDC]法,分别将琥珀酸酐化的薯蓣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 bumin,BSA)偶联,得到不同的... 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法和水溶性碳二亚胺[1 ethyl 3 (3 dimethy laminopropyl)carbodiimidehydrochloride,EDC]法,分别将琥珀酸酐化的薯蓣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 bumin,BSA)偶联,得到不同的免疫原,通过免疫获得兔多克隆抗体,用间接竞争性Dot ELISA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种免疫原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DCC法合成的薯蓣皂素免疫原免疫效果优于ED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素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法 水溶性碳二亚胺法 偶联 多克隆抗体 DOT-ELISA 免疫原 合成 淄体激素类药物
下载PDF
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异种猪肌腱修复跟腱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宪辉 高春光 +3 位作者 崔胜杰 刘桂花 杨建博 林月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53-2158,共6页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横向切除40只日本大白兔双侧跟腱,随机分组:实验...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效果。方法:横向切除40只日本大白兔双侧跟腱,随机分组:实验组以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对照组以自体肌腱移植修复。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两组新生组织内细胞主要都是单核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术后1-4周主要是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成纤维细胞,细胞聚集区的细胞周围有新生胶原形成,这些胶原的走向较紊乱;局灶性条索状成熟胶原呈岛状分布,形成所谓"胶原岛";术后12周时细胞越来越拉长,成为梭形和长条形的纤维细胞。②实验室检测:两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生物力学性能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肌腱 碳化二亚胺 脱细胞 异种移植 羟脯氨酸 跟腱缺损 其他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具末端Boc氨基的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研究
16
作者 王雨佳 游丹 +3 位作者 危俊吾 林峰 钱杨杨 毕韵梅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3期57-58,共2页
用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作为脱水缩合剂,分别催化具羧基末端的硫代氨基甲酸酯与N-Boc-乙二胺反应,合成具末端Boc氨基的硫代氨基甲酸酯,用1HNMR谱证明所得产物为预期结构。并对两种方法进行... 用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作为脱水缩合剂,分别催化具羧基末端的硫代氨基甲酸酯与N-Boc-乙二胺反应,合成具末端Boc氨基的硫代氨基甲酸酯,用1HNMR谱证明所得产物为预期结构。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DC为脱水缩合剂时,实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后处理无需加入有机溶剂,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 硫代氨基甲酸酯 脱水缩合剂
下载PDF
An Alternative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utrient Fortifier N-(1-(Phenylacetyl)-L-prolyl) Glycine Ethyl Ester
17
作者 李艳如 崔建兰 +3 位作者 于思源 钟丛杉 王宁 王晓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727-1734,1611,共9页
A nutritional fortifier N-(1-(phenylacetyl)-L-prolyl)glycine ethyl ester(4)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wo synthetic scheme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1H-NMR,^13C-NMR,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crysta... A nutritional fortifier N-(1-(phenylacetyl)-L-prolyl)glycine ethyl ester(4)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wo synthetic scheme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1H-NMR,^13C-NMR,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The intermediate N-phenylacetyl-L-proline(2)was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liquid reaction of L-proline and phenylacetyl chloride directly.Compound 2(C13 H15 NO3,Mr=233.26)belongs to the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8.9468(3),b=9.3190(3),c=14.0453(4)A,V=1171.03(6)A^3,Z=4,Dc=1.323 g/cm^3,μ=0.773 mm^-1,F(000)=496.0,the final R=0.0313 and wR=0.0797 for all data.Compound 4(C17 H22 N2 O4,Mr=318.36)is of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6.5831(2),b=8.5536(2),c=28.9138(9)A,V=1628.11(8)A^3,Z=4,Dc=1.299 g/cm3,μ=0.763 mm-1,F(000)=680.0,the final R=0.0353 and wR=0.0816 for al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phenylacetyl)-L-prolyl) GLYCINE ETHYL ESTER N-phenylacetyl-L-proline dicyclohexyl-carbodiimide crystal structure GLYCINE 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下载PDF
In vitro Studies on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Heparinized Bovine Pericardiums
18
作者 WEI Yi-han HU Guo-ying +3 位作者 LIU Xin LUO Tao YAN Fei-yan GU Han-qing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3期93-102,113,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its effect on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ECs) in acellular fresh specimens of bovine pericardiu...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its effect on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ECs) in acellular fresh specimens of bovine pericardiums, which were modified by heparinization. Methods: Cross-linked aeellular fresh specimens of bovine perieardiums were heparinized by three methods: (1) heparinizcd N-(3-diin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EDC) treated acellular tissue samples; (2) heparinized poly(ethyleneimine) (PEI) treated acellular tissue samples; (3) heparinized EDC-PEI treated aeellular tissue samples. Controlled release of VEGF and its effect on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Cs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EGF had better performance in heparinized EDC-PEI tre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heparinized EDC-alone treated group and heparinized PEI -alone group. We could observe enhanced ability to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via modest moisture and effective controlled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EGF. Conclusion: Binding of VEGF in heparinized EDC treated group was stable, while reiease of VEGF in heparinized treated group was adjusted freely. Interestingly, controlled binding and release of VEGF could exert beneficial effect on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Cs in heparinized EDC-PEI treated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RIN N-(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edc poly (ethyleneimine) (PE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ndothelial cells (E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