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三维编织预制体渗透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周胜兵 姜又强 +2 位作者 宁慧铭 胡宁 刘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用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开展了预制体材料渗透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模具为厚度可调的长方体中空结构。通过分析液体在厚度和孔隙率不同的4种三维编织预制体内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所有预制体在面内的渗透主向... 针对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用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开展了预制体材料渗透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模具为厚度可调的长方体中空结构。通过分析液体在厚度和孔隙率不同的4种三维编织预制体内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所有预制体在面内的渗透主向与编织的轴/横向平行,且轴向渗透率约为横向渗透率值的3.2倍。液体在A预制体内的渗透性最好,其轴向、横向和厚度方向的渗透率值分别为1.136×10^(-10)、4.259×10^(-11)和5.900×10^(-12)m^(2),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率远小于面内渗透率,差距在1~2个数量级。液体在预制体内3个方向上的渗透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预制体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特性影响了面内的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预制体 渗透率 厚度 空隙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的研究
2
作者 董经经 荆云娟 +3 位作者 张艺会 尉寄望 杨燕宁 李利娜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35-38,41,共5页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和制备技术方面加速攻关突破。三维编织碳纤维预制体由于其可设计性强,特殊的耐腐蚀性能,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各种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和制备技术方面加速攻关突破。三维编织碳纤维预制体由于其可设计性强,特殊的耐腐蚀性能,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各种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为对象,研究数字模拟三维编织动程,分析分散减纱工艺及不等层设计工艺原理,为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的净近成型的实现作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增强预制体 三维编织技术 分散减纱技术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碳坩埚预制体柔性缠绕成形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征 董九志 +1 位作者 陈云军 蒋秀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4-1190,1198,共8页
为解决目前手工增强缠绕碳/碳坩埚预制体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坩埚预制体柔性缠绕成形系统。基于非测地线法提出了适用于一端平面封头一端椭球封头特殊回转体结构坩埚芯模的线型设计流程,介绍... 为解决目前手工增强缠绕碳/碳坩埚预制体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坩埚预制体柔性缠绕成形系统。基于非测地线法提出了适用于一端平面封头一端椭球封头特殊回转体结构坩埚芯模的线型设计流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线型设计的各个模块及实现方法,并对设计线型进行了仿真;根据缠绕特性设计了四自由度专用缠绕机运动机构,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和触摸屏设计了四自由度缠绕机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碳纤维增强缠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缠绕机运行稳定,纤维可连续稳定地缠绕在芯模表面,所设计的系统可实现碳纤维增强碳/碳坩埚预制体的自动化缠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预制体 碳纤维增强缠绕 非测地线 线型轨迹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反应熔渗制备C_(f)/C-Zr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烧蚀性能
4
作者 杨良伟 陈昊然 +2 位作者 金鑫 刘伟 刘俊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构,C_(f)/C-Zr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23.2 MPa和46.6 GPa,表现为韧性断裂。采用氧乙炔实验进行抗烧蚀测试,在表面温度为1800~1900℃下,ZrC含量较多的C_(f)/C-ZrC-Si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63 mg/s和2.367μm/s,ZrC含量较少的C_(f)/C-SiC-ZrC复合材料分别为2.056 mg/s和5.067μm/s,C_(f)/C-Zr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碳纤维预制体 反应熔渗 C_(f)/C-ZrC-SiC 抗烧蚀性能 钉扎效应
下载PDF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谢征芳 肖加余 +3 位作者 陈朝辉 王兴业 郑文伟 江大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以Al(NO3)3和AlCl3为起始物,制备得到Ⅰ#、I#复合材料。研究表明,以Al(NO3)3为起始物配制的溶胶粘度较小,利于材料的致密化。经过溶胶浸渍、凝胶、裂解13个周期后,Ⅰ#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86g/cm3和145.2MPa,而II#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63g/cm3和104.1MPa,材料均呈典型的韧性断裂模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的断口形貌,发现断口表面有大量的纤维拔出,纤维表现了较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三维编织物 氧化铝 陶瓷复合材料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先驱体转化法浸渍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所俊 郑文伟 +1 位作者 肖加余 陈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剧降低PCS/DVB溶液的粘度 ,有利于浸渍。PCS/DVB溶液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50℃~ 6 0℃ ,2MPa。PCS熔融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30 0℃ ,2MPa。采用PCS/DVB溶液法浸渍时的浸渍效率优于PCS熔融法。经四个浸渍裂解周期后溶液法制备的材料密度 (1.53g/cm3~ 1.6 1g/cm3)明显优于先驱体熔融法 (1.4 3g/cm3~ 1.5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编织物 先驱体转化 C5/SiC 碳化硅 纤维增强
下载PDF
两种针刺纤维性能与成型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嵇阿琳 崔红 +2 位作者 李贺军 程文 张晓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4,228,共4页
研究了2种适合针刺炭预制体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炭纤维的性能,并对比了2种纤维成网性能和针刺性能的差异。预氧丝纤维炭化后拉伸强度为2 000 MPa,低于炭纤维(≥3 000 MPa)。预氧丝纤维单丝断裂延伸率是炭纤维的4倍,针刺Z向纤维平均长度... 研究了2种适合针刺炭预制体纤维——预氧丝纤维和炭纤维的性能,并对比了2种纤维成网性能和针刺性能的差异。预氧丝纤维炭化后拉伸强度为2 000 MPa,低于炭纤维(≥3 000 MPa)。预氧丝纤维单丝断裂延伸率是炭纤维的4倍,针刺Z向纤维平均长度8~15 mm,是炭纤维的3~4倍;3K炭布/预氧丝网胎针刺预制体Z向剥离强度达到0.594MPa,而3K炭布/炭纤维网胎针刺预制体剥离强度为0.128 MPa。炭纤维网胎针刺预制体热处理过程尺寸稳定,可满足高强度薄壁C/C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要求。预氧丝网胎针刺预制体层间连接紧密,适合制备厚壁C/C复合材料部件,整体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丝纤维 炭纤维 网胎 针刺 预制体
下载PDF
烧蚀型面结构对CVI+HPIC工艺制备针刺C/C喉衬等离子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小军 杨杰 +2 位作者 郑蕊 张兆甫 杨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4-660,共7页
以碳纤维无纬布/碳纤维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经化学气相渗透(CVI)联合沥青高压碳化(HPIC)工艺制备了热解碳+沥青碳双元基针刺C/C喉衬材料,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μ-CT)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等离子烧蚀试验考察... 以碳纤维无纬布/碳纤维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经化学气相渗透(CVI)联合沥青高压碳化(HPIC)工艺制备了热解碳+沥青碳双元基针刺C/C喉衬材料,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μ-CT)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等离子烧蚀试验考察了针刺喉衬材料X-Y纤维铺层面(0°)、Z向针刺面(90°)以及两者间过渡层面(23°、45°和68°)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VI+HPIC组合工艺能使针刺材料达到高致密态,获得了孔隙率仅为4%的C/C材料,材料内部孔隙呈离散态分布,其中98%的孔隙为小于20μm的小孔。烧蚀结果显示,针刺C/C材料不同区域的烧蚀性能存在差异,从X-Y层面(0°)到Z向针刺面(90°),其耐烧蚀性能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68°层面耐烧蚀性能最好,线、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56 mm/s、0.050 g/s。烧蚀面纤维的排布是影响烧蚀性能的关键因素,68°层面因形成的尖端烧蚀模式占比较高,表现出最佳的耐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制体 C/C复合材料 烧蚀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软硬混编预制体增强沥青基4D-C/C材料的拉伸破坏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小军 乔生儒 +3 位作者 程文 邹武 崔红 王坤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0-306,共7页
以X-Y平面依次铺设炭纤维束、Z向穿插炭棒的4D软硬混编为预制体,采用沥青液相常压、高压浸渍/炭化-石墨化循环致密工艺制备4D-C/C复合材料。通过该材料Z向(炭棒方向)的拉伸实验,测定其拉伸性能和力学行为,并采用SEM分析试样表面及断口... 以X-Y平面依次铺设炭纤维束、Z向穿插炭棒的4D软硬混编为预制体,采用沥青液相常压、高压浸渍/炭化-石墨化循环致密工艺制备4D-C/C复合材料。通过该材料Z向(炭棒方向)的拉伸实验,测定其拉伸性能和力学行为,并采用SEM分析试样表面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宏观上拉伸试样以炭棒整体拔出的形式破坏;细观尺度上,试样表面形成了与载荷方向垂直的贯穿性裂纹,裂纹以2 mm左右的距离呈等间距分布;材料进一步的破坏过程中,基体裂纹在X-Y向纤维束中呈线性扩展,快速分割了基体材料,使4D-C/C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演变为1D-C/C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于炭棒与基体炭界面结合弱,炭棒以拔出方式失效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混编预制体 4D—C C材料 拉伸性能 破坏机理
下载PDF
炭纤维编织物中引入SiC微粉的超声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文伟 陈朝辉 姚俊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缩短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炭纤维三维编织物(3D-BCf)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周期,在3D-BCf中采用超声浸渍法预先引入SiC微粉。考察了微粉粒度、浆料SiC/无水乙醇(EtOH)质量比等参数对引入SiC微粉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微... 为缩短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炭纤维三维编织物(3D-BCf)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周期,在3D-BCf中采用超声浸渍法预先引入SiC微粉。考察了微粉粒度、浆料SiC/无水乙醇(EtOH)质量比等参数对引入SiC微粉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微粉粒度为0.4μm、浆料SiC/EtOH质量比为1∶1时超声浸渍效果最佳,在3D-BCf中引入SiC微粉的体积分数可达到16.4%,预先引入SiC微粉可以缩短材料的致密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浸渍法 炭纤维三维编织物 SIC微粉 陶瓷基复合材料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下载PDF
熔体在连续纤维预制型中的浸渗动力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家康 秦振凯 周尧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浸渗动力学。提出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浸渗模型 ,依据达西定律推导出相应的纵向和横向浸渗系数 ,测定了铝液在碳纤维 /碳化硅颗粒混杂预制型中的纵向和横向浸渗速度。结果表明 ... 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浸渗动力学。提出了熔体沿连续纤维纵向和横向的浸渗模型 ,依据达西定律推导出相应的纵向和横向浸渗系数 ,测定了铝液在碳纤维 /碳化硅颗粒混杂预制型中的纵向和横向浸渗速度。结果表明 :当熔体浸渗同样距离时 ,沿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浸渗速度约是沿平行于纤维轴向浸渗速度的 2 .0~ 2 .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漫渗动力学 碳纤维 混杂预制型
下载PDF
挤压铸造法制备(Al_2O_(3f)+C_f)/ZL109复合材料及其组织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谈淑咏 方峰 +1 位作者 施春陵 蒋建清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5-1148,共4页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氧化铝纤维和碳纤维混杂增强ZL109复合材料,SEM观察预处理前后的氧化铝纤维、碳纤维的形貌,金相显微镜观察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预处理使氧化铝纤维和碳纤维长径比满足制备合格预制件的要求,并有利于纤...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氧化铝纤维和碳纤维混杂增强ZL109复合材料,SEM观察预处理前后的氧化铝纤维、碳纤维的形貌,金相显微镜观察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预处理使氧化铝纤维和碳纤维长径比满足制备合格预制件的要求,并有利于纤维在预制件中的均匀分散及预制件的成型;挤压铸造法制备的(Al2O3f+Cf)/ZL109复合材料中纤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并具有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法 碳纤维 氧化铝纤维 预制件 氧化铝纤维和碳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炭纤维预制体的微波加热性能及其加热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继兆 曾燮榕 +3 位作者 熊信柏 黎晓华 唐汉玲 李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5-1168,共4页
通过研究微波功率、炭纤维预制体的密度和叠层层数对预制体微波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微波电场在预制体中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炭纤维预制体的微波加热模型,并对其损耗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450±50)MHz的微波波段,炭纤维预制... 通过研究微波功率、炭纤维预制体的密度和叠层层数对预制体微波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微波电场在预制体中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炭纤维预制体的微波加热模型,并对其损耗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450±50)MHz的微波波段,炭纤维预制体能吸收微波而加热,其损耗机制主要为偶极子极化、界面极化及电导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微波加热 温度梯度 预制体
下载PDF
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在炭纤维预制体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腾飞 刘磊 +2 位作者 徐惠娟 刘杰 卢超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炭纤维预制体及其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缺陷,对其进行无损检测非常重要。本工作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对炭纤维预制体及炭/炭复合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对炭纤维预制体中可能存在的缺... 炭纤维预制体及其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缺陷,对其进行无损检测非常重要。本工作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对炭纤维预制体及炭/炭复合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对炭纤维预制体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夹杂以及炭/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均匀性进行无损检测是有效的。炭纤维预制体中存在锥状断针和局部结构疏松缺陷,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分析得到的密度分布与取样实测的密度分布结果相吻合,这为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提供了快速、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 炭纤维预制体 炭/炭复合材料 缺陷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基体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艳芝 殷小玮 +1 位作者 尹洪峰 范尚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刹车材料 碳纤维预制体 基体改性 浆料浸渗
下载PDF
光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疏水化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从云 欧廷雄 +5 位作者 钱凡 陈炎 强敏 柯昌美 余高奇 郭飞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为找出光纤预制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改性效果好的硅烷偶联剂,用KH-560、KH-151、KH-171、KH-602和CG-551等10种硅烷偶联剂对该白炭黑进行改性。白炭黑在140℃下活化20 h,将活化的白炭黑3 g分别与10种不同的偶联剂0.3 m L在45 m L二... 为找出光纤预制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改性效果好的硅烷偶联剂,用KH-560、KH-151、KH-171、KH-602和CG-551等10种硅烷偶联剂对该白炭黑进行改性。白炭黑在140℃下活化20 h,将活化的白炭黑3 g分别与10种不同的偶联剂0.3 m L在45 m L二甲苯溶剂中130℃加热搅拌13 h,离心分离后,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烘干后即得到改性的白炭黑。改性后样品的沉降性、亲油化度、表面羟基数等实验结果表明,10种硅烷偶联剂都能对白炭黑进行改性,其中KH-560、CG-8030、KH-151、KH-171、KH-172、KH-570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优于含氨基或巯基的KH-602、KH-792、CG-551、KH-55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改性 白发黑 光纤预制棒废料
下载PDF
碳纤维预成型立体织物纤维表面处理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玉东 刘立洵 +3 位作者 王天慧 张志谦 冯志海 于瑞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5-17,共3页
对三维正交编织碳预成型物中的纤维表面进行了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研究, 采用微脱粘技术评价了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 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并且织物表层区域纤维表面与织物内部区域纤维表面... 对三维正交编织碳预成型物中的纤维表面进行了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研究, 采用微脱粘技术评价了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 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并且织物表层区域纤维表面与织物内部区域纤维表面改性效果基本等同。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立体编织 表面处理 微脱粘
下载PDF
三维编织炭纤维预制件压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晓青 郭启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0-693,共4页
采用压缩实验对三维编织四向、五向和六向结构炭纤维预制件在受压时的厚度与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和压缩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首次压缩后干湿态炭纤维预制件的最大纤维体积含量,以及干态炭纤维预制件3次压缩后的最终纤维体积含量。结果表... 采用压缩实验对三维编织四向、五向和六向结构炭纤维预制件在受压时的厚度与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和压缩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首次压缩后干湿态炭纤维预制件的最大纤维体积含量,以及干态炭纤维预制件3次压缩后的最终纤维体积含量。结果表明,预制件的干湿状态和受压缩次数对预制件的压缩性有显著影响。预制件在卸除载荷后发生部分回弹,各编织结构预制件的初始预制件体积压缩性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从结构上看,各编织结构预制件的编织纱截面和轴纱截面形状在压缩后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炭纤维预制件 纤维体积含量 压缩参数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TiO_2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庆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002-1008,共7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醋酸为螯合剂,通过水解缩合制得TiO2溶胶.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上涂覆TiO2氧化物陶瓷的连续工艺采用了IR,TG-DTA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溶胶、凝胶、涂层纤维及碳/铝预制丝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液...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醋酸为螯合剂,通过水解缩合制得TiO2溶胶.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上涂覆TiO2氧化物陶瓷的连续工艺采用了IR,TG-DTA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溶胶、凝胶、涂层纤维及碳/铝预制丝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液的粘度是决定涂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涂层有效的覆盖了碳纤维表面的裂纹和缺陷;与原纤维相比,锐钛矿型TiO2涂层碳纤维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能均有提高涂层后碳纤维与熔融铝的润湿性和相容性明显改善,涂层有效的阻止了碳/铝界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凝胶 碳纤维 涂层 铝基 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C形结构热隔膜成型工艺 被引量:29
20
作者 姚双 李敏 +1 位作者 顾轶卓 马晓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9,104,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热隔膜成型工艺实验装置,制备了C形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成型体,测试了成型过程中预成型体和模具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成型温度、预成型体尺寸对C形预成型体表面质量和内部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隔膜成型过程中,采用... 采用自行设计的热隔膜成型工艺实验装置,制备了C形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成型体,测试了成型过程中预成型体和模具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成型温度、预成型体尺寸对C形预成型体表面质量和内部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隔膜成型过程中,采用模具预热的方法与红外灯辐射相配合,可保证预浸料温度的分布均匀性;成型温度过低时,预浸料粘性大、层间滑移能力差,导致预成型体拐角处出现纤维褶皱,并且内部孔隙偏多;预成型体的外形尺寸与模具尺寸接近,则预成型体易受隔膜架桥、变形量过大影响而出现翘曲等缺陷,因此预成型体与模具之间的尺寸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热隔膜成型工艺 C形结构 预浸料 预成型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