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grown nanoscale platinum on carbon powder as catalyst layer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 被引量:2
1
作者 Sheng Sui Xiaolong Zhuo +4 位作者 Kaihua Su Xianyong Yao Junliang Zhang Shangfeng Du Kevin Kendal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77-483,共7页
An extensive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with reducing Pt loading. This is commonly achieved by developing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latinum in the ... An extensive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with reducing Pt loading. This is commonly achieved by developing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latinum in the catalyst layer of the electrod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process of the catalyst layers was introduced and investigated. A mixture of carbon powder and Nafion solution was sprayed on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to form a thin carbon layer. Then Pt particle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by reducing hexachloroplatinic (IV) acid hexahydrate with methanoic acid. SEM images showed a continuous Pt gradient profile am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catalytic layer by the novel method. The Pt nanowires grown are in the size of 3 nm (diameter) x l0 nm (length) by high solution TEM image. The novel catalyst layer was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s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Pt/C black and Pt catalyst layer obtained from sputte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deposited on the carbon powder were highly utilized as they directly faced the gas diffusion layer and offered easy access to reactants (oxygen or hyd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 catalyst layer carbon powder laye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下载PDF
水利地基施工地下水污染生态修复处理研究
2
作者 王继新 徐传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5期166-171,共6页
水利地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为保证地下水环境健康,进行生态修复处理可以对地下水污染起到控制作用,为此提出水利地基施工地下水污染生态修复处理工艺。以某处水利工程地基修建地区为例,设置16个采样点,采集地下水... 水利地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为保证地下水环境健康,进行生态修复处理可以对地下水污染起到控制作用,为此提出水利地基施工地下水污染生态修复处理工艺。以某处水利工程地基修建地区为例,设置16个采样点,采集地下水样本。设计生态混凝土层、铁粉+活性炭+人造沸石层和植物分解层等三层生态修复处理工艺,针对地下水样本开展多层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三层工艺处理后,污水的总磷、总氮、氨氮、悬浮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去除率均达到了80%~90%以上,证明了所研究水污染处理工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地基施工 地下水污染 生态混凝土层 铁粉+活性炭+人造沸石层 植物分解层
下载PDF
扩散层形态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丽 张华民 +3 位作者 张建鲁 吴金锋 吴川 衣宝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0-573,共4页
研究了扩散层中过渡层所用碳粉的性质和担载量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以AcetyleneBlack、VulcanXC-72、KetjenBlackEC300J和BlackPearls2000四种碳粉制备的扩散层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分别在1.40mg/cm2... 研究了扩散层中过渡层所用碳粉的性质和担载量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以AcetyleneBlack、VulcanXC-72、KetjenBlackEC300J和BlackPearls2000四种碳粉制备的扩散层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分别在1.40mg/cm2和1.00mg/cm2碳粉担量下比较了由这四种碳粉制备的扩散层的电极性能。在以AcetyleneBlack为过渡层碳粉材料时优化了碳粉的担量。实验结果表明随过渡层中所用碳粉比表面积的降低电极性能增加;过渡层中碳粉担量存在一个最佳值;担量为1.00mg/cm2的AcetyleneBlack制备扩散层的电极性能最好,最高比功率可达0.75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扩散层 过渡层 碳粉
下载PDF
RF MEMS工艺中牺牲层的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陶佰睿 苗凤娟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研究了MEMS开关聚酰亚胺牺牲层的去除,通过添加少许碳粉,能够减少刻蚀时间。讨论了在这种刻蚀情况下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之间的关系。此研究应用在表面微细加工工艺中,对MEMS加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还可应用于RF MEMS开关、可调... 研究了MEMS开关聚酰亚胺牺牲层的去除,通过添加少许碳粉,能够减少刻蚀时间。讨论了在这种刻蚀情况下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之间的关系。此研究应用在表面微细加工工艺中,对MEMS加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还可应用于RF MEMS开关、可调电容、高Q值悬臂电感、MOSFET等制造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聚酰亚胺 牺牲层 刻蚀 碳粉
下载PDF
PAC对膜生物反应器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占平 张景丽 张宏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进行试验,对比了两组膜生物反应器(反应器1未投加粉末活性炭,反应器2投加粉末活性炭量为500mg/L)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投加活性炭使反应器2的过滤周期... 为了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进行试验,对比了两组膜生物反应器(反应器1未投加粉末活性炭,反应器2投加粉末活性炭量为500mg/L)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投加活性炭使反应器2的过滤周期延长1.5倍,改变了混合液颗粒粒径分布。大于膜孔径而<1μm颗粒物的含量是膜过滤阻力的主要污染因子,而混合液黏度则促进了凝胶层的形成。活性炭的加入有效地减少了混合液的黏度和微细颗粒的含量,从而改善了混合液的过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粉末活性炭 过滤特性 凝胶层
下载PDF
碳钢粉末渗铝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延灵 李国成 李文戈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9,66,共4页
对 2 0碳钢进行了粉末包埋渗铝试验 ,优化了渗剂配方及渗铝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铝层的相成分 ,并对渗铝层的微观组织和渗铝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使用 3号渗剂的 2 0碳钢的表面渗铝效果最好。 2 0碳钢渗铝层内... 对 2 0碳钢进行了粉末包埋渗铝试验 ,优化了渗剂配方及渗铝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铝层的相成分 ,并对渗铝层的微观组织和渗铝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使用 3号渗剂的 2 0碳钢的表面渗铝效果最好。 2 0碳钢渗铝层内未出现高铝脆性相 (FeAl3 、Fe2 Al5等 ) ,这有利于改善渗铝钢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 2 0碳钢经渗铝处理后 ,其机械性能略有降低 ,高温持久性能明显降低 ,而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粉末渗铝工艺 渗铝层 微观结构 持久性 抗高温氧化性能
下载PDF
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淋溶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志刚 马强 +2 位作者 李石朋 梁连东 王世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1-376,共16页
通过模拟干热、湿热与干冷3种气候条件,以饱和CO2水作为淋溶液,对黔中岩溶区3条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的岩粉层试样进行了淋溶实验(其中干热、湿热条件下淋溶到残余酸不溶物阶段),对淋出液的pH值以及主要造岩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动态分... 通过模拟干热、湿热与干冷3种气候条件,以饱和CO2水作为淋溶液,对黔中岩溶区3条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的岩粉层试样进行了淋溶实验(其中干热、湿热条件下淋溶到残余酸不溶物阶段),对淋出液的pH值以及主要造岩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由岩到土的转变过程中,伴随碳酸盐的溶蚀,酸不溶物已表现出明显的风化倾向。碳酸盐的溶蚀强度表现为干冷>干热>湿热的变化趋势。温度低,碳酸盐的溶解速率大;排水条件好,碳酸盐溶解释放的Ca、Mg易随风化流体排出体系。对于酸不溶物组分,淋溶实验中有:(1)K、Na、Mg、Si、P的载体矿物风化强度在干热条件下最大(至于Ca,由于方解石与白云石均是其主要的载体矿物,酸不溶物相中的Ca难以在淋出液中有效识别)。在干冷与湿热之间,K、Na、Mg等盐基离子的溶出能力大多表现为湿热>干冷,指示了温度对盐基离子释放强度的重要制约作用;而Si和P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源于淋溶体系微环境的差异。(2)Fe与Mn表现出弱迁移性。其中,Fe在干冷环境下淋出强度最弱,说明温度是制约含Fe矿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而Fe在干热与湿热之间,以及Mn在3种淋溶条件下,未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3)Al和Ti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壳 岩-土界面 岩粉层 风化作用 淋溶模拟 贵州
下载PDF
贝壳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金志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z1期22-23,共2页
贝壳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是贝类分类的主要依据 ,因来源不同贝壳的化学成分略有差别 ,主要有占全壳95 %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贝壳素 ,简述了贝壳在工艺品制造。
关键词 贝壳 碳酸钙 氨基酸 珍珠层粉
下载PDF
Sm_2O_3填充碳纳米管/磁性金属微粉双层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拦 卫应亮 王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通过湿化学法制备了Sm2O3填充碳纳米管吸收剂,并依据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原则,设计制备了环氧树脂基Sin203填充碳纳米管/磁性金属微粉双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Sin2O3填充碳纳米管和磁性金属... 通过湿化学法制备了Sm2O3填充碳纳米管吸收剂,并依据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原则,设计制备了环氧树脂基Sin203填充碳纳米管/磁性金属微粉双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Sin2O3填充碳纳米管和磁性金属微粉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材料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吸波特性.研究表明:与未填充碳纳米管相比,Sm2O3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损耗正切增大,吸收频带变宽,同时吸收峰由C波段迁移到中频X波段.这种双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宽频带吸波效果,其匹配厚度为dm=5.0mm时,在2.8和14.2GHz处有两个吸收峰,反射率小于-10dB的频宽为0.98GHz,反射率低于-5dB的频宽达6.46GHz,在S波段均低于-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多壁碳纳米管 磁性金属微粉 双层结构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下载PDF
碳基层碳粉粒径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史昕欣 冯玉杰 刘佳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2-506,共5页
为研究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ACMFC)阴极结构中碳基层碳粉粒径对AC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5种不同碳粉粒径(10 000目、8 000目、6 000目、3 000目和100 nm)的碳基层。实验结果表明,碳粉粒径对ACMF... 为研究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ACMFC)阴极结构中碳基层碳粉粒径对AC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5种不同碳粉粒径(10 000目、8 000目、6 000目、3 000目和100 nm)的碳基层。实验结果表明,碳粉粒径对ACMFC产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碳粉粒径为10 000目的碳基层性能最好,最大功率密度约为647.0 mW·m-2(接近于常规ACMFC的最大功率密度),比采用其他四种碳基层的ACMFC的最大功率密度高10%至30%。对碳粉比表面积、碳基层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测试和不同粒径下的阴极内阻实验发现,一方面当碳粉粒径过大时,碳粉比表面积较小;另一方面当碳粉粒径过小时,碳粉又易在制备过程中发生团聚,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氧气的传质,均会导致阴极内阻的增大,最终降低了ACMFC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层 碳粉 粒径 微生物燃料电池 空气阴极
下载PDF
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风化作用机制——对岩粉层淋溶模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志刚 马强 +4 位作者 李石朋 王世杰 黄伟 刘江 史文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碳酸盐岩风化壳通常呈现出清晰突变的岩-土界面,成为直接利用野外地质剖面的发育特征探索碳酸盐岩风化作用过程的障碍。本文选择贵州中部及湘西的4条典型碳酸盐岩原位风化壳的岩-土界面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干热风化条件(即气候温暖或炎热... 碳酸盐岩风化壳通常呈现出清晰突变的岩-土界面,成为直接利用野外地质剖面的发育特征探索碳酸盐岩风化作用过程的障碍。本文选择贵州中部及湘西的4条典型碳酸盐岩原位风化壳的岩-土界面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干热风化条件(即气候温暖或炎热、排水条件良好的风化状态),在24~29.5℃的环境温度下,利用饱和CO2水对各剖面岩粉层样柱开展了系统的淋溶实验研究(淋溶终点以碳酸盐完全溶蚀为标志)。通过对淋出液中主要造岩元素和淋溶残余物的动态取样分析,初步揭示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的风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风化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蚀和酸不溶物的分解是同步进行的,在碳酸盐淋溶伊始,酸不溶物已表现出明显的风化倾向;②排水条件良好的风化环境下,由硅酸盐等酸不溶物组分分解溶出的盐基离子及Si等元素更易随风化溶液淋失,使得在风化残余物中难以形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自生粘土矿物。酸不溶物相的其他造岩元素中,Ti和Al为惰性元素,Fe为弱迁移元素,Mn和P表现出明显的活性;③碳酸盐岩岩粉层的水-岩作用过程中,当碳酸盐含量对水-岩反应而言过量时,碳酸盐的溶蚀强度主要受岩粉层质地的制约。粒度粗,渗透性强,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的溶蚀量低,反之亦然。而酸不溶物组分对于水-岩反应而言,在整个淋溶周期内都是不足的,其含量成为制约水-岩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壳 岩-土界面 淋溶模拟 风化作用机制 岩粉层
下载PDF
双层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拦 关润伶 +1 位作者 王璐 杨双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70-73,共4页
依据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原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以磁性金属微粉为面层、多壁碳纳米管为底层、玻璃纤维布为环氧树脂基体增强体的低频段双层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多壁碳纳米管和磁性金属微粉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 依据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原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以磁性金属微粉为面层、多壁碳纳米管为底层、玻璃纤维布为环氧树脂基体增强体的低频段双层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多壁碳纳米管和磁性金属微粉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材料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采用弓形法测试了复合材料在2~8GHz扫频范围内的反射率特性。研究表明,该双层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在低频S波段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当其匹配厚度为dm=4.0mm时,最大吸收峰在3.08GHz时达到-17dB,反射率小于-10dB的频宽为1.82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磁性金属微粉 结构型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下载PDF
活性炭载体及其滤层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启动及SRB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侯丹丹 张建民 王志强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研究添加活性炭载体、活性炭滤层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的启动及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反应器中分布的影响.采用两组平行的经改造的UASB反应器,一组添加活性炭载体并在反应器上部添加活性炭滤层(1#),一组不添加任何载体(2#),对比分析硫酸... 研究添加活性炭载体、活性炭滤层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的启动及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反应器中分布的影响.采用两组平行的经改造的UASB反应器,一组添加活性炭载体并在反应器上部添加活性炭滤层(1#),一组不添加任何载体(2#),对比分析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各分析相的变化、SRB生物相差异及SRB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均能成功启动,但1#启动时间比2#时间短.1#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约为1.0~1.2mm,约为2#的2倍.2#中仍有部分结构松散的絮状污泥.1#SRB主要分布在反应器的底部的活性炭载体上和反应器上部的活性炭滤层的下部,而2#SRB较均匀分布在反应器各部分,因此2#出水色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SRB 载体 滤层
下载PDF
连铸保护渣中碳成分对熔化速度的影响机制
14
作者 杨春梅 颜慧成 王新月 《山西冶金》 CAS 2010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传统的保护渣熔融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渣熔化速度的主要控制因素——积碳层的氧化机制,着重分析了其中自由碳与结合碳的烧损机理,然后对熔渣池的形成以及圆、板坯保护渣熔化速度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连铸保护渣 熔化速度 积碳层
下载PDF
LDO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马明海 张新震 +1 位作者 唐光 李文昱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为6g/L、振荡速度为170r/min、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pH值为11时,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最高,达到41mg/g。在相同条件下,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是PAC的2.5—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复合金属氧化物(LDO) 粉末活性炭(PAC) 总氮 吸附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强化澄清工艺去除水库原水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金月 杨晓英 +1 位作者 郑正 何坚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水中天然有机污染物作为致癌消毒副产物的已知前体物,会增强配水系统的生物活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提高澄清工艺处理水库原水的净化效能,降低中小型水厂出厂水中NOM的含量。试验首先考察了澄清工艺中上升流速对絮体层... 水中天然有机污染物作为致癌消毒副产物的已知前体物,会增强配水系统的生物活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提高澄清工艺处理水库原水的净化效能,降低中小型水厂出厂水中NOM的含量。试验首先考察了澄清工艺中上升流速对絮体层形成的影响,确定了工艺的最佳上升流速,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澄清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强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在3.60m/h的上升流速下,悬浮泥渣澄清工艺可将原水浊度去除至0.37NTU,此工况对UV_(254)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57.92%和50.53%。在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其中在投加量为15.0mg/L时对UV_(254)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69%和63.38%。分子量分级实验结果表明,水库水中小分子量有机物含量最多,其中小于3kDa的有机物占比59%,经沉淀工艺和澄清工艺处理后,此部分有机物含量分别降低了30.71%和38.80%,在投加活性炭后沉淀工艺和澄清工艺去除率分别提升了26.38%和19.07%。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显著提升了对原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类、芳香族蛋白质Ⅱ类物质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澄清工艺 上升流速 絮体层通量
下载PDF
预制层中合金粉末粒度对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凡 李祖来 +2 位作者 蒋业华 刘旋 羊浩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6-1169,共4页
在以高铬钢为基材,WC颗粒为增强颗粒,使用不同合金粉末粒度的预制层的条件下,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法制备了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的合金粉末粒度对表层复合材料铸渗过程及复合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对表层复合材料的... 在以高铬钢为基材,WC颗粒为增强颗粒,使用不同合金粉末粒度的预制层的条件下,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法制备了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的合金粉末粒度对表层复合材料铸渗过程及复合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对表层复合材料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碳铬铁粉末粒度的减小,WC颗粒在基体中的熔解程度增大,铸渗层的厚度增加,过渡层变化平缓,表面质量也日趋完好,当粉末粒度为200~320目时,所制备出的表层复合材料铸渗层完整,无裂纹,铸渗层的厚度为3mm。经分析可知,金属液带来的热量与浇铸后高温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对复合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层 钢基表层复合材料 高碳铬铁粉 粒度
下载PDF
碳钢表面粉末包埋法渗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冀翔 徐修炎 +1 位作者 钱程 王长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75,共8页
目的解决粉末包埋渗铝过程中渗剂粘结导致渗铝层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无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中,在Q235钢表面制备出耐高温氧化、耐高温硫化和耐腐蚀的渗铝层。方法采用粉末包埋渗铝法,通过改变渗剂中填充剂的成分,解决渗剂粘结导致表面质量... 目的解决粉末包埋渗铝过程中渗剂粘结导致渗铝层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无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中,在Q235钢表面制备出耐高温氧化、耐高温硫化和耐腐蚀的渗铝层。方法采用粉末包埋渗铝法,通过改变渗剂中填充剂的成分,解决渗剂粘结导致表面质量变差的问题,研究渗铝温度、保温时间对渗层试样表面质量及渗铝层厚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渗铝条件。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渗铝层表面质量并测定渗铝层厚度,采用能谱仪分析渗铝层主要元素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铝层物相组成,采用显微硬度计检测渗铝层硬度变化。结果采用成分为15%铝粉+5%氯化铵+75%氧化铝+5%石墨粉的渗剂,在无惰性气体保护下900℃保温4h,获得渗铝层厚度约为370μm的渗铝试样。渗铝层由外向内依次为铝化物层、过渡层和基体,铝化物层主要含有Al、Fe两种元素,原子百分比保持在7:3左右,主要物相为Fe2Al5,硬度达到896HV0.1,远高于基体硬度。结论渗剂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粉能够改善渗铝层表面质量,增加渗层厚度,过多的石墨粉反而不利于表面质量改善和渗铝层厚度的增长。渗铝层厚度随渗铝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与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包埋渗铝 渗铝层 铝化物层 石墨粉 硬度
下载PDF
烧结料面加覆盖层降低焦粉用量的实验
19
作者 张红闯 刘晓明 +1 位作者 郭兰芬 魏琼花 《河北冶金》 2016年第1期12-14,70,共4页
针对厚料层烧结工艺普遍存在的料层上部热量不足、下部热量过剩,导致的烧结矿下部过熔和残碳剩余过多以及返矿比例过大问题,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在烧结料面配加含碳覆盖剂降低焦粉配加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将高炉瓦斯灰经过选矿工... 针对厚料层烧结工艺普遍存在的料层上部热量不足、下部热量过剩,导致的烧结矿下部过熔和残碳剩余过多以及返矿比例过大问题,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在烧结料面配加含碳覆盖剂降低焦粉配加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将高炉瓦斯灰经过选矿工艺与钢铁厂生产废料SCZ、SJFK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覆盖剂,布在烧结厚料层顶部,可以增加料层上部热量并保温,同时减少混匀料的焦粉配比,达到回收利用瓦斯灰、降低焦粉使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层顶部 瓦斯灰 烧结 配碳量 焦粉
下载PDF
连铸保护渣中碳控制熔化速度的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慧成 杨春梅 +2 位作者 席常锁 刘志宏 王新月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1,共4页
在传统的保护渣熔融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渣熔化速度的主要控制因素——积碳层的氧化机制,着重分析了其中自由碳与结合碳的烧损机理,然后对熔渣池的形成与圆、板坯保护渣熔化速度及碳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对薄板坯保护渣使用情况和熔... 在传统的保护渣熔融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渣熔化速度的主要控制因素——积碳层的氧化机制,着重分析了其中自由碳与结合碳的烧损机理,然后对熔渣池的形成与圆、板坯保护渣熔化速度及碳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对薄板坯保护渣使用情况和熔渣层中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圆坯、板坯、薄板坯保护渣中设计碳含量依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保护渣 熔化速度 积碳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