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ly Efficient Oxidative Cleavage of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over meso-Tetraphenyl Cobalt Porphyrin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Molecular Oxygen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贤太 纪红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2103-2108,共6页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aerobic cleavage of olefins catalyzed by metallopor- phyrins was investigated, and carbonyl compounds and epoxide were produced as the main products. CoTPP (co...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aerobic cleavage of olefins catalyzed by metallopor- phyrins was investigated, and carbonyl compounds and epoxide were produced as the main products. CoTPP (co- balt meso-tetraphenyl porphyrin) showed excellent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ve cleavage of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by using styrene as model compound, in which the TOF (turnover frequency) and selectivity toward benzaldehyde was obtained with 2×10^4h-1 and 86%,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 cleavage METALLOPORPHYRINS molecular oxygen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原文传递
One Novel Ag(Ⅰ) Compound Generated from Double Schiff-base Ligand with Quinoxaline-N-oxide as Terminal Binding Sites
2
作者 WANG Dong-Xiao WANG Peng CHENG Jun-Yan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01-305,271,共6页
One novel discrete coordination molecule with Ag^(I) centers,namely[Ag_(3)(L)_(3)(ClO_(4))_(3)]·3CH_(2)Cl_(2)·6CH_(3)OH·1.5H_(2)O (1),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double Schiff-base ligand,3,6-bis[... One novel discrete coordination molecule with Ag^(I) centers,namely[Ag_(3)(L)_(3)(ClO_(4))_(3)]·3CH_(2)Cl_(2)·6CH_(3)OH·1.5H_(2)O (1),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double Schiff-base ligand,3,6-bis[2-(4-oxidequinoxaline)-yl]-4,5-diaza-3,5-octadiene (L) and AgClO_4.The obtained Ag(I) compound was fully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1 is of tri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P-31c with a=16.320(2),b=16.320(2),c=20.108(6)?,T=173(2) K,V=4638.2(16) A^(3),D_(c)=1.645 g/cm^(3),M_(r)=2297.33,Z=2,F(000)=2334,μ=0.970 mm~(–1),Goodness-of-fit=1.109,the final R=0.0776,wR=0.1813,Rindices (all data)=0.1196,wR=0.2011.The compound exhibits a triple-helical[Ag_(3)L_(3)]^(3+)crown-like trimer,in which three Ag(I) atoms form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with the Ag···Ag distance of 4.7 A.Uncoordinated counterions ClO_(4)^(–) and solvent molecules methanol generate the hydrogen-bonded frameworks based on discrete molecular complex building bl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double Schiff-base ligand discrete coordination compound hydrogen bond
原文传递
Cu_(3/2)PMo_(12)O_(40)改性骨架镍催化剂上羰基和碳碳双键的加氢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百军 吕连海 +1 位作者 王炳春 蔡天锡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研究了Cu3 / 2 PMo12 O40 表面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上含羰基化合物 (正丁醛、异丁醛、丙酮、丁酮和环己酮 )及含碳 碳双键化合物 (苯、糠醇和 1 辛烯 )的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 ,随着骨架镍催化剂上Cu3 / 2 PMo12 O40 附着量的增加 ,含羰... 研究了Cu3 / 2 PMo12 O40 表面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上含羰基化合物 (正丁醛、异丁醛、丙酮、丁酮和环己酮 )及含碳 碳双键化合物 (苯、糠醇和 1 辛烯 )的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 ,随着骨架镍催化剂上Cu3 / 2 PMo12 O40 附着量的增加 ,含羰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上升 ,而含碳 碳双键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下降 .与未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相比 ,当骨架镍催化剂上Cu3 / 2 PMo12O40 附着量为 6 3%时 ,羰基的加氢活性提高 2倍以上 ,碳 碳双键的加氢活性下降 30 %以上 .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在催化剂上的表观活化能 .结果表明 ,Cu3 / 2 PMo12 O40 表面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上 ,羰基加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 ,而碳 碳双键加氢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升高 .从动力学角度讨论了Cu3 / 2 PMo12 O40 对骨架镍催化剂的影响 .用XPS对骨架镍表面的Cu3 / 2 PMo12 O40 进行了研究 ,发现杂多酸盐的Keggin型结构已被破坏 ,Cu3 / 2 PMo12 O40 分子中的Cu2 + 被还原为Cu0 ,而Mo6+ 被部分还原为Mo5+和Mo4+ ;Cu2 + 和Mo6+ 价态的变化是由骨架镍表面吸附的活泼氢所引起的 .羰基加氢选择性的提高是Cu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2PMo12O40 改性 骨架镍催化剂 杂多酸盐 羰基化合物 碳-碳双键化合物 加氢反应 表面状态
下载PDF
Fe-W-Mo-Co多元渗镀复合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梅 李忠厚 +2 位作者 赵晋香 任乃娟 徐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和20钢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形成Fe W Mo Co型渗镀复合层.对渗镀层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成分及硬度测量,重点研究了镀层的相组成及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纯铁和20钢表面镀层以...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和20钢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形成Fe W Mo Co型渗镀复合层.对渗镀层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成分及硬度测量,重点研究了镀层的相组成及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纯铁和20钢表面镀层以金属钨、钼为基体,其上分布大量μ相,并有少量Laves相;镀层硬度高达1000~1400HV,固溶和时效处理对硬度提高影响不大;纯铁表面镀层在渗金属、固溶、时效状态下,持续加载100N未发生镀层剥落现象;20钢表面镀层经固溶处理后,所加载荷在100N内未发生剥落现象,但在渗金属及时效态,当载荷加至80N时,镀层开始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钢 固溶 金属 表面 多元共渗 LAVES相 时效 镀层硬度 复合层 基体
下载PDF
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杰 李玲 +2 位作者 江大好 张群峰 李小年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8期13-19,共7页
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饱和醛/酮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反应,高选择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是实现该类反应工业化的关键。从活性金属、助剂和载体材料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选择性加氢催... 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的饱和醛/酮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反应,高选择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是实现该类反应工业化的关键。从活性金属、助剂和载体材料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且从反应物分子在金属活性位上的吸附模型和空间位阻效应等方面理论上阐释了活性金属种类、金属粒径等影响α,β-不饱和醛/酮中C=C双键加氢选择性的本质原因。对近期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制备相应饱和醛/酮反应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α β-不饱和醛/酮 C=C双键 选择性加氢催化剂 反应工艺
下载PDF
多环化合物中共轭双键^(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
6
作者 余志立 武燕彬 +2 位作者 陈晓芳 高丽梅 郑中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介绍多环化合物中共轭双键1
关键词 多环化合物 共轭双键 化学位移计算 NMR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甲酰基及乙酰基吡咯烷、哌啶、吗啡啉的^(13)C NMR谱图研究
7
作者 薛松 陆世维 +1 位作者 刘秀梅 赵琦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测定了一系列N甲酰基、N乙酰基环胺的13CNMR谱,对甲酰基、乙酰基对于环胺上的C原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影响因素主要在于CN键的部分双键性。
关键词 甲酰基 化合物 乙酰基 吡咯烷 哌啶 吗啡啉 NMR
下载PDF
氮杂环丙烷与双键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文珑 倪斌 +1 位作者 李兴 常宏宏 《化工时刊》 CAS 2012年第6期51-55,共5页
咪唑烷、恶唑烷和吡咯烷等五元氮杂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十分广泛,而氮杂环丙烷与不饱和双键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应是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氮杂环丙烷与亚胺、烯烃、醛酮等含有双键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 咪唑烷、恶唑烷和吡咯烷等五元氮杂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十分广泛,而氮杂环丙烷与不饱和双键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应是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氮杂环丙烷与亚胺、烯烃、醛酮等含有双键化合物的[3+2]环加成反应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环丙烷 双键化合物 [3+2]环加成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3,6-二(2-(4-氧化苯并吡嗪基))-4,5-二氮杂-3,5-辛二烯配体的两个离散型Ag髣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秀辉 王鹏 +1 位作者 苏剑 程军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6-1444,共9页
3,6-二(2-(4-氧化苯并吡嗪基))-4,5-二氮杂-3,5-辛二烯配体(L)与银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2个结构新颖的离散型配位化合物[Ag8(L)8](BF4)8·CH2Cl2·3CH3OH (1)和[Ag4(L)4](PF6)4·CH2Cl2 (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 3,6-二(2-(4-氧化苯并吡嗪基))-4,5-二氮杂-3,5-辛二烯配体(L)与银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2个结构新颖的离散型配位化合物[Ag8(L)8](BF4)8·CH2Cl2·3CH3OH (1)和[Ag4(L)4](PF6)4·CH2Cl2 (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皆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未配位的平衡阴离子与二聚体通过氢键连接成一维或二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席夫碱配体 离散型化合物 氢键
下载PDF
聚酯型双键封端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及其在团状模塑料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雷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39,共6页
以高附着力耐温二元醇(XC-488)、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聚酯型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HPU),然后将不同含量的HPU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短切玻璃纤维、碳酸钙、阻燃剂等进行共混,用于团状模塑料(BMC)... 以高附着力耐温二元醇(XC-488)、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聚酯型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HPU),然后将不同含量的HPU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短切玻璃纤维、碳酸钙、阻燃剂等进行共混,用于团状模塑料(BMC)的制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吸水率、熔体流动性、耐酸碱性、耐老化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HPU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下同)时,BM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此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为(47.24±0.42)MPa、(117.76±0.65)MPa、(33.8±0.2)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状模塑料 聚氨酯预聚物 双键封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下载PDF
煤液化重油芳香分中硫氮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琦 李文博 +2 位作者 毛学锋 曲思建 钟金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69-3274,共6页
为获得煤液化重油芳香分中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构,使用超高分辨率的电喷雾电离源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对煤液化重油的芳香分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表征。结果表明,煤液化重油芳香分中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较... 为获得煤液化重油芳香分中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构,使用超高分辨率的电喷雾电离源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对煤液化重油的芳香分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表征。结果表明,煤液化重油芳香分中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较为复杂,ESI FT-ICR MS鉴定出了826种碱性氮化物、481种中性氮化物和333种含硫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正离子ESI模式下鉴定出5类不同分子组成的碱性氮化物,结合甲基衍生化手段鉴定出2类不同分子组成的含硫化合物,负离子ESI模式下鉴定出6类不同分子组成的中性氮化物,其中,碱性和中性氮化物相对丰度最高的均为N1类化合物(含1个N原子的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的为S1类化合物(含1个S原子的化合物)。通过对各类化合物的等效双键数(DBE)和碳数分布的分析,获得了煤液化重油芳香分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的重要信息。N1类碱性氮化物主要母核结构为喹啉和吖啶,烷基侧链主要为C8~C17和C6~C11,N1类中性氮化物为主要母核结构为咔唑,带有C9~C14烷基侧链。N1类碱性氮化物的缩合程度和碳数分布均大于N1类中性氮化物,导致加氢过程中碱性N1类化合物较中性N1类化合物更难脱除。S1类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母核结构为二苯并噻吩和萘并苯并噻吩,烷基侧链长度在C1~C8,此外含有4~6个苯环的高缩合的噻吩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重油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FT-ICR MS 等效双键数(DBE) 碳数分布
下载PDF
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活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董召文 李志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60-469,共10页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硅碳烯)结构复杂,既有与烯烃相似的平面结构,又有重烯烃同系物相似的非平面结构.自1967年第一个不稳定硅碳双键中间体被发现以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进展很快.硅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活性高,...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硅碳烯)结构复杂,既有与烯烃相似的平面结构,又有重烯烃同系物相似的非平面结构.自1967年第一个不稳定硅碳双键中间体被发现以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进展很快.硅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活性高,在有机合成和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 硅碳烯 重烯烃同系物 环加成反应
下载PDF
双甜菜碱为客体包合物的三维氢键网格的构筑
13
作者 杨媛 申婧 秦好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0-535,共6页
利用硫脲和双甜菜碱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包合物[-OOCCH_(2)N^(+)(CH_(3))2]2(CH_(2))_(3)·4(NH_(2))_(2)CS,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中a=0.8845(2)nm,b=0.9367(2)nm,c=0.9464(3)nm,α... 利用硫脲和双甜菜碱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包合物[-OOCCH_(2)N^(+)(CH_(3))2]2(CH_(2))_(3)·4(NH_(2))_(2)CS,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中a=0.8845(2)nm,b=0.9367(2)nm,c=0.9464(3)nm,α=91.591(2)°,β=91.591(2)°,γ=91.591(2)°,Z=1,R 1=0.0399,wR 2=0.1006(I>2σ(I))。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硫脲分子通过N-H…S氢键肩并肩相连形成四聚体,客体分子的羧基通过N-H…O氢键连接硫脲四聚体形成氢键层,客体阳离子部分夹在相邻的氢键层中,形成三明治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甜菜碱 硫脲 氢键 包合物 晶体结构 三维氢键网格
下载PDF
烯烃化合物中共轭双键数量与性质关系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杨雨沁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期256-258,共3页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不同双键个数的烯烃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等性质进行了研究,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烯烃在实验表现中的本质因素。
关键词 烯烃化合物 双键数量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黄花蒿中双键还原酶基因AaDBR3全长克隆与功能研究
15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3 位作者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黄花蒿中含有大量的香气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非常欠缺。本研究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黄花蒿花组织差异文库中获得了1个新的双键还原酶编码基因AaDBR3,其cDNA序列全长为1 279 bp,... 黄花蒿中含有大量的香气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非常欠缺。本研究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黄花蒿花组织差异文库中获得了1个新的双键还原酶编码基因AaDBR3,其cDNA序列全长为1 27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38 bp编码345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46 kD,等电点(p I)为6.05。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AaDBR3属于中链脱氢酶超级家族中leukotriene B4 dehydrogenases类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烟草的烯丙醇脱氢酶(NtADH,Gen Bank:BAA89423.1)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77%。体外酶研究发现,重组蛋白酶能催化3-壬烯-2-酮向2-壬酮的转化,表明其属于双键还原酶。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黄花蒿优异基因资源,及黄花蒿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香气类物质 双键还原酶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叁键和双键不饱和烃化合物的亲核加成(简报)
16
作者 刘振南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杂化状态的不饱和化合物的“供电”能力、亲核加成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解释叁键比双键化合物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关键词 不饱和烃化合物 亲核加成反应 双键
原文传递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lipid Isomers in Human Platelets
17
作者 Wenpeng Zhang Bing Shang Yu Xia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EI 2020年第3期210-216,共7页
Lip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telet integrity and function.However,most of lipid molecular compositions in platelets still remain unknown,especially for phospholipids.In this work,we characterized detailed struc... Lip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telet integrity and function.However,most of lipid molecular compositions in platelets still remain unknown,especially for phospholipids.In this work,we characterized detailed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phospholipids in human platelets.Using a flow microreactor,the acetone Paternò-Büchi reaction was introduced for online derivatization of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C=C)of lipids right after separatio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methods were developed for multi-level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including head group,chain composition,and C=C locations in the fatty acyl/alkyl chains.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workflow,a total of 110 molecular species of phospholipi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human platelet samples,including many C=C location isomers.At lipid class level,phosphatidylserine was found more abundant in the platelet samples than that of the plasma samples;at isomer level,the relative ratio of C18:1(Δ9)vs C18:1(Δ11)also increased in platelet samples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 plasma samples.The detaile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phospholipids and their C=C isomers ratios would be useful for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 functions of human platelets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phospholipid iso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PHOSPHOLIPID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The Paternò-Büchi re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