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碳纤维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帅 赵子豪 +2 位作者 俞盈 杨嘉欣 张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0,共6页
使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以碳纤维毡(CFF)为骨架,在碳纤维表面生长聚苯胺(PANI),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CFF@PANI复合材料,随后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其进行封装。研究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能够均匀... 使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以碳纤维毡(CFF)为骨架,在碳纤维表面生长聚苯胺(PANI),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CFF@PANI复合材料,随后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其进行封装。研究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能够均匀地包裹在碳纤维表面,使CFF的颜色由黑色变为深绿色;接触角和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表面生长PANI并未对CFF产生显著影响,但使用PDMS封装后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的表面能;借助多界面结构和界面效应,核壳结构明显提升了材料的界面极化和偶极极化,导致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介电弛豫现象,并显著提高了电容和电容压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毡 聚苯胺 原位氧化聚合 介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底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水下供电系统构建与产能评价
2
作者 刘康楠 邱峥辉 +3 位作者 蔺存国 张广龙 郑纪勇 高海平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153-162,共10页
目的改善目前水下生物供电系统能量收集效率低、供电能力弱的问题,方法构建基于碳毡阵列阳极的水下生物电池单元,以及具有2级电荷泵复合升压结构的电源管理单元。将2个子单元耦合,构建水下生物供电系统样机,并对其供电能力进行评价。结... 目的改善目前水下生物供电系统能量收集效率低、供电能力弱的问题,方法构建基于碳毡阵列阳极的水下生物电池单元,以及具有2级电荷泵复合升压结构的电源管理单元。将2个子单元耦合,构建水下生物供电系统样机,并对其供电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管理单元能够将生物电池13~18 mW的持续输入能量有效收集至储存介质中,能量收集效率达到60.65%。生物电池单元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温度/pH传感器以及水下通讯机工作的同时,每天仍能够产生385.68 J的净能量收益。结论构建的水下生物供电系统能够实现水下生物电能的高效收集与存储,可为海洋环境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提供长期、稳定的原位能源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能 碳毡阳极 底栖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源管理系统 能量转化效率 水下原位供电
下载PDF
酸处理碳毡阴极增强电芬顿降解左氧氟沙星性能研究
3
作者 丁佩佩 刘欣宇 +2 位作者 王春蕾 丁灯 柴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3,70,共6页
本文通过水热酸处理碳毡(GF),增加其亲水性和表面缺陷数量,增强了电芬顿降解抗生素左氧氟沙星(LEV)性能。采用SEM、XRD、XPS、Raman、FT-IR、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酸处理修饰的碳毡(MGF)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GF表面羧基含量和缺陷数... 本文通过水热酸处理碳毡(GF),增加其亲水性和表面缺陷数量,增强了电芬顿降解抗生素左氧氟沙星(LEV)性能。采用SEM、XRD、XPS、Raman、FT-IR、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酸处理修饰的碳毡(MGF)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GF表面羧基含量和缺陷数量明显增加。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电流0.15 A,pH为2,O_(2)曝气量为0.4 L/min,FeSO_(4)加入量为20 mg/L,该体系反应20 min后,LEV降解率达到96.1%,并且MGF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过4个循环LVX降解率仍能达到95.4%。这项工作表明MGF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芬顿阴极材料,在水处理领域显示了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碳毡 电芬顿 左氧氟沙星
下载PDF
船舶舱底乳化液吸附性能的试验
4
作者 俞豪吉 顾韫辉 张健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2-246,共5页
为研究分析某活性炭毛毡材料对船舶舱底乳化液的吸附性能,综合运用模型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得到活性炭毛毡吸附乳化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37 mg/g,且验证其静态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态吸附过程符合Thomas模型。在国际海事组织(... 为研究分析某活性炭毛毡材料对船舶舱底乳化液的吸附性能,综合运用模型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得到活性炭毛毡吸附乳化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37 mg/g,且验证其静态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态吸附过程符合Thomas模型。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型式试验条件下,该活性炭毛毡滤芯连续使用13 h以上,可有效保证出水含油量低于5 ppm。研究结果可为船舶舱底油污水处理装置中毛毡吸附滤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底乳化液 活性炭毛毡 LANGMUIR模型 Thomas模型
下载PDF
Sensitive voltammetric and amperometric responses of respiratory toxins at hemin-adsorbed carbon-felt
5
作者 Yasushi Hasebe Yue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A hemin [iron-Fe(III) protoporphyrin IX chloride] was adsorbed onto a carbon-felt (CF), which is a microelectrode ensemble of micro carbon fiber (ca. 7 ~tm diameter). The resulting hemin-adsorbed-CF (hemin-CF)... A hemin [iron-Fe(III) protoporphyrin IX chloride] was adsorbed onto a carbon-felt (CF), which is a microelectrode ensemble of micro carbon fiber (ca. 7 ~tm diameter). The resulting hemin-adsorbed-CF (hemin-CF) showed a well-defined redox wave based on the hemin- Fe(III)/Fe(II) redox process with the formal potential of -0.225 V vs. Ag/AgC1 in deoxygenated phosphate]citrate buffer solution (0.1 mol/L, pH 5.0). The apparent heterogenous 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 was estimated to be 8.6 sec-1. In air-saturated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hemin-CF exhibited an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eduction of dioxygen (O2). This activity was reversibly inhibited by respiratory toxins such as cyanide and azide, which bind sixth coordination position of iron active center of hemin. The electrocatalytic Oz reduction current at the hemin-CF was modulated by the toxin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ing manner.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ibition and the toxin concentration, apparent inhibition constants of cyanide and azide were evaluated to be 4.52 and 1.98 Ixmol/L, respectively. When the hemin-CF was used as a working electrode unit of the CF-based electrochemical flow-through detector with air-saturated carrier, the injection of the azide induced peak-shape current responses, which allowed rapid and continuous flow-ampe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azide with high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ory toxin hemin carbon-felt cyanide azide voltammetry AMPEROMETRY
原文传递
铜纤维毡的模板-热还原法制备及二氧化碳电还原性能
6
作者 张璐 沈子千 +3 位作者 王若珊 宋苗 兰帅 申偲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人工碳纳米材料模板对铜纤维毡制备及结构的影响,应用模板-热还原法,以3种碳材料为模板,通过优化前驱体中CuCl_(2)·2H_(2)O与模板的质量比尝试制备铜纤维毡。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试样的... 为了研究人工碳纳米材料模板对铜纤维毡制备及结构的影响,应用模板-热还原法,以3种碳材料为模板,通过优化前驱体中CuCl_(2)·2H_(2)O与模板的质量比尝试制备铜纤维毡。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试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石墨烯可发挥模板作用,得到橙红色厘米级铜纤维毡,铜纤维毡中铜纤维的直径约5μm,且铜纤维表面分布亚微米级台阶。将铜纤维毡制成自支撑电极,应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评价了铜纤维毡的CO_(2)电化学还原性能。相对于泡沫铜,铜纤维毡作为CO_(2)电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展现了对甲酸生成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纤维毡 模板-热还原法 石墨烯 二氧化碳电还原性能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7
作者 林洪芹 郭岭岭 +3 位作者 李纯 李骄龙 杜丽平 甘露露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通过对4种不同组织设计方案对比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颜色的涤纶线巧妙搭配,结合平纹基础组织、双层组织及平纹小提花组织等,采用人工双轴织造、控制适当的经纱张力、打纬力,将制成的活性炭纤维毡炭包填充到纬向管状里,从而开发出配色和谐、外观新颖独特、管状成形立体效果良好的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此织物主要应用于家用装饰纺织品,具有净化空气和除味等功能,对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毡 填充 纬向管状织物 设计 试织 经纱张力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毡气体扩散阴极的H_(2)O_(2)催生性能与机理
8
作者 胡宏苏 申传喆 +3 位作者 王宇航 王青青 何士龙 李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7,共10页
采用浸渍-烧结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和科琴黑复合碳毡气体扩散阴极,对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H_(2)O_(2)催生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石墨烯-碳毡复合阴极具有显著鳞片状微观结构及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其H_(2)O_(2)产率远高于科琴黑-碳毡复合... 采用浸渍-烧结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和科琴黑复合碳毡气体扩散阴极,对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H_(2)O_(2)催生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石墨烯-碳毡复合阴极具有显著鳞片状微观结构及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其H_(2)O_(2)产率远高于科琴黑-碳毡复合阴极.通过调控石墨烯-碳毡复合阴极制备过程中无水乙醇的添加量、石墨烯/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比及烧结温度等条件,提升石墨烯-碳毡复合阴极H_(2)O_(2)的催生性能.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恒电位阻抗法(E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石墨烯-碳毡复合阴极H_(2)O_(2)催生性能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无水乙醇的添加量为60mL,石墨烯与PTFE质量比为3∶1,烧结温度为360℃时,制备的阴极导电性较好,表面C=O官能团含量高,经90 min电化学反应后,H_(2)O_(2)累积浓度可达427.63 mg/L.该阴极循环稳定性强、 H_(2)O_(2)催生效率高,较目前广泛采用的碳黑-PTFE阴极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多孔碳毡 气体扩散阴极 双氧水 电催化 电流效率
下载PDF
改性阴极强化电芬顿降解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新污染物
9
作者 熊艳芳 郑磊 +2 位作者 高镱萌 郝庆菊 江长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5,共6页
研究了电芬顿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7种典型新污染物(避蚊胺、西玛津、阿特拉津、敌草隆、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降解性能。探讨了氢氧化钠改性对碳毡形貌结构和产H_(2)O_(2)能力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了电芬顿主要运行参... 研究了电芬顿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7种典型新污染物(避蚊胺、西玛津、阿特拉津、敌草隆、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降解性能。探讨了氢氧化钠改性对碳毡形貌结构和产H_(2)O_(2)能力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了电芬顿主要运行参数:pH、Fe^(2+)、工作电压对于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产量的影响并确定电芬顿运行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改性碳毡由于含氧官能团的引入,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增强,使得产H_(2)O_(2)能力提高;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条件为pH为3,Fe^(2+)为14 mg/L,工作电压为-2.01 V;此条件下模拟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率均在2 h内达到80%以上,而实际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与目标污染物存在竞争效应,导致降解率降低(30%~75%);芳环上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卤素基团导致西玛津和阿特拉津在两种体系中降解率皆为最低;目标污染物在两种体系中的降解行为均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在实际污水中的降解速率常数远小于模拟污水。以上研究旨为电芬顿的实际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电芬顿 改性碳毡 二级出水
下载PDF
核壳结构ZnS纳米颗粒协同碳毡提升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10
作者 刘国珏 刘涛 +1 位作者 赖中元 李小成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3-1277,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ZnS@C纳米颗粒作为正极材料用于锌离子电池体系中,并通过制备碳毡夹层来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性能... 通过溶剂热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ZnS@C纳米颗粒作为正极材料用于锌离子电池体系中,并通过制备碳毡夹层来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C纳米颗粒加入碳毡夹层后可以显著降低电压的滞后效应,放电平台由0.45 V提高至0.75 V,充电平台由1.6 V降低至1.2 V。采用该正极材料的锌离子电池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平均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2 mAh/g,比能量为976.5 Wh/kg,锌硫电池体系的循环稳定性得以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制备核壳结构ZnS纳米颗粒作为正极材料在碳毡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为提升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碳毡 纳米颗粒 高能量密度
下载PDF
MnO_(2)@ACFF中间层强化高载量硫电极性能稳定性作用
11
作者 FLORES Jose 李洲鹏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3年第3期218-226,共9页
为提高碳材料对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将MnO_(2)原位化学沉积于活性碳纤维炭毡(ACFF)的碳纤维表面,得到了聚硫化物吸附强化的多孔导电材料(MnO_(2)@ACFF)。将其作为中间层设置于隔膜和硫电极之间,有效控制了高载量硫电极的聚硫离子穿梭,... 为提高碳材料对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将MnO_(2)原位化学沉积于活性碳纤维炭毡(ACFF)的碳纤维表面,得到了聚硫化物吸附强化的多孔导电材料(MnO_(2)@ACFF)。将其作为中间层设置于隔膜和硫电极之间,有效控制了高载量硫电极的聚硫离子穿梭,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库伦效率,降低了电极极化和电化学反应阻抗,提高了电极循环稳定性,避免了锂硫电池的突然失效。在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载硫量为15 mg/cm^(2)的硫电极经过350次充放电循环仍保有430 mA·h/g的比容量。提高硫电极载硫量虽然使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下降,但载量为20 mg/cm^(2)和30 mg/cm^(2)的硫电极0.1 C下经过100次循环,仍分别保有736 mA·h/g和446 mA·h/g的比容量,比容量保持率为65%,而且面积比容量和面积比能量也能分别保持64%和42%,高于当前锂离子电池的面积比容量和面积比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活性碳纤维炭毡 高载量硫电极 二氧化锰修饰 中间层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探索-有机-无机杂化电池用于可逆储存水合氢离子
12
作者 王艳荣 王财兴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3期142-144,147,共4页
本实验设计了一个N-杂吩嗪类有机物DBHP负极和电化学沉积MnO_(2)@GF正极在酸性电解液中构筑的水系氢离子全电池的物理化学实验。本实验包括电极材料的制备、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电极材料及其构筑的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本实验能... 本实验设计了一个N-杂吩嗪类有机物DBHP负极和电化学沉积MnO_(2)@GF正极在酸性电解液中构筑的水系氢离子全电池的物理化学实验。本实验包括电极材料的制备、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电极材料及其构筑的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本实验能够锻炼学生制备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用于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电池 有机物负极 MnO_(2)@碳毡正极 实验教学 科学前沿
下载PDF
高盐条件下染料酸性橙7的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禄艳 王竞 +2 位作者 吕红 金若菲 周集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5,共6页
针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的高盐度抑制生物活性和芳香胺自氧化问题,通过多种强化策略,考察了NaCl为100g/L时酸性橙7(AO7)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加入葡萄糖(0.5g/L)、蛋白胨(1g/L)和酵母粉(0.5g/L)有利于高盐条件下AO7的... 针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的高盐度抑制生物活性和芳香胺自氧化问题,通过多种强化策略,考察了NaCl为100g/L时酸性橙7(AO7)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加入葡萄糖(0.5g/L)、蛋白胨(1g/L)和酵母粉(0.5g/L)有利于高盐条件下AO7的生物降解.进水中加入酸性红B对AO7的脱色有加速作用.耐盐污泥中加入蒽醌形成的蒽醌-污泥自固定化体系可以促进AO7脱色,当蒽醌浓度为100mg/L时,AO7最大脱色率约为92%.以活性炭毡作为生物载体,厌氧和好氧体系均可实现稳定运行,且体系污泥沉降性良好,脱色速率达26.67mg/(L?h),且可有效抑制脱色中间产物1-氨基-2-萘酚的好氧自氧化,使COD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高盐 氧化还原介体 自氧化 活性炭毡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CVI-TaC沉积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招科 熊翔 +4 位作者 李国栋 肖鹏 张红波 尹健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47-2053,共7页
利用TaCl5-Ar-C3H6-H2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在炭毡中沉积TaC,并研究了CVI工艺参数如气体流速、滞留时间、沉积温度、沉积压力和H2的加入等对碳化钽在炭毡中沉积速率(用炭毡质量分数的增加来表示)的影响。研究表明:CVI-TaC... 利用TaCl5-Ar-C3H6-H2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在炭毡中沉积TaC,并研究了CVI工艺参数如气体流速、滞留时间、沉积温度、沉积压力和H2的加入等对碳化钽在炭毡中沉积速率(用炭毡质量分数的增加来表示)的影响。研究表明:CVI-TaC受表面反应控制的最大气体流速为40 cm/s,最小滞留时间为1.2 s;沉积速率与沉积温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Arrhenius方程,沉积速率随沉积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950℃时达到最大值;在1 000℃时,CVI过程受孔隙扩散所控制;沉积速率随沉积压力的升高以及H2的加入而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 炭毡 化学气相渗透 扩散 沉积速率
下载PDF
镀镍炭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祥云 李家俊 +2 位作者 马铁军 李国俊 方洞浦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用玻璃纤维、镀镍炭毡和高导电性镀镍炭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三层结构复合材料证明了镀镍碳毡的吸波性能与镍含量有关;在适当的设计条件下,辅之以少量的炭黑、铁氧体添加剂。
关键词 微波吸收特性 复合材料 镀镍碳毡 环氧树脂
下载PDF
由CO_2作活化剂制活性炭织物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明铂 郑经堂 +1 位作者 陆安慧 樊彦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4-58,共5页
以CO2为活化剂,制备PAN基活性炭织物。进行了孔结构的表征(氮吸附)、苯吸附及碘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CO2为活化剂所得活性炭织物的比表面比用水蒸汽或KOH等要低,前者产品的孔分布比后者窄。但当使用纯CO2时所得产... 以CO2为活化剂,制备PAN基活性炭织物。进行了孔结构的表征(氮吸附)、苯吸附及碘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CO2为活化剂所得活性炭织物的比表面比用水蒸汽或KOH等要低,前者产品的孔分布比后者窄。但当使用纯CO2时所得产品的孔分布比用普通CO2时为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织物 吸附 性能 二氧化碳 活化剂
下载PDF
碳毡/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易法军 孟松鹤 +1 位作者 韩杰才 杜善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29-1234,共6页
利用改进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对其高温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计算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利用改进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对其高温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计算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材料的拉伸性能XY向优于Z向,而压缩性能Z向优于XY向.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随温度升高变化平稳,XY向的抗热震性能优于Z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毡/碳复合材料 超高温力学性能 抗热应力系数
下载PDF
活性碳毡电路屏(直立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 被引量:34
18
作者 赵乃勤 邹田春 +2 位作者 师春生 李家俊 郭伟凯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2,共6页
研究了含活性碳毡电路屏和直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含碳毡电路屏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电路屏的种类(感性、容性)和尺寸密切相关。含感性屏的吸波材料,当毡条间距、宽度分别为7mm、5mm时,材料在整个雷达波... 研究了含活性碳毡电路屏和直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含碳毡电路屏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电路屏的种类(感性、容性)和尺寸密切相关。含感性屏的吸波材料,当毡条间距、宽度分别为7mm、5mm时,材料在整个雷达波段(8~18GHz)有-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含容性屏的吸波材料,随电路屏中碳毡块间距和边长的减小,吸波性能提高。含直立碳纤维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纤维间距有关,间距为4mm时可获得有效带宽7.6GHz的吸波材料。用分块设计的思想设计吸波材料,可提高其吸波性能。分块中心对称的感性电路屏(毡条宽5mm,间距10mm)和直立碳纤维(间距8mm)混杂吸波体在11.8~18GHz频带内有低于-20dB的反射衰减,最大吸收峰值-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活性碳毡电路屏 直立碳纤维 分块设计
下载PDF
碳毡/铜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万怡灶 王玉林 +2 位作者 李国俊 曹阳 彭群家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0-85,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用电沉积法制备的碳毡/铜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间维持连续有效碳膜时间的长短有关,该时间取决于碳毡纤维的体积分数。在油润滑条件下,碳毡/铜复合材料的... 本文研究了用电沉积法制备的碳毡/铜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间维持连续有效碳膜时间的长短有关,该时间取决于碳毡纤维的体积分数。在油润滑条件下,碳毡/铜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与复合材料的硬度及纤维弯曲和破断所消耗能量的多少有关。在这两种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均明显优于常用耐磨铜合金ZQSn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毡/铜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碳膜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用碳毡电极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素琴 张文昔 黄可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5-397,共3页
分别采用普鲁士蓝(Prussianblue,PB)和草酸对聚丙稀腈基(PAN)碳毡进行修饰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后材料在钒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B修饰碳毡电极对V(Ⅳ)/V(Ⅴ)电对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V(Ⅱ)/V(Ⅲ)电对在草酸修饰碳毡... 分别采用普鲁士蓝(Prussianblue,PB)和草酸对聚丙稀腈基(PAN)碳毡进行修饰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后材料在钒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B修饰碳毡电极对V(Ⅳ)/V(Ⅴ)电对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V(Ⅱ)/V(Ⅲ)电对在草酸修饰碳毡电极上的活性相比处理前也有较大改善。分别以这两种修饰电极为正负极组装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通过电池性能测试获得了最适宜的修饰条件。使用修饰电极的静态钒电池在电流密度为35mA·cm-2时电压效率可达8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草酸 化学修饰 碳毡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