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止“心”痛功效的古代本草文献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琳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系统梳理先秦至民国时期百余部本草文献,发现其中有关何首乌止"心"痛的记载;对何首乌所止的"心"痛进行详细考究,发现在唐宋以前,古人常将胃脘痛称之为"心痛",故认为何首乌止"心"痛实为止胃脘痛... 系统梳理先秦至民国时期百余部本草文献,发现其中有关何首乌止"心"痛的记载;对何首乌所止的"心"痛进行详细考究,发现在唐宋以前,古人常将胃脘痛称之为"心痛",故认为何首乌止"心"痛实为止胃脘痛,临床可用于止胃脘阴虚内热之灼痛及内寒中生之冷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止心痛 古代本草文献
下载PDF
栗锦迁教授辨治胸痹心痛临证撷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玲 李树茂 +1 位作者 陈付艳 何璇 《光明中医》 2020年第19期3011-3013,共3页
阐述栗锦迁教授在临床中对胸痹心痛诊治的独到临床经验。其擅于通过胸痛性质、口中气味、舌象来辨证,对病因及病机理解基于经典理论,认为该病关键在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阳气郁遏,多虚实夹杂为病。在治疗大法上谨守病机,以益气温阳... 阐述栗锦迁教授在临床中对胸痹心痛诊治的独到临床经验。其擅于通过胸痛性质、口中气味、舌象来辨证,对病因及病机理解基于经典理论,认为该病关键在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阳气郁遏,多虚实夹杂为病。在治疗大法上谨守病机,以益气温阳、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核心治则,灵活运用,同时对于复杂病证的治疗应分清标本缓急,先后主次,临床疗效显著。在治疗特色上,体现了其重视阳气,重视脾胃,勿忘化痰祛瘀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锦迁 胸痹心痛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开通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曲燕 黄健 廉治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开通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中炎症介质、脂质,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观察开通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中炎症介质、脂质,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通合剂,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和hsCRP及LDL-C水平的变化等。[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降低hsCRP和LDL-C水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通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胸痹 心痛 开通合剂 硝酸异山梨酯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下载PDF
《黄帝内经》“心与脾胃相关”理论发微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程 范登脉 李先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20-923,共4页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心与脾胃之间生理上相互关联的论述,并引用《金匮要略》及医家有关脾胃功能失调与胸痹心痛的医案,阐述了心与脾胃相关。分析认为,心与脾胃相关表现在:(1)在生理方面,足阳明胃脉与心相通;胃之大络(虚里)通于心...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心与脾胃之间生理上相互关联的论述,并引用《金匮要略》及医家有关脾胃功能失调与胸痹心痛的医案,阐述了心与脾胃相关。分析认为,心与脾胃相关表现在:(1)在生理方面,足阳明胃脉与心相通;胃之大络(虚里)通于心;足太阴脾脉之支者亦与心相通;而血脉是将中焦化生之"气"输送至全身的通道。(2)温养推动脉中营血正常周行的"宗气"来源于胃,化生于脾;宗气进入心脏与脉中,温养推动脉中之营血,使其正常周行。(3)脾胃中的阳气将水谷之气化生为津液,内注五脏六腑,外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4)胃中水谷之气化生的"营"气,滋养心脏与血脉,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5)脾主思,思则气结,容易导致心脉痹塞。(6)足阳明胃经之主血不利所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胸痹 心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建波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气养阴豁痰化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气养阴豁痰化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合中药益气养阴豁痰化瘀,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心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养阴 豁痰化瘀 肠溶阿斯匹林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兴隆 张明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以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为脾肾亏虚,包括元气亏虚与宗气亏虚;痰浊瘀血为心失所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蒸腾,痹阻于心脑脉络,发为本病。故治当培补脾肾元气,兼以活血、化痰、理气、平肝熄风、通络。
关键词 冠心病 脑血管病 胸痹 心痛 中风 病机 治法 中医药治疗 辨证分型 综述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简况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腊阳 方显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键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为脏气亏虚、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胸阳,阻滞心络,不通则痛。有认为当属络病,核心病机为病络;有认为阴虚毒瘀,热毒贯穿其中,...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键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为脏气亏虚、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胸阳,阻滞心络,不通则痛。有认为当属络病,核心病机为病络;有认为阴虚毒瘀,热毒贯穿其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斑块易损和破裂诱因;重视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毒致病;核心证侯为"血瘀";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主张祛瘀为先,亦有提出从调理脾胃论治;验方多来自医家临床实践,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及活血化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临床疗效。期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病证结合研究,建立活血化瘀诊疗规范,提供更多的临床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胸痹 真心痛 瘀血 阴虚毒瘀 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 瘀毒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验方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120例胸痹心痛患者舌象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家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患者舌象及变化规律,分析其在胸痹心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20例临床确诊为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对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具有典型的特征,血瘀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证型...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患者舌象及变化规律,分析其在胸痹心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20例临床确诊为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对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具有典型的特征,血瘀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证型(占全部观察病例的70%)。据舌可以判断胸痹心痛的病位深浅及轻重。结论舌诊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有利于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为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发挥传统医学在现代疾病诊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 胸痹 心痛
下载PDF
杨学信教授从毒热痰瘀治疗胸痹心痛病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师常喜 高彦斌 杨学信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胸痹心痛病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性心系疾病,通过跟师临证查阅文献总结分析杨学信教授从毒热痰瘀、心络痹阻方向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经验,得出了采用多维辨证思维,运用清解毒热、化痰通络止痛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关键词 胸痹 心痛 毒热痰瘀
下载PDF
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艳亚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汤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汤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实验组的TG、TC、L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HDL指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使用益气养血、破瘀消积汤剂可以显著改善胸痹心痛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血 破瘀消积 胸痹心痛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心痛”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太品 施静 +2 位作者 任玉兰 杨洁 梁繁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心痛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黄帝内经》中多处篇章涉及心痛的论述。笔者从《黄帝内经》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规律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医致病因素主要是感受寒邪和火邪,与循行至心的经脉阻滞密切联系,并且其发病与六经时气密切相... 心痛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黄帝内经》中多处篇章涉及心痛的论述。笔者从《黄帝内经》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规律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医致病因素主要是感受寒邪和火邪,与循行至心的经脉阻滞密切联系,并且其发病与六经时气密切相关,五脏皆能致心痛,针灸治疗以循经取穴和辨证取五输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 黄帝内经 针灸治疗 中医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