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ongruence between the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and Risk of Childbirth Complications among Antepartum Women in Mulago Hospital, Uganda
1
作者 Dan Kabonge Kaye Annettee Nakimuli +3 位作者 Othman Kakaire Michael Odongo Osinde Nelson Kakande Scovia Nalugo Mbalind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年第14期889-898,共10页
Objective: Women’s preferences for the mode of delivery provide clues on their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anticipated risk of childbirth complications.?The objective was toinvestigate?incongruence between preferred... Objective: Women’s preferences for the mode of delivery provide clues on their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anticipated risk of childbirth complications.?The objective was toinvestigate?incongruence between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and risk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Methods: Throug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ata were?collected from 327?women admitted to Mulago hospital. Data included socio-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 past medical, gynaecological and obstetric history,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knowledge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The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and knowledge of related risks for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rticipants was 24.7 years (±5.9), ranging?14?-?43 years, of whom 41.4% were nulliparous. The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was vaginal (84.1%). Incongruence?(preference for a mode of delivery that did not correspond to expected or anticipated risks) occurred in 88 (26.9%) of the women,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having secondary school or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OR 2.49, CI 1.52?-?4.08) and history of previous vaginal delivery (OR 3.82,?CI 1.94?-?7.49). Conclusion: One in four women had incongruence between preferred mode of delivery and risks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which called?for urgent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about intrapartum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of care INTRAPARTUM care preference for mode of Delivery Decision-Making
下载PDF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选择偏好
2
作者 杨希 李响 +3 位作者 吕婧 麻如欢 邬斌强 徐婷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究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的选择偏好,为优化生育保障体系、提高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采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确立育龄期女性关注的5个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影响因素,即提... 目的探究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的选择偏好,为优化生育保障体系、提高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设计,采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确立育龄期女性关注的5个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影响因素,即提供孕前检查医院等级、检查内容、提供形式、整合形式和检查地点距离。采用代表性抽样法,运用混合Logistics模型分析北京市育龄期女性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偏好及其异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329例。其中84.8%的受访者年龄在35岁以下,74.8%为城市居民。偏好分析结果显示,育龄期女性更倾向于接受检查地点距离近(β=-0.636,P<0.01)、检查内容为19项基本检查+饮食运动心理指导(β=0.611,P<0.01)、可以提供上门指导(β=0.410,P<0.01)、能与婚前检查相结合(β=0.225,P<0.01)的孕前保健服务模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相比于城市女性更加倾向于选择可以提供上门指导和检查距离近的孕前保健服务;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更偏向选择检查内容包含基因检查的孕前保健服务。结论北京市育龄期女性在选择孕前保健服务模式时最关注检查地点距离和检查内容。不同人口特征的育龄期女性对于孕前保健服务也存在不同的选择偏好。孕前检查应适应人群特征,缩短检查地点距离并推广饮食、运动和心理教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保健 服务模式 离散选择实验 偏好
下载PDF
厦门市老年人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婷 韩耀风 +3 位作者 陈炜 韦兴良 滕伯刚 方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801-3804,共4页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 1 259名老年人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 1 259名老年人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识字很少"者占43.1%,"大学及以上"者仅占7.5%;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者分别占70.1%、21.0%和8.9%;与"不识字/识字很少"的老年人相比,"高中"、"大学及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OR(95%CI)分别为2.06(1.13,3.75)和2.46(1.20,5.05),选择机构养老的OR(95%CI)分别为3.36(1.34,8.46)和4.52(1.58,12.92)。结论厦门市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占多数,养老意愿以家庭养老为主,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有影响,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程度 养老意愿
下载PDF
居家养老偏好:影响因素及其解释——基于长春市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烨 蒲新微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居家养老是长春市老年人的养老偏好,但形式更趋于多元化。文章以2016年长春市老年人基本状况信息采集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进行Logit回归估计,通过模型汇报几率比分析长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婚... 居家养老是长春市老年人的养老偏好,但形式更趋于多元化。文章以2016年长春市老年人基本状况信息采集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进行Logit回归估计,通过模型汇报几率比分析长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信仰、是否为空巢老人、与子女代际经济关系、身体健康程度为显著指标;传统养老方式偏好影响因素(性别、户籍、子女数)并不全部显著;当下"二孩政策"及"以房养老政策"并不能化解未来的养老风险。提出国家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积极导引与推进细则落实;省市层面要在嵌入社区、机构融合、邻里互助与精神文化方面实施"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战略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养老方式偏好 影响因素 长春市 LOGIT模型
下载PDF
需求偏好视角下养老机构分型配置框架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虹彬 赵婉茹 +2 位作者 吴丹丹 彭科 王心慧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
养老机构的高效配置亟需建立清晰、整体的资源配置框架,既有研究聚焦于供给侧、需求共性、单一资源的需求偏好等,指导意义有限。本文基于复杂的需求偏好建构分型配置框架:依据需求重要度及水平特征,运用谱聚类、无序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 养老机构的高效配置亟需建立清晰、整体的资源配置框架,既有研究聚焦于供给侧、需求共性、单一资源的需求偏好等,指导意义有限。本文基于复杂的需求偏好建构分型配置框架:依据需求重要度及水平特征,运用谱聚类、无序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识别5种偏好类别。提出综合性能型、福利型、医院+基础功能型、社区型、生态+娱乐型5种配置类型。指出规划部门应结合城市医疗、社区等资源特性和机构规模,分成自建医院的大型新建机构、改造老建筑和利用城市医院的中小型机构、依托社区资源的小型机构3类规划和管理;民政部门应细化补贴分类,强化财政资源向较低收入社区及非特困的较低收入的失能老人倾斜,社区应牵头建立多方合作组织,使资源协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需求偏好 配置类型 配置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