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田金洲 时晶 +7 位作者 倪敬年 魏雪飞 尹军祥 李林森 龙子弋 孙文军 邢亚楠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最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
下载PDF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林森 田金洲 +3 位作者 蔡艺灵 时晶 邢亚楠 孙文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脂质和纤维成份高分辨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建军 王若冰 +4 位作者 林江 曾蒙苏 严福华 王建华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A检查,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斑块所在的颈动脉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I图像逐层对照,研究斑块纤维成分和纤维帽、脂质成分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存在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者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其中,伴斑块出血5支(10%)、脂质坏死核心3支(6%),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6%)。相对于胸锁乳突肌,斑块脂质成分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PDWI多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少数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纤维帽和纤维成分的信号相仿,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1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PDWI呈稍高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硬斑块纤维帽厚度(1.1±0.4)mm,软斑块纤维帽厚度(0.7±0.3)mm。硬斑块和软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序列高分辨MRI可以显示斑块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和纤维帽,并对斑块脂质和纤维帽进行初步的定量,为在体分析斑块的结构提供评价指标,为斑块风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粥样斑块 纤维帽 脂质核心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春梅 刘凤菊 +2 位作者 刘海芳 王瑶 郑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与CEA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与CEA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见斑块纤维帽完整11例,无纤维帽4例,纤维帽不完整4例。灰阶超声显示7例斑块表面纤维帽清晰,为细线样高回声弧形结构,超声对完整斑块纤维帽的识别率为63.6%(7/11);4例斑块纤维帽结构不清晰,但未见明确破裂征象;8例斑块无明显纤维帽或纤维帽破裂(4例斑块纤维帽连续性中断,其中1例灰阶超声显示斑块内低无回声自中断处流入血管腔内,3例灰阶超声显示斑块表面可见凹陷,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彩色血流通过破裂口进入斑块内)。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是否形成溃疡斑,可大致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存在纤维帽,但对斑块纤维帽较薄或无纤维帽但斑块仍完整者不能准确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纤维帽 超声
下载PDF
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预测颈内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危险度研究
5
作者 马洪舟 刘伟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7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HRCMRI)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HRCMRI检查的100例颈内动脉轻中度(<70%)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 目的探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HRCMRI)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HRCMRI检查的100例颈内动脉轻中度(<70%)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各50例。比较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同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稳定斑块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HRCMRI影像学特征。结果稳定斑块患者1年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0%,低于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患者HRCMRI表现为: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较厚,增强扫描呈轻中度线样或均匀强化;无较大脂质核心(脂质核面积不超过斑块40%);无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HRCMRI表现为:线样强化的纤维帽连续性中断,龛影形成,斑块表面不规则,局部凹陷,凹陷区即龛影在黑血序列上为低信号,在亮血序列上为高信号。结论HRCMRI技术可预测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患者同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斑块 纤维帽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阿力木.吾甫尔 买买提吐尔.克力木 张小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NASCET标准确定狭窄率和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quo...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NASCET标准确定狭窄率和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D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中斑块内出血、破裂纤维帽的比率。结果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下:轻度狭窄为93.1%、97.5%、90.6%,中度狭窄为84.2%、94.9%、79.1%,重度狭窄为100%、97.5%、97.5%,完全闭塞为100%、100%、100%。MRI和DSA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863。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的比率分别为29.1%、45.0%、52.6%,破裂纤维帽的比率分别为23.6%、40.0%、57.9%。结论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根据信号特点能分析斑块组成成分,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内出血 破裂纤维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帆 陈娜 唐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血浆Lp-PLA2和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检测;随访1年后,比较再发组和未再发组... 目的:探讨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血浆Lp-PLA2和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检测;随访1年后,比较再发组和未再发组血浆Lp-PLA2表达值、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结果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和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组血浆Lp-PLA2表达值、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32/47)和87.7%(64/73),联合预测变量AUC最大。结论: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血浆 磷脂酶A2 大脑梗塞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复发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颈动脉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