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ARTERY WALL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MEASUREMENT FOR CAROTID ULTRASOUND IMAGES
1
作者 XIN YANG WANJI HE +4 位作者 KAITONG LI JIAOYING JIN XUMING ZHANG MING YUCHI MINGYUE DING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Stroke and heart attack,which could be led by a kind of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med as atherosclerosis,would seriously cause huma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It is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stage diagn... Stroke and heart attack,which could be led by a kind of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med as atherosclerosis,would seriously cause huma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It is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stag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of the atherosclerosis.Carotid stenosis is a classical atherosclerotic lesion with vessel wall narrowing down and accumulating plaques burden.The carotid artery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is a key indicator to the diseas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ssisted diagnosis technology,the imaging techniques,segmentation algorithms,measurement methods,and evaluation tool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Ultrasound imaging,being real-time,economic,reliable,and safe,now seems to become a standard in vascular assessment methodology especiall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MT.This review firstly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measurem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t first,and then followed by the challenges that one has to face when approaching the segmentation of ultrasound images.Secondly,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 IMT seg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are presented.Thirdly,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are performed.An overview of summa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s given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US)images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ATHEROSCLEROSIS image segmentation computer assisted diagnosis(CAD)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铁 赵晓娟 《辽宁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稳态模型评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12±15.35)岁,经彩色...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稳态模型评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12±15.35)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IMT正常组(IMT<1.0mm)、IMT增厚组(1.0mm≤IMT≤1.2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匹配健康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分析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及HOMA-IR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及HOMA-IR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HOMA-IR呈正相关(r=0.593,P<0.01)。结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程度与颈动脉IMT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颈动脉imt T2DM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青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IMT监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香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33-334,337,共3页
目的对中青年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监测,探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与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中青年个体1045例,采... 目的对中青年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监测,探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与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中青年个体1045例,采用Framingham risk score计算10年风险值;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IMT分为正常、增厚和斑块形成3种,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1045例中青年中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占475例(45.5%);>10%的占570例(54.5%)。颈动脉超声无异常占593例(56.7%);超声显示IMT增厚或有斑块者占452例(43.4%),其中211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改变。颈动脉IMT与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之间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中青年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监测可有助于预计心血管发生危险性,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IMT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静 袁跃龙 +1 位作者 李永祥 王菲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治疗的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75例,常规...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治疗的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抗缺血、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和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他汀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水平,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1.74±0.46)mm vs(1.71±0.44 mm]、斑块大小[(23.58±5.84)mm2vs(24.02±5.91)mm2]、厚度[(2.82±0.82)mm vs(2.76±0.79)mm]、数量[(5.48±0.64)个vs(5.39±0.61)个]和血清hs-CRP[(27.46±7.31)mg/L vs(28.06±7.41)mg/L]水平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1.21±0.34)mm vs(1.52±0.38)mm]、斑块大小[(14.57±4.72)mm2vs(19.51±5.41)mm2]、厚度[(1.53±0.52)mm vs(1.89±0.61)mm]、数量[(2.94±0.33)个vs(3.52±0.38)个]和3个月[(18.32±7.02)mg/L vs(24.23±7.11)mg/L]、6个月[(12.36±6.13)mg/L vs(18.43±7.05)mg/L]、12个月[(7.63±3.21)mg/L vs(11.36±5.03)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为(57.96±8.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3±7.84)%,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及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廖铁军 李洪昌 +1 位作者 邓颖玉 施勇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25OH总维生素D[25(OH)D]浓度的关系,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8...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25OH总维生素D[25(OH)D]浓度的关系,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8例,分别设为糖耐量减低组和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IMT和25(OH)D水平,应用Spearman统计分析IMT和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患者IMT依次升高[(0.87±0.15)mm vs(0.96±0.18)mm vs(1.13±0.30)mm]、25(OH)D水平依次降低[(18.03±7.35)μg/L vs(15.34±6.84)μg/L vs(12.53±5.38)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MT和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IMT增厚、血清25(OH)D水平降低,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颈动脉IMT增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减低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25OH总维生素D
下载PDF
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杨暖 邹果秋 +3 位作者 蒙绪标 罗彦冰 罗德钦 符先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糖尿病肾病(DN)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与心脏瓣膜钙化(H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DN患者,根据有无NAFLD将其分为合并NAFLD组(56例)和未合并NAFLD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肝脏超声及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糖尿病肾病(DN)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与心脏瓣膜钙化(H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DN患者,根据有无NAFLD将其分为合并NAFLD组(56例)和未合并NAFLD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肝脏超声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行血常规及血脂检测,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血脂指标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对DN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超声二维图像特征对NAFLD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统计HVC发生率,并对其钙化程度进行评分,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HVC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两组120例DN患者中有56例(占46.67%)合并NAFLD。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TC)、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NAFLD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房内径(LA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未合并NAFL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未合并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91,t=10.125,t=4.050,t=7.174,t=13.2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LDL-C、HDL-C、LAD及IMT是DN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显示,56例合并NAFLD组患者中,26例为轻度NAFLD,17例为中度NAFLD,13例为重度NAFLD;41例(占34.17%)出现HVC,其中19例为轻度HVC,13例为中度HVC,9例为重度HVC;DN合并NAFLD严重程度与HVC钙化程度呈正相关(r=0.724,P<0.05)。结论:DN合并NAFLD与血脂异常、LAD及IMT密切相关,且NAFLD严重程度与HVC钙化程度正相关,通过超声诊断能够预测HVC风险,故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DN)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心脏瓣膜钙化(HVC) 相关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常哲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的不稳定性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玉玲 陈浩 +1 位作者 林珏 李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61-64,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做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RBP4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AS组高于Non-AS组;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RBP4 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云云 郭瑜林 +2 位作者 尹化斌 姚世发 曹伟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闵行区中老年人...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闵行区中老年人共3100名,年龄40-90岁,其中,男、女分别为1504、1596名,将受试者按年龄段分成五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CAS)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6%、50.2%,其中,男性分别为33.5%、26.5%,女性为28.1%、23.7%;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12.1%,以轻、中度为主,分别为6.1%、3.4%。2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及吸烟在CIMT增厚组与非增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及吸烟在CAS斑块组与非斑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高血压及吸烟(P〈0.05);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及吸烟(P〈0.05)。结论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群CAS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且男性CAS程度较女性显著;②性别、年龄、高血压及吸烟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性别、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及吸烟是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粥样硬化斑块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晓霞 胡彩虹 +6 位作者 石红 杨丽丽 孙静 徐坤 刘霞 党静 何继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幅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瑾玮 钟远 +2 位作者 张华 胡廷军 施慧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8年第3期160-163,166,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色对差(MODD);并用多普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将糖尿病者分为A组(IMT<0.8mm)和B组(IMT≥0.8mm),与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P<0.01);B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lC、BMI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A组有增高(P<0.05或P<0.01);IMT与负2h血糖的相关性最强(r=0.88,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2)T_2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增加(P<0.001);而CGMS显示的24hMBG、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181,P<0.01)。(3)HbAlc与MBG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MAGE、NGE及MODD均不相关。(4)研究还证明: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均呈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及IMT有关,而且与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密切关联,相似的HbAlc水平其血糖漂移的程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内膜 血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状况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培红 胡耀敏 +4 位作者 黄融 张小英 杨洁瑾 成琦 刘伟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87例住院T2DM患者的IMT,将其分为IMT<0.8mm和IMT≥0.8mm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以...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87例住院T2DM患者的IMT,将其分为IMT<0.8mm和IMT≥0.8mm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以及两组代谢控制良好者的比例;比较不同的代谢控制对颈动脉IMT的影响。结果:(1)与IMT<0.8mm组相比,IMT≥0.8mm组的年龄明显增大(P=0.000)、病程较长(P=0.009)、有高血压史者的比例增多(P =0.017),体重指数(BMI)较大(P=0.040),收缩压(SBP)较高(P=0.003)。(2)根据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是否良好分成4组,只有当3项指标均良好时,患者的IMT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IMT受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共同影响,严格控制各项代谢紊乱将延缓IMT的发展,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痛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导琦 郭正良 +5 位作者 傅毅 曾丽莉 辛晓瑜 宋永建 刘建荣 陈生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对脑梗死高危人群防治的策略。方法:对20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对脑梗死高危人群防治的策略。方法:对20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这些观察指标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是IM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3,95%CI:1.253-6.912);IMT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61,P=0.0007),与吸烟指数也呈正相关(r=0.14655,P=0.0409)。年龄(OR1.077,95%CI:1.043-1.111)、吸烟(OR3.424,95%CI:1.569~7.471)、糖尿病(OR3.792,95%CI:1.650-8.717)、Lp(a)异常(OR2.624,95%CI:1.112-6.193)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积分与Lp(a)呈正相关(r=0.20823,P=0.0208)。结论:颈动脉IMT异常与吸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脑梗死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除年龄因素外,控制吸烟和糖尿病是预防脑梗死较为重要及可行的,而对于Lp(a)的干预方法及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向清 谢英 +2 位作者 梅霞 李正恭 张源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博一 文磊 罗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不同时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有大血管病变46例,无大血管病变50例),糖耐量低减(IGT)者33例,正常对照者(NGT)39例,分别测量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不同时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有大血管病变46例,无大血管病变50例),糖耐量低减(IGT)者33例,正常对照者(NGT)39例,分别测量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IMT;并对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T2DM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NGT组、IGT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颈动脉IMT较T2DM组明显升高(P<0·01)。(2)颈动脉IMT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PBG)(r=0.644,P<0·01)、空腹血糖(FBG)(r=0.63,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617,P<0·01)、甘油三酯(TG)(r=0·547,P<0·01)、体重指数(BMI)(r=0·345,P<0·01)、收缩压(SBP)(r=0·286,P<0·01)、舒张压(DBP)(r=0·286,P<0·01)、总胆固醇(TC)(r=0·157,P<0·01)呈正相关。结论(1)颈动脉IMT与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2)颈动脉IMT与OGTTPBG、FBG、HbA1c、TG、SBP、DBP、TC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imt 糖尿病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荀靖琼 康省 +3 位作者 唐敏娟 刘晓玲 骆翠琼 苏珂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1~2018-08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BMI&l...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1~2018-08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BMI<24 kg/m^(2))56例和超重及肥胖T2DM组(BMI≥24 kg/m^(2))39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颈动脉IMT和Lp-PLA_(2)。分析Lp-PLA_(2)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T2DM组相比,超重及肥胖T2DM组的FINS、IRI、TC、LDL-C、Lp-PLA_(2)及颈动脉IMT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HbA1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00)。单纯T2DM组和超重及肥胖T2DM组血浆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92,P=0.029;r=0.470,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BMI、LDL-C及Lp-PLA_(2)是影响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血浆Lp-PLA_(2)水平较高,且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该指标可能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重 肥胖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晓英 饶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秀霞 张敏 姜涛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及斑块钙化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及斑块钙化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等,以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度。按患者具备大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数分为三组,并比较每组的IMT值、斑块钙化情况。结果存在1或2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0.824mm,斑块检出率为37.5%,钙化率为33.3%;同时存在3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0.967mm,斑块检出率为44.4%,钙化率为51.1%;同时有4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1.020mm,斑块检出率为63.3%,钙化率为60%。三组间上述指标比较P值分别为0.022、0.129、0.144。三组间HOMA!IR值分别为2.26±1.09、2.96±1.83、4.05±1.78,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大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大血管病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聚集性 2型糖尿病患者 心血管病 颈动脉超声检查 同时测定 大血管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月 胡建东 +2 位作者 刘霁 朴雪梅 薛鸾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2例SLE患者根据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记录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价疾病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2例SLE患者根据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记录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价疾病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性因素对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SLE血瘀证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大于SLE非血瘀证组。2组在病程、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累积激素用量、肾脏累及、补体C3、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方面存在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CRP、DDi、肾脏受累、ACA(Ig G)、ACA(Ig M)与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病程≥5年、CRP升高、DDi升高、肾脏受累、ACA阳性是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瘀证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依折麦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荣奎 林泽鹏 +1 位作者 彭晓玲 张志伟 《现代医院》 2012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对无脂代谢紊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n=47)和常规降压药物+依折麦布(10~20 mg/d,睡前)组(联合组,n=53)。所有入选患...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对无脂代谢紊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n=47)和常规降压药物+依折麦布(10~20 mg/d,睡前)组(联合组,n=53)。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后10个月各测一次血压、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65.3±10.2)、(91.4±7.2)vs(132.6±8.8)、(84.5±5.1)mmHg和(164.6±9.5)、(90.5±5.7)vs(127.1±8.2)、(80.1±4.9)mmHg;联合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常规组大[(36.6±3.5)、(10.5±1.6)vs(33.1±2.2)、(6.5±1.3)mmHg,p<0.05]。②联合组治疗10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31.5±21.7)vs(23.1±19.7)mg/g、(0.94±0.31)vs(0.83±0.27)mm和(2.34±2.12)vs(1.70±1.67),p<0.01];而常规组治疗10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下降并进一步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依折麦布 尿白蛋白/肌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