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郑紫燕 郑国琦 +1 位作者 罗霄 王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2-338,共7页
对不同发育时期宁夏枸杞叶片、果柄、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糖的含量与酸... 对不同发育时期宁夏枸杞叶片、果柄、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糖的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以积累已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与AI和N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酶无相关性,说明AI和NI在宁夏枸杞果实的糖代谢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叶片 果柄 果实 糖积累 蔗糖代谢相关酶
下载PDF
黄瓜瓜把长度QTL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桂玲 秦智伟 +1 位作者 周秀艳 赵咫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3-546,共4页
利用长瓜把的黄瓜自交系129与短瓜把的Z3杂交衍生的F2株系,检测与瓜把长度相关的QTL。DNA从F2株系提取,并且利用SSR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总共有5个呈现清晰、可重复的多态性分子标记用于QTL检测。结合瓜把数据,利用Mapmaker3.0b构建基因... 利用长瓜把的黄瓜自交系129与短瓜把的Z3杂交衍生的F2株系,检测与瓜把长度相关的QTL。DNA从F2株系提取,并且利用SSR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总共有5个呈现清晰、可重复的多态性分子标记用于QTL检测。结合瓜把数据,利用Mapmaker3.0b构建基因连锁图谱,运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检测QTL。LOD大于2作为QTL存在的阈值。4个来自于同一个连锁群的分子标记CSWGATT01B、CSWGATT01C、CSCT335和CSWGATT01A与瓜把长度显著相关。Qchl1与分子标记CSWGATT01B、CSWGATT01C紧密连锁,与二者分别相距3.4cM和18.0cM,且变异贡献率为1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瓜把长度 SSR QTL
下载PDF
糖代谢相关酶在灵武长枣叶片和果柄糖积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景红霞 章英才 +1 位作者 陈亚萍 杨文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1-1827,共7页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叶片、果柄均主要以积累蔗糖为...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叶片、果柄均主要以积累蔗糖为主,叶片、果柄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平缓且随果实发育略有上升,蔗糖含量则呈先下降后迅速上升的趋势,且蔗糖含量始终高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2)在果实的整个发育期,叶片和果柄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远高于中性转化酶(NI),AI在前期升高后变化较平稳,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3)SS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灵武长枣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叶片 果柄 糖积累 蔗糖代谢相关酶
下载PDF
荔枝落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蔡小林 潘介春 +1 位作者 周煜棉 刘红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6-31,共6页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但是荔枝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最终坐果率5%左右。综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荔枝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4次高峰;荔枝开花习性的缺陷是落果的主要原因,而胚与胚乳及果柄发育的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但是荔枝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最终坐果率5%左右。综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荔枝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4次高峰;荔枝开花习性的缺陷是落果的主要原因,而胚与胚乳及果柄发育的不完善和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激素及多胺含量的不充足是落果的内在原因,不利环境因素(低温寡照、阴雨连绵)进一步诱发荔枝幼果脱落;有关荔枝落果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培养健壮充实的结果母枝是保证花穗正常发育,减少早期落果的基础,花果期进行适当的环割、环剥及恰当的水肥管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减少中后期落果的有力手段。并根据现阶段荔枝落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办法,以期为荔枝落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落果 果柄结构 激素 矿质元素
下载PDF
北五味子不同部位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旭 林森 赵余庆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5期39-40,共2页
目的:首次对北五味子果实、藤茎、果柄、种仁、种皮、果肉中总木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70nm波长处检测总木脂素含量。结果:在0.01~0.05mg吸光度与其总木脂素含量呈良好... 目的:首次对北五味子果实、藤茎、果柄、种仁、种皮、果肉中总木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70nm波长处检测总木脂素含量。结果:在0.01~0.05mg吸光度与其总木脂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总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2.52%。结论:北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木脂素的含量为果肉最多,藤茎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果实 藤茎 果柄 种仁 种皮 果肉 总木脂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澳洲坚果生理落果期果柄离区形态学结构及细胞壁相关酶活性分析
6
作者 李穆 李菊馨 +3 位作者 曾黎明 黄锦媛 唐圣理 赵渊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5期21-25,共5页
对比分析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与脱落果果柄离区的形态学结构和细胞壁相关酶活性,为落果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上制定保果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果柄离区的形态学结构,采用生化微量法分别测定盛花后30 d、4... 对比分析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与脱落果果柄离区的形态学结构和细胞壁相关酶活性,为落果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上制定保果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果柄离区的形态学结构,采用生化微量法分别测定盛花后30 d、40 d、50 d果柄离区中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正常果果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离层区域,而脱落果果柄具有明显的离层区域,离层由2~3层大体积、椭圆形的细胞松散排列组成,细胞间隙较大,木质化程度高于周围组织细胞;在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期间,脱落果果柄离区中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果果柄。研究结果表明,果柄离层木质化程度、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细胞壁相关酶活性变化是造成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离区 果柄 纤维素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下载PDF
山茱萸不同部位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雪纯 高陆 +3 位作者 姜文月 贾茹 鞠成国 王巍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药材中莫诺苷、当药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I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部位中4种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_(18)-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药材中莫诺苷、当药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I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部位中4种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_(18)-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和270 nm。结果 4种成分在山茱萸果肉、果梗和果核中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别。果肉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显著高于果梗及果核,当药苷在果核中含量最高,山茱萸新苷I在果梗中含量最高。结论山茱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去核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果肉 果梗 果核 环烯醚萜苷
下载PDF
饥饿胁迫对澳洲坚果早期果实及果柄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为海 向沛锦 陆超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19-3226,共8页
为揭示饥饿胁迫下澳洲坚果果实脱落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H2’澳洲坚果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定期测定果柄及果实不同组织中能量物质(ATP、ADP与AMP)含量、能荷(EC)水平和能量代谢关键酶(H^(+)-ATPase与Ca^... 为揭示饥饿胁迫下澳洲坚果果实脱落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H2’澳洲坚果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定期测定果柄及果实不同组织中能量物质(ATP、ADP与AMP)含量、能荷(EC)水平和能量代谢关键酶(H^(+)-ATPase与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环剥+去叶处理明显促进了澳洲坚果早期果实脱落。自处理起至果实开始剧烈脱落时(处理后0~3 d),果皮的AMP与ADP、种子的ATP与ADP以及果柄的ATP、ADP与AMP含量均显著增加,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以及果柄的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增强,果柄与种子的EC水平显著升高,但果皮的EC值明显下降。在处理后期(处理后4~5 d),随着果实脱落加剧,果柄的Ca^(2+)-ATPase以及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及Ca^(2+)-ATPase活性均显著增加,果柄和果皮的ATP以及果皮与种子的AMP含量均明显升高,而EC水平仅在果柄中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说明,饥饿胁迫可能通过影响澳洲坚果果柄及果实的能量代谢特性来影响早期果实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饥饿胁迫 能量代谢 果实 果柄
下载PDF
荔枝果柄处理对其常温贮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慧 吕恩利 +2 位作者 陆华忠 郭嘉明 赵俊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1-197,共7页
为掌握荔枝果柄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常温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淮枝"荔枝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去柄、带柄和鲜插3种处理方式下,测定其褐变指数、色泽(L*,a*,b*值)、果皮含水率、果皮厚度、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 为掌握荔枝果柄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常温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淮枝"荔枝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去柄、带柄和鲜插3种处理方式下,测定其褐变指数、色泽(L*,a*,b*值)、果皮含水率、果皮厚度、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果柄处理对其耐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插处理的保鲜效果依次优于带柄和去柄。鲜插处理可以抑制果皮a*值下降,延缓果皮褐变以及厚度降低,并且较好地维持了果皮含水率。对于3 d以内的短期贮藏,果柄对荔枝保鲜品质影响不大。超过4 d以后,果柄对荔枝果实外观色泽和风味的保持起到一定作用。该文可为荔枝贮藏保鲜技术与装备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柄 贮藏 品质
原文传递
五味子果梗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炳友 常远航 +1 位作者 刘艳 匡海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果梗的化学成分,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五味子补充药物来源的可能性,为充分开发利用五味子植物资源,扩大其药用部位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取室温干燥的五味子果梗(6 kg),采用...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果梗的化学成分,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五味子补充药物来源的可能性,为充分开发利用五味子植物资源,扩大其药用部位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取室温干燥的五味子果梗(6 kg),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以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过滤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现代波谱学表征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五味子果梗的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4α,11α-trihydroxyeudesmane(1),bullatantriol(2),alismoxide(3),sonnerstigmane D(4),zataroside-A(5),magnoliaterpenoid C(6),(Z)-furanosyl-linalooloxide-7-O-[β-D-apiofura-nosyl-(1-6)-1-β-D-glucopyranoside](7),thymoquinol 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8),8-hydroxy-neo-menthol(9),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1-7,9,10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五味子果梗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利用五味子果梗植物资源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果梗 木兰科 化学成分 倍半萜 单萜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