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nconventional gas exploration in carrier beds: Insight from the breakthrough of new type of shale gas and tight gas i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Tonglou XIONG Liang +3 位作者 YE Sujuan DONG Xiaoxia WEI Limin YANG Ying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27-42,共16页
Unconvention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mainly includes shale gas and tight gas.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but has not made any s... Unconvention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mainly includes shale gas and tight gas.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but has not made any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the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marine shale regardless of exploration efforts for years.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Jurassic Shaximiao Formation,but has not been realized in the widespread and thick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Depending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ongzhusi Formation and Xujiahe Formation,the feedback of old wells was analyzed.Then,combining with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con-ventional gas and shale gas,as well as the oil/gas shows during drilling,changes in production and pressure during develop-ment,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it wa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source and reservoir exploration to carrier beds exploration.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effective carrier beds and effective sand-stone or shale as the exploration target,a model of unconventional gas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in carrier beds was buil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tudy,two signific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practice.First,great breakthrough was made in exploration of the silty shale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n the Qiongzhusi Formation,which break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prospect shale gas only in organic-rich black shales and realizes a breakthrough in new areas,new layers and new types of shale gas and a transform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from single-layer system,Longmaxi For-mation,to multi-layer system in the Sichuan Basin.Second,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and high-efficient development were re-alized for difficult-to-produc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e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which helps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low production and unstable production of fracture zone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from reserves without production to effective production,and enhanc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ight sandstone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carrier bed tight gas shale gas silty shale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下载PDF
工业水处理中的流化床Fenton工艺技术进展
2
作者 杨治国 方智煌 +1 位作者 钱媛媛 杨雪晶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9-50,167,共13页
传统Fenton反应产生大量的铁泥,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流化床Fenton是将传统Fenton和载体结晶相融合的一项高级氧化技术,在强化催化氧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可以起到削减铁泥的作用。首先,文章从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载体结晶和技... 传统Fenton反应产生大量的铁泥,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流化床Fenton是将传统Fenton和载体结晶相融合的一项高级氧化技术,在强化催化氧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可以起到削减铁泥的作用。首先,文章从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载体结晶和技术机理4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流化床Fenton的基本原理。继而,系统性地从载体特性、反应条件(Fenton试剂、pH、床层膨胀率和水基质)以及反应器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流化床Fenton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回顾了近年来流化床Fenton工艺在难生物降解性工业废水等处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最后,拓展性地从高效活性载体与耦合技术(光催化和膜生物处理)两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流化床Fenton技术优化,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提出展望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工业水处理 结晶 载体 影响因素 工程化应用 优化
下载PDF
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理论与实践——四川盆地新类型页岩气与致密砂岩气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彤楼 熊亮 +3 位作者 叶素娟 董晓霞 魏力民 杨映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变化等特征,提出转变勘探开发思路,从源、储勘探转向输导层(体)勘探,把有效烃源岩、有效输导层(体)和有效砂岩(页岩)层的有机组合作为成藏体,建立了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形成富集模式。实践应用上取得2项成效:(1)指导筇竹寺组低有机质丰度粉砂质页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改变了只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寻找页岩气的传统思维,也实现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的突破与勘探开发向多层系的转变;(2)实现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难动用储量的勘探突破和高效开发,破解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层产量不高、裂缝带产量不稳的难题,推动了致密砂岩气从有储量无产量向有效动用的转变,提升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输导层(体) 致密气 页岩气 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筇竹寺组 三叠系须家河组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and function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Gaoyou Sag,Subei Basin,China
4
作者 李浩 高先志 +2 位作者 孟晓燕 赵赟龙 张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79-1692,共14页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omprises carrier beds which transport hydrocarbon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ffectiveness of carrier system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ce of hydrocarbon show,hydrocarbon inclusion ...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omprises carrier beds which transport hydrocarbon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ffectiveness of carrier system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ce of hydrocarbon show,hydrocarbon inclusion and sealing ability of fault to hydrocarbons distribution,together with matching relation of activity history of fault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of source rock.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transporting ability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 can be evaluated using parameters such as fluid potential,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spatial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pathway as well as activity rate of fault.Additionally,a new concept of "transporting threshold porosity" was proposed.Five styles of effective carrier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in Gaoyou Sag,displaying either layered or z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ransporting time ranges from the sedimentary time of E2d2 to early stage of sanduo uplift.Effective carrier systems can be described to be lowly-efficient and highly-efficient.Major faults (convex or steep fault plane) with activity rate greater than 20 m/Ma and structure ridges of sand layers with spatial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pathway greater than 25% are defined to be highly-efficient carrier beds.Hydrocarbons are concentrated around high-efficient carrier beds and E1 f traps of northern shanian area are predicted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系统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油气成藏 评价 碳氢化合物 中国 沉积时间
下载PDF
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变径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春波 张亚雄 +1 位作者 于英华 袁红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0-1307,共8页
为了揭示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浅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了断裂在改变砂体输导油气运移路径方面的作用。通过将盖层渗漏部位、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预测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运移路径变化(变... 为了揭示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浅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了断裂在改变砂体输导油气运移路径方面的作用。通过将盖层渗漏部位、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预测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运移路径变化(变径)部位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预测赵北断裂诱发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砂体输导的油气变径进入浅层馆陶组的部位。结果表明:赵北断裂诱发的变径部位仅有1处,分布在沙一下亚段的中部,沙一下亚段砂体输导的油气在此处变径沿赵北断裂运移至上覆的浅层馆陶组中汇聚成藏。这一预测结果与赵北断裂附近浅层馆陶组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中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变径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输导油气 变径部位 预测方法 断裂 油气运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CaSO_(4)载氧体在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中的脱汞
6
作者 范昀培 金晶 +3 位作者 刘敦禹 王静杰 刘秋祺 许开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8-1648,共11页
为了研究载氧体在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中的脱汞机理,选择CaSO_(4)载氧体作为研究对象,900℃的反应温度下,在还原反应器中通入CO_(2)气体和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CaSO_(4)作为载氧体的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中,CaSO_(4)载氧体... 为了研究载氧体在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中的脱汞机理,选择CaSO_(4)载氧体作为研究对象,900℃的反应温度下,在还原反应器中通入CO_(2)气体和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CaSO_(4)作为载氧体的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中,CaSO_(4)载氧体本身促进Hg~0的氧化,但CaSO_(4)分解产生的SO_(2)抑制Hg^(0)的氧化。CaSO_(4)促进煤气化化学链燃烧产生S单质,会进一步与Hg^(0)反应生成多种复杂的HgS_(n),降低了烟气中Hg^(0)含量,提高了脱汞效率。同时CaSO_(4)载氧体在还原-氧化的循环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循环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化学链载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载氧体 硫酸钙 煤燃烧 循环流化床 气化
下载PDF
四级A/O镶嵌MBBR工艺在高原污水厂的设计应用
7
作者 宋海东 魏琦 +1 位作者 蒋伟国 李志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普遍较差,需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某高原污水处理厂原为四级A/O工艺,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改造后,在常年低温和超水量运行的情况下,出水中的COD、BOD5、氨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浓度均可稳定...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普遍较差,需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某高原污水处理厂原为四级A/O工艺,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改造后,在常年低温和超水量运行的情况下,出水中的COD、BOD5、氨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浓度均可稳定达标。改造项目施工迅速、占地紧凑,采用原池改造,土建费用低。不停水进行改造的施工方式,使得污水厂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现生物池的升级。悬浮载体对硝化菌属的富集能力强于活性污泥,因此悬浮载体的硝化能力强于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及对聚磷菌属的富集性均高于悬浮载体。二级MBBR悬浮载体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要强于一级MBBR,而一级MBBR悬浮载体对有机物的去除性能强于二级MBBR。改造后,项目运行电费为0.322元/m^(3),直接运行费用为0.378元/m^(3),可为后期高原地区污水处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悬浮载体 城镇污水 改造
下载PDF
MBBR在西藏某污水厂低温环境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志伟 赵治东 +1 位作者 祁学玲 张伟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5-192,共8页
低温环境是西藏自治区污水处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西藏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处理规模为9000m^(3)/d,采用AAO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通过升级改造和扩建,处理规模达到15000 m^(3)... 低温环境是西藏自治区污水处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西藏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处理规模为9000m^(3)/d,采用AAO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通过升级改造和扩建,处理规模达到15000 m^(3)/d,改造为AAO+MBBR的生化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磁混凝工艺。改造完成后,在进水水温低于5℃、且加温不足5℃情况下,出水依然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其中,NH_(4)^(+)-N主要在MBBR区去除,TN主要在厌/缺氧区去除;出现了反硝化除磷现象,其占生物除磷的29.6%;载体生物膜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活性污泥;1级和2级悬浮载体上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86%和3.76%,高于活性污泥的0.13%,这使得悬浮载体的NH_(4)^(+)-N去除能力强于活性污泥。除磷菌属更加倾向于在活性污泥中富集,并表现出相对丰度高于生物膜的现象。项目的直接运行成本为0.473元/m^(3),且运行稳定,可为MBBR在西藏高寒污水厂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悬浮载体 严寒气候 硝化菌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低直径比柱状颗粒固定床化学链燃烧的数值分析
9
作者 韦宗波 郭雪岩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3期174-182,共9页
随机固定床化学链燃烧氧化反应非常复杂,固定床中载氧体结构对床层内的流场和化学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而流场与化学反应之间又相互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低直径比实心圆柱和开孔圆柱两种载氧体颗粒的固定床的径向孔隙率、流动压降、传质... 随机固定床化学链燃烧氧化反应非常复杂,固定床中载氧体结构对床层内的流场和化学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而流场与化学反应之间又相互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低直径比实心圆柱和开孔圆柱两种载氧体颗粒的固定床的径向孔隙率、流动压降、传质传热以及反应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开孔圆柱载氧体的固定床,由于其径向孔隙率较大,流动压降更小,组分以及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够在整个床层内迅速传递。开孔圆柱结构载氧体能够显著地改善颗粒的内扩散现象,使得床层达到最大温升和Cu转化为CuO的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化学链燃烧 氧化反应 数值分析 载氧体
下载PDF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工艺试验研究
10
作者 邓德刚 秦丽姣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084-1087,1092,共5页
考察了不同生物载体的挂膜特性,研究了气量、水量和固含率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流态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和空气量对载体挂膜的影响,分析挂膜成功后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载体为粒径1~2 mm的生物陶... 考察了不同生物载体的挂膜特性,研究了气量、水量和固含率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流态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和空气量对载体挂膜的影响,分析挂膜成功后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载体为粒径1~2 mm的生物陶粒;最佳固含率为5%。反应器快速挂膜启动的最佳条件为:HRT 0.5~1 h,污泥质量浓度1 g·L^(-1),固含率2%~4%,气量0.2~0.4 m^(3)·h^(-1),容积负荷4~5 kg(COD)·m^(-3)·d^(-1);反应器运行稳定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 载体挂膜 固含率 水力停留时间 COD去除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6
11
作者 武芳芳 朱光有 +3 位作者 张水昌 金强 韩剑发 张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体系,有不整合、断层、裂缝、渗透性输导层及火山刺穿等输导体。其中:断层输导体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高效通道,控制着塔里木盆地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和规模;不整合输导体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裂缝的最大作用则是增大渗透率,降低油气运移的阻力,并可显著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总结了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输导体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裂缝 渗透性输导体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健 罗晓容 +2 位作者 张宝收 赵风云 雷裕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58,共10页
量化表征砂岩的输导性能正成为砂岩输导体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以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为研究对象,从油气运移角度对砂体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连通、物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砂地比判别模型分析砂体几何连通特征;在有效区分不同期次... 量化表征砂岩的输导性能正成为砂岩输导体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以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为研究对象,从油气运移角度对砂体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连通、物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砂地比判别模型分析砂体几何连通特征;在有效区分不同期次原油的基础上,选择晚期原油作为关键指示物,分析了砂体在海西期油气成藏时流体连通特征。结果表明,志留系沥青砂岩在晚期油气成藏时不仅几何空间上相互连通,而且流体连通性良好,仍是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根据砂体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定量恢复了沥青砂岩在油气成藏时的古物性,并采用渗透率量化表征了其输导性能。结合前人关于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及主要控烃断层启闭性认识,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运聚复合输导格架,并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分析了海西期末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运聚成藏受砂岩输导性影响显著,输导性偏差的西北部地区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而输导性较好的中南部区域油气侧向运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柯坪塔格组 砂岩输导层 几何连通性 流体连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滦平盆地成岩作用过程及古热流体幕式运移事件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焦养泉 武法东 +1 位作者 李思田 张文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5-622,共8页
滦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侏罗世 -早白垩世 ,沉积物厚度数千米 ,其中西瓜园组开阔湖泊沉积体系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为烃源岩、碎屑岩型输导层和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充分条件。早白垩世以后 ,盆地持续沉降 ,烃源岩成熟并排烃 ,与烃源岩沟... 滦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侏罗世 -早白垩世 ,沉积物厚度数千米 ,其中西瓜园组开阔湖泊沉积体系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为烃源岩、碎屑岩型输导层和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充分条件。早白垩世以后 ,盆地持续沉降 ,烃源岩成熟并排烃 ,与烃源岩沟通的扇三角洲砂 -砾岩体构成了油气输导层。可能在燕山或喜马拉雅造山期 ,盆地遭受剥蚀。流体在输导层中运移时形成了五种胶结物。其中硅质和钙质胶结作用对输导层影响最大。相对早期的硅质胶结之后仍然留有较大的孔隙 ,而相对晚期发育的钙质胶结作用则以全面地充填孔隙为特征。在胶结过程中含烃热流体便以包裹体的形式得以保存。研究表明输导层中共发生过五幕古热流体运移事件。其中第一、二幕记录于硅质胶结物中 ,包裹体数目少 ,有机与无机共存 ,均一温度分别为 141.4℃和 16 1.7℃。后三幕记录于钙质胶结物中。第三幕主要为无机高温热流体事件 ,无机包裹体小 (5 .2μm) ,均一温度为 16 2 .2℃ ,分布于方解石解理所包围的核心。第四幕为有机与无机共存的低温热流体事件 ,有机包裹体较大 (6 .3μm) ,均一温度为 10 9.5℃ ,主要产出在方解石的解理附近。第五幕为高温的气态有机热流体事件 ,包裹体极小 (2 .5μm ) ,均一温度为 2 16 .8℃ ,形成于方解石微裂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输导层 成岩作用 热流体事件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晓容 孙盈 +5 位作者 汪立群 肖安成 马立协 张晓宝 王兆明 宋成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综合前人对柴达木北缘盆地演化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成果,遵循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动态成藏要素研究为主线,采用盆地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恢复盆地演化过程;综合考虑不同时期烃源岩特征、流体势场及主要输导层输导物性分布,... 综合前人对柴达木北缘盆地演化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成果,遵循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动态成藏要素研究为主线,采用盆地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恢复盆地演化过程;综合考虑不同时期烃源岩特征、流体势场及主要输导层输导物性分布,对主要成藏期的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总结了柴北缘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世是研究区侏罗系烃源岩主要的生油期,生排运量均足够丰富,但这时赛什腾凹陷只是一里坪坳陷的北部斜坡,构造圈闭主要在盆地边缘,相当大部分的油都运移到盆地边部,可能在后期的构造变动中逸散;上新世以来的晚成藏期,研究区烃源岩以生气为主,这时构造圈闭发育,天然气成藏条件具备,盆地深层构造圈闭易于形成较大规模低渗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成藏动力学 盆地演化 输导层 流体势 运移路径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油气沿输导层优势侧向运移的控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建伟 宋国奇 +2 位作者 宋书君 王新征 高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0,55,共6页
运用钻井、测井、地层水测试和油气地球化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及流体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驱动机制下油气沿输导层优势侧向运移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浮力、水动力和异常流体压力是研究区油气运移的3种... 运用钻井、测井、地层水测试和油气地球化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及流体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驱动机制下油气沿输导层优势侧向运移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浮力、水动力和异常流体压力是研究区油气运移的3种主要驱动机制类型;在浮力驱动下,中、浅部输导层正向构造'脊'控制着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及其周缘,活动性断裂带诱发超压流体沿优势通道侧向运移、集中泄流泄压;在深部输导层正常压实环境下,油气受水动力和浮力联合驱动发生运移,优势运移路径主要受正向构造'脊'的控制,但输导层渗流能力非均质性也对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层 驱动机制 侧向运移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3
16
作者 曾溅辉 王洪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利用二维模型进行了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与聚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地层中的高渗透带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的运移和聚集构成重要的影响;(2)当上覆地层渗透性较大时,下部地层中的油可向上覆地层运移,并在... 利用二维模型进行了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与聚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地层中的高渗透带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的运移和聚集构成重要的影响;(2)当上覆地层渗透性较大时,下部地层中的油可向上覆地层运移,并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弥散和扩散作用,导致油的散失量增大;(3)油驱水过程中的排水过程滞后于注油过程,排出的水量并不随注油量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是脉冲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层 岩性圈闭 石油运移 模拟实验 石油聚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油气运移的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微 樊太亮 +1 位作者 王宏语 曾清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5-82,共8页
影响巴楚地区油气运移的因素有断裂、不整合面及输导层。断裂是油气进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不整合面和输导层是油气进行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的3次形成期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晚期和喜山期。后两期断裂规模较大、组合样式以背冲式... 影响巴楚地区油气运移的因素有断裂、不整合面及输导层。断裂是油气进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不整合面和输导层是油气进行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的3次形成期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晚期和喜山期。后两期断裂规模较大、组合样式以背冲式为主,对油气的垂向运移、聚集成藏起到重要作用。3期较大的不整合面有T74界面、T70界面和T60界面。不整合面与上下地层之间存在3种接触关系:平行接触、削截接触和超覆接触,其中超覆接触关系具有最强大的输导能力。输导层有石炭系和志留系底部的连通砂体及下奥陶统顶部的岩溶。巴楚地区3次构造运动决定3次油气成藏,华力西晚期和喜山期的构造运动对加里东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调整形成现今的油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不整合面 输导层 油气运移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床处理低浓污水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志斌 夏四清 +1 位作者 赵建夫 饶应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6,共3页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的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投量为70 mg/L(以Al2O3计为9.7 mg/L)、PAM投量为0.5mg/L、污泥回流比为33%左右、悬浮填料床气水比为2:1,以及化学生物絮凝池...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的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投量为70 mg/L(以Al2O3计为9.7 mg/L)、PAM投量为0.5mg/L、污泥回流比为33%左右、悬浮填料床气水比为2:1,以及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1.9~3.2、1.3~2.5、0.3~1.5 mg/L的条件下,处理COD为105~255 mg/L、TP为1.56~7.97 mg/L、SS为60~228 mg/L、NH3-N为8.33~18.05 mg/L的城市污水时,对COD、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75.8%、76.2%和90.6%,对NH3-N的去除率>85%.出水COD、TP、SS、NH3-N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悬浮填料床 低浓度城市污水
下载PDF
新颖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开发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陶咏 陈爱平 +2 位作者 戴智铭 古宏晨 古政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8-622,共5页
以新颖玻璃弹簧填料为载体 ,采用浸渍 -烧结法制备负载型纳米 Ti O2 光催化剂。通过光在不同填充床中的分布测定结果 ,表明光在该光催化剂床层中的传递距离比玻璃珠载体长 8倍 ,比0 .5 % P2 5悬浮液中的传递距离长 2 8倍。该负载型光催... 以新颖玻璃弹簧填料为载体 ,采用浸渍 -烧结法制备负载型纳米 Ti O2 光催化剂。通过光在不同填充床中的分布测定结果 ,表明光在该光催化剂床层中的传递距离比玻璃珠载体长 8倍 ,比0 .5 % P2 5悬浮液中的传递距离长 2 8倍。该负载型光催化剂具有光辐射分布较均匀、光照射表面积与体积比高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亚甲基蓝 玻璃弹簧载体 填充床反应器 负载型光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比表面积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复壮及固定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邸进申 赵新巧 耿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已退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菌液中分离出氧化活性较高、生命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以H 2软性填料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载体 ,构建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氧化F...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已退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菌液中分离出氧化活性较高、生命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以H 2软性填料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载体 ,构建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氧化Fe2 + 的情况 :Fe2 + 最大氧化速率达 7 67g (L·h)。并对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在载体表面形成的沉淀物进行了研究 ,通过X衍射证明此沉淀物为黄钾铁矾 [KFe3(SO4 ) 2 (OH)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分离 复壮 固定化 载体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