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尹智伟 辛喜娣 +4 位作者 王大虎 孟庆瑶 卢永东 韩迅德 张翼翔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病例17例。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表现:(1)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呈普遍性一致性扩张,胆总管及胰管明显扩张,并...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病例17例。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表现:(1)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呈普遍性一致性扩张,胆总管及胰管明显扩张,并于胆总管远端突然截断,梗阻处断面平直。(2)十二指肠降部肠壁内侧部突出软组织肿块影,呈圆形、分叶状及菜花状,以圆形多见,密度均匀,无钙化及囊变,与十二指肠断面呈"双环征",且内环相切,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性强化者14例,3例呈不均匀性强化。结论螺旋CT是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应用解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云建 张韧 +2 位作者 汪谦 陈强谱 周希环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乳头小孔开口位置、胆胰管开口形... 目的: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乳头小孔开口位置、胆胰管开口形式等。结果: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2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的营养动脉出现率为45.9%(50支)。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7)mm、(9.9±4.1)mm、(12.6±2.8)mm;宽度分别为(7.3±2.1)mm、(3.2±0.7mm)、(7.3±1.2)mm。胆总管和胰管之间的夹角平均为35.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上1/3段占8.45%±4.39%,中1/3段占72.33%±6.72%,下1/3段占19.22%±4.12%;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纵襞占74.3%±6.68%。有十二指肠小乳头占41.43%±3.65%。胆胰管开口呈V型占37.1%±7.43%,Y型占62.9%±6.32%。结论: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过程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深度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壶腹 胆总管 胰管 十二指肠乳头 肿瘤
下载PDF
澳洲杨(大戟科)胚珠及其种子附属结构的个体发育研究
3
作者 张鑫 THOMAS Stützel +2 位作者 张志翔 于海燕 王利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3,共5页
以澳洲杨的胚珠及其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其从胚珠发生直到种子成熟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结构进行观察,同时与鸭脚西番莲的种子附属结构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澳洲杨的珠孔类型为外珠孔类型,种子附... 以澳洲杨的胚珠及其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其从胚珠发生直到种子成熟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结构进行观察,同时与鸭脚西番莲的种子附属结构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澳洲杨的珠孔类型为外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孔而非珠柄,其为种阜,而非假种皮。(2)鸭脚西番莲的珠孔类型为内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柄,并且最终将珠孔包被,其为真正的假种皮结构。通过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个体发育过程,建立了大戟科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发育模式,并对种子附属结构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暗示的不同植物进化路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附属物 假种皮 种阜 澳洲杨 大戟科 西番莲属
下载PDF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及尿道肉阜的探讨
4
作者 段斐 张伟 许晓英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对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用回顾性病历对照的方法。结果在治疗的痊愈时间上 ,术中是否出血及术后痊愈情况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关键词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 女性尿道综合征 痊愈 尿道肉阜 回顾性 术中 出血 结论 情况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十二指肠大乳头血供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国飞 石小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为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结石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20例乳胶动脉血管灌注胰腺十二指肠标本,解剖观测十二指肠大乳头血供的来源、数量,营养血管起始处直径、至Vater壶腹和... 目的为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结石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20例乳胶动脉血管灌注胰腺十二指肠标本,解剖观测十二指肠大乳头血供的来源、数量,营养血管起始处直径、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的距离。(2)按胰十二指肠正常解剖学位置摆放,以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为圆心,十二指肠大乳头背面纵轴为12~6点轴,横轴为9~3点轴,顺时针依次定点,观察动脉分布特点。结果 (1)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各发出2支营养血管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3±0.1、1.0±0.2)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5.7±0.6、6.0±0.4)mm、(16±0.9、16±1.5)mm。后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0.62±0.02、0.98±0.06)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20±1.5、16.4±0.4)mm、(25±1.2、19.2±0.6)mm。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的距离分别为(4.05±0.1、3.1±0.15)mm、(10.5±1.5、13.2±1.6)mm。(2)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壁第1支血管位于9~10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2~3点钟方位;后壁第1支动脉血管位于8~9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4~5点钟方位;8~10点钟方位血管最集中,2~5点钟方位血管次之,11~1、6~7点钟方位血管供应最少。结论临床EST Oddi括约肌切开和EPBD取结石时,易损伤十二指肠大乳头血管,需小心保护。EST可在11~1或6~7点钟方位行乳头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 大乳头 血供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部结膜切口整复爆裂性眶内壁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越 王丽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部结膜切口治疗眶内壁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结膜切口进行眶内壁骨折复位手术30例,检查手术前后的视力、复视程度、眼球运动、眼球突出度及三维CT图像,并随访6~12个月。结...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部结膜切口治疗眶内壁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结膜切口进行眶内壁骨折复位手术30例,检查手术前后的视力、复视程度、眼球运动、眼球突出度及三维CT图像,并随访6~12个月。结果30例中29例手术后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内陷明显改善。1例眼球运动障碍术后仅得以改善。结论手术显微镜下经泪阜部结膜切口进行爆裂性眶内壁骨折复位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阜切口 眶内壁骨折 手术
原文传递
妊娠期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凯 刘犇 +2 位作者 张涛杰 樊江峰 余四九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5-858,共4页
为建立一种稳定、简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联合消化法对妊娠8~10周龄牦牛的子宫肉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测试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pH值,并观察其大体形态等。结果显示,胎... 为建立一种稳定、简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联合消化法对妊娠8~10周龄牦牛的子宫肉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测试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pH值,并观察其大体形态等。结果显示,胎盘组织样品在37℃下,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1∶1联合消化排除法分离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效果好。pH6.8~7.0、含15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适宜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pH6.8~7.0、含10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宜传代培养。传代5次后经透视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为上皮样形态,呈片状铺石路样生长。表明,用联合消化排除法可简单、有效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子宫肉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