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ARIZING FORCE OF CATIONS AND THE ELECTROPHILIC CHARACTER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PROMOTED Pt-Al_2O_3 CATALYST
1
作者 Jia LIU Xi Yao YANG Li P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61-262,共2页
The electronic modification effect of various metal oxides over Pt-Al;O;catalyst an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arizing force of cations(PFC)and the electrophiliccharacter(EC)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CP)o... The electronic modification effect of various metal oxides over Pt-Al;O;catalyst an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arizing force of cations(PFC)and the electrophiliccharacter(EC)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CP)of promoted Pt catalyst have been studiecby competitiv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CHRM)and test reaction,i.e.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and hydrogenolysis of cyclopent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EC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ARIZING FORCE OF cationS AND THE ELECTROPHILIC CHARACTER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PROMOTED Pt-Al2O3 CATALYST Al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lyte cation-mediated mechanism on electr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2
作者 Yuan Dong Mutian Ma +4 位作者 Zhenyang Jiao Sheng Han Likun Xiong Zhao Deng Yang P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9-146,共8页
The steep reduction in costs and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has ignited an intensifying interest in harnessing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RR)for the generation of chemicals and fuel... The steep reduction in costs and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has ignited an intensifying interest in harnessing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RR)for the generation of chemicals and fuels.The focus of research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has bee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e and the electrolyte environment.Notably,cation species in the latter have recently been found to dramatically alter the selectivity of CO_(2)RR and even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by multiple orders of magnitude.As a result,the selection of cations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designing catalytic interfaces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rgeted products.Informed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cation selection relies 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revailing electrolyte effect model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elucidate observed experimental trends.In this perspective,we review the hypotheses that explain how electrolyte cations influence CO_(2)RR by mechanisms such as through tuning of the interfacial electric field,buffering of the local pH,stabilization of the key intermediates and regul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water.Our endeavor is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cation effects,thus fostering the evolution of more holistic and universally applicable predictive models.In this regard,we highlight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while also identifying potential avenue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cation effects catalytic mechanisms catalytic interfaces Electric double layer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Layer Chang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rmal Stabilit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Pillared Montmorillonite
3
作者 Liao Huisheng , He Mingy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100083)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7-101,共5页
EfectsofLayerChangeandChemicalCompositiononThermalStabilityandCatalyticActivityofPilaredMontmoriloniteLiaoHu... EfectsofLayerChangeandChemicalCompositiononThermalStabilityandCatalyticActivityofPilaredMontmoriloniteLiaoHuisheng,HeMingy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LARED MONTMORILLONITE LAYER structur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THERMAL STABILITY catalytic property hydrocracking reaction
下载PDF
In situ induced cation-vacancies in metal sulfides as dynamic electrocatalyst accelerating polysulfides conversion for Li-S battery 被引量:2
4
作者 Rongrong Li Hao Sun +3 位作者 Caiyun Chang Yuan Yao Xiong Pu Wenjie Ma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74-82,I0003,共10页
Cation vacancy engineer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issues of shuttling and sluggish redox kinetics of Li PSs owing to the intrinsic tunability of electronic structure.However,cati... Cation vacancy engineer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issues of shuttling and sluggish redox kinetics of Li PSs owing to the intrinsic tunability of electronic structure.However,cation vacancies are few studied in the Li-S realm due to their complex and rigid preparation methods.In this work,one-step pyrolysis is reported to in situ introduce Fe-vacancies into iron sulfide(Fe_(0.96)S)as a sulfur host.For this host structure,Fe_(0.96)S is first employed as an adsorbent and catalyst in Li-S system.During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a tight contact structure of Fe_(0.96)S crystal and carbon network(Fe_(0.96)S@C)is in situ constructed,and the carbon layer as a conductor provides smooth electrons transfer pathways for redox reactions.Meanwhile,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e-vacancies in Fe S crystal,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and catalytic effect for Li PSs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enhanced.Moreover,the presence of Fe_(0.96)S crystal favors the mobility of electron and diffusion of Li+,which is revealed by the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Through synergy respective advantages effect of Fe_(0.96)S and carbon,the Fe_(0.96)S@C-S cathode delivers high-rate capability at 5.0 C and stable long-life performance.Even under a high sulfur loading of 3.5 mg/cm^(2),the durable cyclic stability is still exhibited with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93%over 400 cycles at 1.0 C,and the coulombic efficiency is≥98%.Noting that this strategy greatly simplifies the synthetic process of currently known cation-vacancy materials and furnishes a universal mentality for designing both divinable and astonishing new cation-vacancy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on vacancy Fe_(0.96)S@C structure catalytic conversion Lithium-sulfur battery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新戊二醇过程研究
5
作者 宫一鸣 张德鲁 +3 位作者 张超 吕志果 张岩 郭振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
利用催化精馏技术,以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水解反应合成新戊二醇,考察了温度、液空速、油水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水解工艺结果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NH_(3)-... 利用催化精馏技术,以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水解反应合成新戊二醇,考察了温度、液空速、油水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水解工艺结果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NH_(3)-TPD、FT-IR光谱、XPS光谱、TG、XRD、交换容量等表征手段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温度为80℃,油水比(相比)为1∶4的条件下,新戊二醇的收率可达94.31%,连续运行200 h后,催化剂的稳定性能仍然良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精馏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新戊二醇 水解反应
下载PDF
低聚合度含氢硅油的合成条件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跃东 陈秋楠 +1 位作者 樊耀杰 董磊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低聚合度含氢硅油是改性硅油的重要中间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活泼氢,可用于合成各种性质的改性硅油。由低聚合度含氢硅油制备的改性硅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独特的挥发性,以及低表面张力,常被用作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添加剂。目前文献报道较... 低聚合度含氢硅油是改性硅油的重要中间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活泼氢,可用于合成各种性质的改性硅油。由低聚合度含氢硅油制备的改性硅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独特的挥发性,以及低表面张力,常被用作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添加剂。目前文献报道较集中于低含氢硅油高聚物,对于低含氢硅油中纯组分的合成及性质尚待探寻。MD_(100)D_(10) ^(H)M作为低聚合度含氢硅油中的纯组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合成MD_(100)D_(10) ^(H)M的最佳催化剂为NKC-9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在中试过程中进一步对MD_(100)D_(10) ^(H)M的合成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催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合度含氢硅油 NKC-9阳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 催化优化
下载PDF
乙基叔丁基醚(ETBE)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伯伦 杨三八 +2 位作者 姚瑞卿 郝妙莉 杨高文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8,共4页
用国产 S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在常压液相条件下用乙醇 (Et OH)和叔丁醇 (TBA)合成了乙基叔丁基醚 (ETBE)。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初始摩尔比等参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考察了水对反应的阻害效应以及反应体系的体... 用国产 S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在常压液相条件下用乙醇 (Et OH)和叔丁醇 (TBA)合成了乙基叔丁基醚 (ETBE)。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初始摩尔比等参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考察了水对反应的阻害效应以及反应体系的体积变化原因 ,建立了一个反应动力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叔丁基醚 交换树脂 反应动力学 催化
下载PDF
黄铁矿催化类Fenton反应处理阳离子红X-GRL废水 被引量:27
8
作者 冯勇 吴德礼 马鲁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基于对天然矿物黄铁矿进行SEM、EDS表征的基础上,以黄铁矿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以偶氮染料阳离子红X-GRL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双氧水用量、溶液初始pH值、阳离子红X-GRL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对天然矿物黄铁矿进行SEM、EDS表征的基础上,以黄铁矿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以偶氮染料阳离子红X-GRL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双氧水用量、溶液初始pH值、阳离子红X-GRL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浓度为26.6mg/L、矿用量1g/L、溶液初始pH值6.4左右的条件下,反应2min后,染料脱色率达95%左右.进行了黄铁矿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氧化实验并且考察了Fe2+、SO42-浓度及溶液pH随矿重复利用次数的变化规律.初次使用的黄铁矿具有很强的酸性氧化特性,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大量Fe2+、SO42-及H+的溶出.染料的快速脱色主要是均相Fenton反应作用的结果.黄铁矿作为一种新的催化剂大大提高了类Fenton反应的催化活性,而且该新型类Fenton反应能克服传统Fenton反应适用pH范围小的局限性,拓展了Fenton反应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类FENTON 阳离子红X-GRL 催化氧化
下载PDF
催化精馏合成乙酸丁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邱挺 黄智贤 +1 位作者 程春飚 吴燕翔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550,共6页
以乙酸和丁醇为原料,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塔对乙酸丁酯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捆扎包的方式装填催化剂,研究了进料位置、空速、回流进料比和醇酸比等对乙酸丁酯收率和塔釜产品乙酸丁酯含量的影响,获得了... 以乙酸和丁醇为原料,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塔对乙酸丁酯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捆扎包的方式装填催化剂,研究了进料位置、空速、回流进料比和醇酸比等对乙酸丁酯收率和塔釜产品乙酸丁酯含量的影响,获得了合适的工艺条件为醇酸反应液经固定床预反应后从反应段上部进料,体积空速0.235 h^(-1),回流进料比0.6,醇酸物质的量之比1:1。在该工艺条件下,丁醇转化率为99.46%,乙酸丁酯收率为97.58%,塔釜乙酸丁酯的浓度为98.75%。考察进料乙酸浓度对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浓度在90%~99%,丁醇的转化率、乙酸丁酯产品收率及产品纯度受乙酸浓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丁酯 催化精馏 合成 阳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阴阳复合模板剂合成及二甲醚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明 余林 +2 位作者 方奕文 余倩 余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52-1858,共7页
以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调控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采用TG-DSC、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TEM、FTIR、UV-Vis、O2-TPD以及H2-TPR等技术对制备的材料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锰氧化物材料对二甲... 以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调控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采用TG-DSC、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TEM、FTIR、UV-Vis、O2-TPD以及H2-TPR等技术对制备的材料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锰氧化物材料对二甲醚催化燃烧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OMS-2材料属于cryptomelane结构,单独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时,制备的材料其外形均不规整,而采用二者按照一定物质的量的比混合时,可以得到均一的纳米棒状结构。O2-TPD和H2-TPR结果说明,制备的OMS-2材料具有丰富的氧物种,低温下易还原,因而在二甲醚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其中采用阴阳复合模板剂制备的样品,具有最低的氧脱附温度和氢气还原温度,因而在二甲醚催化燃烧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二甲醚燃烧的完全燃烧温度T90为170℃,反应产物仅有CO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 模板剂 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 二甲醚 催化燃烧
下载PDF
催化精馏合成醋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柏春 李晓红 +1 位作者 钟宏伟 刘翠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直径为40 mm的填料塔内对催化精馏合成醋酸甲酯进行了研究。实验塔的三段填料高度分别为810、270、450 mm,填料段之间放置直径为60 mm、高度为175 mm的2节催化剂床层,并在塔釜放置催化剂。采用连续操... 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直径为40 mm的填料塔内对催化精馏合成醋酸甲酯进行了研究。实验塔的三段填料高度分别为810、270、450 mm,填料段之间放置直径为60 mm、高度为175 mm的2节催化剂床层,并在塔釜放置催化剂。采用连续操作,着重考察了醇酸进料摩尔比、醋酸进料位置、甲醇进料位置和回流比对催化精馏合成醋酸甲酯的影响。在选定实验条件下,塔顶醋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可达到98.43%,醋酸的转化率达到9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酯 催化精馏 阳离子交换树脂 酯化反应
下载PDF
生物油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琦 姚燕 +2 位作者 王树荣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6-930,共5页
生物油由于含有大量有机酸性物质而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利于其规模化利用.利用间歇式玻璃反应釜,在60℃、油醇质量比为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和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的生物油酯化精制反应,目的是改变生物油的... 生物油由于含有大量有机酸性物质而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利于其规模化利用.利用间歇式玻璃反应釜,在60℃、油醇质量比为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和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的生物油酯化精制反应,目的是改变生物油的强酸性,提高其品质.结果表明,酯化后生物油的含水量和黏度下降,热值提高了42.7%;生物油中低级羧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分布发生较大变化,主要生成乙酸乙酯、原乙酸三乙酯等新成分,并提出了原乙酸三乙酯的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催化酯化 阳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动力学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邱挺 黄智贤 +1 位作者 程春飚 吴燕翔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在间歇反应釜中,以A-36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考察了搅拌速率、催化剂粒径、温度、催化剂浓度和酸醇比对乙酸正丁酯合成的影响,并采用LHHW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表面反应为乙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控制步骤,其... 在间歇反应釜中,以A-36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考察了搅拌速率、催化剂粒径、温度、催化剂浓度和酸醇比对乙酸正丁酯合成的影响,并采用LHHW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表面反应为乙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控制步骤,其反应焓为-1.838×10^4/mol,正反应与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283×10^4J/mol和3.929×10^4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1.015×10^4mol/(g·s)和3.148mol/(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丁酯 催化精馏 阳离子交换树脂 动力学
下载PDF
有机粘土吸附精制催化裂化柴油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延飞 王晓兰 +1 位作者 程健 沈本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3-56,共4页
结合溶剂萃取和吸附精制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有机阳离子交换到无机粘土上,制得有机粘土吸附剂;考察了有机粘土对催化裂化柴油的吸附精制效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粘土对柴油的精制效果优于无机粘土,有机粘土在脱除柴油中部分... 结合溶剂萃取和吸附精制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有机阳离子交换到无机粘土上,制得有机粘土吸附剂;考察了有机粘土对催化裂化柴油的吸附精制效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粘土对柴油的精制效果优于无机粘土,有机粘土在脱除柴油中部分含氯化合物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脱硫作用。在加剂量为0.08 g/mL,温度25℃,吸附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有机粘土可将催化裂化柴油中总氮含量由原来的1 022 μg/g降至232 μg/g,碱氮含量由原来的221.8 μg/g降至96.4 μg/g,硫含量由原来的985 μg/g降至429.7 μg/g。吸附剂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粘土在高温再生过程中,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如果要恢复活性,需要重新引入有机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 有机粘土 活性组分 吸附剂 脱除 总氮含量 再生过程 催化裂化柴油 硫含量 无机
下载PDF
含碱金属离子的分子筛的添加对FC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华元 何鸣元 +2 位作者 宋家庆 张信 舒兴田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通过添加含碱金属离子的分子筛 ,提高了流化床催化裂化 (FCC)催化剂的氢转移反应活性和重油转化能力 ,同时保持了较低的焦炭选择性 .着重考察了碱金属离子和分子筛的类型以及分子筛的硅铝比和晶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合分子筛... 通过添加含碱金属离子的分子筛 ,提高了流化床催化裂化 (FCC)催化剂的氢转移反应活性和重油转化能力 ,同时保持了较低的焦炭选择性 .着重考察了碱金属离子和分子筛的类型以及分子筛的硅铝比和晶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合分子筛及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及氢吸附与脱附性能的测试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离子 沸石 分子筛催化剂 流化床 催化裂化 氢转移反应 添加剂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ZnCl_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改质生物油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凤 蒋晓原 +1 位作者 楼辉 郑小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1-906,共6页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ZnCl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添加乙醇为溶剂,对生物油进行催化酯化改质。比较研究了两种催化剂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改变对生物油改质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微波加热与传统水...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ZnCl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添加乙醇为溶剂,对生物油进行催化酯化改质。比较研究了两种催化剂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改变对生物油改质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微波加热与传统水浴加热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酯化过程中ZnCl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比732型树脂活性有较大提高,能更好地提高生物油改质效果且重复性较好;根据GC-MS分析,ZnCl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改质后生物油组分明显优化,除了羧酸转化成酯类外,糖类大分子物质明显减少,酮类、醛类和酚类等对生物油性能不利的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被转化;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得到有效改善,生物油热值相应提高了48.43%;运动黏度降低至提质前的63.71%,密度降低为提质前的80.6%,生物油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生物油 催化酯化 离子交换树脂 氯化锌
下载PDF
双氧水存在下平行催化氢波法快速测定四丁基卤化铵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彬 过玮 宋俊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10-1213,共4页
发现在氨性缓冲溶液中有H2 O2 存在时 ,四丁基卤化铵 (TBAH)的催化氢波能被H2 O2 进一步催化 ,产生较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拟定了直接测定TBAH的新方法。在 0 .2mol LNH3·H2 O NH4 Cl (pH 9.2± 0 .1) 6 .0× 10 - 3mol L... 发现在氨性缓冲溶液中有H2 O2 存在时 ,四丁基卤化铵 (TBAH)的催化氢波能被H2 O2 进一步催化 ,产生较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拟定了直接测定TBAH的新方法。在 0 .2mol LNH3·H2 O NH4 Cl (pH 9.2± 0 .1) 6 .0× 10 - 3mol LH2 O2 底液中 ,TBAH平行催化氢波的二阶导数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 8.0× 10 - 7~ 9.6× 10 - 6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88,n =7) ;检出限为 4 .0× 10 - 7mol L。本方法简便快速 ,选择性良好 ,其灵敏度比TBAH单纯催化氢波法提高约 2 0倍 ,5 0倍四甲基卤化铵、10倍四乙基卤化铵不干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四丁基卤化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双氧水 平行催化氢波 分析
下载PDF
Zn/ZSM-5中Zn的赋存状态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忻睦迪 邢恩会 +3 位作者 欧阳颖 徐广通 罗一斌 舒兴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50,共9页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液相离子交换法、等体积浸渍法、机械混合法以及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具有不同赋存状态的Zn改性ZSM-5分子筛(Zn ZSM-5),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27 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Zn的赋存状态进行全面表征。结果...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液相离子交换法、等体积浸渍法、机械混合法以及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具有不同赋存状态的Zn改性ZSM-5分子筛(Zn ZSM-5),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27 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等手段对Zn的赋存状态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原位水热合成以及液相离子交换法可使Zn物种以Zn 2+形式迁移至分子筛阳离子位;机械混合法以及固相离子交换法可使Zn物种以骨架外ZnO的形式赋存于分子筛表面;等体积浸渍法引入的Zn物种同时以赋存于阳离子位的Zn 2+以及分子筛外表面的ZnO颗粒形式存在;Zn物种与分子筛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Zn ZSM-5分子筛在正庚烷催化裂解反应中提高了BTX(苯、甲苯、二甲苯)的收率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改性 ZSM-5 阳离子位 氧化锌 催化裂解
下载PDF
催化合成咔唑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所信 王为国 +1 位作者 江龙法 闵凡键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49,共3页
主要研究了在壳聚糖羟基上接枝 N 甲基 2吡咯烷酮后再络合钯制成壳聚糖衍生物钯配合物催化剂( CS NCO Pd) ,并使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灰白色片状咔唑结晶 ,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图谱 ,测定熔点为2 4 1 .5℃ ,含量测定为 96 .9% ,总收率可... 主要研究了在壳聚糖羟基上接枝 N 甲基 2吡咯烷酮后再络合钯制成壳聚糖衍生物钯配合物催化剂( CS NCO Pd) ,并使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灰白色片状咔唑结晶 ,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图谱 ,测定熔点为2 4 1 .5℃ ,含量测定为 96 .9% ,总收率可达 7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衍生物 配位阳离子 催化 合成 咔唑 工艺
下载PDF
生物油催化酯化及其存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费雯婷 刘荣厚 +1 位作者 周维奇 尹仁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77-2184,共8页
以CD650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三因素Box-Behnken方法设计甲醇和乙酸的模型反应并优化催化酯化反应条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进行生物油和甲醇的催化酯化反应及生物油存储稳定性研究。通过测试空白组、甲醇组和酯化组三组生物油的理... 以CD650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三因素Box-Behnken方法设计甲醇和乙酸的模型反应并优化催化酯化反应条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进行生物油和甲醇的催化酯化反应及生物油存储稳定性研究。通过测试空白组、甲醇组和酯化组三组生物油的理化指标发现:存储后酯化组灰分和密度分别为0.1128%和1.1349 g/mL,为各组最低,热值为16.412 MJ/kg,为各组最高。此外,存储后酯化组pH值为2.61,含水率为28.14%(质量分数),运动黏度(40℃)为11.29 mm^2/s,均为各组最低。各组生物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酯化组内酯类成分上升,有机酸含量下降。生物油经催化酯化后品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催化酯化 阳离子交换树脂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