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epLabV3+模型的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
1
作者 朱震军 张芮嘉 +3 位作者 张勇 过秀成 韩吉 徐逸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00-4306,共7页
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对于促进自行车接驳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百度街景、路网、轨道站点等多源数据,选取自行车出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评价指标,运用DeepLabV3+模型和sDNA分析法对... 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对于促进自行车接驳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百度街景、路网、轨道站点等多源数据,选取自行车出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评价指标,运用DeepLabV3+模型和sDNA分析法对轨道站点1500 m范围影响区内不同类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进行评价,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存在空间差异性;交通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天空可视度高,但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低;生活型道路的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绿视率高,但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安全性低;综合型道路各指标相对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影响区 自行车出行 DeepLabV3+模型 出行环境评价
下载PDF
广州主城区轨交站域活力时空分异与分类优化探讨
2
作者 高富丽 王成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整体持续时间长;空间维度:工作日和休息日热力空间分布整体无显著差异,呈“从中心向外围逐步衰减”圈层结构。(2)以“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双重指标将164个站点分为6种类型,其中“高活力-低离散型”站点占51.8%。(3)不同类型站点活力变化差异显著,低活力站点开发强度低、高离散站点用地不均衡现象严重,建议根据6类站点不同活力特征进行精细化空间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热力图 轨交站域 平均活力值 活力离散系数 广州主城区
下载PDF
滨海地区土岩复合地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施工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杜岩 殷建国 +2 位作者 李文斌 王宝泉 宋卓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192,共7页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结合土岩复合地层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深大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结合现场数据,研究土岩复合地层下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围护桩位移及支撑轴力的变形规律。[结果及结论]数值模拟表明: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东墙、西墙及南墙均发生侧向位移,且侧向位移方向均朝向基坑内部,最大侧向位移为2.19 mm,发生在南墙中部;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基坑端头井一侧旋喷桩加固过程中,端头井侧墙变形量出现峰值,最大变形量为2.21 mm。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地连墙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其腰部,最大值为101 kN;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旋喷桩加固地层侧的地连墙结构内力变化明显,其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地连墙腰部,最大值为96 kN。由此可见,双轴高压旋喷桩对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地连墙的内力有一定的减小作用,但对基坑变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深大基坑 施工稳定性 土岩复合地层 滨海地区
下载PDF
轨道交通数字化规划研究——片区用地分析与车站设计
4
作者 李岩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发、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的研究思路;然后以厦门市为例,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及空间模型,开展基于多源数据的车站功能分析、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字化分析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线站位选择、客流模型校核及片区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提供量化依据,有助于提升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水平、促进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规划 数字化 片区用地分析 车站功能 站城融合 交通接驳
下载PDF
城际轨道交通标准站设备区布置形式优化研究
5
作者 罗华凯 孙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城际轨道交通地下两层标准车站设备区土建规模约占整个车站的1/3,随着机电系统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和运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站设备用房机电设备用房数量、面积及规模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相应的结构开孔、消防、空调、照明、控制等... 城际轨道交通地下两层标准车站设备区土建规模约占整个车站的1/3,随着机电系统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和运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站设备用房机电设备用房数量、面积及规模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相应的结构开孔、消防、空调、照明、控制等需求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车站的规模及造价。本研究在总结设备区特征基础上,将可标准化的且与车站需紧密联系大空间设备用房设于站内,其余设备用房灵活外置,提出采用标准化的主体车站建筑+设备楼的布置形式。相较于常规布局,该方案利于车站标准化、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方便后期运营维护管理,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轨道交通 地下两层标准站 设备区 标准化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活动的影响_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解释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扬 邵天元 钱才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09-7519,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需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以提升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全时段活力。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开放数据、实地踏勘调研、互联网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数据,采集统计与评价建成环境现状与居民活动特征数据,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Shapley addictive explanation)解释分析站点地区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的非线性关系及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环境要素适宜区间及协同优化条件,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 建成环境要素 居民活动 梯度提升决策树 SHAP
下载PDF
TOD视野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冰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站域空间 TOD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城市设计导向的区域性交通拥堵评价及影响因素挖掘 ——以深圳市轨道核心区域为例
8
作者 郭馨 赵丽芳 +3 位作者 章逸萱 易生奥 涂伟 陈宇 《住区》 2023年第2期12-23,共12页
交通道路方案评价一直是城市设计中的痛难点,特别对于大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其交通状况不仅涉及道路系统,更与区域组织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能反映城市-交通-人关系的区域性评价指标是当前城市设计导向下的交通评价重要论题。... 交通道路方案评价一直是城市设计中的痛难点,特别对于大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其交通状况不仅涉及道路系统,更与区域组织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能反映城市-交通-人关系的区域性评价指标是当前城市设计导向下的交通评价重要论题。本文以深圳市地铁核心区域为例,利用多源大数据,提出区域交通拥堵测度指标AVT,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显著影响因素及其分区特征进行城-区-站三层次挖掘,为城市设计和交通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轨道交通站域 出租车GPS数据 活跃机动车区域穿行时间 深圳
下载PDF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评价——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9
作者 李继珍 彭震宇 王英 《城乡规划》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TOD发展模式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更多功能,从而赋能城市高水平发展,优化空间格局。文章试图在“3D”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指标体系。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融合使用传统数据和新数据,采用机器... TOD发展模式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更多功能,从而赋能城市高水平发展,优化空间格局。文章试图在“3D”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指标体系。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融合使用传统数据和新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密度、多样性、设计和效益四个维度进行基础评价,再从综合排序分析和综合聚类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OD效能较高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内环以内,多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成熟商业中心和商务集聚区附近;因多样性和设计维度的指标对聚类模型的贡献度不高,基于密度和效益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将站点分为三种类型:“高密度—高效益”“中密度—中效益”“低密度—低效益”。未来,研究应获取更广泛的数据资源,纳入更多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轨道交通站点 TOD效能 重庆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医疗设施可达性与供需匹配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 顾韩 +1 位作者 赖小红 乔雪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0-608,共9页
2021年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要打造建设在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圈,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和供需匹配度将为山地城市医疗设施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撑。将重庆市医疗设施分为3个层级,各级医疗设施选择与之... 2021年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要打造建设在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圈,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和供需匹配度将为山地城市医疗设施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撑。将重庆市医疗设施分为3个层级,各级医疗设施选择与之符合的出行方式,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时间为服务半径,以街镇为基本单元,分析重庆市中心城区各街镇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和供需匹配度。结果表明:(1)可达性高值区分布特点与重庆山地地形的空间体系相符。综合可达性较强的街镇中65%都聚集在中部城区。可达性服务低值区位于东、西城区的新城区中。(2)山地城市的轨道交通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值影响较大。医疗设施可达性较强的街镇85%沿轨道线分布。(3)市级医疗设施可达性高值区呈双核空间分布,区级医疗设施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但依旧以中部城区为发展重心。街道级高值区分布的连续性最强。(4)重庆市中心城区160个街镇中,大部分街镇医疗资源处于“双低”的供需平衡状态,但新旧城区供需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区 医疗设施 可达性 轨道交通 两步移动搜索法
下载PDF
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类型动因研究
11
作者 顾宗超 刘睿哲 陆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8-1066,共9页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地下步行系统发展动因,首先通过对日本地下步行系统案例探究和总结,将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的局部发展类型总结为:缝合型、吸引型、连接型、拓展型4种,并从所处位置、容积率、人流疏导形式、出入口形式、衔接方式5个方面对比归纳其空间组织规律,总结出气候、容积率、商业、交通4种区域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地下步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街 发展类型 驱动因素 轨交站域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台区域景观与管线综合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0,205,共5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雨棚多以轻钢结构为主,各类管线难以敷设,极大影响了站台区域的景观效果。为避免上述问题,需要对高架车站站台区域景观与管线综合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高架车站站台层不同管线敷设路径及其特点,以杭海城际...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雨棚多以轻钢结构为主,各类管线难以敷设,极大影响了站台区域的景观效果。为避免上述问题,需要对高架车站站台区域景观与管线综合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高架车站站台层不同管线敷设路径及其特点,以杭海城际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台区域景观与管线的综合设计为例,将站台层纵向管线与导向指示牌,以及横向管线与站台装饰梁进行整合,以实现站台层各类管线的隐蔽敷设。结果表明:通过将高架车站站台层纵向和横向电力、通信、FAS(火灾报警系统)等管线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减小各类管线对站台区域景观的影响,实现站台空间效果的简洁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站台区域景观 管线综合设计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轨道交通站域可步行性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昂 杨珂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轨道交通站域作为城市中的高价值空间,对步行活动的支持和鼓励程度深刻影响着其效用的发挥。因此,如何从行人的视角进行大规模且精细化的轨道交通站域的可步行性评价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街景图像数据,结合轨道交通站域空... 轨道交通站域作为城市中的高价值空间,对步行活动的支持和鼓励程度深刻影响着其效用的发挥。因此,如何从行人的视角进行大规模且精细化的轨道交通站域的可步行性评价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街景图像数据,结合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特点,从步行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视觉趣味性四个维度,构建了行人视角的可步行性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赋权,最终提出了客观且易操作的轨道交通站域可步行性评价方法,并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站域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轨道交通站域 可步行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面向空间治理的轨道站点地区类型研究
14
作者 徐涛 彭枭 蔡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4,共7页
城市TOD战略与站点地区建设衔接过程中,需要通过精细化的空间治理策略,协调不同站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等问题。文章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节点-场所-动力”方法,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节点特征、... 城市TOD战略与站点地区建设衔接过程中,需要通过精细化的空间治理策略,协调不同站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等问题。文章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节点-场所-动力”方法,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节点特征、场所环境TOD水平和房地产市场动力的平衡关系,构建站区分类框架。基于武汉市实证,发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可分为填充提升型、内生优化型、渐进改造型、功能拓展型、远景发展型5类,归纳了各类站区发展特征。从空间规划引导约束、政府政策和公共投资供给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角度,探讨各类站区差异化的空间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地区 TOD “节点-场所-动力”方法 空间治理 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步行指数的居住型轻轨站站域建设评价--以重庆主城内长嘉片区为例
15
作者 周祖贤 丁一帆 李乐梅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36-138,共3页
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触媒效应不仅在于集聚人流,还会影响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文章以重庆主城内环快速路、长江和嘉陵江围合片区的居住型轻轨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步行指数评价案例站点800m半径服务区内的开发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触媒效应不仅在于集聚人流,还会影响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文章以重庆主城内环快速路、长江和嘉陵江围合片区的居住型轻轨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步行指数评价案例站点800m半径服务区内的开发建设成效,从日常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和布局特征、道路网络和步行环境特征、与社区生活圈的耦合程度这3个方面解读评价结果,并提出轨道站站域建设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型轻轨站 站点地区 步行指数 建设评价
下载PDF
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多尺度TOD效应综合评价——以武汉市1、2、4号线为例
16
作者 梁敏 徐涛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沿线地区TOD规划协同推进,TOD落实成效有待评估。整合利用手机信令、POI、企信宝等新兴数据及土地利用、建筑普查等传统数据,从站点和廊道两个尺度,构建涵盖土地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行为调节等多维度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沿线地区TOD规划协同推进,TOD落实成效有待评估。整合利用手机信令、POI、企信宝等新兴数据及土地利用、建筑普查等传统数据,从站点和廊道两个尺度,构建涵盖土地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行为调节等多维度的TOD效应评价体系,对武汉市开展实证应用。评价发现武汉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发展偏离TOD目标:土地利用呈现开发强度高、功能混合度低的特征;轨道交通刺激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就业、服务设施集聚和住房价格提升,未能引导城市功能边缘区紧凑拓展;轨道交通压缩居民出行空间距离、提升公交分担率效应并不显著,降低城市边缘区居民出行时间。提出开展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廊道式TOD规划,促进站点地区差异化治理和功能互动,提升TOD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轨道交通廊道 TOD综合效应 评价体系 多源数据
下载PDF
高水头区域新建深基坑与既有轨交车站底板的对接
17
作者 程月红 《建筑施工》 2023年第5期858-861,共4页
结合苏州某在建地铁连通口项目的施工难点,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水头区域新建地下室与既有轨交车站地下室底板对接技术。通过采取空腔土体加固、增加挡土钢板、轨道底板区域周边打降水管井、轨道底板施打可开闭合降水装置以及向底板区域下... 结合苏州某在建地铁连通口项目的施工难点,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水头区域新建地下室与既有轨交车站地下室底板对接技术。通过采取空腔土体加固、增加挡土钢板、轨道底板区域周边打降水管井、轨道底板施打可开闭合降水装置以及向底板区域下注浆止水等一系列施工技术,解决了在高水头区域基坑围护破拆、肥槽挖土卸载、底板对接施工过程中,土体坍塌、地下水突涌等问题,达到了降低地下水头的目的,为底板顺利对接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轨交车站 高水头区 深基坑 底板对接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功能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研究——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
18
作者 颜建新 张彬 +1 位作者 胡欣媛 李少龙 《城市公共交通》 2023年第12期47-53,共7页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但传统的公共交通规划较少考虑区域、城际及市域层面公共交通的系统融合,以及轨道交通与公交双网融合。本文立足大湾区视野,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系统区域融合、内外衔接及内部拓展,深入剖析粤港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但传统的公共交通规划较少考虑区域、城际及市域层面公共交通的系统融合,以及轨道交通与公交双网融合。本文立足大湾区视野,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系统区域融合、内外衔接及内部拓展,深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背景下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思路;并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从轨道交通网络、公交线网、轨道交通与公交融合、基础配套设施、公交运营服务、TOD发展等方面系统性提出公共交通规划策略及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功能区公共交通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公共交通 分层次公交线网 枢纽场站体系 双网融合
下载PDF
地铁车站站台层临轨行区外走道消防疏散设计
19
作者 亢跃华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地铁车站具有客流密集、空间狭长的特点,若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系统的消防设计是保证乘客安全、维护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常规设计中,站台层设备区临轨行区走廊与公共区之间未进行防火分隔,存在安全隐患。文章... 地铁车站具有客流密集、空间狭长的特点,若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系统的消防设计是保证乘客安全、维护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常规设计中,站台层设备区临轨行区走廊与公共区之间未进行防火分隔,存在安全隐患。文章基于现行规范及工程经验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案,都可以从规范符合性上解决站台层设备区走道的消防疏散问题,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方案可能扩大车站规模,但相对消防安全而言是值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疏散设计 地铁车站站台层 临轨行区外走道 建筑消防 防火分隔 安全疏散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站点吸引范围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淑伟 孙立山 荣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合理划分站点吸引范围,是开展轨道站点客流预测、接驳措施布设等研究的基础.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当地路网特性,同时在解决吸引范围重合问题、潜在吸引范围划分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轨道交通出行特性调查,结合北京市方格型路网特性分析,提... 合理划分站点吸引范围,是开展轨道站点客流预测、接驳措施布设等研究的基础.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当地路网特性,同时在解决吸引范围重合问题、潜在吸引范围划分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轨道交通出行特性调查,结合北京市方格型路网特性分析,提出了站点合理吸引范围划分方法;通过引入泰森多边形,解决了合理吸引范围重合问题,提出了站点潜在吸引范围划分方法.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北京市现有轨道站点的吸引范围,并结合不同站点的吸引范围特性提出接驳措施布设建议.研究成果能够为轨道站点影响区用地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站点接驳措施布设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运营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吸引范围 泰森多边形 公交接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