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55 Cases
1
作者 Pengpeng Tian Shanshan Su +3 位作者 Tian Wang Lisa Zhu Wen Fan Huawei Yi 《Yangtze Medicine》 2023年第3期162-170,共9页
Objec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esents a severe challenge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 Objec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esents a severe challenge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and death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28-day mortality rate was 14.5%.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 procalcitonin, low albumin, ICU admiss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dea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oproteinemia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Conclusions: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is not high, but the fatality rate is high. The combination of hypoalbuminemia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and the use of central vein catheters can lead to increased mortality, suggesting that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of high-risk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reducing the use of catheters,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SISTANC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Enterococcus spp:A 10-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郑金鑫 李晖 +5 位作者 蒲彰雅 王红燕 邓向斌 刘晓军 邓启文 余治健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risk factors for 30-day mortality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caused by Enterococcus spp.strains,we explored the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us spp.BSI and...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risk factors for 30-day mortality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caused by Enterococcus spp.strains,we explored the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us spp.BSI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ndition.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BSI caused by Enterococcus spp.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6 and 2015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microbiology,and 30-day mortalit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database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8 patients infected by 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24 by 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ium),1 by 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E.casseliflavus),and 1 by Enterococcus gallinarum(E.gallinarum).A Charlson comorbidity score ≥5,corticosteroid treatment,placement of catheters or other prosthetic devices and history of antibiotic use were found more frequently in E.faecium BSI patients than in E.faecalis patients(P=0.017,P=0.027,P=0.008 and P=0.027,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OR=17.385,P=0.008),hospital acquisition(OR=16.328,P=0.038),and vascular catheter infection(OR=14.788,P=0.025) were all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30-day mortality.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faecalis and E.faecium are two different pathogens with unique microbiologic characteristics,which cause different clinical features in BSI,and the empiric antimicrobial treatments are paramount for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al 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coccus faecalis Enterococcus faecium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ortality risk factors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mergency bloodstream infection score for predicting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Xinlei Wang Yao Sun +1 位作者 Xiaoyu Ni Shu Zha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80-286,共7页
BACKGROUND: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ABSIs)are comm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s,and some progress to sepsis and even lead to death.However,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prediction ... BACKGROUND: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ABSIs)are comm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s,and some progress to sepsis and even lead to death.However,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death.METHODS:The Emergency Bloodstream Infection Score(EBS)for CABSIs was developed to visualize the output of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was validated by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The 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Pitt Bacteremia Score(PBS),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and McCabe–Jackson Comorbid Classification(MJCC)for patients with CABSIs were computed to compare them with EBS in terms of the AUC and 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The 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index and 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OFA and EBS.RESULTS:A total of 547 patients with CABSIs were included.The AUC(0.853)of the EBS was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MEDS,PBS,SOFA,and qSOFA(all P<0.001).The NRI index of EBS in predicting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CABSIs patients was 0.368(P=0.04),and the IDI index was 0.079(P=0.03).DCA showed that when the threshold probability was<0.1,the net benefit of the EBS model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models.CONCLUSION:The EBS prognostic models were better than the SOFA,qSOFA,MEDS,and PBS models in predicting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CAB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hospital mortality Emergency department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喻玲丽 周莹丽 +2 位作者 段萌萌 白玉霞 张文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按1∶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按1∶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菌目细菌(CSE)血流感染患者为CSE组,分析感染菌株和科室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CRE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23例,41.07%)和血液科(17例,30.36%)为主;感染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例,57.14%)和大肠埃希菌(16例,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60 d内住院史、感染前入住ICU>48 h、机械通气、留置中央静脉导管、使用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均与CRE血流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前入住ICU>48 h、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是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尤其是ICU应关注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尽早识别CRE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有创操作,以减少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CRE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小杰 杨文明 +2 位作者 宋萍萍 魏颖 王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构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致血流感染(BS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253例肺炎克雷伯菌致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223例)作为模型组,2022年1-6月... 目的构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致血流感染(BS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253例肺炎克雷伯菌致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223例)作为模型组,2022年1-6月收治的患者(30例)作为验证组。根据是否检出CRKP将模型组患者分为CRKP亚组(56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亚组(167例),对两亚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验证组患者为对象,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球菌药物是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749、3.074、2.909、9.41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639~8.572、1.292~7.312、1.180~7.717、2.877~30.840,P<0.05);所建风险预测模型的P值为0.365,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置信区间为0.779~0.916,P<0.001),分值临界值为6.5。用于验证组患者时,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为86.67%,其生存曲线的AUC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809~1.000,P<0.001)。结论患者入住ICU、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球菌药物是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所建的CRKP致BSI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丽华 何建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06,0.007)。ROC曲线显示,白蛋白AUC为0.726,高密度脂蛋白AUC为0.704。结论:NCC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水平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燕红 张勤 +1 位作者 钟庆 宋凤莲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CRBSI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对CRBSI组患者行病原菌种类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信息,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93例,其中CRBSI组38例、非CRBSI组255例。38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50.00%(26/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3%(10/52)、表皮葡萄球菌7.69%(4/5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比44.23%(23/52),以大肠埃希菌17.31%(9/52)、肺炎克雷伯杆菌13.46%(7/52)为主;真菌占比5.77%(3/52),均为白色念珠菌。CRBSI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静脉营养液输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RBSI组;CRBSI组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CRBSI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非CRBSI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BMI、合并糖尿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输液类型为静脉营养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置管时间均能用于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919、0.975(P<0.05)。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RBSI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多见,同时CRBSI的发生与年龄、BMI、置管天数、置管部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妇幼专科医院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8
作者 何琛 胡曦尹 +2 位作者 孟令恒 张渝侦 张万鸿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33-1538,1543,共7页
目的对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风险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减少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病历调阅结合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方式,调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 目的对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风险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减少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病历调阅结合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方式,调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血液病住院患儿共5259例。结果医院血流感染95例,感染率1.81%;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5.26%)。革兰氏阳性菌48株(50.53%),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45株(47.3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真菌2株(2.10%),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95株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40株(42.11%)。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输血、中心静脉置管及住院时间>7 d是儿童血液病患儿发生医院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合适及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预防医院血流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医院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多重耐药 感染防控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湘 刘夏 +2 位作者 郑虹 梁运光 韦晓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存活或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200例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32株:其中真菌144株(62.07%),以马尔尼菲蓝状菌(55.60%)为主;革兰阴性菌35株(15.09%),以肠沙门氏菌(3.88%)和大肠埃希菌(3.88%)为主;分枝杆菌16株(6.90%);革兰阳性菌37株(15.95%),以人葡萄球菌(3.45%)和表皮葡萄球菌(3.45%)为主。200例患者中,死亡49例(24.5%),生存151例(75.5%),2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红细胞压积、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生存组,而降钙素原水平、复数菌感染率、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OR=1.035)、发生脓毒性休克(OR=10.4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OR=7.70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率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病死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发生脓毒性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率及其引起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10
作者 陈淑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率及其引起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84例感染高危接受CRE主动筛查患者,经CRE筛查显示阳性结果136例,CRE定植率为35.42%;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血流感染为依...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率及其引起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84例感染高危接受CRE主动筛查患者,经CRE筛查显示阳性结果136例,CRE定植率为35.42%;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血流感染为依据,将136例CRE筛查阳性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25例)与非血流感染组(111例)。分析CRE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病原学检测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CRE阳性患者分布于14个科室,其中重症医学科63例,占比最高为46.32%,其次是血液病科27例,占比为19.85%;136例CRE阳性患者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15株,占比最高为84.56%,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0株,占比为7.35%;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放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史、中心静脉置管占比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气管切开率低于非血流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史是CRE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史是CRE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以上危险因素,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以降低CRE血流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 细菌定植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君 黄兴辉 +3 位作者 周晓红 郭健芬 袁琳 段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组分析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将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结果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有呼吸衰竭、消化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等基础病是≥65岁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55例老年CRKP血流感染患者30 d死亡率为54.5%,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进行机械通气、合并感染性休克均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OR=1.071,P=0.032)、合并感染性休克(OR=7.101,P=0.014)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患者30 d死亡率为50.0%(22/44),30 d死亡率在单药组治疗与联合用药治疗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治疗方案中,以碳青霉烯类药物(28例)为基础的治疗是最常见的用药方案,有7例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的治疗方案,30 d病死率为85.7%(6/7),有3例亚胺培南联合米诺环素的治疗方案,3例患者30 d结局均存活。结论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后死亡率高,感染后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米诺环素对降低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思雨 姚莉红 +6 位作者 边志磊 张素平 李丽 范金鹏 秦菁 彭英楠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09-2016,共8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各种血液病的有效甚至唯一手段,但患者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率较高。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死亡率...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各种血液病的有效甚至唯一手段,但患者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率较高。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死亡率及有效预防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01-01/2021-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85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共585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2例死于移植后100 d内,死亡率为15.7%(92/585),死亡时中位年龄为26.5岁(1-56岁),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8 d(0-97 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4岁、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菌血流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4岁、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菌血流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7(95%CI 1.047-2.991),7.926(95%CI 3.763-16.695),2.039(95%CI 1.117-3.722),3.389(95%CI 1.563-7.347)。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全因死亡率较高,对于移植后短期内合并细菌血流感染、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需及时发现、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一项为期十年的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薛野 邹超世 +4 位作者 李泰阶 覃美香 梁婵 刘康海 丘丹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微生物学相关特征及临床结局等数据。选取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RAB血流感染16例,占10.7%,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134例。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短期病死率为15.3%(23/150,95%CI:9.6%~21.1%),其中CRAB血流感染短期病死率(56.3%,9/16)高于CSAB(10.4%,14/134)。深静脉置管(OR:15.598,95%CI:1.831~132.910)和合并其他部位感染(OR:15.449,95%CI:1.497~159.489)与老年患者发生CRAB血流感染相关。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OR:11.856,95%CI:2.924~48.076)、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9.387,95%CI:1.941~45.385)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OR:7.019,95%CI:1.345~36.635)。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深静脉置管与CRAB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血液透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是影响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血流感染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14
作者 高存亮 王丹丹 +6 位作者 李文强 范文晋 陈标 李仁哲 曹晓花 马金娈 谢颖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ESBL-E)已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探讨ICU内ESBL-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ESBL-E)已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探讨ICU内ESBL-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其诊断预测的模型,可为临床医生在ESBL-E的早期识别、防控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255),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51),建模组根据是否产ESBLs将患者分为产ESBLs组(n=131)和非产ESBLs组(n=1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BL-E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诊断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校准曲线、C指数、Brier评分、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获益率,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验证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15)、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2个月内使用过喹诺酮类抗生素是ICU中ESBL-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ESBL-E血流感染诊断预测模型回归方程=−1.718+APACHE II评分(>15)×0.989+NRS 2002评分(≥3)×0.989+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0.648+2个月内使用过喹诺酮类抗生素×0.806。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建模组ESBL-E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1~0.881),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72.6%。净重新分类指数显示该模型优于单一因素模型。Hosmer-lemeshow结果显示感染诊断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P=0.482);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C指数为0.831,Brier评分为0.21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07~0.70范围内净获益率均大于0。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大于0.7后,预测模型判定为ESBL-E感染高风险人群与实际发生ESBL-E人群高度匹配,证实该预测模型临床有效率高。外部验证中应用该模型预测验证组ESBL-E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80.0%,验证结果与实际一致性较高。结论:ICU患者病情越危重、营养不良、近期应用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增加ESBL-E血流感染的风险。基于APACHE II评分(>15)、NRS 2002评分(≥3)、2个月内使用过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构建的诊断预测模型对ICU患者ESBL-E血流感染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肠杆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迪丽努尔·迪力穆拉提 肖婷婷 +5 位作者 唐红 王雪婷 路平 陈云波 嵇金如 肖永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1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5±17.9)岁,>60岁的患者占45.70%,男性患者占61.59%,89.40%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实体肿瘤、心脏瓣膜病、肝胆疾病、高血压较为多见。链球菌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手术、免疫抑制状态、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等(均P<0.05)。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25.17%(38例),常见基础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实体肿瘤、血液病、高血压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社区感染更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的151株链球菌中,α-溶血性链球菌(112株,肺炎链球菌除外)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71.43%、80.38%、91.07%;β-溶血性链球菌(29株)对青霉素100%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为50.00%。151例患者的30天全因病死率为6.62%(10例),归因病死率为2.6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13.690,95%CI:1.482~126.470)、Pitt菌血症评分≥4分(OR=10.461,95%CI:1.042~105.005)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链球菌血流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链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休克、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继发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詹圆 赵晶晶 +1 位作者 张骏飞 姚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28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继发...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28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组和肺炎克雷伯菌非血流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将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组中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COPD及有创操作(机械通气)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感染严重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3.0(16.0, 26.5)分和5.0(3.0, 8.0)分,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以及28天死亡率分别为85.2%和41.0%,非血流感染组分别为12.0(9.0, 20.0)分、4.0(2.0, 5.0)分、65.7%和2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APTT指数、血小板指数高于非血流感染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45,95%CI=1.000~1.092,P=0.048)、机械通气(OR=3.404,95%CI=1.205~9.615,P=0.021)、APACHEⅡ评分(OR=1.058,95%CI=1.001~1.127,P=0.047)、C-反应蛋白水平(OR=1.007,95%CI=1.001~1.014,P=0.032)是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机械通气、高APACHEⅡ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继发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17
作者 滕支梅 朱尚 +2 位作者 薛寒 黄劲华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CLABSI为因变量,将匹配后两组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匹配CLABSI组患者42例,非CLABSI组患者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高[OR=1.217,95%CI(1.094~1.357),P<0.001]、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OR=1.273,95%CI(1.157~1.400),P<0.001]及股静脉置管[OR=6.846,95%CI(1.511~31.014),P=0.013]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2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株)。结论高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股静脉置管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格落实CLABSI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倾向性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CLABSI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焕英 郭庆昕 +1 位作者 饶华春 王佳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6-721,共6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51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其分为脓毒性休克组和非脓毒性休克组。...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51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其分为脓毒性休克组和非脓毒性休克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于患者血培养标本留取当日进行临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从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结果51例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12例,发生率为23.5%。脓毒性休克组合并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者占比,有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者占比、有呼吸道感染者占比、死亡者占比、住院费用均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联合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有较高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增高,CRP、Alb、NLR和PCT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脓毒性休克 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思婷 刘平娟 叶梦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TR-PA血流感染的独立... 目的探讨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T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4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1.05±17.55)岁,28 d死亡率为14.0%(16/114),DTR-PA共有24株(21.1%,24/114)。年龄、入住ICU、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感染性休克与DTR-PA血流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是患者发生DT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住ICU是铜绿假单胞菌及DTR-PA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TR-P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感染性休克和入住ICU分别是DTR-PA血流感染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该类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遨宇 罗茜 +1 位作者 李用国 袁喆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1-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odge试验确认碳青霉烯类耐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SS 22.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结果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MDR)发生率、感染性休克患病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高。腹部及肺部是继发性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纳入患者几乎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81.8%,肝胆外科及胃肠外科转入患者是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临床分离菌及多重耐药菌(MDRO)。其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外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仅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感染性休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高血压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人群易患MDRO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死亡率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积极控制感染源、识别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和应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形式并合理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菌 血流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