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Applying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into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Taking Causative Sentence as an Example
1
作者 Zhang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5期7-9,共3页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often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syntax and the integrity of grammar structure. This violat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is not in conf...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often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syntax and the integrity of grammar structure. This violat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which links language form with semantic concept,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man’s thinking and language. If we can subtly apply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into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process in the speakers’ brain while expressing, we can ge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diffi cult points and “special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oductory methods and efficacy of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applied in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by lecturing causative sentences a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GNITIVE process causative sentencE effi cacy
下载PDF
Because-因果句的语义概念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星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一个because-因果句的语义概念化就是按照一般逻辑事理,根据言者的知识结构、相关的语境信息和具体的交际目的或意图,把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两个主观认识之间、两个主观行为或这些事件、现象、认识、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联系概念化为因... 一个because-因果句的语义概念化就是按照一般逻辑事理,根据言者的知识结构、相关的语境信息和具体的交际目的或意图,把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两个主观认识之间、两个主观行为或这些事件、现象、认识、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联系概念化为因果关系。一个because-因果句语义的概念化的方式具体有:象征概念化、推理概念化、语境选择概念化和跨域概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ause一因果句 概念化 象征 推理 语境
下载PDF
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刑罚裁量机制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刘刚 丁西才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0,共8页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在法定刑的设置上存在刑罚过重和幅度过宽的特点,我国目前的量刑规则对也未对该罪的量刑做出充分规定,可能导致罪刑失衡和量刑失衡。通过对812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的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在法定刑的设置上存在刑罚过重和幅度过宽的特点,我国目前的量刑规则对也未对该罪的量刑做出充分规定,可能导致罪刑失衡和量刑失衡。通过对812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的刑罚适用存在以徒刑适用,尤其是以有期徒刑的适用为主,以死刑适用为例外的特点;从犯、多因一果、防卫过当和残忍、谅解等情节分别对其有期徒刑和死刑的裁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的量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量刑情节适用混乱、个别量刑情节在刑罚裁量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不当等。对于上述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并细化量刑情节的认定标准、完善量刑的裁判说理等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合理和公正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伤害致死 量刑情节 实证研究 徒刑 死刑
下载PDF
致使义“把”字句的认知解释
4
作者 陈雪婷 《世界华文教学》 2023年第1期249-263,共15页
“把”字句的语义以处置义为核心,逐步扩散到边缘,形成一个连续统。致使义处于“把”字句语义的边缘。致使义“把”字句虽与处置义“把”字句联系紧密,但也具备作为一个独立语义分类的典型性。致使义“把”字句所表达的事件是一个完形事... “把”字句的语义以处置义为核心,逐步扩散到边缘,形成一个连续统。致使义处于“把”字句语义的边缘。致使义“把”字句虽与处置义“把”字句联系紧密,但也具备作为一个独立语义分类的典型性。致使义“把”字句所表达的事件是一个完形事件,凸显致使事件的话题和焦点。此外,笔者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致使义“把”字句所描述的事件中必然有“力”的存在。再结合前人的观点,我们认为认知理论中的施力图式是能合理解释致使义“把”字句认知机制的意象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致使义 施力图式 意象图式
下载PDF
“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豫峰 宋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式的致使意义实现。通过句式比较分析了"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尾动词 致使语态 致使词
下载PDF
“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的识解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子 熊学亮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8,共8页
"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是汉语研究中普遍被忽略的一种语言现象,尚无人解释"我等得你着急"能成立,"我喝得酒头晕"等句却不能成立的原因。本文将该类特殊句式定位于"N1+V+得+N2+VP"... "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是汉语研究中普遍被忽略的一种语言现象,尚无人解释"我等得你着急"能成立,"我喝得酒头晕"等句却不能成立的原因。本文将该类特殊句式定位于"N1+V+得+N2+VP"类致使构式之中,提出它深层体现一种隐含三动核结构的致使语义串,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该类特殊句式的语义限制,特别强调了句中N1、N2双施为的特点,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致使句 语义限制
下载PDF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2,共5页
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决定与被决定、引起与被引起之间的关系。在刑法中,将某一结果归咎于某人的时候,往往需要查明其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关系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分夸大... 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决定与被决定、引起与被引起之间的关系。在刑法中,将某一结果归咎于某人的时候,往往需要查明其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关系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分夸大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此外,要正确认识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应从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进行考察,而不应纠缠在必然性与偶然性这样一些哲学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因果关系 事实因果关系 定罪
下载PDF
论“使”字句的句式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杰 韩志刚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使"字句体现出客观致使、静态致使的特点,同时"使"字句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这个分析结果对指导留学生正确掌握"使"字句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字句 致使结构 变化 汉语教学
下载PDF
试析动宾式离合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豫峰 郑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现代汉语中,动宾式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体,它们可合可离。当动宾式离合词的两个语素离析后,往往可以构成各种致使语态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动宾式离合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进行句法、语义分析,并给出一定的认知解释。
关键词 动宾式离合词 致使句 语法整合 汉语
下载PDF
他砂汉语的比较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启群 鲁美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39,共4页
他砂乡汉语比较句有"乙+甲+A/VP+些""乙+甲+A+MP(些)""越□ko55越+A/VP""(一+M)+和/比(一+M)+A/VP+些""甲+A/VP+的+没得"等特殊格式。这些迥异于普通话及周边汉语方言的比较句是土... 他砂乡汉语比较句有"乙+甲+A/VP+些""乙+甲+A+MP(些)""越□ko55越+A/VP""(一+M)+和/比(一+M)+A/VP+些""甲+A/VP+的+没得"等特殊格式。这些迥异于普通话及周边汉语方言的比较句是土、汉双语人使用汉语时受母语干扰的产物。土、汉双语人说汉语时受母语语法规则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砂汉语 比较句 成因 干扰
下载PDF
“话题—说明”框架下施动和使动句式语义语用基础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洪亮 绪可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0,共6页
施动句和使动句是现代汉语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两种基本句式,彼此之间在结构和语义上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与印欧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迥异,施动句和使动句结构格局形成的基础是汉语"话题—说明"的语义语法框架,"话题"... 施动句和使动句是现代汉语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两种基本句式,彼此之间在结构和语义上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与印欧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迥异,施动句和使动句结构格局形成的基础是汉语"话题—说明"的语义语法框架,"话题"的有定性是其形成的根本动因。及物性理论,尤其是美国功能主义学派提出的有关及物性标准的理论与"话题—说明"理论相契合,可以为汉语施动句和使动句的成因和独特性提供较强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动句 使动句 话题 说明 及物性
下载PDF
从“动词核心”看隐性使动句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培玉 刘人宁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4,96,共9页
使动句有两个显性语义构件和一个隐性语义构件,其语义构件的组构框架是"致事+使+役事+补事",其句法映射框架是"主语+谓语中心+宾语+补语"。使动旬是在"使"字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作格动词提升和致使动词插入... 使动句有两个显性语义构件和一个隐性语义构件,其语义构件的组构框架是"致事+使+役事+补事",其句法映射框架是"主语+谓语中心+宾语+补语"。使动旬是在"使"字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作格动词提升和致使动词插入等操作手段生成的。使动句构造的制约机制是:淡化致使方式、凸显役事、V是兼类词——既是表性状的作格动词又是致使动词、隐含致使义。使动句的致使义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底层结构的单纯致使动词"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动句 构造 制约机制
下载PDF
近代汉语“著”字被动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春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4,共8页
"著"是近代汉语重要的被动标记之一。"著"表被动起源于魏晋,延续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后期发展出与成熟时代的被字句类似的句法特点。从分布上看,著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文献中。近代汉语的著字... "著"是近代汉语重要的被动标记之一。"著"表被动起源于魏晋,延续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后期发展出与成熟时代的被字句类似的句法特点。从分布上看,著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文献中。近代汉语的著字被动句有两种不同的来源,一是来源于表遭受义的受动型著字句,二是来源于表使令的使役型著字句。文章对如何离析这两种不同的来源作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被动标记“著” 分布 来源 受动型 使役型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单动词使动句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街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95,共8页
本文通过与及物动作动词句对比,考察"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类单动词使动句。认为立足于不及物用法来看,单动词使动句的动词可概括为(1)可解析为外部使因的、(2)只能带弱施动性S的动作动词或含移位或移位方式的动... 本文通过与及物动作动词句对比,考察"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类单动词使动句。认为立足于不及物用法来看,单动词使动句的动词可概括为(1)可解析为外部使因的、(2)只能带弱施动性S的动作动词或含移位或移位方式的动作动词,以及具有表示过程变化能力的非动作动词。在与及物动作动词句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限制的原因是单动词使动句着重表达结果状态事件。单动词使动句是汉语中第二句法格局或作格范式的基本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动句 及物动作动词句 作格范式 及物范式
下载PDF
客体致使句的认知语义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5,共6页
客体致使句是一种特殊致使句,运用认知主观性和主观化探讨客体致使句的产生机制和语用功能,可知它是由人类的客体归因造成的。
关键词 客体致使句 归因 认知主观性和主观化 语言变异
下载PDF
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仲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23-728,共6页
“致使”是个隐性构件,有独立的句法位置,还有音韵方面的要求。在现代汉语中,可通过动词移位或插入“把”等手段使之获得满足。语义上的“致使”是由“把”字句等致使句式中的“致使”构件所负载。“致使”构件选择论元并指派语义角色,... “致使”是个隐性构件,有独立的句法位置,还有音韵方面的要求。在现代汉语中,可通过动词移位或插入“把”等手段使之获得满足。语义上的“致使”是由“把”字句等致使句式中的“致使”构件所负载。“致使”构件选择论元并指派语义角色,所以“致事”的语义关系较复杂;“致使”有音韵上的需求,而早期汉语没有功能范畴“把”,造成词序演变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把”字句 致使句式 词序
下载PDF
科技书刊中语言问题病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振民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现在的科技书刊中不时出现一些语病。作者从收集到的病句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对其病因做了剖析。
关键词 科技书刊 语言 语病 病因分析 语序 词语搭配 语言叙述 编辑工作
下载PDF
《诗经》四言体成因蠡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高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5,共4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体的核心是句式,从句式来观察《诗经》诗体,因其主要以四言为主,故可称之为四言诗。《诗经》四言体的成因是周代基于行礼奏乐的现实需要而对之前即已经出现的四言体的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具有中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体的核心是句式,从句式来观察《诗经》诗体,因其主要以四言为主,故可称之为四言诗。《诗经》四言体的成因是周代基于行礼奏乐的现实需要而对之前即已经出现的四言体的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具有中国古典诗歌起源处的语言上"先天"的决定性,也有周人诗歌依附于仪式并受其影响的因素。也就是说,《诗经》四言诗体的形成,一方面与先秦审美文化崇尚对偶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也同早期诗歌,尤其是《诗经》诗篇多为仪式而作或多在仪式场合由打击乐器伴奏而歌的事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四言体 成因
下载PDF
现代汉语使动句的完句成分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豫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使动句中,使动词的前、中、后常常要出现不同的完句成分。有些使动句由于使动词语义特点的限制,必须依附一定的完句成分句式才能成立;还有些完句成分在句中主要起体现交际者对致使事件的主观态度的作用。
关键词 使动句 完句成分 使动词
下载PDF
“把”字句、“被”字句与致使力的传递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10,共5页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使,并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致使的发生认知域,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以及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被使者的直接受影响性与间接受影响性,致使者的间接致果性与直接致果性,动态过程性与静态叙述性,致使力的非单一来源与单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被”字句 致使力的传递 正向 反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