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地应力特征及成因
1
作者 童广勤 苗凤彬 +3 位作者 李培军 秦维秉 罗胜元 陈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01,I0006,I0007,共18页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近边界断裂的区域呈多向性;现今地应力的离散性较强,平面上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主体分布特征,纵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埋藏深度是导致地应力纵向上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主应力随埋深呈线性增加,主体区域的应力关系表现为水平最大主应力>垂向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属于走滑断层应力状态;不同岩性层间的水平应力及方向变化,由灰岩、粉砂岩到页岩,应力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边界断裂的影响是地应力平面上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造成地应力降低及最大水平主应力趋于平行断层走向的偏转,地应力降低与偏转幅度主要受断裂距离控制。该结果可为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藏后续勘探部署及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特征 成因 页岩储层 水井沱组 鄂西宜昌地区
下载PDF
永宁油田侏罗系延8差薄油层成因分析与测井识别
2
作者 郭梦炎 张创 +2 位作者 王凤琴 薛刚 汪立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了明确永宁油田侏罗系延8差薄油层成因,论文综合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延8差薄油层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永宁油田侏罗系延8差薄油层成因主要是在沉积微相控制基础上,受构造及“储运保”条件等复合因素控制形... 为了明确永宁油田侏罗系延8差薄油层成因,论文综合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延8差薄油层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永宁油田侏罗系延8差薄油层成因主要是在沉积微相控制基础上,受构造及“储运保”条件等复合因素控制形成的有利储集差薄油层。具体表现为延8差薄油层以河道砂体夹层发育区、构造高部位及上覆地层良好的盖层区域聚集成藏为主。同时针对研究区差薄油层特征,确定了通过测井二次解释进行上下油层复合因素对比识别法,并建立了延8差薄油层识别图版,其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宁油田 延8 差薄油层 成因 识别方法
下载PDF
Three-Gorges Reservoir “Aigae Bioom” Conditions—An investigation
3
作者 Haiyun WANG Lei HUANG +1 位作者 Ning ZOU Shenggao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藻类 生态系统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Genetic causes of oil-rich and oil-poor reservoirs: Implications from two Cenozoic basins in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3
4
作者 Chiyang LIU Lei HUANG +4 位作者 Dongdong ZHANG Junfeng ZHAO Yu DENG Pei GUO Yijian HUANG &Jianqiang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910-1931,共22页
The Bohai Bay and Hehuai(southern North China) rift basin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re southnorth-adjacent. They have shown synchronous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possess generally identical sup... The Bohai Bay and Hehuai(southern North China) rift basin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re southnorth-adjacent. They have shown synchronous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possess generally identical superficial and shallow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similar basin areas.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richness of oil resources between the two basins. The Bohai Bay Basin has extremely abundant oil reserves, while commercial oil reserves have not been found in the Hehuai Basin. The deep tectonic structures,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modern and paleo-geothermal fields of the two basin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Hehuai Bas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s a thinner crust and more complex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low-velocity layers. It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magmatic activity, high modern and paleogeothermal fields, frequent seismic activity, and active deep interactions, small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of the isotropic lithosphere, and shorter balanced transformation wavelength of the lithosphere with a high likelihood of local compensation. The Hehuai Basin has a simple deep structure and homogeneous crustal composition, with a high likelihood of regional compens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structures mentioned above are gener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able Ordos Basin, except for the smaller crust thickness. Thi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ces in Mesozoic destruction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zon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northern zone was subjected to significant destruction, while the southern zone was subjected to modifications, primarily in the form of local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s and/or properties of the crust or lithospheric mantle, with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craton kept intact.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abnormal flourishment of organisms in water bodies during the syndepositional period, and is also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geothermal setting of basins and nutrients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nd volcanoes. In other words,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deep processes and deep-major fault activit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ep structures and modern and paleo geothermal fields of the two basins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ce in richness of oil resourc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n important internal or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This viewpoint coincides with th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n hydrocarbon-rich basins(sags)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is evidenced by the modern lake basin of the East African Rift. A new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petroleum is a comprehensiv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bioenergy, thermal energy, and other related energies(such as chemical and kinetic energy) and their interactions; the degree of richness of petroleum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uctur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deep processes; nonmarine basins or depression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ctive deep processes, intense exchange of material between the deep and shallow layers, participation of external hydrocarbons, and energy integration and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causeS of oil-rich and oil-poor reservoirS Bohai Bay Basin Hehuai Basin Destruction of North China Craton Deep processes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formation
原文传递
登州浅滩的形成、动态演化及其可恢复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福林 夏东兴 +2 位作者 王文海 吴桑云 王永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73,共9页
登州浅滩是位于渤海海峡南部登州水道西侧海域的长条状水下沙洲,经海底地貌形态对比、沉积物取样及海区动力条件分析,初步推断为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潮流沉积体的一部分,后经波浪和沿岸流等动力的长期改造逐渐稳定成为边缘坝地貌形态.20世... 登州浅滩是位于渤海海峡南部登州水道西侧海域的长条状水下沙洲,经海底地貌形态对比、沉积物取样及海区动力条件分析,初步推断为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潮流沉积体的一部分,后经波浪和沿岸流等动力的长期改造逐渐稳定成为边缘坝地貌形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登州浅滩进行的大规模人工挖沙严重破坏了沙体的动态平衡.利用水库模型估算,浅滩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原来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州浅滩 成因 演化 水库模型
下载PDF
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兴志 李凌 +5 位作者 方少仙 陈冬霞 扬满平 付锁堂 周树勋 于忠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 ,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 ,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 ,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 ,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 ,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 ,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 ,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 ,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 ,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 ,物性也较好 ;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 2时的中、南部地区 ,该区块的太 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 ,且分布局限 ,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砂体 成因 成岩作用 储层 油气藏探
下载PDF
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1 位作者 秦建中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7,共6页
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史可划分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整体上升卸载减压和全面萎缩调整平衡3个阶段。通过不同演化阶段地层压力的调整,最终实现成烃成藏过程。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4个系列不同源储压差下的生排烃... 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史可划分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整体上升卸载减压和全面萎缩调整平衡3个阶段。通过不同演化阶段地层压力的调整,最终实现成烃成藏过程。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4个系列不同源储压差下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表明:(1)盆地持续沉降阶段,烃类可以在与烃源岩直接互层的砂岩中聚集,有利于源内岩性圈闭的成藏,但难于远距离运聚成藏。(2)盆地抬升剥蚀阶段,源储压差促进了烃类的有效排出,有利于长距离运聚成藏,压差越大,排油效率越高;且存在源-储压差有效排烃门限值:3~6MPa,只有达到该门限值,即抬升剥蚀300~600m的厚度时烃类才能有效大量排出。(3)源储压差有利于烃类的排出和烃源转化。排烃次数和排烃动力(源储压差)具有互补性,在源岩能提供大量烃类的情况下,排烃次数越多,排烃动力越大,烃类产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压差 生烃增压 地层抬升 物理模拟 成烃成藏
下载PDF
塔中地区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黏土膜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万友利 张哨楠 +2 位作者 古娜 丁晓琪 孟祥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3,127-128,共9页
为寻觅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优质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结合压汞及物性资料.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中发育的黏土矿物薄膜形成于成岩早期(同生成岩期),以自生式为主,含少... 为寻觅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优质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结合压汞及物性资料.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中发育的黏土矿物薄膜形成于成岩早期(同生成岩期),以自生式为主,含少量原生式黏土膜;黏土膜的发育与分布受到沉积作用、成岩环境及成岩温压系统的共同控制,早成岩期(同生期)发育的黏土膜在中—低压实强度下对储层的孔隙保护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因其占据一定的孔喉空间,又降低储层的渗透率,随着埋深增大,黏土膜矿物成分也逐渐向伊利石转化并分布在孔隙中,伊利石赋存状态也由蜂窝状变为毛发状、丝网状及搭桥状,分割甚至堵塞孔隙,使得储层砂体渗透率大幅度降低;沉积环境中的沉积微相对黏土膜发育与分布的控制体现在中—下临滨微相中黏土膜较为常见,而在上临滨—前临滨微相中,因水体的淘洗降低储层砂体中的泥质含量,黏土膜不发育,储层砂体中的黏土膜含量制约储层质量,发育黏土膜的井段储层孔隙度大于不发育黏土膜的井段,黏土膜含量在0.5%~5.0%井段的储层孔隙度要好于黏土膜含量超过5.0%井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膜 原生式 自生式 储层砂体 柯坪塔格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万州地区危岩发育的典型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叶四桥 唐红梅 祝辉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三峡库区危岩灾害极其发育,万州地区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地区危岩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万州向斜等地质构造,陡峻的河谷阶地、方山台地地貌,近水平产状的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腔及裂隙极其发育等,是当地危岩发育的内在原因;... 三峡库区危岩灾害极其发育,万州地区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地区危岩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万州向斜等地质构造,陡峻的河谷阶地、方山台地地貌,近水平产状的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腔及裂隙极其发育等,是当地危岩发育的内在原因;河流切割、卸荷和风化作用是危岩发育的外部原因,地下水对危岩发育也有重要影响;而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危岩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地区 危岩 成因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兴平 刘天翔 +2 位作者 许强 刘鹏 范雪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6,97,共4页
在研究了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成因机制和失稳因素。考虑到未来三峡蓄水位的变化,结合不同工况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针对计算结果,提出并设计了采用抗滑桩支挡与监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工... 在研究了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成因机制和失稳因素。考虑到未来三峡蓄水位的变化,结合不同工况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针对计算结果,提出并设计了采用抗滑桩支挡与监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工程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成因机制 稳定性 工程治理 滑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修立军 李国欣 +1 位作者 欧阳健 王薇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7-12,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其测井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经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较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目前吉林油田...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其测井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经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较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目前吉林油田总储量的20%左右。在总结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岩石物理成因研究与低幅度—低阻油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地区发育有规模的低阻油藏。同时,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潜力,并提出红岗阶地、扶新隆起及其华字井阶地仍是低阻油层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圈闭 低阻油层成因 低阻油层分布规律 低阻油藏勘探目标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雁婷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研究川东北地区黑池梁台地南江东—黑池梁、镇巴地区储层特征及差异性主控因素,开展了露头及新增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储层物性测试、地震解释等工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系统对比与剖析了南江东—黑池... 为研究川东北地区黑池梁台地南江东—黑池梁、镇巴地区储层特征及差异性主控因素,开展了露头及新增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储层物性测试、地震解释等工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系统对比与剖析了南江东—黑池梁及镇巴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储层厚度及物性的差异性,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地区在储层岩性、厚度、储集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认为古地貌及基底断裂、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均是造成储层差异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差异性成因 长兴组-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基包滑坡监测及成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重 李长明 李厚芝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年第7期32-34,37,共4页
生基包滑坡监测属于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之一,该滑坡位于长江左岸,临近人口稠密的安坪乡集镇,地理位置重要。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其变形破坏特征有何表现?对航道安全运营有无潜在威胁?是否会对滑坡体上的重要建筑... 生基包滑坡监测属于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之一,该滑坡位于长江左岸,临近人口稠密的安坪乡集镇,地理位置重要。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其变形破坏特征有何表现?对航道安全运营有无潜在威胁?是否会对滑坡体上的重要建筑及村民生产生活构成危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确立以4种监测手段为主、人工巡查为辅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大地变形GPS、深部位移、滑坡推力等几种监测方法的运用及对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实例说明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再次,结合宏观人工巡查进行对照分析,以充分说明大地变形、深部位移和滑坡推力监测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监测结论提出对生基包滑坡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基包滑坡 成因分析 监测成果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不规范现象剖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平 袁曦 +1 位作者 刘晓燕 刘石桥 《工程建设》 2016年第4期69-73,共5页
尾矿堆积坝,特别是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勘察是尾矿库运行中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尾矿堆积坝勘察工作中常见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后果及内在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尾矿库 堆积坝 工程勘察 不规范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上马水库地裂缝成因及工程处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安利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3期45-46,52,共3页
文中着重阐述了上马水库库坝区的地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发育规律,分析了地裂缝对水库的直接危害,为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提供了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 水库 地裂缝 成因 分布规律 处理措施
下载PDF
小合隆气田泉一段气层产水原因分析
16
作者 苏爱武 吕扬 +1 位作者 李满国 孙艳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小合隆气田是吉林油区去年开发动用的一个新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产层位于泉一段与泉三段地层。虽然两个气层沉积环境相同,均为河流相沉积,但是通过本区动、静态资料揭示,气层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对气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 小合隆气田是吉林油区去年开发动用的一个新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产层位于泉一段与泉三段地层。虽然两个气层沉积环境相同,均为河流相沉积,但是通过本区动、静态资料揭示,气层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对气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针对困扰实际生产的泉一段气层产水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低渗高含水气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合隆气田 泉一段气层 泉三段气层 分布规律 产水原因 低渗储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层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成因——以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靖 宋永 +3 位作者 王仕莉 薛晶晶 贾开富 常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为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属典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砂体主要为三...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为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属典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砂岩、中—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具有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高及胶结物含量低的"两高一低"特征;垂向上以4 100和4 500m为界,可划分为减小原生孔、稳定混合孔及增加次生孔3个孔隙演化带;孔隙主要为中—小孔,孔喉类型以分选较差的中-细孔—细喉型为主,连通性和渗流能力相对较差,结构相对较差。储层致密化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性、岩石主要成分、储层埋藏深度及胶结物赋存状态4个因素,构成了致密化的背景、内因和外因;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低成分成熟度、高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储层埋深大、压溶作用大量减孔,以及不同类型胶结物以4种状态充填孔喉,形成了八道湾组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莫北地区 八道湾组 深层致密油储层 致密化成因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不同显微形态有机质成因及其勘探潜力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振庄 白名岗 +6 位作者 杨玉茹 张聪 王向华 陈娟 谢婷 方立羽 秦丽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有机质是页岩中最重要的组分,有机孔更是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以扫描电镜为主流的微观分析检测技术成为页岩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有机质的综合研究正逐步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及其外围龙马溪组富... 有机质是页岩中最重要的组分,有机孔更是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以扫描电镜为主流的微观分析检测技术成为页岩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有机质的综合研究正逐步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及其外围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采用氩离子抛光非镀膜样品,利用低电压近距离工作状态,对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观察、总结了有机质显微形态,并依据其内部结构及组成特征对其生烃及储集能力进行了探讨。检测结果揭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主要有三种显微形态,分别是结构型沉积有机质、分异型交生有机质和填隙型运移有机质。结构型沉积有机质形成于沉积及早期成岩演化阶段,保留了部分生物结构特征或沉积定向构造;分异型交生有机质与黏土矿物交互生长并经历演化分异作用,形成了类似于岩浆岩中的“花岗结构”;而填隙型运移有机质形成于晚成岩有机质高演化阶段,为液态烃充填于自生矿物晶间,其周边矿物具有自形特征。龙马溪组页岩以填隙型运移有机质和分异型交生有机质为主,二者都发育丰富的有机质孔隙(孔径10~300nm),是龙马溪组页岩优质的生气母质,并具有优质的储集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海相龙马溪组页岩气生成理论及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较深层次的微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不同显微形态有机质 成因及来源探讨 生烃及储集性能
下载PDF
辽河油田雷家地区沙四段储层特征及白云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聪 代宗仰 +1 位作者 樊佐春 徐利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7期143-145,共3页
雷家地区沙四段岩性主要包括白云岩、灰岩、泥岩及长石砂岩,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灰岩主要有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泥岩则以灰质或白云质泥岩为主;本区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三大类,孔隙主要为晶间溶孔和溶蚀孔隙,部分... 雷家地区沙四段岩性主要包括白云岩、灰岩、泥岩及长石砂岩,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灰岩主要有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泥岩则以灰质或白云质泥岩为主;本区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三大类,孔隙主要为晶间溶孔和溶蚀孔隙,部分井段有溶洞发育,而裂缝则为本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穿层裂缝、层内裂缝、顺层缝和微裂缝等;由于研究区沙四段具有盐度高、水体安静、强还原、弱碱性的沉积环境特征,因此本区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准同生白云作用、埋藏白云化作用和玄武岩淋滤白云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家地区 岩石学类型 储集空间 物性特征 孔隙结构 白云岩成因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永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132,共4页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库岸坍塌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