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netzphytoplankton in the Bering Sea in summer
1
作者 WANG Yu XIANG Peng +4 位作者 YE Youyin LIN Gengming YANG Qingliang LIN Heshan LIN M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9-107,共9页
Marine biodiversity is changing in response to altered physical environment, subsequent ec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 this study, phytoplankton samples in situ collected in the Bering Se... Marine biodiversity is changing in response to altered physical environment, subsequent ec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 this study, phytoplankton samples in situ collected in the Bering Sea in July of 1999 and 2010 were analyzed to obta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is decad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ynam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5 divisions, 58 genera and 153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belonging to 3 ecological groups were identified. The vast majority of phytoplankton consisted of diatoms accounting for 66.7% of the total species and 95.2% of the total abundance. Considering differentiation in spatial extent and phytoplankton sample types, there were subtle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large altering in abundance 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surveys. The abundance peak area was located at the Bering Strait while sub peak was found at the Bering Sea Basin. The boreal-temperate diatom was the dominant flora, which was subsequently replaced by eurythermal and frigid-water diatom.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ering Sea was not a simplex uniform community but composed of deep-ocean assemblage and neritic assemblage. The deep-ocean assemblage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Bering Sea Basin, dominated by boreal-temperate species(Neodenticula seminae, 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Amphiprora hyperborean, Chaetoceros atlanticus, Thalassiosira trifulta, etc.) and eurychoric species(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Ch. compressus, 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etc.), and characterized by low abundance, even interspecies abundance allocations, diverse dominant species and high species diversity. The neritic assemblage was distribut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 of Bering Sea and was mainly composed of frigid-water species(Th.nordenski?ldii, Ch. furcellatus, Ch. socialis, Bacteriosira fragilis, etc.) and eurythermal and euryhaline species(L.danicus, Ch. curvisetus, Coscinodiscus curvatulus, etc.),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 uneven interspecies allocations, prominent dominant species and low species diversity.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Bering Sea wa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surface circulation,nutrient supply and ice 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ing Sea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changes
下载PDF
特大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瑶 石清 +1 位作者 杨舒茗 杨坤红 《四川环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成都市主要流域为例,阐明和辨析其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基于2011~2020年成都市河流75个监测断面22项指标的逐月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SOM聚类法,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手段... 以成都市主要流域为例,阐明和辨析其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基于2011~2020年成都市河流75个监测断面22项指标的逐月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SOM聚类法,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成都市河流水质状况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5个监测断面中45个“清洁”,5个“较清洁”,1个“轻污染”,21个“中污染”,无“重污染”;“十二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为~36.9%,“十三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由43.0%大幅度下降至2.7%,说明成都市水环境管理与治理措施卓有成效;610个断面年均数据可分为8组,中下游水质普遍较差且差异大,COD_(Mn)、COD_(Cr)、BOD_(5)、NH_(3)-N和TP是研究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成都市河流水质深受人类活动干扰,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是持续改善成都市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水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内梅罗污染指数 SOM
下载PDF
1990-2020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卓亚 刘晨阳 +1 位作者 朱昱泽 李加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基于滇池10个水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采用1990-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通过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化,综合时空分析与统计方法,以年际间尺度对比滇池水质的时空间演化情况;通过空间插值法对草海、外海2个空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 基于滇池10个水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采用1990-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通过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化,综合时空分析与统计方法,以年际间尺度对比滇池水质的时空间演化情况;通过空间插值法对草海、外海2个空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海水质指标相对稳定,草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大,滇池受到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较大,外海水质指标相关性较弱。1997-2015年是滇池环境恶化与修复过程;2016年后,水质问题有所好转。2000-2010年,相关指标含量(TP、TN、NH_(3)-N等)在滇池外海南部区域易发生变化,区域性较为集中,邻近草海区域其水质指标含量明显较高。草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外海富营养化虽较为缓和,但富营养指数处于边缘临界。整个滇池水域的CWQI值的变化范围为64.72~92.38,在及格、中等和好的水质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指标 时空变化 趋势 水环境 滇池
下载PDF
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喻兰君 杨明龙 +2 位作者 吕杰 夏永华 王雅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6期35-41,48,共8页
选取1988—2021年4期Landsat影像,反演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8—2021年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较小,稳定在中等水平;沿湖平地及山... 选取1988—2021年4期Landsat影像,反演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8—2021年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较小,稳定在中等水平;沿湖平地及山间河谷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边缘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2000年后绿度和湿度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越来越重要;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性,高-高聚集区由沿湖平地逐渐向山区转移,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RSEI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星云湖
下载PDF
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闫戈丁 景海涛 +2 位作者 何湜 李慧 郭桓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7,共13页
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有效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利用遥感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遥感生态指数(... 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有效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利用遥感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可以快速、全面、高效地监测生态环境状态。太行山脉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受到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植被一度大幅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本研究以2001—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RSEI为计算指标,结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与Moran's I指数,基于GEE云平台开展太行山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以及变化趋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RSEI均值为0.519,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太行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生态环境质量高-高聚类多集中于山区的林地、草地,而低-低聚类多集中于平原的人造地表以及耕地;(3)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多位于西部,而东部地区存在持续性退化区域。整体上,未来生态变化趋势主要以改善提升为主,但仍有21.49%的区域存在退化趋势。本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太行山
下载PDF
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宏烨 杜银龙 +3 位作者 廖胜利 李灵慧 杨力鹏 史晓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呼和浩特段 水环境质量 综合污染指数法 评价指标筛选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藏北高原不同类型高寒湿地水环境特征及时空差异
7
作者 王卉 胡红娟 +3 位作者 王克焕 李鑫 熊雄 吴辰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2,共9页
高寒湿地是高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是其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直接体现,不同类型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时空差异会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分别调查了藏北高... 高寒湿地是高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是其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直接体现,不同类型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时空差异会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分别调查了藏北高原不同沼泽、河口和河流三种类型天然湿地的水环境特征,并分析了造成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河口湿地的总氮、溶解性活性磷和总有机碳含量与河流湿地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在4月均显著高于9月;沼泽湿地总氮含量在9月显著高于4月,其余各水环境指标在三类湿地均无显著性季节差异。沼泽湿地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类型湿地,总有机碳显著高于河流湿地,沼泽和河流湿地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河口湿地。溶解性活性磷则表现为河口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不同湿地的水文特征、生命活动和物质来源的差异可能导致了湿地水环境特征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寒湿地 水环境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表叶绿素及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8
作者 李彦 郭新宇 王云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基于中国近海海表生态动力要素(如海表温度和叶绿素)的每日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针对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中国近海的叶绿素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离岸低、海盆中岛礁周围相... 基于中国近海海表生态动力要素(如海表温度和叶绿素)的每日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针对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中国近海的叶绿素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离岸低、海盆中岛礁周围相对较高的分布特征.月均叶绿素浓度在大部分海区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南海北部冬季较高而其他季节较低,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春季较高而其他季节较低.进一步分析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对比叶绿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岸海表温度多低于离岸海表温度,东海西侧发育出的冷舌向东南扩张,该区域面积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叶绿素浓度分布的季节变化有相似特征,叶绿素浓度较高的季节盛行东风和东北风,锋面频率最大值的区域与叶绿素浓度高值区域重合,说明叶绿素浓度与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具有潜在关系.为刻画各参数的季节性特征,对各自时间序列进行正弦函数拟合,结果显示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振幅、相位和显著性水平,表明尽管季节性特征主导了大部分海域动力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开展特定区域的季节性分析前有必要对其季节性变化的显著性进行评估.上述结果有助于厘清中国近海生态动力要素的时空特征和潜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叶绿素 环境要素 时空特征 季节变化 回归显著性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评价
9
作者 任佳慧 冯芳 +2 位作者 黄巧华 金爽 史千年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基于1951—2019年淮海经济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计算温湿、风效、穿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并结合GIS空间插值法,揭示其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70 a来,在年际变化下,淮... 基于1951—2019年淮海经济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计算温湿、风效、穿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并结合GIS空间插值法,揭示其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70 a来,在年际变化下,淮海经济区温湿、风效指数呈一定幅度的上升,穿衣指数呈递减趋势,气候表现为变暖的趋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趋势为春、秋季趋于更加舒适,适宜穿衬衫和常用便服;夏季趋于偏热、不舒适,适宜穿着短袖开领衫;冬季趋于冷、较不舒适,适宜穿厚实外套.在季尺度下,10月(秋季)为本区气候最舒适的月份,综合舒适度指数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东南部的连云港、宿迁、宿州、徐州高达9.0;四季舒适度特征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在月尺度下,淮海经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较高,处于舒适、较舒适的月份长达7个月,基本集中在春、秋两季,舒适度年内分布呈现M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气候舒适性 舒适度指数 时空变化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2012-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
10
作者 付翔 刘昊 《人民珠江》 2023年第5期73-80,共8页
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植被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CV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近10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植被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CV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近10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植被NDVI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上升斜率为0.003 3/a,植被持续改善效果良好;(2)大湾区植被NDVI稳定性较强,平均变异系数为0.054 8,植被低波动变化和较低波动变化的面积占比为89.94%,高波动变化和较高波动变化主要分布于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珠海市及广州市南部等经济发展快的区域;(3)大湾区植被NDVI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高于降水量,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降水量与植被NDVI以负相关性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治理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NDVI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贺海波 汤静 +6 位作者 刘淑华 杨亮 米小建 陈琼 陈琳 黄嘉仪 周厚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6-703,共8页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1)洞穴内的气温变化幅度比洞穴外小,洞穴内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出3~5℃;2)在洞穴内,相对湿度在地下河附近小于在水池附近,显示了地下河对洞穴环境的显著影响;3)洞内监测点SLPB和QCMY处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主要受气温控制的特点;4)雨季期间SLPB、QCMY和LZLY处的CO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是较强的生物呼吸作用、“泵”效应和较弱的通风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pH值的变化趋势在洞穴内外各监测点一致,原因可能是夏秋季节基岩溶蚀较强所致。6)洞内各监测点的EC值也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反映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化学溶蚀作用可能是影响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楼房洞 洞穴环境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重庆芙蓉洞洞穴水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福莉 李廷勇 +3 位作者 陈虹利 彭玲莉 李俊云 代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9,共7页
通过对重庆武隆芙蓉洞5个滴水点和2个池水点多个水化学指标(pH、HCO3-、EC、SO24-、Ca2+、Mg2+)以及滴水滴量和现代沉积物进行连续监测,发现芙蓉洞滴水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岩层和土壤,其地球化学指标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由于芙蓉... 通过对重庆武隆芙蓉洞5个滴水点和2个池水点多个水化学指标(pH、HCO3-、EC、SO24-、Ca2+、Mg2+)以及滴水滴量和现代沉积物进行连续监测,发现芙蓉洞滴水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岩层和土壤,其地球化学指标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由于芙蓉洞上覆土壤岩层较厚,所以5个滴水点滴量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明显,洞穴滴水多数时间未能及时反映洞外当季降水量的变化。夏季上覆土壤生物活动强烈,释放更多的CO2,导致滴水pH值在夏季较低,而HCO3-含量和电导率(EC)较高,冬季则相反。洞穴滴水中SO24-含量的变化受到土壤生物过程以及基岩岩层差异的重要影响。滴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和pH值变化大致同步,滴水点下接收到的现代沉积物沉积速率和饱和指数有很好相关性,冬季沉积速率最快。滴水中Ca2+、Mg2+浓度变化受控于水—土—岩的相互作用,其中水源差异、活塞效应、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洞穴水中Mg/Ca主要受Ca2+含量的影响,能够指示外界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此外,洞穴内不同分布位置的滴水,其地球化学指标空间差异主要受到各点的渗流通道、流经途径以及上覆基岩及土壤成分等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洞穴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广东英德宝晶宫洞穴微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琳 黄嘉仪 +7 位作者 刘淑华 陈琼 杨亮 童晓宁 黄颖 贺海波 米小建 周厚云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洞穴微环境与气候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广东英德宝晶宫溶洞为研究对象,对洞穴空气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进行了为期42个月(2011年12月~2015年5月)实地监测,结果发现宝晶宫洞穴微环境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近洞口... 为进一步了解洞穴微环境与气候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广东英德宝晶宫溶洞为研究对象,对洞穴空气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进行了为期42个月(2011年12月~2015年5月)实地监测,结果发现宝晶宫洞穴微环境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近洞口处洞穴微环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而洞穴深处微环境季节变化显著变弱。洞穴微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到外界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以及通风效应的影响,前者是导致洞穴微环境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后者是导致洞穴微环境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此外洞穴结构和旅游活动也会对洞穴微环境变化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洞穴通风作用是影响洞穴微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其对洞穴沉积气候环境指标的影响可能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德宝晶宫 洞穴环境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江西德兴矿集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对比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翠华 倪师军 +1 位作者 何彬彬 张成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9-646,共8页
对比研究矿山开采一定时段内区域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动态监测矿山开采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污染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利用2004年野外采集与测试分析的33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基础上,... 对比研究矿山开采一定时段内区域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动态监测矿山开采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污染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利用2004年野外采集与测试分析的33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矿山开采早期(1989)的1:20万乐平幅(As、Hg、Cd、Cr、Zn、Cu、Pb)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图,通过数据预处理,分别对样品采集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和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GIS的三维空间分析功能,对比研究德兴地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十几年来,矿山开采对区域水系沉积物已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是德兴铅锌和铜钼矿区德兴河与大坞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乐安河下游沿岸局部地区、西北煤矿区以及乐安河下游乐平附近的煤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污染 地质累积指数 时空对比 GIS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彬 杨联安 +5 位作者 向莹 姜晓清 杜挺 宋英强 杨煜岑 王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1期64-71,共8页
基于RS和GIS的信息技术是快速、有效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利用秭归县2002年TM和2013年OLI遥感影像及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耦合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体密... 基于RS和GIS的信息技术是快速、有效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利用秭归县2002年TM和2013年OLI遥感影像及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耦合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绘制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分布图,同时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差值检测和生态等级的转移矩阵,揭示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秭归县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且不断改善,质量等级优的面积比重由2002年的59.24%上升到2013年的82.65%;27.26%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主要分布在河流外围的农耕地区,仅有6.09%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差,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和坡度变率大的土地利用过渡地带;根据生态环境质量的转移动态分析表明,生态等级转向优和良的面积,占总共转移的92.98%,而转向差和较差的仅占总共转移的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时空变化 RS 秭归县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8,共6页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时空变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织金洞CO_2浓度空间分布与昼夜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强 周忠发 +1 位作者 陈全 谢雅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18-27,共10页
为获取织金洞CO2浓度的连续昼夜变化情况,分别以4 h为间隔,对洞内41个点和以15 min间隔对洞内4个监测点,进行连续昼夜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织金洞中稳定段CO2浓度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较高,集中在距入口相对高差20 m范围内变动,洞口段CO... 为获取织金洞CO2浓度的连续昼夜变化情况,分别以4 h为间隔,对洞内41个点和以15 min间隔对洞内4个监测点,进行连续昼夜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织金洞中稳定段CO2浓度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较高,集中在距入口相对高差20 m范围内变动,洞口段CO2空间变化差异主要与洞道结构和裂隙发育情况有关,其水平对流强度大于其垂直下沉;2观测期间洞内CO2浓度呈类正弦曲线的准周期昼夜变化,分别以19:0020:00和03:0004:0008:00为峰值和谷值;3织金洞CO2浓度变化受旅游活动、洞穴内外空气对流交换扩散及滴水脱气过程的多重影响,30年对外旅游开放使洞内温度升高23.5℃,CO2浓度升高约50 mg/L,初步说明整体上自然因素强于游客活动的影响;旅游旺季游客活动明显增强。深入研究其不同尺度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洞穴微气候变化及其与大气间交换响应的耦合过程及洞穴系统的碳循环特征与源汇关系,进而分析次生沉积物的沉积与再溶蚀机制,为开发和保护织金洞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环境 CO2浓度 空间分布 昼夜变化 织金洞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滴水水文化学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指示——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明达 周忠发 +3 位作者 潘艳喜 张结 殷超 张绍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洞穴水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洞穴内次生沉积物景观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1—12月通过现场滴定测量和实验室仪器分析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采样时间均为每月26—28日。结果表明:(1... 洞穴水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洞穴内次生沉积物景观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1—12月通过现场滴定测量和实验室仪器分析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采样时间均为每月26—28日。结果表明:(1)洞穴滴水滴率和Ca^(2+),Mg^(2+),Sr^(2+)离子浓度均与降水量有很好的响应,但同时都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Mg^(2+),Sr^(2+)离子所携带的气候信号较为持久,Ca^(2+)离子浓度在雨季波动较大。(2)滴水水化学性质在化学计量上总体符合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的侵蚀方程,Ca^(2+)/HCO_3^-的比值均在1/2上下波动;(3)滴水中的SIc和SI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滴水中的液相CO_2分压[lgPCO_2(water)]与pH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体现了上覆土壤层中的高浓度CO_2对洞穴滴水化学过程的重要影响。(4)滴水中的Mg/Ca与Sr/Ca比值在雨季到来后的曲线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同增同减性特征,证明CaCO_3在未到达洞穴之前就已经在土壤层和基岩层中发生了优先沉积(PCP),致使运移到洞内的Ca^(2+)离子浓度相对其他离子的升高程度小;(5)滴水中Mg/Ca比值与Sr/Ca比值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Sr/Ca比值季节滞后性明显,而Mg/Ca比值年际变化更具波动性,对外界降水变化响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洞穴水 时空变化 水化学过程 织金洞
下载PDF
桂林岩溶表层带土壤CO_2体积分数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夏 朱晓燕 +2 位作者 张美良 李涛 白晓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4-839,共6页
通过2010—2011年的监测建立了桂林盘龙洞坡地和洼地不同深度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季节性变化。监测土壤CO2体积分数空间上变化为:坡地80 cm>50 cm>30 cm;洼地80 cm>100 cm>50 cm>30 cm。监测土壤CO2体积分数时间上变化为2... 通过2010—2011年的监测建立了桂林盘龙洞坡地和洼地不同深度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季节性变化。监测土壤CO2体积分数空间上变化为:坡地80 cm>50 cm>30 cm;洼地80 cm>100 cm>50 cm>30 cm。监测土壤CO2体积分数时间上变化为2010年7月和2011年6月未CO2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2010到2011年冬季为土壤CO2达到最低值。由于受到大气降水量急剧减少的影响2011年土壤CO2体积分数整体比2010年低。显示大气降水量也是影响土壤CO2体积分数的重要环境因素。为我国固碳减排科学的选择时间和空间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土壤CO2 表层岩溶带 盘龙洞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氮素转化和N_2O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万晓红 王雨春 +1 位作者 陆瑾 周怀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8-1174,共7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白洋淀近1年的野外观测,对湿地上覆水、沉积物/土壤中各种形态氮以及反硝化作用产物N2O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对氮素污染物铵态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平均去除率为77.1%... 通过对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白洋淀近1年的野外观测,对湿地上覆水、沉积物/土壤中各种形态氮以及反硝化作用产物N2O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对氮素污染物铵态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平均去除率为77.1%。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时空变化明显,夏季是其氮素转化的快速期。湿地是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源,夏季其排放通量最大,占全年排放通量总和的62.1%。其中湖滨带是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素转化的活跃区,N2O年内平均排放通量高达109μg.m-2.h-1。由此可见,良好的湖滨带有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湖泊湿地 迁移转化过程 N2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