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6
1
作者 Bora Korkmazer Burak Kocak +3 位作者 Ercan Tureci Civan Islak Naci Kocer Osman Kizilkilics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4期143-155,共13页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re abnorm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carotid system and the cavernous sinus. Several classification schemes have described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ccording to etiology, he...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re abnorm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carotid system and the cavernous sinus. Several classification schemes have described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ccording to etiology, hemodynamic features, or the angiographic arterial architecture. Increased pressure within the cavernous sinus appears to be the main factor in pathophysiolog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re related to size, exact location, and duration of the fistula, adequacy and route of venous drainage and the presence of arterial/venous collaterals. Noninvasive imaging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Doppler) is often used in the initial workup of a possible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Cerebral angiography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and planning of treatment for these lesions. The endovascular approach has evolved as the mainstay therapy for definitive treatment in situations including clinical emergencie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ery and radiosurgery constitute other management options for these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rnOUS SINUS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 ENDOVASCULAR treatment
下载PDF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using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Analysis of 32 consecutive cases 被引量:3
2
作者 Bin Xu Ziliang Wang +1 位作者 Weixing Bai Tianxiao Li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9年第3期118-122,共5页
Objective:Transarterial and transvenous embolization methods are considered effective and safe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Here.,we report the angioarchitectural... Objective:Transarterial and transvenous embolization methods are considered effective and safe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Here.,we report the angio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CSDAVF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ither the inferior arterial approach(IAA) or the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approach(IPSA).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CSDAVF treated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routine diagnost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before surgery.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IPSA through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or IAA,based on angioarchitectural features.Results:Of the 32 patients with CSDAVF,24 underwent embolization treatment through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IPSA and 8 patients underwent treatment through IAA.Nineteen patients in the IPSA group experienced mild headache,which improved after specific treatment.The immediate postembolization angiographic results revealed complete occlusion in 26 cases(18 IPSA and 8 IAA) and almost complete occlusion in 6 cases(IPSA).Complica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dure included abducens nerve palsy(n=1,IPSA) and prosopoplegia(n=1,IAA).One patient developed tinnitus,which was diagnosed as anterior cranial fossa new-onset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on DSA,whereas the symptoms of other patients all improved with no recurrence.Conclusions:On the basis of the angio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CSDAVF,IAA can be considered the primary treatment when the blood-supplying artery and fistula are relatively singular,and when the microcatheter can easily reach the fistula through the artery.The venous approach should be selected as the primary approach when the fistula is indistinguishable and blood is supplied by multiple arteries through small plexiform vessels.Choosing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ma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vascular CSDAVF surgery and may help avoi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Embolization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下载PDF
Direct puncture of the cavernous sinus for treatment of fistula involving the cavernous sinus
3
作者 Michael Mu Huo Teng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Direct puncture of the cavernous sinus for treatment of fistula involving the cavernous sinus
下载PD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4
作者 Moon Hee Han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MR imaging finding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5
作者 王汉东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97-197,共1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aging character and surgical therapy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CSHs).Methods From 2001 to 2008,13 patients with CSH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The diameter...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aging character and surgical therapy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CSHs).Methods From 2001 to 2008,13 patients with CSH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The diameters of CSHs varied from 3. 5 cm to 6. 0 cm.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with no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 MR imaging finding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下载PD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6
作者 陈怀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94-194,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Method A total of 11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Method A total of 11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n-BC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A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下载PDF
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曾涵 窦万臣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合并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CCM合并D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该患者经左颞叶内侧后部海绵状...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合并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CCM合并D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该患者经左颞叶内侧后部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畸形切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术后围手术期症状无复发。结论 CCM合并DVA临床相对少见。其治疗过程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发育性静脉异常 癫痫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状瘘的眼科表现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诗慧 金伟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颈动脉海绵窦瘘通常以眼部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由于其表型多变,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眼部疾病,极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因此我们通过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文献综述,有助于了解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特征、分类诊断、可能的治疗模式和预... 颈动脉海绵窦瘘通常以眼部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由于其表型多变,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眼部疾病,极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因此我们通过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文献综述,有助于了解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特征、分类诊断、可能的治疗模式和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科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40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手术选择及其转归评价
9
作者 刘罗海 李仕青 《肝脏》 2024年第1期102-104,109,共4页
目的分析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及预后转归。方法2017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手术治疗,并评价转归结局。结果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以腹痛... 目的分析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及预后转归。方法2017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手术治疗,并评价转归结局。结果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以腹痛、腹胀、脾脏肿大为临床症状表现,伴随多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实施Rex手术28例(70.0%),实施脾肾分流手术8例(20.0%),实施肝移植手术4例(10.0%)。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术后均存活,随访结果显示,28例接受Rex手术患儿中,25例(62.5%)搭桥血管通畅,血流速度正常,无血管狭窄,剩余3例(7.5%)术后出现血管闭塞;8例接受脾肾分流手术患儿中,3例(7.5%)术后未见脾脏缩小,食管静脉曲张未缓解,但未发生呕血、黑便;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儿中,1例(2.5%)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再通。结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可根据患儿肝内外门静脉发育情况进行术式选择,其中Rex手术能够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善肝脏灌注情况,避免术后不良情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转归
下载PDF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
10
作者 陈斌 吴超 +2 位作者 刘彬 于涛 王振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采用欧洲脊髓病评分(European myelopathy score,EM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1∶1.14),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3.6)岁(18~81岁)。单纯感觉障碍者3例,单纯肌力下降者2例,单纯疼痛者1例,肌力下降伴疼痛者1例,感觉障碍伴有肌力下降者5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3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疼痛者3例,感觉障碍伴疼痛者8例,感觉障碍、疼痛、二便异常者1例,感觉障碍、疼痛、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1例,无症状者2例。共有11例患者病变位于颈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颈胸交界处,15例患者病变位于胸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腰椎区域。血管瘤最大径平均为(10.90±4.87)mm,磁共振成像表现常为T2WI混杂信号及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混杂信号。随访时间为(27.4±8.7)个月,包括手术治疗患者19例及保守治疗患者11例。手术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较初次就诊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1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加重,余患者保持平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较好;保守治疗总体改善率较低,并且有加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欧洲脊髓病评分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伴颅内出血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
11
作者 陈爱林 戴纯刚 +3 位作者 吴垚 李照亮 杨德红 朱卿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45-447,45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现为颅内出血(ICH)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例表现为ICH的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的头部创伤史,并经头部计... 目的 探讨表现为颅内出血(ICH)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例表现为ICH的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明确的头部创伤史,并经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认为ICH。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并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Onyx胶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例经二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愈,另4例均一次性治愈。所有患者随访3~10年,均未再发生ICH及症状复发;1例颈内动脉迟发性闭塞,其余均获得保留。结论 表现为ICH的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过程急重,需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病灶的不同特点个体化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头部创伤 治疗 血管内
下载PDF
钙型岩盐企业绿色新发展模式探讨
12
作者 郝冬青 李春晓 徐兴亮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3,13,共4页
主要介绍了钙型岩盐企业涉及的主要生产工艺,并进行对比,结合国家“双碳”战略背景,探讨提出钙型岩盐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钙型岩盐 卤水处理 蒸发制盐 盐穴储气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堂堂 马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22期188-190,共3页
依托公路桥梁工程实例,通过对深水区钻孔灌注桩施工难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考虑施工现场溶洞的特殊性,提出抛填法、灌注混凝土填充法两种处理方法,有效改善现场地质条件,建设稳定可靠的钻孔灌注桩,以... 依托公路桥梁工程实例,通过对深水区钻孔灌注桩施工难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考虑施工现场溶洞的特殊性,提出抛填法、灌注混凝土填充法两种处理方法,有效改善现场地质条件,建设稳定可靠的钻孔灌注桩,以便公路桥梁的有效建设和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钻孔灌注桩 技术应用 溶洞处理
下载PDF
隧道侧穿巨型溶洞施工处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颐 蔡义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9期75-78,93,共5页
隧道穿越巨型溶洞过程中的安全处置研究对于我国岩溶区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于湖北某隧道,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隧道侧穿巨型溶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性、安全性等角度提出了“回填+注浆”的综合处置方... 隧道穿越巨型溶洞过程中的安全处置研究对于我国岩溶区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于湖北某隧道,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隧道侧穿巨型溶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性、安全性等角度提出了“回填+注浆”的综合处置方法,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均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回填+注浆”的综合处置方法可有效控制衬砌结构变形,保障结构受力安全,整体处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巨型溶洞 溶洞处置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方案比选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质桥梁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探究
15
作者 付梦求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依托广东省某危桥改造多个单位工程项目,针对粤北山区复杂岩溶地质在桩基施工引发漏浆、塌孔等问题,分别提出了不同溶洞高度、填充状态的桩基溶洞处治原则以及桩基设计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危桥1采用的片石黏土回填法以及钢护筒跟进... 依托广东省某危桥改造多个单位工程项目,针对粤北山区复杂岩溶地质在桩基施工引发漏浆、塌孔等问题,分别提出了不同溶洞高度、填充状态的桩基溶洞处治原则以及桩基设计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危桥1采用的片石黏土回填法以及钢护筒跟进法可有效解决单一中小型溶洞问题;而对于溶洞数目多且相互贯通的桥区,危桥2采用避让措施,桩基优化为双排摩擦桩,具有显著减少溶洞处理成本和保障施工安全等优势。经钻芯成孔检测结果得出,项目所采取溶洞处治措施和桩基优化设计都能保证桩身质量完整、检测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桩基 岩溶地质 溶洞处理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地下水封洞库水幕孔渗控处理及效果分析
16
作者 陈宗光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研究地下油气储存洞库水幕孔渗控处理方法及效果,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渗流计算分析,预测工程巷道充水情况及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渗水量,在现场开展水幕孔示踪和渗控处理试验,分析灌浆前后围岩渗透特性。采用三维渗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为研究地下油气储存洞库水幕孔渗控处理方法及效果,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渗流计算分析,预测工程巷道充水情况及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渗水量,在现场开展水幕孔示踪和渗控处理试验,分析灌浆前后围岩渗透特性。采用三维渗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施工期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场及涌水量受水位初始高程和水幕供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洞室洞壁(含顶板和底板)揭露的裂隙与结构面越多,涌水量越大,地下水位和水幕孔补水压力降低和水幕孔的渗控处理可以大幅减少洞库的涌水量;现场开展水幕孔示踪试验可为下一步洞室注浆及渗控方案提供依据;结构面灌浆对围岩渗透性的密封效果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渗控处理 水幕孔 渗透性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高频电刀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雅冬 季平 +2 位作者 杨凯 张福军 陈睿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5-335,33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热凝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9例,其中上唇16例,下唇13例,颊部10例,舌部26例,牙龈4例,采用CV-2000电脑高频电刀治疗机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3年.结果 59例患者中49例有效,1次治...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热凝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9例,其中上唇16例,下唇13例,颊部10例,舌部26例,牙龈4例,采用CV-2000电脑高频电刀治疗机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3年.结果 59例患者中49例有效,1次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次治疗后痊愈;2例无效.结论高频电刀热凝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简单、疗效好、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热凝 口腔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4 位作者 张远征 姜金利 王君 曹向宇 张阿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栓塞结合手术孤立瘘口或瘘口所在的颈内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栓塞结合手术孤立瘘口或瘘口所在的颈内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等方式。结果:63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术后59例动静脉瘘完全闭塞,4例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消失62例,好转1例。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根据其动静脉瘘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瘘口的数量、引流静脉的特点等综合考虑栓塞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不同栓塞剂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长路 纪盛章 +2 位作者 贾科峰 王森 孙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疗效。方法 2008—2010年经诊断明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30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栓塞剂不同分为两组,即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联合海藻酸钠微球(KMG)组(A组,15例)及(PLE)组(B组,15例),术后1...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疗效。方法 2008—2010年经诊断明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30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栓塞剂不同分为两组,即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联合海藻酸钠微球(KMG)组(A组,15例)及(PLE)组(B组,15例),术后1、3、6、12个月进行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成功率均达100%,A、B两组所用PLE剂量分别为(10.9±5.2)ml、(11.4±4.9)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复查CT,A组瘤体缩小率在50%以上者为分别为9、11、14例,B组分别为0、3、5例(P<0.05)。术后1周A组患者疼痛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部分患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转氨酶升高,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经问卷随访A组满意度较B组高。结论经肝动脉注入PLE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安全、有效,PLE联合KMG组瘤体缩小主要集中在术后第1、3个月内,见效快,但疼痛较PLE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介入治疗 栓塞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亮 周良辅 +2 位作者 毛颖 杜固宏 吴劲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A)诊治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97例患者(近期组)的资料,并与过去报告的79例(早期组)进行比较。结果 近期组单发CA 86例,多发11例,脑实质内71例,脑外26例。术前CT和MRI拟诊率近期组为28.6%(10...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A)诊治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97例患者(近期组)的资料,并与过去报告的79例(早期组)进行比较。结果 近期组单发CA 86例,多发11例,脑实质内71例,脑外26例。术前CT和MRI拟诊率近期组为28.6%(10/35)和79.5%(58/73),早期组为4.6%(3/65)和72.5%(29/40)。脑内CA全切率和手术死亡率近期组为98.6%(70/71)和0,早期组为93.6%(44/47)和6.4%(3/47)。近期组鞍旁CM经硬膜外或硬膜下入路全切率分别为83%(5/6)和11%(1/9),早期组无1例全切。长期随访优良率近期组为97.5%(78/80),早期组为91.5%(43/47)。结论 提高对CA在MRI表现的识别能力、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技术以及合理地应用手术入路是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